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一個新皇朝和一本書的誕生:羅田有一個「聖人堂」村 九資河是湖北羅田境內的一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傳》讀書筆記一個新皇朝和一本書的誕生

水滸傳

讀書筆記一個新皇朝和一本書的誕生

一)公元1351年,「太陽」曾經升起在九資河上

——羅田有一個「聖人堂」村

九資河是湖北羅田境內的一個小鎮,位於大別山主峰腳下。

11月2日傍晚去天堂寨,同事拍秋天紅葉,我出門上路,結果錯會了幾條山路,直到凌晨1點才摸一到了 九資河鎮屬下一個名叫「聖人堂」的村子。

深山裡秋天很冷,蜷在被子裡一一夜冰冰涼,早早醒來爬下床,把頭伸出窗外探看。

大山裡的秋晨安靜得像一幅風景油畫, 山-陰-、溪流、房舍、收割後的稻茬、田壟上淡淡紫霧、鳥鳴、路埂上的烏桕樹、一爿灰磚神龕……都是油墨重彩,聖人堂村高高掛在清冽的天幕上。

聖人堂村只有二、三十戶人家。

早起四個人圍著一桶臘肉掛面過早,在堂屋裡咽辣椒。

屋主老小上來圍觀,便問村名來歷。

屋主老少緘默無語,走出屋門在板栗樹影 下鹹站著,一起齊齊搖頭。

屋門口有一株如蓋的板栗樹,樹枝遮蔽了晨光,樹幹蒼虯,樹葉硬冷,鐵片裁剪一樣。

葉色*如銹,像這挨挨擠擠一家子人的臉色*,板栗樹 下心事浩茫一般。

過早畢,跟著繞過板栗樹,右拐下坡,四個人下到山凹裡的田畈上。

田畈已經是第十百千年地收割過了,泥土很古老很熟肥。

稻茬硬朗,晨露很大,鞋背濕鞋底扎。

第一線陽光射過來收霧,霧乾淨後,凸起的田畈漸漸白亮。

田埂上都是紅葉樹,像一處處火苗。

紫紅的是柿子樹,殷紅的是烏桕樹,金色*的紅是楓樹,有的兀自孤 立,有的很憂鬱。

快下到九資河時,鵝卵石堆上有一塊白碑,很小,半張老鄉家裡的桌子大。

石碑下衰草淒迷,石碑上淺淺地刻了一段字,字沒有上色*,讀得很費 勁,讀了半天漸漸讀出「徐壽輝」三個字來。

原來這裡面有一段關於「聖人堂」村的來歷,其歷史可以上溯到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

有一個名叫「天完」的皇帝就「誕生」於此地,雖然他連同自己的新皇朝「成立」不到10年,但畢竟「紅太陽」曾經升起在九資河上。

二)偈曰:天下當大亂 彌勒佛下生

——布販子徐壽輝何曾料到自己是一個轉世彌勒

元末明初,一個名為「明教」的秘密民間宗教重新浮出長江南北,忽然烈火烹油起來。

明教歷史上源於波斯,是流行一時的「摩尼教」。

自唐時傳入中國,歷朝歷代屢遭禁斷。

唐以後隱匿在東南沿海一帶民間流傳。

因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稱為明 教。

明教在社會結構松一弛,精神資源匱乏的中國社會底層,薪火不曾熄滅,不斷變換名稱苟延。

因為有末世情結,有劫變觀念,便有了精神解放作用;加上「習教 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也便有了聚眾效應、組織功能。

五代時陳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義,北宋間方臘起義也屬明教教徒的組織策動。

到了元末明初,源遠流長的明教地下活動花一團一簇錦勃一發起來。

元末的明教分南北兩系,北方是韓山童的白蓮教,根據地是安徽(朱元璋出自此地郭子興部);南方為 彭瑩玉的彌勒教,大本營在江西。

教主彭瑩玉是一個不安分的遊走和尚,已經在江西、湖北兩地秘密傳教近十年,四方行走,以替一人免費治病為名傳教,廣受信徒。

由於他「法術」高強,老百姓「事之如神」,尊稱為彭祖。

彭瑩玉到處宣揚「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這一偈言,湖廣信眾蠢蠢蠕一動,急待「末世劫變」的來 臨。

到了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萬千信眾被煽動起來的「轉世彌勒」心理期待,達到了頂峰,眼看就有隨時崩潰的危險。

現在,彭瑩玉唯一馬上必須做 的一件事,就是趕快找到一個人充當「人民大救星」,回應偈子,證明預言。

這個人在哪裡呢?他又會是誰呢?

