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兩位加夫人,原是大腳島婦,起居輕便,方在床 沿穿著鞋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

野叟曝言

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

小子連叫不應,心下著慌,飛步進內通報。

兩位加夫人,原是大腳島婦,起居輕便,方在床 沿穿著鞋襪,聽說島主暴厥,跨下床 來,三腳兩步,奔到前面。

一看神色,不知所措。

左右拉著衣袖,大哭起來。

飛一娘一正欲進內,經過殿前,忽聽哭聲,急忙趕到。

天生、文龍聞聲俱起,開門出視。

小子稟訴情由,二人聽不甚清,飛一娘一已猜到九分,點頭示意天生上前叫喚,怕是中寒,令丫鬟取薑湯。

一面將手指夾住人中,又在太一陽一、耳門、頂心、腦後各穴,推捺了一回。

薑湯取來用箸撳開牙關,灌了幾匙,眼珠稍動,總不落下,痰聲呼呼,頭額上津津汗出。

飛一娘一令取醋炭,霎時已到。

因令兩如君把他扶著,頭面向下,移過炭盆,潑下兩瓢陳醋。

這氣一薰,喉間碌碌作響,湧出痰涎,約有升許。

重複扶其坐好,看看眼睛下來,眾人放心。

不防鐵丐眶中淚珠簌簌,一聲痛喊,竟是大哭起來。

猛然直立,兩隻手把如君灑開,拔步向外,就要過東院裡去,丫鬟小子硬拉不住。

飛一娘一猜透情由,不覺好笑。

天生也是恍然,兩人起身跟著他出去。

只見鐵丐跨進東院堂屋,瞥見立一娘一,拜倒在地,帶哭帶說的道:「咱們如今懊悔遲了!咱冤屈你三貞九烈的人,又妄誣了大聖大賢的文爺,咱的罪過那裡能夠消得掉!咱的性命不值錢的。

那年若不遇文爺教化,到如今早經死了一百個,咱要活著何用?可憐當今皇帝說咱是文爺舊友,誰知咱這喪良心的,見他病了,就認他改了常,做這種事。

咱還是個人嗎?咱素來直性,這一疑便疑到底,累你受了三年苦。

如今想起來,不如死了,才好補報你!」說罷,將頭往地卜亂磕。

天生慌忙扶起。

鐵丐嗚嗚咽咽,哭個不住。

立一娘一見此情形,也忍不住哭,兩行粉淚,直掛下來。

飛一娘一功道:「死是斷無死法。

妹夫既有悔心,自此復敦和好,妹子亦勿必介懷。

妹夫是個直性人,怎這三年之內,從不說明緣故?教人猜這啞謎,好生氣悶!咱看起來,妹夫也是個乖巧人兒哩!」鐵丐道:「休要取笑!大姊須勸他寬咱這一遭兒,以後一娘一一樣的孝順他!償若介意,咱還尋得一死!」立一娘一拉住飛一娘一,哭個不了。

鐵丐下近前來,重要跪下。

天生急止住道:「這個再使不得!鐵弟須要自重,免得合島中笑話!」鐵丐道:「不過說島主伯婆,有甚笑話呢?」

立一娘一愈哭愈哀,不發一言。

鐵丐重要立一娘一搬進裡邊,又說了些倒霉話。

飛一娘一沒法,硬作主意叫丫鬟、小子們槓抬箱一寵一 ,收拾奩具,自己扶掖立一娘一,帶騙帶功的進來。

鐵丐嘻著闊嘴,也跟天生入內。

文龍初則駭異,見他們過東院去,私問小子,才知滴血的話,卻想不著疑的是誰。

天生進來,方問明白,不覺暗暗好笑。

早膳已備,飛一娘一出來,鐵丐涎著面孔,一同坐下,陪文龍吃完。

文龍請見立一娘一,即便告辭。

飛一娘一同立一娘一送出屏門之外,天生、鐵丐均乘馬陪行,下小船,撐出外護,送文龍上船,珍重而別。

島民島婦,一路擁著觀看,直侯文龍啟碇,方各散去。

是日,天氣晴和,掛帆北上。

那知日落以後,忽然奇冷,西風大作,空中雪花飛飄,因令海師就近下錨。

文龍怕收入島中必有擾累,恰好在兩島夾峙之處,風浪稍平,安然過夜。

自此總遇不著順鳳,忽行忽止,直到二月初二日,才進大沽口,駁入津衛,捨舟而馳。

初五日,已抵彰義門。

文龍一逕入朝覆命,天子召見慰勞慇勤。

略問倭中善後事宜,即命歸家省視。

到得府門,家人內監早已伺候。

文龍先至安樂窩中,見了水夫人,再到日昇堂,素臣端坐不語,文龍拜了起來,點一點頭,就把旁邊一個女子弟,一手撈了過來,摸他頭臉,嘻嘻而笑。

文龍也就趨出,先到藍田樓,見了母親弟妹,然後逐房問安,並到古心處略坐,回轉安樂窩,稟知別後一切。

水夫人喜動顏色,當面獎了幾句。

文龍才放了心。

晚上,即在水夫人房中陪吃夜飯。

又問了為寤生兄弟作媒之事,水夫人道:「彼雖式微,究系國王之女。

下配廝僕,逾分已極!我想文恩現主倭國,他兩人從軍報仇,亦經立功,升授指揮之職,還守著世僕名分,雖由爾父提拔,但令世世姓文,究褻朝廷名器。

明日入朝,汝即面奏皇上,把文恩、文容兩家,准其出籍舊宗可也!」

文龍應諾,因細詢素臣病中情狀,水夫人道:「自如汝出門後,汝父愈發癡癲,青天白日幹些把戲,也不管人看見!先前我亦愁有禍變,聽說膚體比前充溢,眼光炯炯仍如平時,想是隱於聲伎中,而不為聲使所戕,其中自有大關係在焉!只是汝父與上皇同病,近來上皇沉痛愈深,見了面生的人,躲避不出,連別宮的內監宮女,也不許放進,終日只有何、陸二妃伴著。

