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俠》第六十五回 鬧金殿八賢王力保忠良 查兇手趙德芳便服私訪:哪料想包大人經過一番審問,把白芸瑞押起來,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白眉大俠》第六十五回 鬧金殿八賢王力保忠良 查兇手趙德芳便服私訪

白眉大俠

第六十五回 鬧金殿八賢王力保忠良 查兇手趙德芳便服私訪

太師龐吉滿指望包大人升堂問案,把白芸瑞的口供要出來,當堂把他腰斷兩截,用鍘刀鍘了,給兒子龐虎報仇雪恨。

哪料想包大人經過一番審問,把白芸瑞押起來,要從長計議,仔細調查。

這下老傢伙可就不幹了,用手指點著包大人:「包拯啊包拯,都說你鐵面無私,不徇私情,今天這麼一看,你也是空有虛名啊,你是想方設法袒護罪犯白芸瑞,老夫豈能與你善罷甘休?我非到皇上面前去告你不可,來人哪!順轎!」老龐吉氣得渾身發一抖,帶著兒媳婦李玉秋,後面跟著戶部尚書李天祥,出開封府,上大轎,趕奔八寶金殿。

來到午門外,龐吉下轎,一邊掉著眼淚,一邊往裡走,親自鳴鐘擊鼓,「咚、咚、咚……」把值日的太監嚇得魂不附體,趕緊跑過來阻攔:「太師,您這是怎麼啦?私動景陽鍾鳳陽鼓是犯罪的。

現在不是皇上登殿的時刻,您犯了驚駕之罪。」

「哎呀各位公公,老夫冤沉海底,哪顧得了許多,我即刻要見萬歲。」

單說皇帝仁宗,早朝退罷,回宮休息,感覺到身一體不太舒服,他躺在安樂椅上,雙手捂著心口,閉目養神。

一邊躺著,一邊合計心事,他很自然就想到白芸瑞身上。

心說:白芸瑞呀,你父乃是衛國的忠良,為大宋朝立下血汗戰功,中外聞名,朕看在你父的分上,加封你四品蔭生,一直培養你十多年,加封你母親為一品誥命夫人,也由國家贍養,朕對你們老白家已經很夠意思,你小小年紀,初入開封,應該為國效力盡忠才是,可你竟敢做出這樣無理的事,如果此案落實,朕豈能容你?!但是又一想:白芸瑞怎麼能做這種荒唐事呢?難道其中另有原因?既然交給包卿家了,相信他一定能把此案問明。

皇上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剛打一個盹兒,就聽景陽鍾鳳陽鼓響起來了,皇帝仁宗睜開二目,心中大為不悅,心說:現在不是朕登朝的日子,什麼人私動鐘鼓?」

「來人!」皇上一喊,值班的太監慌忙走進來跪在駕前,「奴婢參見聖駕!」「到外面看看,什麼人私動鐘鼓。」

「是!」太監轉身到午門問明了情況,然後又回來跪倒在仁宗腳下:「啟奏陛下,是太師龐吉鳴鐘擊鼓,他有急事,請陛下登殿。」

龐吉?仁宗心說:他不是奉旨到開封府聽堂去了嗎?怎麼又跑到這兒啟我升殿?難道發生了意外不成?皇上一想:太師是知道禮節的人,沒有重要事情絕不敢驚動鐘鼓。

想到這兒,就吩咐一聲:「來呀!伺候朕登殿。」

皇上這一句話,底下的就忙乎開了,太監服侍皇上穿龍袍系玉帶,外邊備好簡輿,抬著他趕奔八寶金殿。

這時候也忙壞了滿朝文武,大家趕緊更換朝服,文官上轎,武將上馬,急匆匆趕奔朝房候旨。

時間不大,王登寶殿,文武朝賀已畢,分班站立。

仁宗高坐九龍口,輕輕把龍案一拍:「宣太師龐吉。」

「萬歲有旨,宣太師龐吉進見。」

「臣遵旨。」

老龐吉正正烏紗,抖抖蟒袍,提著帶子,抱著象牙笏板,大步流星,走上金殿,跪倒在金階之下,「臣龐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皇上閃目往下觀瞧,就見龐吉滿臉淚痕,雙眉緊鎖,狼狽不堪,仁宗一愣:「龐吉,朕命你趕奔開封府前去聽堂,你怎麼又到了八寶金殿急著見朕,有何本章?速速奏來。」

「吾皇萬萬歲,臣冤枉啊!」「龐吉,不必悲傷,從速奏來。」

「萬歲,容奏直言,只因白芸瑞殺了我兒龐虎,調一戲我兒媳婦李玉秋,臣奏明當今天子,蒙皇上聖明,讓包卿審理此案,命臣前去聽堂。

我以為包拯一定大公無私,按律處置罪犯,哪知那包拯無視國法王綱,竟公開包庇罪犯白芸瑞,不但不要他的一性一命,反而找出百般借口,包庇縱容於他,只把白芸瑞押進大牢,說是要從長計議。