這一天,也是彌勒教信徒、麻城鐵匠鄒普勝正在鐵鋪裡打鐵。

這一天,鄒鐵匠擔當了從凡夫俗子中慧眼識得「轉世彌勒」的大任。

這一天,鄒普勝像往日一樣,埋頭 忙手裡不多的活,冷火秋煙起爐,叮叮噹噹開工。

這一天,有一個人影自門外仄進屋內,大大咧咧,肩上一塊10多斤重的大隕鐵吭地扔在地上,開口要師傅打幾把 好鋤頭,嚷嚷好鋤頭才能賣好價錢。

這一天,這個來人有一搭沒一搭跟鄒鐵匠扯絮的時候,抬腿上了作坊中間打鐵的大鐵砧,蹲上去,摸出一袋煙,吞雲吐霧起來。

周鐵匠看到來人這個蹲坐鐵砧的動作,大吃一驚:這不是應了昨夜的一個「黃龍蟠其鐵砧」的大夢麼?再細看來人,天庭飽滿、地闊方圓,雙耳一垂肩、雙手過膝,相 貌堂堂、器宇不凡。

周普勝心生一喜,好生招待來人,趕緊喚來教主彭瑩玉相看。

彭和尚看此人果然了得,脫口道:「天祐我教,眼前此人即彌勒佛轉世之聖人 也!」

這個人不是別人,原來是羅田鄉下販土布的販子,大名叫做徐壽輝,也是一個彌勒教信徒。

今天販布不曾換得錢,換得10斤隕鐵,找上周鐵匠想隕鐵變鋤頭,再用 鋤頭變銅錢。

不想被周鐵匠「發現」了真身,被彭和尚「加封」為聖人,真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不由得對二位唱了一個大喏。

湖廣地方志書記載了這一「彌勒轉世聖人出」的遺聞軼事。

一日,壽輝行山中,獲鑒鐵10斤。

某日夜,鄒普勝夢見黃龍蟠其鐵砧。

明日壽輝攜鐵過之,令普勝制鋤,蹲坐鐵砧上。

普勝大異,告之曰:「今天下尚須鋤治耶?當為煉一劍贈君耳。」

(萬曆《湖廣總志》卷九八《別傳》)

在彭、週二人的耐心啟發下,徐壽輝才得以發現自己的價值遠不止於販土布。

非凡之人必有非常的模樣,爹娘給的英顏俊貌沒有白長。

原來彌勒就藏在漂亮的後面, 一經點化即成聖人真身。

自個兒彌勒轉世殊不知,差點違了天命。

想著想著徐壽輝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不是一小跳。

接下來三人一合計,決定共同「謀舉大事」。

壽輝,羅田人,又名真一,業販布……。

(彭瑩玉)奇壽輝狀貌,遂推為主。

……元末盜起,袁州僧彭瑩玉以妖術與麻城鄒普勝聚眾為亂,用紅巾為號。

(《明史列傳》)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八月,北方白蓮教劉福通「挑得黃河天下反」,穎州起義僅僅三個月,彭瑩玉隨即與麻城人鄒普勝策動響應,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起 義,布販子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

當月奪取羅田縣城,次月攻佔圻春和黃州,十月便在浠水建都,徐首領搖身一變成為「大宋」徐皇帝,國號「天完」,年號「治 平」,下設府、省、院、部,任命太師、元帥、元帥簿書椽,鑄印鑄幣,完成了「聖人」的一全套手續。

這時距離造反才兩個月。

這一天浠水縣郊清泉寺廟裡,鑼鼓喧天,登基的場面一定熱鬧非凡。

師太殿上一場儀式有現成的「祖制」照搬,之後,賣土布的烏雞變成萬民之上的鳳凰。

「皇帝輪 流做,明日到我家」這一套太方便了,換湯不換藥,中國老百姓已經稔熟於心。

雖然北方劉福通更早舉義旗,但建都立國稱皇帝,大山裡的徐壽輝來得最早最急切。

1987年3月,重慶市江北區考古掘出了原徐壽輝的部下,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皇帝明玉珍的衣冠墓,出土了一塊《玄宮 之碑》。

