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丸的作用與功效,葶藶丸正確吃法,葶藶丸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葶藶丸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葶藶丸

葶藶丸成分組成:

甜葶藶半兩(炒令香),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熬紫色,秤3分,2味別研如膏,令極勻),白朮半兩,牽牛子半兩(一半生,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3分,桑白皮(蜜炙,銼)3分,羌活(洗去土)3分,漢防己3分,陳橘皮(去白)3分,澤瀉3分。

葶藶丸出處:

《本事》卷四。

葶藶丸主治:

腹中有濕熱氣,目下作腫,如新臥起蠶之狀,兩足脛微腫。病在腎,腎者少陰也,標在肺,肺者太陰也。故中滿氣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臥則右脅有氣上衝,肩腋與缺盆相牽引不快,少思飲食。

葶藶丸加減:

葶藶丸功效:

葶藶丸用法用量:

初服10丸,空心、晚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1日2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為度。

葶藶丸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葶藶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甜葶藶氣味苦辛寒,入手太陰,性能行水下氣;郁李仁氣味辛平,入手足太陰、陽明;白朮氣味甘溫,入足太陰;牽牛子氣味苦寒,入手足陽明、足太陽,善能行水;桑白皮氣味苦辛,入手太陰;赤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太陽;漢防己氣味苦辛平,入足太陽,能行下焦,祛風利濕;羌活氣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陽,善能行水;陳橘皮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澤瀉氣味苦鹹平,入足太陽。此藥因濕熱浮腫,本病在腎,標病在肺,致中滿氣急、咳喘不得臥者,非利濕行水,不能效也。送藥以生薑、橘皮之辛通、則在上之邪從汗而去,在下之邪從溲而去也。

葶藶丸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葶藶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