苦參散的作用與功效,苦參散正確吃法,苦參散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苦參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苦參散

苦參散成分組成:

苦參1兩,黃連1兩,葶藶子(熬)1兩,瓜蒂1兩,黃芩1兩,黃柏1兩,大黃1兩。

苦參散出處:

《外台》卷四引《小品方》。

苦參散主治:

凡人無故,忽然振寒便發黃,皮膚黃曲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閉,氣力無異,食飲不妨,已服諸湯,餘熱不除,久黃者。

苦參散加減:

苦參散功效:

苦參散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飲送下,當大吐者,1日1次,不吐,1日2次,亦得下。服藥5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

苦參散制備方法:

上為散。

苦參散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干金方衍義》:病起忽振寒,知為少陽火氣鬱發,奪其春升之令,津液不能灌充,所以色黃枯悴,有如曲塵出現於皮膚,詢為膽熱無疑。更審二便閉澀,飲食如故,胃氣尚堪克任苦寒,故用苦參、三黃峻攻濕熱;兼瓜蒂佐苦參,取吐於上;葶藶佐大黃,降洩於下,上下開洩,急通少陽之樞,則津液方得灌充,是皆病起於暴之至治也。若因病而漸次成疸,正氣本虛之證,又非本方可擬也。

苦參散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苦參散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