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全傳》第二十六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九天玄女贈兵書,巧擺龍門獨逞奇。考試文才年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說唐全傳》第二十六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

說唐全傳

第二十六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

詩曰:

九天玄女贈兵書,巧擺龍門獨逞奇。

考試文才年少將,平遼論內見威儀。

話說天子要試賢臣才學,軍師徐茂勸說:「容易。

陛下要知賢臣腹內才學,須降旨尉遲恭,要他做一紙《平遼論》,就知他才學了。」

朝廷連忙降旨一道。

敬德來到御營說:「萬歲宣臣有何旨意?」

朝廷說:「王兄,朕此去征東未知勝敗,要討個信息,王兄快去做一紙《平遼論》與寡人看。」

敬德聽言一想說:「早知做元帥這等煩難,我也不做了。

才擺得龍門陣,又是什麼《平遼論》。

我想什麼論不論,分明在此難著某家。

不要管,再叫張環做便了。」

說:「陛下,待本帥去做來。」

尉遲恭來到中營說:「左右過來,快傳張環進見。」

左右奉令出營說:「呔,張環,元帥爺有令,傳你進營。」

張士貴答應,連忙來到中營說:「元帥在上,傳本將來有何將令?」

尉遲恭說:「本帥奉旨,要你做一紙《平遼論》。

快去做來。」

張環應道:「是。

待末將去做來。」

慌忙退回自己營中,叫中軍過來,應道:「有。」

張環道:「快傳前營薛禮聽令。」

中軍奉令,傳進薛禮。

說:「大老爺在上,小人薛禮叩頭。」

張環道:「起來。

本總傳你的時節正多,以後見了我大老爺,不必叩頭了。」

薛禮說:「是。

小人遵令。」

張環道:「薛禮,方才元帥要本總做《平遼論》,你可做得來?一發立了此功。」

仁貴道:「是。

小人可做得的。」

張環道:「如此快去做來。」

仁貴奉令進營,便叫兄弟們迴避,周青、姜、李四人退出。

仁貴忙擺香桌,上供天書,拜了二十四拜,禱告一番。

拿來揭開一看,上面字字碧清,寫得明白。

就將花箋一幅,看了天書,細細寫好謄下,忙到張環營中說:「大老爺,小人《平遼論》做在這裡了。」

士貴說:「待本總記在簿上。」

說罷,就拿到中營,叫一聲:「元帥,《平遼論》乃是狗婿何宗憲做在此了。」

尉遲恭接了《論》,把功勞簿又堅了一條槓子,竟到御營說:「陛下在上,《平遼論》在此,請我主龍目清觀。」

朝廷說:「取上來。」

侍臣接上,鋪在龍案,軍師同朝廷一看,上寫著《平遼論》:混沌初分盤古出,三才治世號三皇。

天生五帝相繼續,堯舜相傳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統屬商湯。

商湯以後紂為虐,伐罪弔民周武王。

周室東遷王跡熄,春秋戰國七雄強。

七雄併吞為一國,秦氏縱橫號始皇。

西興漢室劉高祖,光武中興後漢王。

三國英雄尊劉備,仲達興為司馬王。

楊堅篡周為隋王,國號興稱仁壽王。

天生逆子隋煬帝,弒父專權大鄴王。

鄴王邪政行無道,天下黎民盡遭殃。

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歸大唐。

施行仁政貞觀帝,萬民感戴大宗王。

平除四海番王順,無道東近又放狂。

明君御駕親跨海,一紀班師東海洋。

朝廷看完大悅。

道:「徐先生,此去征東,為何要這許多年數?」

茂功道:「看來要得十二年才能平服。」

天子道:「有了這樣能人,自然平服很快。」

茂功算定後日黃道吉日,就要下船過海。

當夜不表。

再說次日,張士貴傳令十萬人馬,先下戰船,開了二百餘號,多把鏈條絞攏一排,扯起御駕親征旗號,竟望海內而去。

這一千三百戰船,只只絞定,海內風波最險,猶恐吹翻,故把鏈條續定。

五十萬雄兵多在兩邊船內。

朝廷同公卿於吉日上了龍船,扯起平遼大元帥旗號。

