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三苦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苦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三苦

【三苦 】

梵語tisro-duh!khata^h!。(一)依苦之性質,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種。 (一)苦苦(梵duh!kha -duh!khata^ ),有漏行蘊中,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惱身心之苦。(二)壞苦(梵viparin!a^ma -duh!khata^ ),諸可意之樂受法,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三)行苦(梵sam!ska^ra -duh!khata^ ),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餘之捨受法,為眾緣所造,難免生滅遷流,故聖者觀見之,於身心皆感逼惱,故稱為行苦。一切有漏之行皆無常而生滅遷流,故皆為行苦所攝,則非可意之法有苦苦、行苦二種,可意之法則有壞苦、行苦二種。〔俱捨論卷二十二、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三〕

 (二)苦諦四行相中之苦有所取苦、事相苦、和合苦等三類,系唯識宗所立。(一)所取苦,又作取苦。於遍計所執性上,執持實我、實法,遂於能取之心感苦。(二)事相苦,又作相苦。於依他起性上,見苦苦、壞苦、行苦等三相。(三)和合苦,於圓成實性上取苦之義,即真如與一切有漏有為之苦相和合,故稱苦,然其體實無。〔成唯識論卷八、成唯識論述記卷九本〕

 (三)因食所生之界不平等所生病苦、欲希求苦、求不允苦。(一)界不平等所生病苦,系由『段食』所致,乃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而引起之病苦。(二)欲希求苦,系由『觸食』所致,為欲求渴望之苦。(三)求不允苦,系由『意思食』所致,為求不得之苦。〔瑜伽師地論卷九十四〕

 (四)印度古代六派哲學中之數論學派所立,將世間諸苦分為如下三種:(一)依內苦(梵a^dhya^tmika -duh!khata^ ),系由風熱痰之不平等,故生病苦,是即身苦;又怨會、愛離、所求不得而生之心苦,亦屬依內苦。(二)依外苦(梵a^dhibhautika -duh!khata^ ),系由世人、禽獸毒蛇、山崩岸坼等所生之苦。(三)依天苦(梵a^dhidaivika -duh!khata^ ),系由寒熱、風雨、雷霆等種種天之所為所生之苦。〔金七十論捲上〕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