皇上純孝性成,這兩個月,問安視膳,不容見面。

探問何妃,得知聖躬雖則不厭嬉戲,但形容消瘦,飲膳減少,夜不能寐,心煩口渴。

太醫診視都說從前不過心疾,幾年來逸樂過度,耗損真元,轉成癆瘵,惟有順性適欲,以待氣數而已!皇上憂急萬分,無奈上皇不喜見人,見便暗嗚叱吒,不能一盡嘗藥之孝。

看來汝父之病,尚不若上皇之真也。」

說罷,文龍見水夫人稍有倦意,叫了安置。

房外阮氏、田氏及紅豆、璇姑等,領著諸孫、諸曾孫、並僕婦、丫鬟,擠滿一屋,分班昏定。

文龍隨著出來,同田氏到藍田樓略坐,鳳姊、蛟行繃著甲兒、由兒,頑耍了一回,只各叫安置而去。

文龍也到鳳姊房中。

少年久別,說不盡一團一 圓趣味。

但素臣家法:非經期已淨,或新產不滿百二十日,雖則招我同房,仍然床 分上下。

文龍征倭之日,妻妾皆娠,至十一月十一日,鳳姊生子文甲,十三日,蛟行生子文由,皆是水夫人就保姆手中,咳名取義。

此時繡褓錦襁,臉渦微笑,文龍見了,不勝歡喜。

鳳姊早令對床 設塌,以待文龍。

文龍遠出初歸,心安夢適,酣然一覺,直到天明。

晨省魁了,已有內監傳旨召見。

疾趨入朝,賜坐錦墩,君臣絮語,出來已是午後。

隨有朝臣問候。

門上辭去許多,惟謝遷、劉健、李東一陽一、洪長卿四人,均延入相見。

問了東海軍務,復商議些國家重事。

四位既去,親友之在京者,亦陸續候訊,直到掌燈,應酬始畢。

自此文龍以水夫人年老,素臣久病,天子嘉念勳勞,許其在家省待。

文麟、文鵬均在翰林,當年就遷了文麟洗馬,文鵬諭德,並遷文謹為侍講,特旨命隨劉、洪、謝、李四人入閣學習 。

是年,天子以長次二主年已及笄,擇吉出降。

令工部官於賜第之旁,營建新第,為公主邸捨,水夫人以麟、鵬兩孫與鳳、鰲同年,均以官居清要,遂差人通知玉麟,一井完婚,四月初二日,鳳、鰲出府,就公主邸成禮。

初十日,麟、鵬兩孫,雙娶王麟之女過門。

旬日之間,四樁喜事,雖以鎮國府中人眾地廣,金銀財昂賜出天家,不難咄嗟立辦;然內外賀客,上下廝僕,應酬開發,也就忙到盡情。

剛剛彌月,兩位公主行見舅姑禮,又是一忙,接著八月初一日,文謙娶回來哈儒之女,豪華氣焰,富貴門媚,也不減四月間熱鬧。

這年,水夫人平添五個孫媳,心快神怡,一精一力倍加強。

因公主成婚之後,太皇、太后、后妃,常差內監宮女往來,也都進府起居,不時珍賞。

單有仁壽宮的賞賜,因上皇病體日就羸尪,神氣每至不清,漸漸稀疏下去。

素臣心疾如舊,府中上下,久亦行所無事。

天下太平,百姓飽饒足,恩榮美滿。

元功首鋪。

竟成臥治之名矣。

二十二年八月,文鶴高中鄉魁。

十月武鄉試,文犀又中了武解元,都下嘩然,以為異事,都說:「公相諸公子髫齡科第,這也見慣不怪。

怎十二歲孩子,些小氣力,能挽百石弓,掇挽三百斤大石,真是天人!」原來文犀勇力絕倫,又稟天淵之教,私下授以運氣練筋諸法,平時從不輕試。

是年文場被黜,天淵欲令武試,怕水夫人不允。

犀兒與文龍說知,請其轉稟。

水夫人不惟不怒,且喜天淵武藝得有傳人,一口應允。

犀兒大喜,整頓過場,果然冠軍。

次年二月會試,文鶴中在第四名;殿試二甲,欽點庶常。

四月武會試,文犀又中第二;殿試,全圍者十人,天子特召於內苑覆閱,親拔文犀狀元。

四月,文麟生孿生三子,取名疆、畾、(左右上下四田)。

五月,鳳姐生女,名粵。

長主生子,名釗。

七月,文鵬生子,名池;蛟吟生子,名略;次主生女,名侔;文柔、文謙亦各生子,府中又為添丁忙碌。

月將盡,文麟回家,報知:「昨日安閣老病歿,內閣正擬稿加贈。

皇上說,要轉奏上皇,持稿進仁壽宮去。

今日面奉聖旨,派大哥為山陵使,擬成國公米鎮為副,速往聚寶山催工,毋庸召見。

極遲到至明早旨意下來,不知因何如此急急?」

次日,天子果不視朝,辰刻,聖旨已到。

文龍方至安樂窩稟知水夫人,副使成國公來會,候齊起行。

始知上皇自七月往後,神思恍館,魘迷譫語,漸至不食不寢,閉目輒遺,支離床 席,已有半月。

天子因上皇不欲見面,每日只間何、陸二妃。

這日乘不省人事之際,隨帶大醫入視,大驚,脈象虛浮,忽斷忽續,真藏脈己見。

推肝經未絕,但肝動必發煩躁,一轉側間,防其汗出氣脫,勢甚危險。

無藥可施矣!天子憂急已極,自此日在仁壽宮侍奉。

皇后、皇妃、皇子及後宮有位號者,亦俱輪流進去。

到了八月初中日,龍馭上賓,天子哀痛擗踴,晝夜號哭。

內閣諸臣頒發遺詔,派洪文、謝遷為鼓理喪儀大臣,楚王、周王、新寧伯譚祐、禮部尚書連世、禮部右侍郎王恕、洗馬文麟、贊善曾彥、工部員外郎楊復禮幾筵前行走。

三日大殯,奉梓宮於永思殿,一切禮儀,均依《大明會典》施行。

百官遵製成服,文府內外男女,亦俱掛孝哭臨如禮。

二十七日之內,上下都是墨衰,文麟因在幾筵前,是白袍白絰。

惟素臣一人,如夢如醉,不聞不問。

一日,文勤、文慎跑進內堂,說:「太師爺立傳沈夫人出去診脈。」

僕婦傳稟進來,閤家駭異。

素俄方督鵾兒隨鷹兒讀書,聽見傳喚,心下疑惑,忙下素心樓,來見水夫人。

兩兒跟著。

水夫人道:「玉佳命你診脈,病必轉機;據我看來,也不必下藥。

大凡心疾,其來者驟,其去者速。

玉佳數年以來,飲食井不減少,終日嬉游,臟腑經絡均未受損,看他膚革充盈,目睛閃爍,又不曾酒色淘虛。

一有轉機,欲起便起,安用藥為?」

鵾兒從旁插舌道:「婆婆,那孟子上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孫兒生的那年,父親已病。

恰是七年;只消取些陳艾,一炙便好。」

水夫人歡喜道:「這真是沈媳兒子,也會講起醫理來!但盂子豈是如此解法麼?沈一娘一就帶他兩個同去,快來回話。」

素娥答應起身,繞過隔牆,從大廳進宅門,小內監飛跑進去。

這回不比水夫人看視,六個女教師早已準備衣裙帶悅,個個斬齊,看見素娥進來,站在堂門前迎著識叫,七姨拉了鵾兒的手,一同隨入。

素臣躺在一交一 椅之上,熊熊、烏烏捧著巾壺,伺候兩旁。

素臣見素娥亦不言語,坐起來,瞋目而視。

熊熊移過一椅,素娥坐著,素臣伸手向診.