碑文記載了登基的那一日。

這個記載,想來可以作為此時徐皇帝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浠水城郊小廟裡登基場面的寫照。

十一月,郊望。

癸卯歲正月朔旦,受皇帝璽綬,國號大夏,改元天統,歷曰先天。

禮樂刑政,紀綱法度,卓然有緒。

立太廟,追諡顯考朗曰欽宗,顯考妣魯氏曰衍 慶;皇考子成曰莊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曰昭順,王考妣朱氏曰慈寧;考學文曰宣武,妣趙氏曰貞淑。

皆追王曰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禮樂,與郊社並 隆。

仁孝誠敬,蓋天性*也。

越明年,典後、立東宮。

(《大夏太祖欽文昭武皇帝玄宮碑》)

一介生於社會底層的販夫走卒,這一天,「歷史選擇了一毛一|澤|東」。

列祖列宗被追諡,親戚六眷重新封號,登基意味著一家子雞犬升天,也意味著身家性*命從此全部蓋 上了收益抵押的戳記。

到了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徐壽輝感覺位置坐安穩了,派人到羅田山鄉故里建「田元殿」,築「紫雲台」,在村背後最高處立一 「無敵碑」,以誇示其功績。

「聖人堂」村的村名改名流布,估計正是在這個時候。

然而,歷史又證明徐壽輝還真經不起「歷史」選擇。

他不夠敏一感、狡猾,也不夠殘忍,奸詐。

以結伙暴力之道路替代一人一票登上權力舞台的歷史,必然鉸接著以集一團一-陰-謀軾君當作議會彈劾之手段,褫奪權位一併伴隨 著褫奪性*命的遊戲結局。

徐壽輝在這場遊戲中,智力不如長相那樣漂亮,這個泥腿子還沒有洗乾淨的皇帝犯了兩個嚴重錯誤:一方面稱帝之後,鐵匠鄒普勝做了太 師,教主彭瑩玉則反無官職,徐壽輝不知道「彌勒轉世」一偈給予的合法性*需要不斷更新,意識形態控制並不是一錘子買賣定終身那樣簡單。

另一方面兵權逐漸被部 下陳友瓊轉移到了手中,徐壽輝不知道皇帝管臣子,臣子管打仗,做皇帝就是做臣子們謀反能力的窺視工作,要像狐狸睡覺也要睜半隻眼那樣警惕大臣能力的臨界 點,一旦感到了能力的過界,就要毫不留情用殺戮來消滅。

狩獵時代,不狩獵別人,被狩獵的就會是自己。

狩獵的另一面是看護,看護首先是對自己生命的看護。

有了生命就有了合法性*,沒有了生命合法性*也隨之消失。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深居簡出的徐 壽輝,在安徽被陳友瓊騙出殺死。

這時的徐壽輝成為應證「慧眼」的一個玩一偶,新暴力對偈語重新解釋。

這個合法性*的「解釋系統」不是今天的理論理性*,鐵匠周普 勝的「慧眼」只是流民的學識,其來源只是社會邊緣人的生存經驗。

也由於此,周普勝得以在陳皇帝新朝繼任太師一職。

三年後,陳友瓊中流矢身亡,埋在武昌蛇山 腳下,鄒太師已經不見記載了。

因為新暴力已經是朱元璋,他有自己的一套「朱家皇朝」合法性*生產機制。

今天在武昌蛇山腳下,陳友瓊墓塚尚在,但城內知者甚少,吊者更是寥寥。

有一人名叫楚成,網上寫下《水龍吟——題武昌蛇山腳下陳友諒之墓》。

該詞游罷草塚, 歎時空飛旋,英雄成灰,殊不知「英雄」不過是欲|望的玩物,胡謅「歷史選擇了一毛一|澤|東」,卻終究跳脫不出時間的裁斷。

後來人撫今追昔,拿歷史做目的,用邏輯串 出意義,給行動一抽一象引申,賦予虛無以本質。

算來堪數英雄,荒階野徑誰憑弔?巍巍龜蛇,滔滔漢水,空餘夕照。

墓草蕭蕭,孤鴻聲裡,煙消雲渺。

將蔞蒿折斷,碑文輕一觸,因何故,無人掃。

遙想沔陽年少,伴西風,仰天長嘯。

漁家小子,江湖浪跡,胸懷遠抱。

不畏強權,不苟蠅利,高擎大纛。

歎儒生繆論,古今歷史,以成亡較。

三)年荒世亂走天涯 尋得陽山好住家

——私塾先生施耐庵六十歲落草,做了軍師

就在元末兩隻主要紅巾軍暴民隊伍,江北破落地主劉福通率黃河民工、江南布販徐壽輝率羅田山民,造得天下一片反的時候,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月, 江東鹽販張士誠及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等「十八根扁擔」也率泰州鹽徒揭竿造反,趁亂起事,企圖分得一瓢飲。

