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附子: 釋名 其母名曰烏頭。 氣味 辛、溫、有大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草部·附子

本草綱目

草部·附子

釋名 其母名曰烏頭。

氣味 辛、溫、有大毒。

主治 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引方名「麻黃附子甘草湯」。

少陰發熱(少陰病初得,反發熱而脈沉)。用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 水一鬥。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長,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細辛湯。」

少陰下利(下得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不惡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用大附子一個(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脈出現即愈。面赤,加蔥九根;腹痛,加芍葯二兩;乾嘔,加生薑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而脈不出,加人參二兩。此方名「脈四逆湯」。

陰病惡寒(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是體虛的現象)。芍葯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葯甘草附子湯」。

陰盛格陽(病人 躁熱面飲水、脈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服。逼 散寒氣後使熱氣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靂散」。

中風痰厥(昏 不積壓人,口眼歪斜)。用生川烏頭、生附子,都去掉皮臍,各取半兩,和一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各藥混合後,每取五錢,加生薑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此方名「五生飲」。

風病癱緩(手足軟垂,口眼歪斜,語音蹇澀,步履不正)。用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共研為末,加龍腦、麝香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覺手能抬動。腳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頭,此方名「神驗烏龍丹」。

風寒濕痺(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烏頭末四錢,慢熬適當,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風癇。用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共研為末,加豬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薑湯送下。

小兒慢驚(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烏頭(去皮臍)一兩、全蠍十個(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藥飲下。

小兒囟陷。用烏頭附子(生,去皮臍)二鯛、雄黃八分,共研為末。以蔥根搗和作餅巾2陷處。

腳氣腫痛。用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研為末,加生薑汁調成膏塗腫痛處。藥干再塗,到腫消為止。

多年頭痛。用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為末,蔥汁調塗太陽穴。

耳鳴不止。用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棉花裹著塞耳內。一天換藥兩次。

牙痛。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共研為末,擦牙。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三匣麵糊成丸子, 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納牙孔中,痛乃止。

虛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共三工業區末,加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寒熱瘧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錢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後去面,加人參、丹砂各一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病前連進三服。如藥有效,則有嘔吐現象或身體有麻木感覺,否則次日須再次服藥。

水洩久痢。用川烏頭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黃連湯送下。

陽虛吐血。用生地黃一斤,搗成汁,加酒少許。另以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切成片,放入地黃汁內,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乾,同山藥三兩研為末,再以膏調末成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白濁。用熟附子研為末。每服二錢,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溫服。| 月經不調。用熟附子(去皮)當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

癰疽腫毒辣。用川烏頭(炒)、黃櫱(炒)各一兩,研末唾液調塗患處。留頭。藥干則以淘米水潤濕。

疔瘡腫痛。用醋和附子末塗患處。藥干再塗。

疥癬,用川 烏頭生切,煎水洗,甚驗。

手足凍裂。用附子去皮,研為末,以水、面調塗,有效。

分類:古籍精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
水部·露水水部·明水水部·冬霜水部·漿水水部·臘雪水部·夏冰水部·半天河水部·熱湯水部·流水水部·井泉水水部·醴泉水部·地漿水部·溫湯水部·鹽膽水水部·阿井泉水部·雨水水部·神水水部·碧海水水部·山巖泉水水部·潦水水部·節氣水水部·車轍中水水部·齏水水部·洗手足水水部·洗兒湯水部·銅壺滴漏水水部·磨刀水水部·浸藍水火部·炭火火部·艾火火部·神燈火火部·針火火部·燈火火部·蘆火火部·桑柴火土部·白堊土部·黃土土部·東壁土土部·鍛灶灰土部·胡燕窠土土部·土蜂窠土部·蜣螂轉丸土部·石鹼土部·蟻垤土土部·白蟻泥土部·蚯蚓泥土部·樑上塵土部·烏爹泥土部·伏龍肝土部·土墼土部·百草霜土部·白瓷器土部·烏古瓦土部·古磚土部·煙膠土部·釜臍墨土部·墨土部·香爐灰土部·門臼塵土部·砂鍋土部·甘鍋土部·田中泥土部·簷溜下泥土部·糞坑底泥土部·尿坑泥土部·犬尿泥土部·白鱔泥土部·赤土土部·太陽土土部·千步峰土部·燒屍場上土土部·螺螄泥金部·金金部·銀金部·自然銅金部·水銀粉金部·銅青金部·鉛金部·鉛霜金部·水銀金部·粉錫金部·鋼金部·密陀僧金部·錫金部·鐵落金部·鐵金部·鐵粉金部·鐵銹金部·鐵精金部·金漿金部·諸銅器金部·諸鐵器石部·鉛丹石部·丹砂石部·石硫赤石部·石硫磺石部·玉石部·雲母石部·白石英石部·蓬砂石部·礬石石部·綠礬石部·黃礬石部·硇砂石部·粉霜石部·銀朱石部·靈砂石部·硝石石部·雄黃石部·雌黃石部·石膏石部·玄明粉石部·滑石石部·不灰木石部·五色石脂石部·朴硝石部·爐甘石石部·無名異石部·石鐘乳石部·玄精石石部·石腦油石部·石炭石部·石灰石部·凝水石石部·浮石石部·陽起石石部·慈石石部·鹵鹹石部·代赭石石部·禹餘糧石部·空青石部·戎鹽石部·曾青石部·綠青石部·扁青石部·食鹽石部·石膽石部·砒石石部·金星石石部·石燕石部·礞石石部·花乳石石部·金牙石石部·紫石英石部·菩薩石石部·錫吝脂石部·寶石石部·蜜栗子石部·銅礦石石部·青琅玕石部·珊瑚石部·馬腦石部·玻璃石部·水精石部·琉璃石部·石面石部·石芝石部·土黃石部·金剛石石部·砭石石部·杓上砂石部·石鱉石部·雷墨石部·湯瓶內鹼草部·甘草草部·黃芪草部·人參草部·芎窮草部·沙參草部·薺苠草部·桔梗草部·當歸草部·長松草部·黃精草部·萎蕤草部·鐵線草草部·知母草部·肉蓯蓉草部·列當草部·錦地羅草部·鎖陽草部·赤箭草部·術草部·白前草部·蒼朮草部·狗脊草部·貫眾草部·白薇草部·巴戟天草部·遠志草部·淫羊藿草部·徐長卿草部·仙茅草部·玄參草部·地榆草部·及己草部·丹參草部·紫參草部·紫草草部·杜衡草部·白頭翁草部·白及草部·三七草部·細辛草部·黃連草部·胡黃連草部·黃岑草部·龍膽草部·秦艽草部·茈胡(柴胡)草部·前胡草部·白茅草部·防風草部·獨活草部·土當歸草部·石蒜草部·升麻草部·苦參草部·白鮮草部·山慈姑草部·延胡索草部·貝母草部·旋復花草部·青葙草部·蘼無草部·蛇床草部·稿本草部·惡實草部·白芷草部·芍葯草部·牡丹草部·蠡實草部·木香草部·甘松香草部·杜若草部·胡蘆巴草部·高良姜草部·豆蔻草部·白豆蔻草部·小青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