素娥定神調息,細察脈象,將把左寸一部,輕按重侯,都無弦數之征;然後次第診完,恰俱平和,竟如無病之人。

但覺左關稍勁,肝木偏旺。

因思:素臣本性剛直,作事燥烈,肝一陽一不和,是其本體。

從前在豐城傷寒,脈象亦是如此。

所以當冷則思得熾炭以慰之,其熱則又欲得冰雪而臥之,性之所在,急不能待,弄得素俄無法,始想出烤火臥屏,以為暫時解救。

想來此部脈,原是他氣質偏勝處,並不因病而見也。

便道:「老爺病久元虛。

不必攻病,只消補元。」

素臣點頭微笑,看見鵾兒同了七姨,在女子第班中頑笑,目視素娥。

素娥會意,忙叫鷹兒去拉了過來。

兩兒均向素臣磕頭。

素臣以兩手各摩其頂,仍是微笑不言。

素娥亦告辭而出,稟過水夫人。

水夫人道:「當年我原說是心疾,要你們委心任運,勿作無益之思,今果然矣。

但這是國家之福,生民之幸,非文氏祖宗呵護之靈,所以挽回春也!」素娥道:「太夫人說心疾從無治法。

側媳平時考究各種醫書大凡心疾皆由痰起,而其病均則在時七因,所謂憂思傷脾,鬱怒傷肝,恐懼傷腎。

受病有不同耳。

明其致病之由,而各理其髒,使髒氣充足,而後痰邪消化。

且痰之甚者,必聚於心,包絡濁氣凝結,則清氣壅滯,而養心之血不能流動。

健忘驚悸,夢魘譫語,皆痰勝於血而入心,迷其竅也。

充其病狀,漸至於癲。

拔本塞源,是在醫者之不誤投藥餌而已,安得無治法哉?」

水夫人道:「我所論者,單是玉佳一人。

但是心疾,那見得竟無治法?你們只看七年之內,何以略無轉機,一到今日,就有挽回?其中緣故,可想而知矣!」素娥方始釋然。

房內諸人,皆被這話提醒,亦各點頭歎服。

只有璇姑,方為燕姐制履,漠然無聞,水夫人暗暗稱讚。

只見文虛進來稟道:「管門太監現奉聖旨進宮當差,今日就要撤回,特來告辭。」

水夫人道:「既奉聖旨,自不可違,你說我意,在府中多年,辱慢老公公。

因太師爺久病,公子有差,只好改日拜謝!」文虛答應出去。

文慎又跑進來說:「太師爺要素服,立等穿著,已在日昇堂北面,設大行牌位矣。」

湘靈起身,即向自已滿油閣中,取出前日趕做的白布袍,並冠緌、腰絰、布靴,叫僕婦隨著文慎,送將出去。

素臣取魁穿好,北面拜跪,匍伏舉哀,放聲大哭。

自此早晚必行二次。

三日而止。

這日,文麟因幾筵前每日四人值宿,隔日可以歸私宅,晚間進來,聞素臣病癒,疾忙趨問。

素臣命於明早進內閣時,與洪長卿說明,轉奏天子,以大行在殯,遏密八音,懇將女樂全部發還遣散。

是夜。

日昇堂上,便不聞管弦之一聲 了。

次日,文伯與長卿說知,請旨發遣。

素臣即命這般人,各自收抬出府。

七姨等在府七年,與素臣極盡荒一婬一。

誰知素臣雖改常度,到輪替侍寢時,恰有入阱看花的主意,仍是染而不染。

倒是幾個內監,自與七姨等配以對食,居然夫婦,一旦分離,不覺心酸淚下,無奈奉著旨意,不敢向主人乞恩。

七姨等也覺依戀不捨,見素臣哭靈甚哀,怕去纏擾,挨了一夜 。

至次日,七姨要進來拜謝,水夫人叫人回了出去。

二十二人一齊上車,後面文虛、張順押著,逕往安府而來。

原來安吉已死,其子安丙,是恩蔭員外郎,簽分戶部。

安吉在日,賣官鬻爵之錢,也有二三十萬,只他一個兒子,享有奢侈。

但安古工於媚上卻嚴於防家,自己續娶了范氏,子孫不許娶妾,家人媳婦之外,不買一婢。

安人襲財得蔭,外貌頗似貴公子,而性卻愚傻,自幼不會讀書,連人道上也不大明白。

安吉把他娶了同朝宰相劉太師之女,機警明慧,頗有權略,安丙畏之。

不料安吉死後,不及一年,范氏亦死,劉氏也沒了。

因喪服未終,蹉跎下去;且此時朝臣,亦無願與安氏聯姻者。

安丙內助無人,漸漸放蕩,喜人奉承。

騙子拐匪,都為門客,把傢俬糟蹋大半。

這日接了聖旨,六個教師過來磕頭,女子弟排班叩見,一隊妖嬈,驚得安丙六神無主,忙叫家人掃除內院,分房住著,竟不依旨遣散。

但在女子弟中,剔出八個,配了六個小子,兩個賞了門客,餘者自己受用。

接連幾日,七姨等六人,把在李又全家的把戲做將出來,安丙狂喜。

自此,把這六人奉為至寶,成日成夜在內堂戲要。

七姨等並令這八個子弟,也是赤著身體學做把戲。

安丙在粉肉林中過活,看得興奮,隨便一交一 一媾。

因埋怨道:「怎我爹有這樣快活的事,偏要進起貢來,倒造化姓文的白白受用了幾年。

怪道那年常有教坊裡人進府,我問爹他們為著何事?總不說出。

如今想來,恐怕我見了不肯進與上皇,所以瞞我。

如今是我的運氣了!」七姨十三姨將近中年,大桃最小,亦相近三十,即八個子弟,最稚者亦有十八九歲,個個是饑鷹饑虎。

安西體質脆弱,又兼他父親防範太嚴,生前考究春方秘具,家中恰無一件存留,安丙真本實力馳驟,於十四員戰將之中,大桃性更奇一婬一,添咂搓挪,色色到家,弄得安丙爽快不過,發狂叫跳,群雌更來遮邀,往往通宵裸逐。

不消兩個月,已成癆瘵,可憐一朝宰相,忽焉斬絕!十四個人不等安丙喪歸,席捲室中,各從家人小廝跑走了。

素臣自遣散女樂之後,過了三日,始進來見水夫人,兄嫂妻妾子侄等均相慰問。

素臣命把日昇堂攔牆拆開,仍照舊式,通達內外。

是夜,寫就銷假本章,由通政司傳進。

黎明趨朝,進了內閣。

拱謝諸人,互相慶慰。

恰值大行七祭之期,遂同到幾筵前,候天子架出,隨班行禮。

天子、素臣哭個不休,諸臣皆大慟.

禮畢,召見內殿,天子說:「上皇疾甚,先時不得進寢,後來親自湯藥,曾不幾日,已是上賓,未能稍展孝恩!」不覺泫然流涕。

素臣道:「天子以繼述為孝,而不以儀文為孝。

上是本是聖明,為群小所蔽,在位之日,政治不無可議。

然晚年自知多病,精神衰瞀,深恐貽叢脞之譏,自逆Yan被誅,東巡既返,急於付託神器,委任皇上,得致太平。

聖明之量,即此已昭一江一 河而炳日星矣!方今改元正始,初政維新,皇上當舉上皇未竟之事,次第施行,繼志述事,孝莫大於此者!若區區擗踴之節,哭泣之哀,則士庶所同,非天子所難能也。

且禮言:「毀不滅性'。

皇上尤當思宗社之重,天下之大,勉節哀思,勵一精一圖治。

以臣言之,曩年清除佛、老一事,上皇之心,特猶豫未敢速決,故試臣以獅吼之一聲 ,以定行否。

惜臣薄德,不能成此非常之功,驚而致病耳!設不受驚,臣奏早行,上皇其能反汗哉!今一元啟運,萬象更新,臣愚以為元旦頒恩詔時,即以此條列請第一件,以當例定覃恩條款中剃度一事,其作按例參酌,仍符二十四條之舊。

