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楔子:自家姓杜,名確,字君實,本貫西洛人也。自幼與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西廂記》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楔子

西廂記

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楔子

[杜將軍引卒子上開]林下曬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魚腥;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原斑將相孫。

自家姓杜,名確,字君實,本貫西洛人也。

自幼與君瑞同學儒業,後棄文就武。

當年武舉及第,官拜征西大將軍,正授管軍元帥,統領十萬之眾,鎮守著蒲關。

有人自河中來,聽知君瑞兄弟在普救寺中,不來望我;著人去請,亦不肯來,不知主甚意。

今聞丁文雅失政,不守國法,剽掠黎民;我為不知虛實,未敢造次興師。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圯地無捨,衢地一交一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

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吾之未疾進後征討者,為不知地利淺深出沒之故也。

昨日探聽去,不見回報。

今日昇帳,看有甚軍情來,報我知道者!

[卒子引惠明和尚上開]

[惠明雲]我離了普救寺,一日至蒲關,見杜將軍走一遭。

[卒報科]

[將軍雲]著他過來!

[惠打問訊了雲]貧僧是普救寺來的,今有孫飛虎作亂,將半萬賊兵,圍往寺門,欲劫故臣崔相國女為妻。

有遊客張君瑞,奉書令小僧拜投於麾下,欲求將軍以解倒懸之危。

[將軍雲]將書過來!

[惠投書了]

[將軍拆書念曰]珙頓首再拜大元帥將軍契兄纛下:伏自洛中,拜違犀表,寒暄屢隔,積有歲月,仰德之私,銘刻如也。

憶昔聯一床一風雨,歎今彼各天涯;客況復生於肺腑,離愁無慰於羈懷。

念貧處十年藜藿,走困他鄉;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

故知虎體食天祿,瞻天表,大德勝常;使賤子慕台顏,仰台翰,寸心為慰;輒稟:小弟辭家,欲詣帳下,以敘數載間闊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憂,不及徑造。

不期有賊將孫飛虎,領兵半萬,欲劫故臣崔相國之女,實為迫切狼狽。

小弟之命,亦在逡巡。

萬一朝廷知道,其罪何歸?將軍倘不棄舊一交一之情,興一旅之師;上以報天子之恩,下以救蒼生之急;使故相國雖在九泉,亦不泯將軍之德。

願將軍虎視去書,使小弟鵠觀來旄。

造次干瀆,不勝慚愧!伏乞台照不宣!張珙再拜,二月十六日書。

[將軍雲]既然如此,和尚你行,我便來。

[惠明雲]將軍是必疾來者!

[仙呂]

[賞花時]那廝擄掠黎民德行短,將軍鎮壓邊庭機變寬。

他彌天罪有百千般。

若將軍不管,縱賊寇騁無端。

[篇]便是你坐視朝廷將帝主瞞。

若是掃蕩妖氛著百姓歡,干戈息,大功完。

歌謠遍滿,傳名譽到金鑾。

[將軍雲]雖無聖發兵,「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大小三軍,聽吾將令:速點五千人馬,人盡銜枚,馬皆勒口。

星夜起發,直至河中府普救寺救張生走一遭。

[飛虎引卒子上開]

[將軍引卒子騎竹馬調陣,拿綁下]

[夫人、潔同末雲]下書已兩日,不見回音。

[末雲]山門外吶喊搖旗,莫不是俺哥哥至了。

[末見將軍了]

[引夫人拜了]

[將軍雲]杜確有失防禦,致令老夫人受驚,切忽見罪是幸!

[末拜將軍了]自別兄長台顏,一向有失聽教;今得一見,台撥雲睹日。

[夫人云]老身一子母,如將軍所賜之命,將何補報?

[將軍雲]不敢,此乃職分之所當為。

敢問賢弟,因甚不至戎帳?

[末雲]小弟欲來,奈小疾偶作,不能動止,所以失敬,今見夫人受困,所言退得賊兵者,以小一姐妻之,因此愚弟作書請吾兄。

[將軍雲]既然有此姻緣,可賀,可賀!

[夫人云]安排茶飯者!

[將軍雲]不索,尚有餘一黨一未盡,小官去捕了,卻來望賢弟。

左右那裡,去斬孫飛虎去!

[拿賊了]本欲斬首示眾,具表奏聞,見丁文雅失守之罪;恐有未叛者,今將為首各杖一百,餘者盡歸舊營去者!

[孫飛虎謝了下]

[將軍雲]張生建退賊之策,夫人面許結親;若不違前言,淑女可配君子也。

[夫人云]恐小女有辱君子。

[末雲]請將軍筵席者!

[將軍雲]我不吃筵席了,我回營去,異日卻來慶賀。

[末雲]不敢久留兄長,有勞台候。

[將軍望蒲關起發]

[眾念雲]馬離普救敲金鐙,人望蒲關唱凱歌。

[下]

[夫人云]先生大恩,不敢忘也。

自今先生休在寺裡下,只著僕人寺內養馬,足下來家內書院裡安歇。

我已收拾了,便搬來者。

到明日略備草酌,著紅一娘一來請,你是必來一會,別有商議。

[下]

[末雲]這事都在長老身上。

[問潔雲]小子親事事未如何知?

[潔雲]鶯鶯親事擬定妻君。

只因兵火至,引起雨雲心。

[下]

[末雲]小子收拾行李去花園裡去也。

[下]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西廂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