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越: 歷史來源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以國名為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姓》越

百家姓

歷史來源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以國名為氏。遠古時大禹治水有功,成為禹王。禹王死後,他的兒子啟不經「四岳」選舉,就繼承了父親的職位,開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代替了「四岳」選舉的禪讓制,建立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夏朝傳了五代到少康時,少康將庶子無餘封在會稽主持禹的祭祀,無餘的後人建立了越國。春秋時,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的公族子孫有的便以原國名命姓,稱越氏。

2、出自越王勾踐之後,以國名為姓,稱越氏。

3、出自北方鮮卑族越勒氏、越質詰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時,鮮卑族有越勒氏、越質詰氏,入中原後有的改為越氏。

家族名人

越姬:春秋時楚昭王姬妾,越王勾踐之女。楚昭王救陳時,越姬跟隨,後為顧全大局,保全忠臣將相而自殺。

越升:越其傑的同鄉,也是貴州人,在朝廷中當文官,他的學問很好。

越英:字德充,貴陽人,明代瀘州知州。越升的玄孫,中洪治鄉舉,初任衡陽教諭,後擢瀘州知州。他心地仁愛,喜歡良善,嫉惡如仇,做州官時剛正不阿,地方上風氣清正,後棄官而歸。他以道義自持,素為鄉里所畏服。卒年八十餘。

越石父:春秋時齊國人。是個賢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乘車左邊的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拉回家。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大吃一驚,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說:「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到委屈而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會得到伸張。當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瞭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動而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瞭解我;瞭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還不如在囚禁之中」。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越其傑:字卓凡,貴陽人。明朝萬曆年間舉人,為人倜儻,工詩詞文章,又善騎射,文武兼備。天啟年間任夔州知府,奢崇明圍攻成都,越其傑率兵大破,升為河南巡撫。著有《薊門》、《屢非》、《橫槊集》等書。

遷徙分佈

(缺)越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越氏有三支,第一支是越王勾踐的後代,是一個以國為氏的姓氏;第二支越氏是由越強氏改為單姓越氏;第三支越氏是由越質氏改為越氏。越姓出自姒姓。夏朝時,帝少康封他的庶子無餘在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讓他負責祭祀祖先的各項事宜。後來,無餘便在會稽山一帶建立起小國,自號為越,國民就以越為姓氏越國發展非常迅速,也出現過如越王勾踐的偉人,因此越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北魏孝文帝時,鮮卑族越勒氏、越質詰氏進入中原時,為適應漢族文化,也改為越氏。

分類:古籍精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