臣發現包拯不公,與他當面議論,哪知包拯口出狂言,根本不加理會。

臣心中不服,故此在陛下面前告他的御狀,請陛下聖裁。」

仁宗一愣,心說:包卿家,朕百般相信於你,才讓你審問白芸瑞一案,難道說你真辜負了朕的心意,包庇白芸瑞不成?如果沒有根據,龐吉怎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告你的御狀呢?又一想:包公不是那種人啊,他絕不會無緣無故包庇罪犯。

仁宗心裡頭想事,沒有立即表態,這可急壞了戶部尚書李天祥,他跟太師是一個鼻孔出氣,趕緊出班跪倒:「吾皇萬歲,萬萬歲。

臣有本啟奏。」

「講。」

「臣奉旨陪伴太師趕奔開封府聽堂,那包拯果然無視國法,找出種種借口,包庇罪犯,方才太師所奏均屬事實,願萬歲聖裁。」

仁宗一聽,將信將疑:「來人,宣包拯上殿!」「宣包拯上殿!」包大人聞聽,出班跪倒:「參見萬歲。」

其實,太師龐吉前腳走,包大人後腳就帶上證詞、口供和所有的材料,上轎趕奔朝房,他料到龐吉非得告他不可,因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萬歲一宣他,包大人就跪倒在金階之下,三呼萬歲。

仁宗沉著臉,看了看:「包卿!」「臣在!」「剛才太師龐吉和戶部尚書李天祥,告你包庇罪犯,可有此事?」

包大人往上叩頭:「陛下聖明,臣怎敢包庇罪犯,太師和李天祥所奏不實。」

「嗯,既然你說他們所奏不實,你把你的理由向朕奏來。」

「陛下,臣奉旨審問白芸瑞,現已從各方面取證,請陛下龍目御覽。」

說著,包大人把各方面證詞往上一遞,殿頭官接過來放在龍書案上,仁宗仔細翻閱了一遍。

「嗯!」一邊看著一邊點頭,看完了,把供詞全部合上:「包卿!」「臣在。」

「這點證詞,怎麼就能說明白芸瑞不是兇手呢?被害人李玉秋親眼看見他行兇,而且受了他的侮辱,這是人證。

從白芸瑞的臥室之中搜出珠寶二十一件,這是物證。

可以說鐵證如山,怎麼就不能定案?你取的這幾份證詞能說明什麼?朕怎麼就看不出來呢?」

包大人二次往上叩頭:「陛下聖明,容臣啟奏。

這第一份證詞乃是四喜堂掌班的提一供的,那上面說得很清楚,證明白芸瑞從定更天就在四喜堂,直到三更天才離開,而三國舅龐虎恰恰就死在這個時間,證明白芸瑞不在太師府,難道他會分身法不成?另一份證詞說明白芸瑞說話沒有虛假,他追一條黑影,追到城外,天亮返回城中,到小十字街老馬家茶湯鋪,喝了兩碗茶湯,此事雖然無關輕重,足以證明,白芸瑞沒說瞎話。

陛下!臣以為此案相當複雜,很可能有人借刀殺人,做案後給白芸瑞栽贓。

因此臣要慎重處理此案,既不放過壞人,也不冤枉好人。

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法之尊嚴,體現天子之聖明,不知何錯之有?請陛下聖裁。」

「這個……」皇帝仁宗不是昏君,這個人相當聰明,他靜靜聽完了包大人的啟奏,又分析分析案情,覺得不是沒有道理,就要點頭。

老龐吉聞聽此言,急忙往上叩頭:「陛下,難道我兒媳婦能看錯嗎?在開封府大堂上,包拯讓我兒媳婦李玉秋當場找兇手,我兒媳婦沒費吹灰之力,在那麼多人當中,一眼就認出了白芸瑞,這事兒能假得了嗎?而且,那贓物就在白芸瑞臥室之中,到那兒起贓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就弄到手了,這能錯得了嗎?說他喝了兩碗茶湯,又說他到了四喜堂中如何,難道他就不能買通人替他取假一證嗎?總而言之,我兒確實死於白芸瑞之手,請陛下為我兒報仇!」老龐吉說完,文官之中出來二十多人,武將之中出來九個人,加到一塊兒是三十三個人,這三十三個人全是太師一一黨一,三十三個大一奸一臣,「呼啦」一下全跪下了:「吾皇萬歲,萬萬歲。

