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秋》第三折:今 擁兵來索,待不去,又怕一江一 山有失;沒奈何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漢宮秋》第三折

漢宮秋

第三折

〔番使擁旦上,奏一胡一 樂科,旦雲〕妾身王昭君,自從選入宮中,被毛延壽將美人圖點破,送入冷宮;甫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獻與番王形像。

今 擁兵來索,待不去,又怕一江一 山有失;沒奈何將妾身出塞和番。

這一去,一胡一 地風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駕引文武內官 上,雲〕今日灞橋餞送明妃,卻早來到也。

〔唱〕

【雙調·新水令】錦貂裘生改盡漢宮妝,我則索看昭君畫圖模樣。

舊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長。

本是對金殿鴛鴦,分飛翼,怎承望!

〔雲〕您文武百官計議,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

【駐馬聽】宰相每商量,大國使還朝多賜賞。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兒出外也搖裝。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淒涼,共那灞橋流水添惆悵。

偏您不斷腸,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

〔做下馬科〕〔與旦打悲科〕〔駕雲〕左右慢慢唱者,我與明妃餞一杯酒。

〔唱〕【步步嬌】您將那一曲一陽一關休輕放,俺咫尺如天樣,慢慢的捧玉觴。

朕本意待尊前挨些時光,且休問劣了宮商,您則與我半句兒俄延著唱。

〔番使雲〕請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駕唱〕

【落梅風】可憐俺別離重,你好是歸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上?回頭兒卻才魂夢裡想,便休題貴人多忘。

〔旦雲〕妾這一去,再何時得見陛下?把我漢家衣服都留下者。

〔詩雲〕正是:今日漢宮人,明朝一胡一 地妾;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一色 !〔留衣服科〕〔駕唱〕

【殿前歡】則什麼留下舞衣裳,被西風吹散舊時香。

我委實怕宮車再過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會想菱花鏡裡妝,風一流 相,兜的又橫心上。

看今日昭君出塞,幾時似蘇武還鄉?

〔番使雲〕請娘娘行罷,臣等來多時了也。

〔駕雲〕罷罷罷!明妃,你這一去,休怨朕躬也。

〔做別科,駕雲〕我那裡是大漢皇帝!〔唱〕

【雁兒落】我做了別虞姬楚霸王,全不見守玉關征西將。

那裡取保親的李左車,送女客的蕭丞相?

〔尚書雲〕陛下不必掛念。

〔駕唱〕

【得勝令】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養著那邊庭上鐵衣郎。

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槍,卻早小鹿兒心頭撞。

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兒當自強!

〔尚書雲〕陛下,咱回朝去罷。

〔駕唱〕

【川撥棹】怕不待放絲韁,咱可甚鞭敲金鐙響。

你管燮理一陰一陽一,掌握朝綱,治國安邦,展土開疆;假若俺高皇,差你個梅香,背井離鄉,臥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書雲〕陛下,不必苦死留他,著他去了罷。

〔駕唱〕

【七弟兄】說什麼大王、不當、戀王嬙,兀良!怎禁他臨去也回頭望。

那堪這散風雪旌節影悠揚,動關山鼓角聲悲壯。

【梅花酒】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

草已添黃,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 我、我、我,攜手上河梁。

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鹹一陽一。

返鹹一陽一,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 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收一江一 南】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

美人圖今夜掛昭一陽一,我那裡供養,便是我高燒銀燭照紅妝。

〔尚書雲〕陛下,迴鑾罷,娘娘去遠了也。

〔駕唱〕

【鴛鴦煞】我索大臣行說一個推辭謊,又則怕筆尖兒那伙編修講。

不見他花朵兒精神,怎趁那草地裡風光?唱道佇立多時,徘徊半晌,猛聽的塞雁南翔,呀呀的聲嘹亮,卻原來滿目牛羊,是兀那載離恨的氈車半坡裡響。

〔下〕

〔番王引部落擁昭君上,雲〕今日漢朝不棄舊盟,將王昭君與俺番家和親。

我將昭君封為寧一胡一 閼氏,坐我正宮。

兩國息兵,多少是好。

眾將士,傳下號令,大 眾起行,望北而去。

〔做行科〕〔旦問雲〕這裡甚地面了?〔番使雲〕這是黑一江一 ,番漢一交一 界去處。

南邊屬漢家,北邊屬我番國。

〔旦雲〕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澆奠, 辭了漢家,長行去罷。

〔做奠酒科,雲〕漢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來生也。

〔做跳一江一 科〕〔番王驚救不及,歎科,雲〕嗨!可惜,可惜!昭君不肯入番,投一江一 而死。

罷罷罷!就葬在此一江一 邊,號為青塚者。

我想來,人也死了,枉與漢朝結下這般仇隙,都是毛延壽那廝搬弄出來的。

把都兒,將毛延壽拿下,解送漢朝處治,我 依舊與漢朝結和,永為甥舅,卻不是好?〔詩雲〕則為他丹青畫誤了昭君,背漢主暗地私奔;將美人圖又來哄我,要索取出塞和親。

豈知道投一江一 而死,空落的一見消 魂。

似這等奸邪逆賊,留著他終是禍根;不如送他去漢朝哈喇,依還的甥舅禮,兩國長存。

〔下〕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漢宮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