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爛陀寺(Nalanda)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那爛陀寺(Nalanda)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那爛陀寺(Nalanda)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那爛陀寺(Nalanda)

【那爛陀寺(Nalanda) 】

  古印度著名佛教寺院。意譯為「施無厭」。遺址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附近。據佛教傳說,原系釋迦牟尼大弟子舍利弗的誕生及逝世處,釋迦牟尼本人亦曾路經此地說法。據藏文資料,最初創建該寺的是阿育王。4世紀遊歷印度的法顯在《佛國記》中只提到此處有舍利弗涅槃塔,沒有提到寺院。而7世紀遊學印度的玄奘、義淨又稱曾在那爛陀寺居住多年。據玄奘記述,該寺原由帝日王創建,後經覺護王、如來王、幼日王、金剛王等陸續擴建。現在學術界也有人認為該寺是笈多王朝的鳩摩羅笈多一世(約414~455在位)創建的。最初是印度教廟宇。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載:該寺「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寶台星列,瓊樓嶽峙,觀辣煙中,殿飛霞上,生風雲於戶牖,交日月於軒簷,羯尼花樹,加以流水逶迤,青蓮菡萏,暈煥其間,庵沒羅林,森疏其外。……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5~12世紀,此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據說在極盛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中國、朝鮮、日本等國的一些僧人也不遠恨裡,負笈前來。在佛教上該寺兼有大、小二乘而以大乘為主,大乘中兼有中觀派、瑜伽行派及密教,同時旁及印度其他宗教哲學派別,如勝論、數論、四吠陀等,此外,還學習因明、聲明、術數、醫方明等各種知識。寺內有三大圖書館,分別是稱作「寶海」、「寶色」,意為所藏經書均為珍寶。12世紀末,該寺為入侵的穆斯林所毀,後遂湮沒無聞。1861年,一批歐洲學者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及附近出土的碑銘,進行了初步的勘查發掘。20世紀初,印度考古部門又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該寺遺址達100萬平方米。中央是一座四層的磚石結構的大殿。東邊是僧房,洞室面向廣院,室內有供休息的石床和安置佛像、經書的石龕,院內有井。西邊是佛塔,佛殿。西南有一大塔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除了精美的佛像、菩薩像外,還有帶銘文的銅板、刻有「那爛陀大僧伽藍」字樣的印章以及鳩摩羅笈多時期的銅幣、陶器等。印度獨立後,新建了那爛陀佛教學院,內設漢、藏、日、梵、巴利文等課程。20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合作,在那爛陀修建了一座玄奘紀念堂。(方廣 )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