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慧安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慧安,佛教詞典慧安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慧安

佛學大詞典:【慧安】(一)(582~709)唐代僧。荊州支江(湖北)人,俗姓衛。又稱老安、道安、大安。為禪宗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其貌端雅,不染俗塵,修學法門,無不該貫。隋大業(605~616)年中,會集庶民,開通濟渠,饑殍相望,師以乞得之食救濟病困。唐貞觀(627~649)年中,於黃梅山參謁五祖,遂得心旨。武

慧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慧安】(人名)慧安禪師,荊州枝江人。姓衛氏。唐貞觀中,謁黃梅五祖,遂得心旨。於是遍歷名跡,至嵩岳,雲是吾終焉之地。自爾禪者輻輳。神龍二年,中宗賜紫衣摩衲,尊以師禮。延入宮中,供養三載。辭歸嵩岳。是年三月八日,閉戶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有八。

具慧安住

法相辭典:【具慧安住】p0824集異門論十三卷十一頁云:具慧安住者:慧雲何?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毗缽捨那。是名為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

嵩岳慧安國師

五燈會元:【嵩岳慧安國師】嵩岳慧安國師,﹝耶捨三藏志云:「九女出人倫,八女絕婚姻,朽床添六腳,心祖眾中尊。」﹞荊州枝江人也。姓衛氏。隋開皇十七年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師,師曰:「本無名。」遂遁於山谷。大業中,大發丁夫開通濟渠,饑殍相枕。師乞食以救之,獲濟者眾。煬帝征師,不赴,潛入太和山。暨帝幸江都,海內擾攘,乃杖

慧安(宋廬山凌雲寺)〔《高僧傳》卷七〕

歷代名僧辭典:【慧安(宋廬山凌雲寺)〔《高僧傳》卷七〕】釋慧安。未詳是何人。蔬食精苦。學通經義兼能善說。又以專戒見稱。誦經四十餘萬言。止廬山陵雲寺。學徒雲聚千里從風。常捉一杖雲。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徹亦頗有香氣。上有梵書人莫能識。後入關詣羅什捉杖自隨。什見杖驚曰。此杖乃在此間耶。因譯其字雲。本生天竺娑羅林。南方

慧安(宋江陵琵琶寺)〔《高僧傳》卷十〕

歷代名僧辭典:【慧安(宋江陵琵琶寺)〔《高僧傳》卷十〕】釋慧安。未詳何許人。少經被虜。屬荊州人為奴。執役勤緊。主甚愛之。年十八聽出家。止江陵琵琶寺。風貌庸率頗共輕之。時為沙彌。眾僧列坐。輒使行水。安恆執空瓶從上至下水常不竭。時鹹以異焉。及受具戒稍顯靈跡。嘗月晦夕共同學慧濟上堂布薩。堂戶未開安乃綰濟指從壁隙而入。出

慧安(唐嵩岳少林寺)〔《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歷代名僧辭典:【慧安(唐嵩岳少林寺)〔《宋高僧傳》卷第十八〕】釋慧安。姓衛氏。荊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紺[髟/采]青目。降神乃隋開皇初年也。安受性寬裕不染俗塵。修學法門無不該貫。文帝十七年敕條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安雲。本無名姓亡入山谷。大業中開通濟渠追集夫丁。饑殍相望。安巡乞多缽食救其病乏。存濟者眾。煬帝聞之詔安。遂

慧安〔《神僧傳》卷第七〕

歷代名僧辭典:【慧安〔《神僧傳》卷第七〕】釋慧安。姓衛氏。荊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紺[髟/采](音采)青目。修學法門無不該貫。大業中開通濟渠追集夫丁。饑殍相望。安巡乞多缽食救其病乏。存濟者眾。麟德元年游終南山石壁而止。時所居原谷之間。早霜傷苗稼。安居處獨無。聖歷二年四月。告門人學眾曰各歸閉戶。至三更有神人至。扈衛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