我等有本上奏。」

皇上一看,跪倒了這麼多大臣,便問:「卿等所奏何事?」

「吾皇萬歲,方才太師所奏均屬事實,李天祥所奏毫無虛假,包大人果然是徇了私情,給白芸瑞找借口,目的就是要袒護罪犯,請求陛下聖裁,將白芸瑞處以極刑。」

跪倒的這些人,最小的是二品將軍,餘者皆是九卿、四相、五府六部、八大朝臣,在朝堂之上舉足輕重,他們異口同聲,都說包大人處理不公,要求萬歲處置白芸瑞。

「這……」還沒等皇帝仁宗表態,就見有一人,出班跪倒在地,「吾皇萬歲,萬萬歲。

臣有本上奏。」

皇上閃目一看,此人頭帶嵌寶金冠,身披鵝黃色袞龍袍,腰束八寶金帶,面如冠玉,花白鬚髯,一看此人是誰?正是八王千歲趙德芳,皇上的親叔叔。

這趙德芳一個人吃八個王子的俸祿: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進王,七賢王,八大王。

他一個人等於八個王子,這是受了太祖的皇封,代代世襲,見官大三級,國家二號天子,除了皇帝仁宗之外,就得屬八王千歲。

皇帝仁宗還非常孝順,對這位王叔敬如太上皇。

仁宗一看是王叔,趕緊欠身離坐:「皇叔免禮平身。」

「臣謝恩。」

早有太監搬過繡龍墩,八王千歲坐下,皇上滿臉賠笑,「皇叔,有何本章,從速奏來。」

「陛下,臣一時心血來一潮,趕奔八寶金殿陪王伴駕,聽說京都發生了一件血案,三國舅龐虎在新房被殺,那賊子還要調一戲新一娘一,搶走財物。

此人罪惡滔天,可殺而不可留。

臣也盼早日完案,把兇手查明,以正國法。

但我聽說,太師告的是二品將軍白芸瑞。」

對此我十分關心,這才趕到八寶金殿要聽一個原委。

方才太師和李天祥所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包大人所奏,也不是沒有原因。

我想咱大宋朝以孝治天下,從來不冤枉一個好人,況且老白家是衛國忠良,對他的後人更不能馬虎從事。

包大人說,要從長計議,認真調查,這乃是維護國法之根本。

而眾位大臣不容,本參包拯,我認為有點過分了。

臣斗膽啟奏,臣同意包大人所說,望陛下裁決。」

皇上一聽,八王一爺表態,公開站在包大人的立場上,這事該怎麼辦?是聽龐吉這些人的?還是聽皇叔的?毫無疑問,不能駁八王千歲的面子,仁宗立刻就表了態了:「皇叔所奏正合朕意,朕也有此想法,既然如此,就容期緩限,暫把白芸瑞羈押在開封府,此事交給包拯認真調查,也就是了。」

八王聞聽大喜,站起謝恩,回過頭來看看包大人:「包拯,還不領旨謝恩?」

包大人往上叩頭:「臣遵旨,謝陛下,萬萬歲。」

這一下可急壞了太師以及他的一一黨一,老龐吉往前跪爬了半步:「哎喲!萬歲,使不得,使不得呀!我兒死得冤枉,請陛下給我兒報仇啊!」那些一奸一臣還不起來。

仁宗大怒,把龍案一拍:「龐吉你真是老不知好歹,張口給你兒報仇,閉口給你兒雪恨,難道朕就不著急嗎?我現在正在幹什麼?這不告訴包拯認真調查此案嗎,調查的目的還不是緝拿兇手給你兒報仇雪恨嗎?你還在這兒胡說什麼,還不給我退了下去!」老龐吉碰了一鼻子灰,沒辦法,站起來:「臣謝恩。」

但是這龐吉心裡不服氣,眼珠一轉想了個主意:「萬歲,臣還有本上奏。」

「講!」「萬歲,既然讓包拯調查,也該有個期限,沒有期限,兇手豈不逍遙法外?有道是遲則生變,兇手要是跑了不就沒有報仇的機會了?請陛下限定一個日期才是。

再說如果罪犯真是白芸瑞,那白芸瑞要跑了怎麼辦?這件事情,臣十分擔心。」

皇上一聽,老龐吉說的也不是一點沒有道理,今天駁了他的面子,就夠他受的了,如果他提的這個要求,還不答覆,顯得有點過分,便說:「包拯!」「在!」「方纔太師所奏也有道理。