各省頒貼謄黃,已曉然知朝廷之意。

然後以臣所擬辦理章程,及善後諸事,刊發中外,斟酌舉行。

去千古之大害,開萬事之太平,超虞舜、周文而上矣!」

天子悚息敬聽道:「佛、老一事,朕志先定,在當日未能即行。

假如素父不因驚而致疾,事機危險,轉甚於七年中之所苦,朕故萬不得已,欲素父藉此韜晦,以待其時。

既至今日,安有不汲汲哉?素父明日進閣會議之後,每日在家,將此事經營萬安,至年終朕當請教。

明年頒詔,即照擬施行,懸限滅除、勿使奸徒預知,別追伎倆,親父宿疾新愈,未可過勞,聯手沼閣臣,寬素父假期閒居養病。

如此,則不至漏洩春一光 也!」

日色將午,御膳已至。

皇上口來以哀毀之故,只進稀粥。

是日聞素臣之論,且喜慰七年渴想,心神寬暢,因留素臣同食,用飯一碗。

素臣過午出來,次日入閣,與四相參酌進表,恭上大行皇帝尊溢,曰」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至孝純皇帝',廟號憲宗。

聚寶山所營壽陵,定為茂陵。

並擬明年改元治。

同日,禮部擬奏奉安山陵吉期。

天子覽奏,均如所擬,敬謹奉行。

定了十二月十二日,奉移大行梓宮於祾恩殿。

十四日奉安,一切典禮,著禮工二部會同文龍、朱鎮並恭理處大臣承辦。

天子自此節哀勵治,與洪、劉、謝、李四人討論政事,日夜孜孜。

素臣休假養痾,閣中有大事不能決者,四人就府請裁,故得專心於除滅佛教一事。

間有處置不妥者,與水夫人反覆商榷,務求行之無弊,不至旋滅旋起。

直至十一月中旬,方把諸事條擬妥貼,即令鳳、鰲兩兒,分繕正副兩本,計有三萬五千字。

遂於十五日,齋沐入朝,親是御覽。

天子接過不看,袖而入宮。

三日之後,忽有內監宣旨,素臣疾趨人見。

方知大行百日,梓宮前僧人諷經,原是前朝相沿故事。

昨日太皇太后懿旨,以先帝初年崇奉喇嘛並法工、真一人,僧道之有封號者,一聞哀詔,均要進京,在幾筵前諷經做法事,陸續齊集,應否舉行,宜早定奪。

天子委決不下,特請素臣商議。

素臣道:「進京,大凡賜紫賜冠者居多。

此時若先阻其弗來,則彼必疑懼,恐生他變。

不若仍照舊例,於大行百日,宣召入殿,諷經作法。

當令禮部傳旨,令其留京送殯。

待恩詔一出,即密旨派五府九門兵馬司京營,順天大、宛二縣,盡數拿獲。

使京外僧道無人主謀,則地方官之號令易行。

此正除滅佛、老之捷徑,彼等自願進京,殆天奪其魄歟?但臣早年就與僧道作難,彼等熟耳臣名。

今先帝上賓,已失所恃;臣復病癒入朝,豈不知今日勢成厝火積薪,而先作準備乎?臣於歲除以前,似猶不可銷假,使彼心安,然後萬無一失也!」

天子依言,即手詔閣臣,以素父久病,未能視事為辭。

素臣回來,亦吩咐內外上下人等,不許洩漏。

天子仍命太醫,每日視疾,一如病時。

到了百日,果然京外僧眾,除西山法王在京大喇嘛外,凡是敕建禪林號國師、號禪師的,共有三千三百四十名,有名號的道土,也有五百五十名,均投牒禮部司禮監暨恭處理。

天子傳旨:著在外各禪林道院分住,聽候示期,分班進殿,啟建功德。

天子自袖入素臣奏章,每夜細看,日間召見諸臣。

凡素臣同志之人,均與密議,只待頒詔之後,某人作何事,某事如何辦理,一一處分。

惟民間一些不知。

這班僧道進京,亦曾察探街談巷議,卻沒來由,也便安心住著,按日分班去做道場,超薦成代化帝。

自二十日起,至二十九日止,僧八班,道兩班,次第做完。

大皇太后、皇后、皇妃、諸王、公主等,每日俱有賞賜。

到得十二月十二日梓宮發引,僧道等均送至昌平州,梓宮至祾恩殿暫安,仍分班諷經作法,直至豐安之後,始回京師。

天子蘆殿之外,五府九門兵了,共有一萬二千人,均打圍紮住。

天子亦於是日回京。

原來五府督都、九門將領等,均奉密旨,回京之後,傳諭兵士等裹甲而待,這幾日之內,不許擅離營伍,靜候點派。

這些僧道,以歲除在邇,俱擬過正月初三日起程。

又秉太皇太后懿旨,神牌祔廟,須建水陸道場並清醮各七日。

遂選了僧人五百名、道士四十九名,分頭啟建。

素臣休假在家,連題神牌都是洪文、謝遷兩人。

禮部官早把恩詔寫好,呈進內閣,並預備發出各省外藩的。

都下士民,盼望元旦張掛,卻不防有此驚天動地、震古爍今之事!

聖主御世,國運復昌,君明臣良,治臻堯、舜。

人事行於下,則天象應於上。

欽天監官登靈台以望氣,測躔度以知差,推得弘治元年元旦,日月合壁,五星聯珠,在二曜一交一 會以後,午正二刻當見。

是日,日出五色。

景星卿雲更見東方,主正道昌明,群邪消滅,時和年豐,萬世太平,誠非常之祥瑞也!

