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石》第05回 捉女妖君主下詔 揮義拳俠女就擒:止見那上諭道:朕奉太后,蒞政多年,深恩厚澤,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女媧石》第05回 捉女妖君主下詔 揮義拳俠女就擒

女媧石

第05回 捉女妖君主下詔 揮義拳俠女就擒

話說瑤瑟下得轎來,往壁一觀,原來不是別的,乃是一張謄黃的上方諭。

止見那上諭道:

朕奉太后,蒞政多年,深恩厚澤,有加無已。

凡屬血氣之倫,應如何感恩報效,上答聖明。

乃近有大逆不道之徒,鼓倡革命自一由 邪說,惑世誣民,無父無君,不法已極。

不圖前潮未平,後波又起,竟有民間妖女,倡說民權自一由 ,私謀刺殺慈聖。

幸以列聖在天之靈,事雖已發,而人尚逃網。

又有妖女多人,於本月二十日,同時刺死大臣七人。

四人現已正法,餘者尚屬在逃。

昨據妖女口供,有女魁八十餘人,誘一惑 民間女子,聚眾立會,蔓延各省,私謀起事。

似此天地反覆,一陰一陽一侮紊,若不嚴殺痛辦,斬草除根,將來貽患國家,伊于一胡一 底。

為此,手諭各省督撫,速即謄黃,嚴飭地方官員切實辦理。

如有拿獲女魁一名者,賞加五品京堂,庫平銀五萬兩。

該女魁即著起解來京,凌遲處死。

私自縱逸者,罪與同等;民間私匿不報者,滅五族;自行出首者,罪減一等。

仰各省大小摳員,各各凜遵。

欽此。

督撫河西全省賞穿黃馬褂雙眼花翎頭品頂戴一奴一才載淇。

賞賜黃馬褂紫禁城騎馬督撫河東全省頭品頂戴臣王武烈謹謄黃。

話說瑤瑟把上諭看完,心如刀割,欲哭又礙著眾人。

私自悲道:「我那巧雲妹妹,今日不知生死如何,令人好不傷悲。

唉!我國專制民賊這樣猖狂,竟把我愛國女子看作不共戴天。

罷了,罷了1想罷,呆立半晌。

忽然鳳葵從後面一把扯住道:「主人,天已午了,我們還不到客店去吃午飯則甚?」

瑤瑟拖到僻地,切責道:「你這婢子,好不知死活,到了這樣時候,直還這麼猖狂1鳳葵道:「氣他則甚?拚著老娘一副拳頭,與民賊決個生死罷1瑤瑟沒法,止得忍著氣,再行幾里,到個鄉村偏僻客店歇著。

鳳葵進得店來,大聲叫道:「店主,有酒沒有?快拿兩斗來。

牛肉狗肉,隨意拿兩蹄來宴宴,我們要趕天山省路的。」

瑤瑟將眼對著鳳葵光了一光,鳳葵低著頭再也不聲。

止見店主慌忙答應道:「有,有,有。

酒飯益便,魚肉俱全。」

急急忙忙把酒肉擺上,主僕二人對食。

正食之間,忽聽店前大噪而起。

二個舉眼一看,乃是一個男子揪住一個女子亂打,女子哀哀喊救。

止聽得那女子道:「呵呀!魁往客人、左右鄰居聽者,他天天哼八股,逼著我當娼養他倒還罷了,還要將我賣與人家做妾。

我若不肯,便說我是革命女妖,要揪我到官前出首。

眾人聽呀1鳳葵聽了,齒裂發指,幾次要挺身獨出,都被瑤瑟喝祝忽又見那男子指手畫腳,對著眾道:「列位請聽,自古道:夫為妻綱,未嫁從父,既嫁從夫。

他若曉得這個天經地義,便應打死不出房門,餓死不出閨門。

那知他聽了那些女妖說的什麼男女平等一些臭話,罵我是一奴一隸,又罵我是八股守節鬼。

你聽這樣口氣,不是女妖是誰?」

說罷又打。

鳳葵努著眼,挺著拳,又要想出。

瑤瑟復連忙喝祝瑟瑤想道:若不疾走,鳳葵定又鬧出事來。

我等避禍的人,風聲又這樣緊,那肯把個身體替一個人做犧牲。

即時叫店主清了帳,乘著轎要行。

止見鳳葵兩眼朦朧,鼓著氣,望個不止。

瑤瑟卻叫他先行,自己壓後。

行不上二三十丈,鳳葵揭開轎簾,伸出頭來又望。

兩旁的人越發多了,那個男子已把女子緊緊縛住,女子驚天動地的號哭。

瑤瑟喝道:「行路要緊,望他則甚?」

鳳葵道:「主人,我要撒尿。」

瑤瑟道:「我也要小解,可同去。」

二人下轎,尋個偏僻地方,守著鳳葵溺完,上轎復行。

止聽得喊聲更發淒切,走了裡多路,還是聽著。

鳳葵道:「主人,我要大解。」

瑤瑟道:「再走兩三里才解,也不為遲。」

鳳葵道:「瀉肚哩。」

瑤瑟沒法,止得吩咐道:「快去快來。

我下轎等你。」

鳳葵道:「曉得。」

即時下轎,大步而去。

等了點多鐘久,鳳葵方才喘氣勃勃的走來,對著轎,撲的一聲坐下。

瑤瑟道:「你敢莫瞞著我,又鬧事來麼?」

鳳葵道:「行路要緊,那個又鬧事來?」

瑤瑟心中早已明白,催著轎夫快行。

行不上兩里路程,正聽得後面喊聲連天,五六十個村人各執棍追來。

瑤瑟心慌,方欲躲避,卻見鳳葵從轎上一躍而下,順手在轎上用力一拔,拔出一根轎扛。

不一時,村人都到。

鳳葵大聲叫道:「老娘是專打天下不平的,那一個三綱五常的王八蛋,敢與老娘賭死?」

說罷,輪著轎扛便打,打得眾人七顛八倒,那敢近身。

瑤瑟也在懷中取出小槍威嚇。

止是越來越多,把二人四面圍住,端的困在垓心,大喊一聲,一擁而前,便將二人捉下。

正是:

大俠必死,大剛必折。

方脫鳥羅,又落虎穴。

不知二人生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女媧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