在調查此案的時候,假如白芸瑞跑了,唯你是問。」

言下之意是白芸瑞要跑了,讓你頂賬。

包大人明白,趕緊施禮,「臣記下。」

「另外此案不能拖得日子太長,朕給你一月期限,這一月之內把案情調查清楚還則罷了,超過一月,你就不必調查了,白芸瑞就是罪犯,按律處置。」

「臣遵旨。」

老太師這才長出了一口氣,總算這次上殿沒有白來。

且說皇帝仁宗問大家:「卿等還有何本章?」

文武互相看看全都搖搖頭。

皇上一看,沒事了,把龍袍一抖,這才退殿。

文武百官目送皇上起駕走後,這才退下八寶金殿,紛紛回府。

唯獨八王千歲趙德芳,把包大人給留下了,君臣二人來到東朝房,八王千歲拉著包大人的手,推心置腹地問:「包一愛一卿,我且問你,你看白芸瑞到底是不是兇手?」

包大人聞聽一皺眉:「回千歲,現在還很難斷定,我總以為,芸瑞不可能幹這種事。」

「這就好了。

包大人,你看得很清楚,方纔我奏上一本,實質就是在保你和白芸瑞,無形中我就成了保人,將來如果調查出來真是白芸瑞,我的名聲掃地,因此,我非常關心此事,望包大人抓緊調查才是。」

「千歲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去做。」

「好!別忘了,隨時隨地派人給我送信兒,不然,我連覺都睡不好。」

「臣記住了。」

八王說完,起駕回安慶宮。

包大人回到開封府,在府門外下轎,逕直趕奔書房,稍坐片刻,吩咐一聲:「請各位校尉。」

時間不大,蔣平、展熊飛、房書安等人紛紛來到。

大夥一看包大人的氣色,就知道遇上不愉快的事兒了,蔣平鬥著膽子躬身施禮:「請問相爺,萬歲開殿所問何事?」

「哼,還用問嗎!太師龐吉把我給告了。」

「是嗎?告您什麼?」

「說我尋找借口,包庇白芸瑞。」

「萬歲怎麼說?」

「萬歲聖明,給我一個月期限,調查此事,如果一個月之後,仍然找不出兇手,那白芸瑞就得掉頭。」

「啊!」眾人聽完了無不吃驚。

展熊飛往前走了一步:「相爺,那您打算怎麼辦?」

「有什麼辦法呀,就得認真追查。

你們下去之後把人分派分派,清查戶口,捉拿可疑之人,千萬在一月之內破獲此案,不得有誤。」

「庶,謹遵大人堂諭!」

眾人從書房退出來,回到校尉所,由蔣平和展昭主持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

蔣平根據案情,下達了命令:一、尋找貌似白芸瑞的人,只要是白臉堂,二十左右歲,穿白掛素者,你們要留神注意;二、吩咐眾人,化裝改扮,到酒館茶舍,庵觀寺院,相國寺等熱鬧地方去調查情況。

蔣平和展昭也沒閒著,一人領著一撥,眾人離開封就分散開了。

這幫護尉不管是黑夜白天,還是晌午半夜,東跑西顛,認真調查,光嫌疑犯就抓了二十多人,結果經過審訊,一個都不是,只得把人家給放了。

這案子真像大海摸針一樣不容易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包大人越來越憂心,他一算計再過五天要是還調查不出結果來,白芸瑞的小命就保不住了。

為此,他憂心忡忡,茶飯不香,每天背著手在書房來回轉悠,隨時隨地都盼望有好消息,無奈,盼了一天又一天,都是毫無結果。

除了包大人著急之外,人王千歲趙德芳也著急。

八王千歲心說:包拯,你可不對,那天散朝,我在朝房裡,親自向你交待,要不斷給我送信兒,怎麼二十多天你也不派人給我送信兒呢?究竟案情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他實在忍不住了。

就讓安慶宮的一名總管,上開封府去打聽此事。

這位總管騎著馬,一陣風來到開封府,見到包大人,把來意說明。

包大人無可奈何,怕跟這總管說不清楚,不如當面向八王啟奏。

他問身旁的李才:「校尉所何人值班?」

「奴才去看看。」

李才出去時間不大就回來了:「回相爺,今天值班的是房書安房校尉。」

「讓他進來。」

「是!」不一會兒,李才把房書安給領來了。

細脖大頭鬼,滿身官服,掛著綠褲子腰刀,來到書房裡,向包大人躬身施禮:「卑職參見相爺。」

「書安,今天是你值班?其它校尉哪去了?」

「奉大人堂諭,都分頭調查兇犯去了。」

「好,書安,我命你跟隨李總管趕奔安慶宮,面見八王千歲,把連日來所調查的情況,奏明八王,不得有誤。」

「遵大人的堂諭,我什麼時候去?」

「現在就去吧。」

「是!李總管,李公公,咱二人走吧。」

這位太監帶著房書安,就來到了安慶宮。

太監先到裡面送信兒,八王一聽,開封府派來人了,心裡安定了一些,就在御書房接見了房書安。

房書安這是頭一次進安慶宮,他一看,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樓台殿閣,金碧輝煌,心想:這王府太氣派了,這不就是皇宮大內嗎?因此肅然起敬,連大氣都不敢出,跟著李太監來到御書房跟前。