張士誠不打紅巾軍旗號,落得自己干自己快 活。

張士誠為人江湖味道很濃,「頗輕財好施,得群輩心」,是一個與「鹽」「船」事務密切相關的地方能人,在江湖上頗具號召力的「領袖式」人物。

「十八根扁擔」 首先在白駒場張家墩殺了弓手丘義和大鹽商,然後「齊上戴家窯,一路杏花(興化)村,順帶高郵州」,在得勝湖畔小陽山結寨,組織戰艦,訓練舟師。

一年後,張 士誠在高郵稱「誠王」,國號大周。

當年,元軍聚40萬向「大周」進攻,張士誠僅率數千人,堅守高郵一月餘,直到元軍內訌,師勞無功,不戰自潰於城下。

張士 誠乘機奪取整個淮東地區,南渡長江,進佔浙西。

張士誠能夠在元軍、義軍和地主武裝三面夾敵的形勢下游刃有餘,能夠在天下大亂中碳中取栗、得心應手,這一切據均得益於帳中幕下有一位能掐會算的軍師爺。

這位軍師爺是何方神聖?

不是別人,正是在今天赫赫有名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施與張扯上關係是由於施耐庵的表兄弟卞元亨。

張士誠籌劃起義時,卞元亨「毀家產給軍餉,募兵勤王,以倡士民助義之心」,頗有梁山仗義施財味道;又力薦授書 為業的表親施耐庵做幕僚。

施耐庵博學多才,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在祝塘徐家蒙館之時,曾給徐家看過兩塊「風水地」,一塊是香山,一塊是砂山。

香山出才子, 後來果然出了個徐霞客;砂山出人丁,徐家人丁所以興旺。

施耐庵還懂天文,還能知未來過去,在祝塘一帶傳聞頗盛。

讀宋家士贊言,高風世仰。

觀施耐庵卜兆,大地名揚。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替天行道」,這年儘管施耐庵已經58歲,《水滸傳》已經寫到第四十五回,一來張士誠誠邀、卞元亨力薦,二來也「有 志圖王者」志向,平日裡慣常舞刀弄一槍一的施耐庵,素有「武林施某」的影響,半推半就,放下筆硯,端起了鵝一毛一扇做了軍師。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

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

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

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水滸傳》)

三年後,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張士誠奪得蘇州,改蘇州為平江,自立為「吳王」。

也是這一年,朱元璋佔據金陵(元代稱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受 「小明王」韓林兒的冊封,任江南平章政事。

佃戶出身的朱元璋匪氣與豪氣並存,集聖賢、豪傑、盜賊於一身,張士誠與之毗鄰割據,等於是狐狸與老虎同塌共枕, 必不能久臥。

施軍師能知過去未來,為張士誠建議發展方向道:「獐不離草,草不離獐,獐在草裡可藏身,上樹必亡。」

勸說張(獐)暫回師草埝(草),不必久留 蘇州(樹),鞏固江北,是為上策。

張士誠具有深刻的江湖流一氓本性*,做事目光短淺,只看有利無利,既不重信譽,又不懂權謀。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8月,張士誠第一次受元朝廷招安起, 前後招了反,反了又招,達3次之多。

為人又極端殘忍不義,同為造反派的元末首義劉福通,也被他毫無顧惜斬於刀下。

眼下,好容易割據了南達紹興、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穎州這一塊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又去那貧瘠的江北於心何忍?軍師的方略終未採納。

對施耐庵敷衍的同時,與元朝廷招安受降談判起來。

是年,施耐庵 62歲,屢遭拒諫,便告老還鄉,隱居江北,授徒、行醫,著《水滸》。

台灣《大華晚報》1980年7月26日署名趙知人撰文《施耐庵的故里及其遺跡》,文中講施耐庵隱居著書,朱元璋派員徵召,早年同窗、故交劉伯溫來訪的故事——

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裡面發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只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隻栩栩如生的紙 扎老虎拚打,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施耐庵抬頭看到是劉伯溫來了,趕忙上前拜揖,口稱:「軍師遠道而來,有失遠迎,萬望恕宥。」

