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冷: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國開國君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姓》冷

百家姓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國開國君主康叔的後代,是一個用封地作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開始被封於康,所以歷史上也有將他稱為康叔封的。武庚叛亂被平反以後,周國公把原來商朝的土地封給他,建立衛國。康叔的後代有被封於冷水的,他們用封地作為姓氏,稱為冷氏。

2、源於上古,以技藝為姓,是泠氏所改。相傳黃帝有一個樂官叫做泠倫,是我國古代音律的發明者。黃帝讓他制定音律,他從大夏的西邊一直走道崑崙山北,才在山後發現了一種適宜於做律管的竹子,他採伐了一些筆直而且厚薄均勻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長的管,將它吹出的聲音定為黃鐘律。然後按比例製作了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管,帶到崑崙山下,根據鳳凰的叫聲來進行矯正。據說,公鳳凰能叫出六種聲音,雌鳳凰能叫出另外六種聲音。這十二種聲音正好與他製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聲音相同。泠倫將十二樂律的奇數音叫做「律」,偶數各音叫做「呂」。和起來就叫做律呂。十二律正好是一個八度的音程。接著泠倫又製作了是二口編鐘,使他們同宮、商、角、征、羽相配合。這些完成以後,便於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當太陽出現在奎方位的時候,由泠倫指揮,演出一場盛大的樂舞。樂舞的名字叫《咸池》。並賜他以名為姓,稱為泠氏。泠又寫做冷。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宮廷音樂的人稱為「伶人」。後來又成為演員的名稱。泠倫的後代子孫稱為泠氏,後來寫錯,誤傳為冷,成為冷氏。

3、出自小數民族中有冷姓。宋代羌族、現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家族名人

冷曦:字景煬,新易人。明朝洪武年間御史。剛直不阿,彈劾了一些有權勢的高官,震動了當時的朝廷上下。人稱「冷鐵面」。

冷謙:字啟敬,道號龍陽子。明朝時期武林人。洪武初年的時候,因為擅長於音律而被任命為太常協律郎。元朝末年的時候他以近百歲,在看過李將軍作畫後很感興趣,於是學畫。永樂年間出去遠遊,後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遷徙分佈

(缺)冷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傳黃帝時有個樂官名叫伶倫,他制定了中國古代的樂律,並同榮將一起鑄造了12口編鐘,演奏黃帝親自創作的《咸池》樂。黃帝為表彰伶倫的功勞,便賜他為伶姓。此後,「伶」成為宮廷掌管宮廷音樂舞蹈的官員,後成為演員的代稱。而因為當時造字過程並沒結束,且伶的古音與冷相同。所以伶氏又為冷氏。又一說,冷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後人,有被封地於冷水(今陝西省內),後人即以封地名為姓,稱為冷姓。冷氏望族居住在新蔡(今天的河南省境內)、京兆(今陝西省長安東)。

分類:古籍精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