天子覽奏。

手詔素父云:「大象如此,事在必行,慰卿廑念!一切元旦面議可也!」

這日除夕,僧道等水陸清醮俱已圓滿,各在寺觀度歲,並分派內廷賞賜。

外面準備齊集,中府都督平一江一 伯陳治、左府都督昌國公徐璋、右府都督新建伯王化龍、前府都督雲候周熾,後府都督英國公張懋,各選井中一精一壯兵丁,在皇城外伺候。

九門左翼總兵就是雲北並右翼總兵就是以神,各率將弁,點齊通營步兵,在崇文、宣武兩門內外伺候。

素臣是日又命金硯率領中軍,成全、伏波分將左右、兩翼,各在城外策應。

到了初更時分,各軍一齊動手,將城內城外寺觀圍起,把有名號的僧道,盡行拿住,分赴刑部、都察院、順天府、縣各監內羈禁。

文府三軍回來,金硯等銷差。

素臣疾趨入朝,同內閣諸臣行禮已畢,捧出恩詔,值事各官跟著,送至承天門樓上,將詔書銜在綵鳳口中下去,門外百官跪接,開讀如禮,素臣回府,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因國喪未周,天子未受朝賀,故閤府亦不拜年。

素臣進水夫人房中,行了晨省常禮,然後回到日昇堂。

文龍山陵事畢,已於年前銷差,遂同麟、鳳、鵬、鰲、鶴、犀、驥七弟,進來請訓。

素臣將除佛、老章程,令諸兒閱看,參酌可否。

黎明,都下喧傳,公相病癒,天子經除滅二氏為改元第一義。

深知朝廷意向,邪教必不見容。

又聞大行幾筵前,諷經作法的,個個都被拿獲,不知是活罪是死罪?天威颶尺,平日信奉二氏,供養憎道之家,霎時心驚膽僳,家門口,趕貼」僧道無緣'的紙條,有在家庭供諸天佛像塑畫觀音的,砸碎的砸碎,撕破的撕破,數日之內,一齊蹤消影滅。

連寺院裡,都無人遊玩。

向來京城風氣,元旦婦女進香,車塵絡繹,直鬧至燈節方止。

是日只有鄉間婦女不知消息,手攜香蠟,結隊游春。

到了城內,才聽人哄說恩詔上的話,有的就此折回,有的到廟門前,看見冷清清蠟台失焰,香鼎無煙,方才相信,不敢進去頂禮。

至第二日,城鄉皆知,並此都無矣。

元旦午刻,果然清空藍蔚中,現出合壁聯珠之象,約有二刻之久。

太一陽一忽然收光,舉頭望去,並無芒刺閃爍,但見輪外生出五色光華,千派萬道,頃刻散流,結成半天霞彩,絢爛異常。

城牒上擁擠的人,個個驚奇道怪。

素臣奉水夫人登觀星台之巔,憑欄凝望。

閤府男婦上下數百人,也都在園中擇高處觀玩。

水夫人歡喜過望,對素臣道:「書上所載合壁、聯珠及聚井、聚奎多矣;惟日華則不經見,大約即是五色雲。

占驗者附會其說,以為祥瑞之極致耳!你看唐朝以《日五色賦》試進士,那李程中狀元的這篇,可謂形容藻績,極此題之能事矣!但只像是晴天雲氣,經日光烘染,變作五色,如日落時晚霞一般,這就不奇。

如今我你親看,天無雲密,赤日當空,明明是輪中吐出五色彩來,使李程尚在,應笑前賦之來經道著也!方今二氏流禍,聖道晦塞久矣;汝之志願幸而得行,發一世之盲,開萬世之明。

此從古未有之功業,宜此從古所無之瑞應!我你亟當叩拜,以迓天庥!」

素臣扶著水夫人跪了下去,自己亦隨同叩拜,正要起來,猛然聽見大聲,沸如潮湧。

原來此台俯視通城,纖毫畢見。

京城百姓看得快活,一齊喝采,百十萬人聲音,隨風吹過,不禁嚇跳。

素臣急起四望,人叢中許多婦女孩子,方才放心,扶起水夫人。

回顧東缺南角上,一道祥光推過,雲頭無數,參差錯落,宛似排疊而來,如輪如囷,紛紛鬱鬱,映著五色日華,也漸漸現出紅黃藍碧。

雲頭空處,有幾點星光,其尾彎長,恍如弓形。

直至日華漸淡,光聚輪中,仍然金針刺眼,那慶雲景星,也漸漸隱下。

素臣車水夫人回安樂窩歇息,出來叫人探問,始知欽天監順天府尹均進賀表。

天子復下詔勉勵群臣,共成郅治,盡人事以答天和,語意懇切。

諸臣感激涕零,爭自濯磨,皆以致君堯、舜為念。

內臣中如懷恩者,本屬素臣知已;此番天子決意行之,懷恩朝夕進言,頗有推軗之力,單有成化朝一黨一 附安吉、諂事靳直諸人,見素臣得志,大有作為,慚沮不安;而太監廖、冒輩,嫉之更甚。

無如君臣魚水,讒構不入,且群小久經疏斥,雖欲阻撓,事權不屬;惟有默禱釋伽、彌勒施大願力,太上、元始放大神通,使素臣之計不成而已。

正是:

空撓孟子歸儒意,難詆韓公《原道》篇。

總評:

此回專寫素臣病癒、處處將得病時種種疑一團一 叫破,故水夫人口中明說」心疾非病」之故,而天子口中又說出」不得已」情事。

然素臣自處忽而得病者,亦忽而病癒,竟無一語道出所以,蓋素臣口中無自說破之理。

讀者試設身處地以思之,自知其妙!