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 「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哩!」

施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筵來,慇勤勸劉伯溫吃酒,劉伯溫乘酒興,隨口念了幾句詩:

聞說江南一老牛

詔書征下已三秋

主人有甚相虧處

幾度加鞭不轉頭

施耐庵知道這是戲謔自己,當即回稱:

老牛力竭已多年

項破皮穿只愛眠

犁耙已休春雨足

主人何必再加鞭

念完詩句,他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回書房伏一在書案上睡了。

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沒寫完的《景陽崗武松打虎》這一回書稿。

他明白施耐庵是不願為官的,就未再加勸說,回去復旨了。

劉伯溫走後,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來徵召,便到白駒場西邊十八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閶門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遷來此地,並沿用故居的地名,東面叫楓橋,南面叫柳橋,北面叫板橋,總稱施家橋,亦稱施家村。

當時,村西有一蘆葦蕩,佔地十餘畝,蕩中蘆草繁茂,魚蝦甚多,每到秋冬季節,野鴨成群飛來。

盪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蕩中還有一土墩,高高露出一水面。

施耐庵便以此為梁山泊,常和羅貫中一起,坐著小船,登臨其上,猶如畫寫生一般,專心從事創作。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正月,朱元璋部攻破了平江(即蘇州),張士誠縛往金陵,後絕食身亡,被銼骨揚灰。

第二年,也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水滸傳》完稿。

坊間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撰,門生羅貫中定。

這年施耐庵73歲,《水滸》手抄本開始在世間流傳。

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滸》對中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漸次左右了中國人——尤其是社會底層——的生活和思維。

《水滸傳》在不同時代由於統治者的不同需要,受到不同評價,地位起起伏伏,遭遇天上地下。

四)中國的「民約論」?社會主義之小說?還是暴民的經典?

——幾百年來,評論《水滸》論從史出、人言言殊

施耐庵(公元1296年-公元1370年),名彥端,字子安,元末明初人,曾任鄆城縣訓導,得以遍訪梁山英雄遺跡,結合白駒場張士誠農民起義的原型寫成 《水滸傳》。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施耐庵七十三歲,《水滸》已有定稿,從白駒傳出了手抄本。

明朝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記載:「武林施某所 編水滸傳,特為盛行。」

明萬曆年間,《水滸傳》輾轉相抄,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不僅販夫走卒愛不釋手,就是達官貴人也爭相傳閱。

最後竟傳進了皇宮。

朱元璋當年參加武裝反元鬥爭, 「變泰發跡」後對元末的紅巾起義是完全否定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作了皇帝,鼓勵人們的造反精神使他感到危險。

因此,清光緒伯綏氏《夢花館筆談》中說: 《水滸》抄本傳到朱元璋的皇宮,朱元璋看了很生氣,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

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貽患。」

施耐庵由此被關進了刑部大牢,經劉伯 溫幫助,年餘後才得以釋放。

明代鼎盛時期,《水滸》在民間和文化界變得「精彩」起來。

他們把《水滸》看作一部在變一態社會中,傳續儒家「道統」的著作,貫穿了「禮失求諸野」的思想。

把 《水滸》比作孔子的《春秋》、莊子的《盜跖》、司馬遷的《史記》,認為是一部變一態社會條件下,寄托中華文明傳統價值「道統」的作品。

與那些「竊國大盜」相 比,小說中的一群「盜寇」卻是真正的「忠義」之士。

汪道昆在萬曆十七年重刻的《〈水滸傳〉序》中讚譽《水滸》是一種治「亂世」的「權宜」教範。

如果《春 秋》是「史外傳心」的話,《水滸》則是「紀外敘事」。

明清間,特別是清晚期,則把《水滸》看作是一部伸揚「民族大義」和「民權主義」的宣言,認為它乘載著「民族、民權大義」。

明代李贄,清代嚴復、梁啟超一大 批文化名流認為,《水滸》是三大「劫難」──國家傾覆於胡元、社會糜爛於貪腐、人民淪陷於牛馬所催生,是一部蘊含了反抗異族統治,光復漢室,伸漢人的人 權、建立人民政權願望的作品。