等人家叫他進去,房書安正正帽子,抖抖衣服,挑簾,到裡邊咕咚就跪下了。

他看上面坐著個人,這老頭能有五十多歲,面如冠玉,五官端正。

他想這大概就是八大王趙德芳,於是急忙往上叩頭:「卑職參見王駕千歲,千千歲。」

「嗯?」

人王一聽,怎麼這個味兒?鼻子堵著什麼東西?「抬起頭來。」

「謝王一爺。」

房書安一揚臉,把八王逗樂了。

你想想,要是一般人能把八王逗樂嗎?這也有失體統。

但實在是忍不住了,八王一瞅這個主兒,脖子細得像擀面杖,腦袋大得像窩瓜,餅子臉,槓子眉一毛一,菱角口,小母豬眼睛,還沒鼻子,光剩下兩個小黑窟窿。

怪不得說話那麼難聽呢,心中暗想:就這種人,五官不全,怎麼能在開封府當官呢?又一想大概此人有特殊的本領,不然包大人也不能用他。

八王千歲點點頭:「下跪何人?身居何職?」

「卑職房書安,萬歲親口加封五品帶刀御前校尉。」

「免禮平身,看坐!」「在王駕面前,卑職焉敢坐下?」

「不必多禮,坐下好講話。」

有太監把椅子搬過來,房書安這才坐下,把頭一低,兩手放在膝蓋上,大氣都不敢出。

八王千歲微微一笑:「房校尉,你不必拘束,我們不是在朝堂上議事,這是在私下裡閒談,越隨便越好。」

「謝千千歲!」房書安偷眼一看,這八王千歲挺隨和,所以他就不那麼緊張了。

八王千歲吩咐一聲,太監又給房書安端來茶水,老房呢?就感覺到更自在了。

八王千歲問他:「房校尉,依你看,這兇手究竟是誰?難道說白芸瑞真能幹出此事嗎?」

房書安一想:在這個場合有話不能不說,因為八王千歲在大宋朝舉足輕重,有時說話比皇上還算數。

於是他壯了壯膽子,站了起來:「回千歲的話,小人斗膽,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好!你要說真話。」

「千歲,玉一面小達摩白芸瑞絕不可能殺人。

他絕不是兇手,我敢以人頭擔保。

他不能幹那種缺德事。」

「理由是什麼?」

「理由多了。

一是人品好,我跟白芸瑞打交道半年多了,我發現這小伙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光明磊落,尤其他不近女色,一一團一正氣。

如果說他是偽裝的,也可能,但貓蓋屎的事,早晚他得露餡兒。

我們這號人闖蕩綠林幾十年,眼睫一毛一都是空的,見著人一看,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所謂見其外觀其內;見其面知其心。

白芸瑞素日端正,他不可能幹那種缺德的事。

二是時間不對,白芸瑞跟我趕奔太師府赴宴,參加三國舅的婚禮,我倆形影不離,白芸瑞根本就沒看見新一娘一是什麼模樣,他怎麼能頓起歹意,跑到新房去調一戲她呢?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後花園看戲的時候,來了個人自稱叫庚四,他把白芸瑞領到四喜堂,一直呆到三更天才離開,就是這段時間裡,有人一大鬧新房,三國舅被殺,這怎麼可能是白芸瑞呢?他又不會分身法。

我看這裡另外有人,那人的五官相貌可能長得像白芸瑞,李玉秋也沒說瞎話。

可長得像不等於是啊!故此,我們包相爺才要從長計議,認真調查,這有什麼不對?要是到了一個月期限,把白芸瑞一殺,連我都不服氣,開封府的差官也都不會服氣,那就叫錯殺了好人,漏掉了壞蛋。」

八王聽完,心裡十分痛快,但他一算計日子,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天,這案子還茫然沒有頭緒,便心情沉重地打個咳聲,說道:「書安哪,既然你認為白芸瑞受了冤枉,可能有第二者插手,那這第二者是誰呢?他在哪裡?我們怎麼才能把他抓到?你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這事難啊,您想,他刀傷人命,多半遠走高飛了,即使沒走,那也是不放心,藏在什麼地方探聽消息,等白芸瑞死了,他的心才能放下,要真是這樣,還能把他抓住。

不然的話,那真是大海撈針,誰也沒招兒。」

「書安,據我所知,很多清官善於私訪,據說在私訪中能破奇案,你們包大人年輕時做過定遠縣的知縣,那時他多次私訪,每次外出都有收穫,有這個事吧?」

「那是有的,不光是我們包大人,歷代清官大多如此。」

「只因還有五天期限,孤坐立不安,我也打算便衣私訪,你能陪我一起去嗎?」

「嗯?我?」

房書安一愣,他心想:這事可不同一般,八王千歲是皇上的親叔叔,相當於一國的太上皇,他老人傢俬訪要我陪著,萬一有個馬高鐙短,出點意外,我受得了嗎?就是把我的骨頭渣碾碎了,也負下起這個責任呀!故此,房書安沒敢表態。