寫旬日之間,四椿喜事,本極熱鬧場頭,而恰無一語鋪排,隨手敘來,已不致冷落。

緣此種處,在他書即為絢爛文字,全部精神俱注於此一二回中,不得不極意鋪排,以見作者之才;而此書則毫不稀奇。

試觀素臣生日,盛寫子孫祝壽,而水夫人八十座無鋪排;至水夫人百壽,極古今稱觥之盛,而素臣七十,亦先以一二語括之。

蓋此種文字數見不鮮,若競逐事排場,則後半部文章味同嚼蠟矣!

素臣對天子一段,似系重疊,而實則除滅佛老一事,事在可行,志在必行。

捨十七年一流,從未與天子明言之,故此處不可少此議論。

灸元新政,以除滅佛老為第一義,此是極好機會。

素臣病二年,而後征苗、救駕之功以成;素臣病七年,而後除佛老者之志以行。

此非人事之故,殆有天意存焉!然前病是蠱,此病是驚;前病是真,此病是假。

成化苟不上賓,素臣亦未即愈也。

其中機關,七年之久點滴不漏,則惟天子、水夫人與素臣三人知之而已,賢如璇姑,猶且知而不言,則余不知而亦不敢言矣。

萬安、劉吉,正史所載,以孝宗見偽器悉署」臣安進」,而遣懷恩持示之,安乃乞退,安去而劉吉依然在位也。

書中既並安吉為一人,則孝宗監國,不得不先屏安吉,而後君子滿朝,可以漸臻郅治。

安吉既死,而其子以花蕊飛仙戧生絕嗣,未免獲報太慘。

不知作惡之甚,終古奸臣莫如安吉!雖更有過於此者,亦天理循環之所必至。

如正史所云:安既去位,猶夜望三台,冀復進用,竟得優雅林下,以子孫自娛,直是便宜此老!憲廟既崩,諸奸畏太子英明,惕息竦懼,以李孜省伏誅,僧繼曉發遣,新政燦然可觀也。

