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六:諸脈主病:數脈相兼,則見諸症。浮脈主表,裡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瀕湖脈學》六:諸脈主病

瀕湖脈學

六:諸脈主病

一脈一形,各有主病。

數脈相兼,則見諸症。

浮脈主表,裡必不足。

有力風熱,無力血弱。

浮遲風虛,浮數風熱。

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

浮洪虛火,浮微勞極。

浮軟一陰一虛,浮散虛劇。

浮統痰飲,浮滑痰熱。

註:浮脈主要表現於外感表症,也可見於裡虛不足的症候。

但外感表症,多見浮而有力,裡虛血弱,多見浮而無力。

脈浮而遲的,多見於氣虛傷風。

脈浮而數的,多見於外傷風熱。

風寒表邪滯於經脈,多見浮而緊。

風濕邪氣留於肌肉,多見浮而緩。

暑傷元氣,脈來浮虛。

大失血後,脈來浮芤。

一陰一虛火旺,常見浮洪。

虛損勞極,常見浮微。

一陰一精一虛損的,脈見浮軟。

氣血極虛的,脈見浮散。

若痰飲內盛,脈見浮而弦。

痰熱壅滯,脈見浮而滑。

沉脈主裡,主寒主積。

有力痰食,無力氣鬱。

沉遲虛寒,沉數熱伏。

沉緊冷痛,沉緩水蓄。

沉牢痼冷,沉實熱極。

沉弱一陰一虛,沉細痺濕。

沉弦飲痛,沉滑宿令。

沉伏吐利,一陰一毒聚積。

註:沉脈出現有三種,一、內傷裡症。

二、一陰一寒邪氣。

三、各種積聚。

固定在某一部位叫積,發作有時,展轉移痛叫聚。

沉而有力,多為痰飲和傷食的病變。

沉而無力,多由氣機郁滯所致。

脈來沉遲,多是虛寒為病。

脈來沉數,多為熱邪內伏。

沉而兼緊,以寒凝冷痛為多。

沉而兼緩,以水氣蓄積的為多。

沉而兼牢的,多為冷病。

沉而兼實的,是裡熱盛極。

沉而弱的,是一陰一精一虛損。

沉而細的,是濕邪痺。

沉而弦的,是痰飲為病的痛症。

沉而滑的,是宿食為病的積症。

沉而伏的,是一陰一毒和聚積不消發為劇烈吐瀉的時候。

遲脈主髒,一陽一氣伏潛。

有力為痛,無力虛寒。

數脈主腑,主吐主狂。

有力為熱,無力為瘡。

註:五臟的虛寒病變,多為遲脈,尤其是一陽一氣潛伏一在裡,不能通達於外的時候,脈的搏動顯著變遲。

如寒凝腹痛,脈來遲而有力。

如由於一陽一氣不足而引起的虛寒症,脈來遲而無力。

六腑的邪熱病變,反映在脈搏方面,多為數脈。

如胃熱上逆的嘔吐、熱傷神志的發狂等多見數脈。

如實熱熾盛,脈數有力。

瘡病潰膿時脈來數無力。

滑脈主痰,或傷於食。

尺為蓄血,寸為吐逆。

澀脈少血,或中寒濕。

反胃結腸,自汗厥逆。

弦脈主飲,病屬膽肝。

弦數多熱,弦遲多寒。

浮弦支飲,沉弦懸痛。

寸弦頭痛,尺弦腹痛。

緊脈主寒,又主諸痛。

浮緊表寒,沉緊裡痛。

長脈氣平,短脈氣虛。

細則氣少,大則病進。

浮長風癇,沉短宿食。

血虛脈虛,氣實脈實。

洪脈為熱,其一陰一則虛。

細脈為濕,其血則虛。

緩大風熱,緩細濕一熱。

緩澀血少,緩滑內熱。

軟小一陰一虛,弱小一陽一竭。

寸弱惡寒,尺弱發一熱。

寸微惡寒,尺微發一熱。

男微虛損,女微瀉血。

寸動汗出,尺動發一熱。

關為痛、驚,崩中失血。

虛寒相搏,其名為革。

男子失一精一,女子失血。

促為一陽一盛,肺癰一陽一毒。

結為一陰一盛,疝瘕積鬱。

代為氣衰,或洩膿血,傷寒心悸,女胎三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瀕湖脈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