八王明白他的心思,就說:「你放心,不會有什麼差錯,咱們頭上既沒貼簽兒,也沒寫字,外人怎會知道我是八王?即使認出我來,他敢對我下毒手嗎?即使遇上個不怕死的亡命徒,知道你武藝高強,我也會安然無事。」

房書安一聽,心想:我的一媽一呀,八王把我捧得也太高了,我的能耐在哪兒呢?在開封府就數我飯桶。

可他還不願意這麼說,就琢磨琢磨說道:「那好吧,不過,王駕千歲,咱們可得出去一會兒就回來,耽擱時間長了可不好辦。」

「好,就依你的話辦。」

八王千歲讓房書安等著,自己轉身奔內宮去了。

時間不大,他化了裝:頭戴一字冠巾,頂梁門安著塊美玉,腦後飄著兩根飄帶,身穿灰袍,白護領,白水袖,腰繫藍絲絛,白布襪子,千層底布鞋,手裡還拿著一把折紙扇子,怎麼看怎麼像個教書先生,跟剛才大不相同。

房書安看罷,拍手叫絕:「哎呀,王一爺,您還真有兩下子,您這一化裝,連我都認不出您了,這樣走到街上,我還能放心點。

不過王一爺,您等著,我也回去換換衣裳,這官服太顯眼,我換上便服,再來接您。」

八王一再囑咐他向誰也別吐露一個字,房書安離開安慶宮,一溜煙跑回開封府,他把箱子打開,取出便裝,脫一下官服,裝扮完畢,把自己那把一尺二寸的小片刀背在背後,跟誰也沒打招呼,就又要走。

臨走時,兩個衙役看到他問:「房爺,你這是……」「我去調查案子,有人找我,就說我一會兒就回來。」

房書安晃著大腦袋,二次來到安慶宮,君臣二人接上頭兒,就從後院的角門出了安慶宮。

只有安慶宮的大總管寧總管知道這事,但他也不敢阻攔,只說了句:「掌燈前,王一爺一定回宮。」

於是八王和房書安就這樣出了安慶宮,轉過紅十字大街,來到了棋盤大街。

當時的東京繁華得很,那真是天子腳下,大邦之地,三街六市。

這棋盤大街是熱鬧的中心商業,買賣都集中於此,街道兩旁全是金字牌匾的買賣、酒樓、飯莊、浴池、戲園子、珠寶店。

但八王沒心思看這些,只是跟房書安倆人轉悠來轉悠去,尋找那個長相跟白芸瑞相似的人。

他們看見了不少漂亮小伙子,但沒有一個像的。

走出棋盤街時,房書安見身邊沒人,就壓低聲音說:「王駕千歲,您該回去休息了,這趟街八里地,咱來回一趟就是十六里啊!」「我這陣正在興頭兒上,並不覺得累,咱們再往前溜躂溜躂,陪我到相國寺走走,我聽說那裡三教九流、市農工商、回漢兩教、僧門兩道,樣樣俱全,那個地方最為複雜,咱到那裡去調查調查。」

