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貪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貪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貪 】

梵語lobha,ra^ga 巴利語同;或梵語abhidhya^,巴利語abhijjha^。俱捨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欲求五欲、名聲、財物等而無厭足之精神作用。即於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愛著心,引生五取蘊而產生諸苦。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俱捨論卷二十廣引諸經,謂緣五欲之境而起貪慾,纏縛其心,故稱欲軛。書中又舉出欲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悶、欲耽、欲嗜、欲喜、欲藏、欲隨、欲著等十二項冠有『欲』字之異稱。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載,貪系由取蘊、諸見、未得境界、已得境界、已受用之過去境界、惡行、男女、親友、資具、後有及無有等十事而生,經由以上十事所生起之貪,依序稱為事貪、見貪、貪貪、慳貪、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俱捨論卷二十二將貪分為四種;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供奉貪,可修各種不淨觀以對治之。

 貪通於三界,其中,欲界之貪,稱為欲貪,其性不善,為十惡、五蓋、三不善根之一;色界、無色界之貪,稱為有貪,其性有覆無記(能障覆聖道之染污性,然因其過甚輕,作用極弱,故不會招感果報),與欲貪共為六根本煩惱、十隨眠、九結之一,又其性非猛利,故為五鈍使之一。說一切有部以貪為『不定地法』之一,又非緣無漏法而生者,僅與喜、樂二種感受相應,故與隨煩惱及八纏中之無慚、慳、掉舉,六垢中之誑、憍二者為等流。然唯識家則以貪為『煩惱法』之一,於喜、樂二種感受外,若於逆境中亦會與憂、苦兩種感受相應,並與『見』皆同緣無漏法而生。又依俱捨論卷二十二之說,經部以中阿含經卷七分別聖諦品為根據,謂四諦中僅有集諦以『愛』為體,愛乃貪之同體異名。〔俱捨論卷十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品類足論卷三、顯揚聖教論卷一〕(參閱『愛』5457)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