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印度佛教史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印度佛教史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印度佛教史

【印度佛教史 】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於1608年。全書分44章,約十餘萬言,以王朝的更迭為經,以佛教著名大師的傳承為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況。1~12章敘述阿闍世王以至迦膩色迦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期間,小乘佛教傳佈的情況;13~27章敘述大乘佛教興起,龍樹、提婆、無著、世親、陳那、法稱等顯教大師的活動(以上屬於玄奘、義淨訪印以前時期);28~37章敘述波羅及斯那兩王朝時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過程;38~44章敘述超戒寺的傳承,南亞次大陸鄰近地區佛法的流傳,小乘的分部 ,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藝的流派。

  佛教在印度流傳的情況,在玄奘、義淨訪印以前,漢文資料中只有零星的傳說,法顯、玄奘和義淨的訪印記錄成為這一時期最可靠的佛教史料,至於義淨訪印後佛教在印度流傳的情況,漢文資料失於記載。多羅那他依據摩揭陀的安主賢所作的二千頌,帝授的《佛陀古事記》一千二百頌,使壇著的敘述阿闍黎傳承的一千二百頌,以及他親聞於印度的幾個班智達的傳說,寫成這部著作。其內容不僅可以補充玄奘、義淨以前漢文資料的不足,也可填補以後時期史料的若干空白。波羅、斯那兩王朝時,密教盛行,以超戒寺為中心,產生許多著名的密教大師;自10世紀起,這種密教的經典和修法大量傳入西藏,形成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各派。另外,此書記述王朝盛衰和各王在位年限,也為研究印度古代歷史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素材,深受西方及印度學術界的重視。但此書所述前期佛教史實與漢傳及南傳之說頗多歧異,後期的王位更迭和在位年數與現代的考古發現也不完全一致。因此近代一般學者只承認其有無可取代的史料價值,而不視為完整的信史。

  此書有譯本多種。1840年俄國學者瓦西列夫於北京發現此書的藏文原本,1869年在聖彼得堡出版西弗納之德譯本及瓦西列夫之俄譯本。1928年日本東京出版寺本婉雅之日譯本。1946年,中國出版王沂暖的漢語節譯本。1980年印度加爾各答又出版拉瑪欽巴的英譯本。(郭元興)

  Sengjia zhidu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