房書安心說:看來八王還挺內行,對相國寺還挺瞭解:「好吧,咱再去那兒轉轉。」

君臣二人就又溜躂到相國寺。

這相國寺是東京第一名勝,最熱鬧,也最複雜,曾多次發生過人命案和搶劫案,什麼人都在這裡出出進進,房書安為此倍加警惕。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白眉大俠
第一回 長安侯仗勢霸民女 白眉毛除暴懲頑凶第二回 山西雁大鬧侯爺府 小諸葛設立招夫擂第三回 俠女擇夫大打出手 義士選妻除暴安良第四回∪俠女白眉鬥惡棍 比高低徐良伏凶僧第五回 黑山頭徐良收弟子 石塔下白眉探地穴第六回 徐良得劍驚又喜 老道奪劍喜又驚第七回 進匪窟徐良夜探古剎群寇白眉大施神威第八回 除頑敵火燒蓮花寺 肅匪患出兵大同府第九回 女賊率眾鬧官府‰淵隻身訪匪巢第十回 蔣平用智布羅網 群賊中計困牢籠第十一回≡金鏢徐良戰林玉£絕境黃倫請朱亮第十二回書安耍笑雲飛子 朱劍仙怒闖大同城第十三回 鋌而走險飛劍仙劫牢 降妖伏魔白眉毛捨命第十四回 戰凶頑名俠鬥惡劍 中奸計官府聘高醫第十五回 徐白眉會面金蟬子 陳東坡大鬧隱賢莊第十六回 赤鬚子酒醉失寶鉞 眾豪傑追蹤九和宮第十七回 強中還有強中手 能人背後有能人第十八回 大頭鬼下書奔公館 白眉毛揮師赴匪窟第十九回 闖三關群雄赴會 施詭計賭鬥輸贏第二十回 山西雁刀劈小霸王∞五霸人前顯神力第二十一回 紀老劍客走梅花樁 七星真人擺人頭宴第二十二回 胡小記命喪寒潭 蔣小義陣前報號第二十三回 父疼子相依為命 妻害夫骨肉離分第二十四回 赴寒潭蔣小義斬墨魚 練硬功紀華成斗凶僧第二十五回 群雄投宿獅子林 蔣昭夜探閻王寨第二十六回 兄愛弟暗中示警 師護侄拔刀相助第二十七回 紀三爺因傲丟性命 白眉毛怒踩梅花樁第二十八回 劉道通自食惡果 梅良祖奇遇京師第二十九回 梅良祖獻藝鷹愁澗∩劍仙炮打獅子林第三十回 白眉俠巧會中山劍 武元功怒斥天德王第三十一回△將仇報父子遭難 以正壓邪徐良拚命第三十二回 王商被棄野人島 王猿得遇萬年僧第三十三回 海外野叟大鬧天王殿 白眉徐良調兵打三關第三十四回 平匪窟大獲全勝 遭陷害徐良收監第三十五回 假徐良皇宮殺人命 真白眉刑部受冤枉第三十六回書安挑頭救干老…江鼠率眾戰淫賊第三十七回 幾經周折忠良獲釋 歷盡艱辛叛逆遭擒第三十八回 報父仇假徐良作孽 除奸佞真白眉揚威第三十九回 尋夫婿俠女誤走葵花岡 會仇敵白眉嶺下丟人頭第四十回 聞噩耗群雄齊集王家店 要首級艾虎雙上疊雲峰第四十一回 大頭鬼舌戰半翅蜂 小義士被困虎狼窩第四十二回 男扮女裝龍天彪上山 棄暗投明王金玲反正第四十三回〈山寨父女變臉∪艾虎師徒仗義第四十四回書安智激鍾林 小太保火燒群寇第四十五回 鬧祠堂張華尋舊賬 戰群寇芸瑞臥病床第四十六回 名師登門傳絕藝 高徒受業苦攀登第四十七回 僧道俗同教一弟子 白芸瑞分拜三恩師第四十九回 官兵一打疊雲峰 芸瑞夜探狼牙澗第五十回 盜人頭芸瑞入虎口 平匪巢蔣平派兵將第五十一回…江鼠失算被困 小達摩刀劈凶僧第五十二回 遇勁敵白芸瑞受制£故友山西雁揚威第五十三回 白眉毛因禍得福 學絕藝再練真功第五十四回 山西雁舞刀嚇群寇 白芸瑞抖威震賊窟第五十五回書安誤走蔣家坨 大頭鬼被戲三仙居第五十六回 漏網賊投靠新主校尉舌戰故交第五十七回 震八方棄暗投明書安絕處逢生第五十八回 小五義血戰少華山 盲老者談笑戲群寇第五十九回 化險為夷五小脫險 悲雙離合四傑拜山第六十回 獻絕技驚破賊膽 捉王順大報父仇第六十一回○禪救徒劫囚車 盲俠仗義斗凶僧第六十二回…旋歸金鑾殿封官 揚美名太師府賀喜第六十三回 樂極生悲國舅被殺 冒名頂替忠良受辱第六十四回 包青天奉旨審命案 白芸瑞公堂訴曲直第六十五回 鬧金殿八賢王力保忠良 查兇手趙德芳便服私訪第六十六回 相國寺八王白日失蹤封府包公深夜審案第六十七回…江鼠演苦肉計書安探蓮花觀第六十八回 不親假親房書安套近 將計就計大頭鬼被拿第六十九回 狗咬狗房書安漁利 官護官小達摩剿賊第七十回 白芸瑞活捉張小溪 鄒化昌大戰郭長達第七十一回 冤案昭雪元兇正國法 