梁啟超在《小說叢話》中說:《水滸》「實具有二種主義。」

其一「以雄大筆,作壯偉文,鼓吹武德,提振俠風,以為排外之起 點。」

其二「即獨立自強而倡民一主、民權之萌芽也。」

清末民國初年,更有署「佚名」者在《新世界小說社報》撰文說:中國的思想家不必迎一合「西國聖哲」,但又「自無不合,則公理為之」,施耐庵就是一個明證。

他 說,《水滸》借李逵之口,說出:「晁蓋哥哥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作小宋皇帝」;借石秀之口說出:「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是闡發中國古代「人皆可以為 堯舜」的思想,是中國的「民約論」。

所以,耐庵可比盧梭;《水滸》有民權之思想。

王鍾麒在《中國三大小說家論贊》中說:「生民以來,未有以百八人組織zheng府,而人人平等者,有之惟《水滸傳》。

使耐庵而生於歐、美也,則其人之著作,當與柏 拉圖、巴枯寧、托爾斯泰、迭蓋司諸氏相抗衡。

觀其平等級,均財產,則社會主義之小說也;其復仇怨,賊污吏,則虛無一黨一之小說也;其一切組織,無不完備,則政 治小說也。」

中華民國時代,一毛一|澤|東在1936年,他對美國記者斯諾說:我愛看的是中國古代的傳奇小說,特別是其中關於造反的故事。

我讀過《岳傳》、《水滸傳》、《隋唐 演義》、《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

老師憎恨這些禁書,並把他們說成是邪書。

我經常在學校裡讀這些書,許多故事,我們幾乎可以背出來,而且反覆討論過許 多次。

我認為這些書對我的影響大概很大,因為這些書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齡裡讀的。

到了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一毛一|澤|東「系統」地總結《水滸》說:「我們有飯大家吃,有敵人一大家打,發餉是沒有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七搞八搞便成了正果。

……《水滸》裡梁山泊就實行了這個政策,他們的內部政治工作相當好。」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今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周思源回顧50年代說:「現在我們普遍認為《紅樓夢》四大名著中思想藝術水平都是最高的。

但是在50年代就認為思想水平最高的是《水滸傳》,甚至認為它是農民起義的教科書。」

文化大革命運動初期和晚期,《水滸》評論前後是不一致的,從「教科書」變成了「反面教材」。

1964年1月,一毛一|澤|東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說:「每個 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1966年《一毛一主席語錄》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根據這個道理,於是就反抗,就 鬥爭,就干社會主義。」

到了1973年-1974年之間,一毛一|澤|東在12月中下旬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會議上,透露出「晁蓋之憂」說:「一打起來,就可以分 清,誰是真正願意打的,誰是勾結外國人,希望自己做皇帝的」。

1975年上半年,一毛一|澤|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專門聽讀《水滸傳》,與侍讀人員談話說:「《水 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隨後的「評《水滸》」運動中,報刊雜誌評論說:《水滸》是一部「既是向封建統治者獻策,又是向農民起義領袖「諷諫」的小說。」

「施耐庵和羅貫中與那些仇視 紅巾軍的封建文人的處境是一樣的。

……施耐庵和羅貫中都曾在錢塘生活過一段時期,過著封建文人的寄生生活。」

「正如魯迅所說:《水滸》在封建社會裡是被 「世人視若官書」的。」

今天,時代「發展」到了千年「盛世」,在創建和諧社會的胡溫時代,評論《水滸》出現了「嶄新」的面孔。

《水滸》折射的是中國的國民本質:順民變暴民——社會生存的誠信規則無效後進入鐵血規則。

造反是暴力的、非理性*的,從歷史的角度看,造反帶來人口減少、經濟倒退、宗法被破壞,社會制度被打亂,中國差不多兩百年一次動亂,給民眾帶來災難。

對《水滸傳》的批判,就是要讓人們認識到這一點。

只有嫁接的才能是更優良的。

過去的造反活動由於沒有系統的和科學的理論指導,它只是一場盲目的求生圖存的武裝暴動,一些走投無路、生活無著的人們在一些懷有各式各樣動機的領袖人物(他們往往是社會邊緣人或有經驗、有學識的遊民)帶領下以生命作最後一搏。