而此書稱盛宏治一朝,力為翻案,一切進賢去佞之事,移入監國十餘年之中。

此時惟有除佛老,為萬世開太平。

人事行於下,則天象應上,合登聯珠,景星慶雲,日出五色,二千年來不得並見之瑞。

而一旦兼而有之,自非鋪張揚厲之意。

故水夫人亦直云:「有此功業,宜有此端應也!」

僧道進京,水陸清醮,明代宮禁常有之事。

而因此羈留,霎時拿獲,似乎好行詭計,非聖君賢相之所為。

然當時法王、真一人之氣焰,雖經素臣衛宮救駕,少有挫抑,而究未明殺其勢,此間殊難下手。

有此一詐,省卻無數堤防矣。

李程《日五色賦》自是大手筆,而水天人批出其謬,此虛擬不若親見之確,總是極寫衛聖之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野叟曝言
第一回 三首詩寫書門大意 十觥酒賀聖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頭 揮麈雄談冷水澆葫蘆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龍暗破賊墳風水 尋聲起涸鮒驚回弱女餘生第四回 異姓結同懷古廟烘衣情話絮 邪謀蠱貞女禪堂擲炬禿奴驚第五回 燈花發火荼毗兩個淫僧 虎足從風結識一條好漢第六回 未鸞吹和衣報德 劉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繡被尋春猛放登徒色膽 危崖勒馬驚殘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雲絕勝巫山好夢 畫天畫地恍圖周髀遺經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風猝起終成兩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緣遇真儒回頭是岸 了因無命逢介士撒手歸空第十一回 喚醒了緣因生起死 驚聽測字有死無生第十二回 劉虎臣說大話惹出盜來 文素臣費小心放將盜去第十三回 為尋姬欣逢豪傑 因失帕遲誤婚姻第十四回 雙折六歸貧士翻憐財主算 低眉合眼頭陀暗覷婦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偽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臨帝子長洲白又李揮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傷寒遺鐵彈 素娥取冷臥銅屏第十七回 淫藥迷心貞媛爬羅雲雨 天泉破腹通儒箋釋岐黃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頭第十九回 怪醫方燈下撕衣驚痘出 奇解數竿頭拍手唱歌來第二十回 痛哭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見 傷心求結骨不生不死慘語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詩暗吐情絲一縷 良朋驚錯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雙姊妹 解邪咒團成兩對夫妻第二十三回 為朋友熱腸堤上忙追比翼鳥 聽兒童拍手山中急采並頭第二十四回 真劍術一女子上樹撩天 假卜封眾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憐月貌漏洩機關 公子覷花容安排坑塹第二十七回 單二姨暗調鉛汞 李四嫂明做黃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繩廊下牽來偷寨賊 兩丸丹藥燈前掃卻妒花風第二十九回 見事危貞娃戳頸 聞聲迫淫婦投繯第三十回 連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兒病榻說風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結將妹妹救親夫 幻術攝生魂請出娘娘招怨第三十三回 靳千戶雙賺鵲橋仙 劉大娘三犯江兒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謁金門 謝紅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盡臣職文徵君遷謫遼東 重朋情洪太常奔馳吳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縣平白地放出殺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雲手第三十七回 憐獨活愁分掌上珠 療相思喜得心頭草第三十八回 讀奇書孫康憐雪影 試英物宣武出啼聲第三十九回 賺花箋雙詞寫怨 調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賢母豈忘情發皆中節 淑媛能悟道色總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單填絕命詞 水夫人雙種連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裝雙珠入掌 洪文落職千里傳書第四十三回 俠客贈龍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歸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陣圖黃昏遁甲 破兩門法白晝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贗虎惡於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燒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廟逢凶蜂螫屠龍之手 盤山遇俠獅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談星命裡尋奴 真賣卜詩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壓倒假名公 假新娘賺殺真嬌客第四十九回想中緣文素臣再朝 天子情中景謝紅豆二謁金門第五十回 照妖鏡團玉鏡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兒真心盡孝 黃鐵娘假口全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觀音出世 剁海龍入水擲鐵錨金傾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蓮花千秋表節 殺陣種將連理樹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東宮口中得喜 西江尋老母耳內成驚第五十五回 空流淚素臣腸斷花箋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獄第五十六回 大話招殃丑生員扮出跪池陳 老羞成怒風太監學做刺股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條光棍 現鍾不撞空花燭難為兩個第五十八回 為好成空三處衾皆冷落 從天而降一門妻妾小團圓第五十九回 辟莊老文素臣深談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獨凜冰淵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鸞諧鳳合 一人暗卜夫貴妻榮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團有兆 二木林點逗無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黃石點頭 婢闢佛藍田擊節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獻毛鱉 小兒饒舌得銀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設卦禳風 不貪泉藏銀賑粥第六十五回 誅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義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歸把總 正氣除邪會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偉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烏龜臉面 三百鞭貞婦強盜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學遍看花蕊 女狀元獨佔鰲頭第七十回 白晝壓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論活寶盡洗塵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詞癡人入化 談天性俠女驚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驗氣大闡陰陽之化 因熊及虎廣推禽獸之恩第七十三回 論一氣雲開日朗 呈百戲石破天驚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儼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盤錦囊忽見廬山面目 定樂府拓開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巹潦草婚姻 夢裡斷繩逼真緣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無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脫寸心堅結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後比旦明頌武侯第七十九回 