打賭擊掌南鄭請高士第七十二回 臭豆腐南鄭遇險 白眉毛嚴懲賊寇第七十三回 學劍術白眉識魔女 懲凶頑徐良傷佛禪第七十四回 蔣則長調兵遣將 郭長達口是心非第七十五回 闖重圍群雄脫險境∪八王老房下苦工第七十六回 審妖道方知底細 圍下院巧遇勁敵第七十七回 老奸巨猾惡道施詐 怒不可遏徐良打賭第七十八回 盛友如雲俠劍齊集開封 同仇敵愾群雄共赴武場第七十九回 鍾太保力勝三陣 臭豆腐戲耍老賊第八十回書安當眾斥晏風∩劍仙被激登擂台第八十一回∩劍仙掌打三老 山西雁腳踢朱亮第八十二回 天聾地啞力盡斃命 瑤山四橫血染擂台第八十三回 包青天觀擂遭不測書安保駕撞南牆第八十四回 小豪傑嚴懲田環 祖孫倆揚威擂台第八十五回Λ輸贏名僧斗高道 下毒手普中遭暗算第八十六回 名醫指路天池取寶 好事多磨二小喪生第八十七回 借寶珠拜望混江龍 出難題比武訂終身第八十八回 鬧天池龍女斬孽龍 得蓮子虎將斗虎將第八十九回大頭飯館會奇叟 郭長達廟中迎幫兇第九十回 下戰表大頭嚇群賊 懲凶頑奇叟戲朱亮第九十一回 崑崙佛怒登八王擂 郭長達唆使法空僧第九十三回 郭長達比擂技窮 昆它僧賭注三掌第九十四回 眾豪傑血戰蓮花觀書安活捉郭長達第九十五回 白芸瑞偷赴修羅剎 大頭鬼夜探三教堂第九十六回 小達摩身置險地 白雲劍舌戰金燈第九十七回 虎狼窩名劍客遭暗算○門地房書安請救星第九十八回●貫滿盈飛劍仙身死 出奇制勝白眉毛揚威第九十九回 小達摩血染王家店 十七老圍攻夏遂良第一百回 小劍摩決鬥金燈 眾俠義奏凱班師第一○一回 望海樓芸瑞斥惡霸 五楊觀小英會達摩第一○二回 白芸瑞深夜驚淫賊 陸小英含屈受刀傷第一○三回 陸小英道觀顯絕技 白芸瑞客店施銀兩第一○四回 白芸瑞義釋韓士佩 山藥蛋智激小達摩第一○五回═聖祠掌擊皮振山∠魂谷刀劈通臂猿第一○六回 活報應掌打清風客 賽太公桿傷孔老道第一○七回 白芸瑞遇難落魂橋 陸小英殺賊救英傑第一○八回 陸天林怒懲姚敬芝 尚懷山有意賭輸贏第一○九回═童子戲耍房書安 師兄弟報信三仙島第一一○回 小弟兄智戰杜大賓 白芸瑞刀劈齊霸天第回 四英雄遭困迷汕洞書安計騙張笑影第一一二回 張道遠失足跌懸崖 陸天林遇難絕命台第一一三回 陸小英怒斥小達摩 白芸瑞拜山金斗寨第一一四回 山西雁客店救老人 插翅虎山寨迎賓客第一一五回 鐵觀音問罪金斗寨 白眼眉大戰彭芝花第一一六回 彭芝花放火小孤山 山西雁夜探二聖莊第一一七回 鐵觀音二次戰徐良 彭芝花掌會無毛怪第一一八回 眾劍客雄金斗寨 侯援兵進駐集賢村第一一九回═觀音對陣賭生死 眾英雄血戰絕命台第一二○回 山西雁陣前責大義 夏遂良力敵眾劍客第一二一回 肖道成以樓賭輸贏 白芸瑞海康除惡霸第一二二回 小這摩巧請羅子真 校尉隊一破七星樓第一二三回 鯉魚島搬請宮世良 校尉隊二破七星樓第一二四回 中詭計雙方大混戰 眾英雄一打三仙觀第一二五回 陸小英禮請金冠道 校尉隊三破七星樓第一二六回 眾英雄二打三仙觀 夏遂良四面受圍困第一二七回 校尉隊破敵獲全勝 白芸瑞氣走陸小英第一二八回城外突然遭變故●和尚逞兇劫囚徒第一二九回 文宰相直言罹大難∪忠良怒闖樂善宮第一三○回 光祿寺盛擺慶功宴 梅貴妃計害白芸瑞第一三一回 小達摩宮院受酷刑 小五義夜鬧樂善宮第一三二回 八賢王保本救忠良 眾賊寇血洗南清宮第一三三回 笑天王單棍掃百寇 夏遂良避難金石寺第一三四回 崑崙僧殘害潘秉臣 勇白春京城報急信第一三五回═親王金殿大反目☆聖旨搜查晉王府第一三六回封府校尉審兇犯 樂善宮徐良擒梅妃第一三七回 眾英雄聚集東海鎮═校尉私探小蓬萊第一三八回 武聖人有意囚二子═弟兄誤撞翠竹林第一三九回●道人兩次搜苗宅 苗振東舉家離蓬萊第一四○回 昆它僧惡語激白春 笑天王船頭震敵膽第一四一回●和尚逞兇傷四老 陶福安獨戰擒古月第一四二回 碧霞宮武聖問是非 乾元洞芸瑞見師尊第一四三回 武聖人擺設金燈陣 四劍客血濺絕命台第一四四回 龍雲鳳劍斬崑崙僧 夏遂良怒殺龍雲鳳第一四五回 武聖人窮途尋自盡 斬賊寇高唱凱歌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