水滸:暴民的經典。

暴民打斷了文化傳脈,遵循的是「暴民理性*」,朱元璋們是難辭其咎的。

「流一氓精神」的惡劣遺傳。

「以上帝的名義」、以愛的名義去關注人間苦難。

它不是像《水滸傳》那樣以動物的名義、以仇恨的名義去關注人間苦難,推崇的是靈魂原則,而不是生存原則,推 崇的是美魂,而不是匪魂,《悲慘世界》的美學貢獻就在這裡。

羅曼?羅蘭有一句話說得很精彩,我看到後就不由得眼睛一亮,他說:"幸福是一種靈魂的香味。

" 這確實是一種很高的美學境界。

我在《悲慘世界》裡就感覺到了這種"靈魂的香味"。

但是我在《水滸傳》裡只聞到了靈魂的臭味。

跟《悲慘世界》一比你就知道 了。

例如暴動,不同的暴動在不同的國家發生,竟然一個是動物的暴動,一個是神的暴動。

一個是愛的暴動,一個是恨的暴動。

《水滸傳》:暴力美學的盛宴。

(轉引自《南方週末》等)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不同時代的言說反映了各時代人們「安身立命」所取捨的那一個「家」;馬克思則說,一個時代的思想實質上就是統治階級的思 想。

三百年來,關於《水滸》的評說可謂精彩紛呈,人言人殊。

孰是?孰非?關於這些評論的評論或許還要等待更加漫長的時間,但這一點答案是肯定的:元末明 初,在江北江南各路英雄憑著肢一體絞殺建立了一己功業、做到了一代天驕的時候,有一個人默默無聞,借助文字符號,搭建了一個故事。

十年百年、幾百年後,那些 風一流人物逐漸灰飛煙滅,消亡得無影無蹤了。

這個借助文字構建故事的人,無意中構建了自己永恆的存在,更也構建了整個中國人的精神存在,時間歷久,意義彌 新,成為宰制中國人文化精神生活的「素王」。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傳
對評論藝術成就、思想內容取材作者簡介:內容概述第1: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2: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3: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第4: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第5: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第6: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第7: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第8: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9: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第10: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11: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12: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13:赤髮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第14: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15: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16: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第17: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18: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嗅泊第19: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第20: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第21: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第22: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第23: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第24: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25: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第26: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第27: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第28: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29: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第30: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31: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第32: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第33: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34: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第35: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第36: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37: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38: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39: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第40: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41: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42: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第43: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第44: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第45:病關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第46: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第47: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48: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49: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第50: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第51: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52: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第53: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54: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55: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56: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第57: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第58: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59: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第60: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61: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第62: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63: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64: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條水上報冤第65: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66:宋江賞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第67: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第68: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第69: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第70: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第71: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話宿願第72: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第73: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第74: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75: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罵欽差第76: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77: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第78: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第79: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第80: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第81: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第82: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第83: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第84: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第85: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第86: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87: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88: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第89: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第90:五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第91: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第92: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第93: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第94: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眾人第95:宋公明忠感后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第96:幻魔君術窘五龍山 入雲龍兵圍百谷嶺第97:陳觀諫官升安撫 瓊英處女做先鋒第98: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99: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第100: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觀宋江同奏捷第101:謀墳地陰險產逆 蹈春陽妖艷生奸第102: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第103: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范節級為表兄醫臉第104: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併舊強人第105: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回風燒賊寇第106: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汩沒破堅城第107: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第108:喬道清興霧取城 小旋風藏炮擊賊第109: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第110: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111: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第112: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第113: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第114:寧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第115: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第116: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第117: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118: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第119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第120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簡介、武松的故事武松的武術有多力害武松的性格特點楊志賣刀的故事楊志簡介、青面獸楊志的故事母大蟲顧大嫂性格特點的10個故事梗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魯智深的故事、魯智深簡介魯智深的性格特點母夜叉孫二娘的故事扈三娘與矮腳虎王英的故事宋江的故事宋江的性格特點李逵的故事李逵的性格特點林沖的性格特點主要人物姓名綽號以及原因主要人物綽號、性格108將人物綽號讀書筆記一個新皇朝和一本書的誕生讀書筆記籬笆,女人和狗讀有感又一門民間手藝的失傳讀後感沒有女人的世界好不快活讀後感九莉為何不能「快活」讀後感雪地裡的人讀後感江湖好漢為何愛吃醬牛肉、不喜紅燒肉之小考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