為驅邪眾女袒胸求赤字 因報德孤舟渡海覓紅須第八十回 婚事初籌素臣早籌兵事 大蛇未弄鐵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羅血流四境 紅鸞殺華蓋月照雙郎第八十二回 斷鐵雙關密計 開銅鎖方便陰功第八十三回 憐才拔亞魯賜婚者二十人 定計滅屠龍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夢得兩顆珠子 瑛瑤成配天生一對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顯玉體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鈴得除奸之秘鑰第八十六回 負腹無謀空擬罡風攪海 拍肩有讖果然明鏡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兩王子醫法通神 一旬產四男兒麟祥曠世第八十八回 醫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榮白衣發達第八十九回 國師束身雙闕佛法無靈 指揮傳首九邊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兩柄銅錘舞出山林嬌鳳 一顆珠子穿來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聞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見夜光珠錯認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醫生有心除毒 救病漢無意逢親第九十三回 療奇瘋藥婆認叔 顯絕力鎖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別開土老之奇語 婚配宜歌新詠關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贖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陳淵夢妻正氣女便是神靈第九十六回 天闕山神猿饒舌 孔雀峒石女發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戶翻成生戶 兩眉鑽進穴毒蛇變作癡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種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銜來百歲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縣以直報怨 楚郡主因公濟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義士同心結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設計 臨桂縣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龍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兩日毀十門龍燔於峒 一夜破兩城浚泣於塗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師分兵入峽 真救駕匹馬歸朝第一百零五回 鸞音為臣子監軍新時官制 雲妃代尼僧摩頂舊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試藥 天羅窣暗太子驚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無情久出炎涼之界 蛆蟲可厭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驅惡鬼 七妃小戲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姦逆藩伏法 青宮驗痣假子歸真第一百十回 真報仇指頭嚙血 假作惡鼻孔鋪紅第一百十一回 三萬雄兵不敵耰鋤荊棘 五千長線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長號生者幾幾欲死 六人同夢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顯靈文素臣真符假夢 怕上天熊飛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滄海玉堂雙珠歸母 白衣閣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yan賊聖駕還朝  賜宮奴相臣歸第第一百十六回  錯裡錯安貴妃五更拚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貴妃乾清三擋 擒居次韃靼雙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種成荊樹喜連今日之枝  深宮賜出夭桃誰識當第一百十九回 滅浙平倭歸一統 論功行賞失雙勞第一百二十回  執傘蓋鐵面甘心  宴府第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說策請五湖  六女按名歸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驚智囊之遠慮  主奴敘舊感鎮國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兩抄落卷小狀元再佔鰲頭  一語驚天大駙馬獨蟠第一百二十四回  癡丫鬟辭婚投水  聖天子減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無外兩釋疑城 紅豆天淵雙生貴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鸞吹辭夫就婿 文按院借賊驚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歲孩童呈絕技 八齡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陳榮謀按院 善財龍女戲觀音第一百三十回 獨桌待孫行激勸 一心憂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結齊開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羅剎國 麟兒獨上狀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歡喜佛 木倭奴生作淨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運將開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脫血凝鐵丐銀兒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開萬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戰中朝除二氏 風聞西域動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兩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靈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奪魁會元復歸門婿 百丁介壽男女尚軼外孫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靈護賢母榮歸 百詩頌聖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發病 看余詩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親成疾教子孫絕欲三年 聖君盡孝垂危聞冰淵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遞衍 干秋異數君臣後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來歸君臣同樂 雙翎未展母后俱驚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羅袈裟見者驚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獻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戲文一百出將生平事逐件重題 男女五十雙把座中人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賜符三男同降 七十國獻壽六寶齊歸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門生子 文翰林跨海尋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萬里外塑生詞 百壽堂前開總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愛戲拜翁姑 兩孿生劈面驚新婦第一百五十一回 兩間房素臣辟鬼 百壽令文甲驚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毀先賢豪客揮拳 開後局小兒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處士妹配合處士孫 神女風圓成神女夢第一百五十四回 洩真機六世同夢 絕邪念萬載常清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