尉遲恭好不威風,三聲炮響,一齊開出。

在海內行了三日,只見天連水。

水連天。

忽一時,大風刮起,豁喇喇就不好了。

海內波一浪一潑起數丈,驚得天子面如土色,龍案多額翻倒了。

這些船在海內跳來跳去,人馬跌倒部中,扒得起來,又跌倒了,天子也翻了數次。

程咬金在船內滾來滾去,徐茂功也難起身,餘者無有不跌,無有不吐。

天子駭怕,嚇得發一抖說:「先生,不去征東了。

情願安享長安,由他殺過來,讓他也看得見,何苦喪在海內?」

程咬金說:「陛下,快降旨,轉去轉去,一性一命要緊。」

茂功說:「不妨。

只消陛下降旨,要元帥手風一浪一靜。」

敬德也跌得昏了,一聽此言,心內大驚說:「軍師大人差矣!風一浪一乃玉皇御旨,天上之事,叫本帥那裡平得來?」

茂功道:「我算定陰陽,風一浪一該是你平的,有本事去平就罷了。

如沒有本事去幹其風一浪一,降旨將你綁縛,撩在海內,祭了海神,也平得風一浪一了。」

尉遲恭道:「遭他一娘一的瘟,怎麼海中風一浪一多,要元帥去平起來?」

沒奈何,過了前船,傳總兵張環。

左右一聲答應,說:「呔,帥爺有令,傳先鋒張士貴上船聽令。」

那個張士貴,也在船內跌吐得個昏花,好不難過。

只聽中軍說:「稟上大老爺,元帥軍令,要傳過去。」

張環道:「這樣大風,又來傳我去做什麼?」

無可奈何,挨上船頭。

水手挽住一隻船,扒上龍船:「元帥傳末將有何將令?」

敬德說:「如此大風一浪一,今已危急,快去與本帥平淨風一浪一,是你大功。」

張環道:「元帥又來了,海內風一浪一,年年慣常,叫末將怎生平法?」

元帥道:「你若不平風一浪一,叫兩旁將士把你張環綁了,丟在海申祭了海神,或者幹得風一浪一亦未可知。」

張環說:「元帥,這個使不得,待末將去平復水一浪一便了。」

士貴定至前船,進入內艙,就傳薛禮。

那曉得仁貴在船內翻了兩交,也著了忙,就拜著天書,上邊字字明白。

藏好了天書,卻當大老爺來傳。

仁貴明知此事,到張環船內說:「大老爺傳小人有何將令?」

土貴說:「你可有平一浪一之計麼?」

薛禮笑道:「大老爺,有五湖四海龍王到此朝參,故此這等大風。

只要萬歲御筆親書『免朝』二字,撇在海內,極大的風一浪一就平了,」張環大悅道:「果有此事?應驗了,你之大功。

依你行一事,平了風一浪一,你這大罪一定就赦去。」

不表仁貴退出回前營內。

單講張環來到龍船,照樣薛禮這番言語,對元帥說了。

尉遲恭大悅說:「妙阿,妙阿,果應其言,就記你功勞。」

說罷,來到御營,進入艙內,叫一聲:「陛下,海內五湖四海龍王前來朝參,故起風一浪一。

只消陛下親揮『免朝』二字,撇入海內,風一浪一就息了。」

朝廷說:「果有此事?待朕就寫起來。」

元帥擺好龍案,親書「免朝」二字遞與敬德接在手中,走出船頭,兩邊有水軍扶定。

說:「聖上有旨,今去征東,諸位龍王免朝,各回龍駕。」

把「免朝」二字丟入海內,猶如有人在底下接了去的一般,頃刻不見了皇旨牌。

不一刻,風一浪一頓息。

朝廷說:「徐先生降朕旨意,把戰船回轉山東,不去征東,情願待他起兵殺過來再處。」

茂功說:「陛下又來了。

如今風一浪一平息,正好行船,怎麼反要回山東?倘東遼起兵殺至中原,怎生抵敵?」

咬金道:「陛下不要聽這牛鼻子道人。

此去大海,風一浪一還大,乃是險路,一性一命要緊。

趁此風息一浪一靜,回到登州,安享長安。

若是東遼興兵過海侵犯疆界不是我誇口說,就是老程年紀雖老,還敵得他過,包在臣身上。

殺退番人,決不驚駕,眼前避禍要緊。」

敬德說:「老呆子,什麼說話,自古道:『食君之祿,當報君之德』,趁此風平一浪一息,以仗陛下洪恩,此去征東,有甚險處?你敢駕前亂道!」朝廷說:「不必埋怨。

寡人願死長安,決不征東入海。」

徐茂功心下一想說:「既然陛下不去征東,臣也難以逆旨,且回登州。」

尉遲恭見軍師說了,只得即忙傳令,分付三軍,回轉登州,待風一浪一平息過海征東。

元帥一聲令下,只聽齊聲答應:「嘎!」張士貴也奉令,這一千五百戰船盡皆回轉。

行了三日三夜,到了登州海灘,把船泊位。

朝廷與公爺下船進城,城內紮營,不必去表。

單講無子說:「先生,我們明日回長安去罷。」

茂功說:「陛下有了這樣應夢賢臣保駕平東,此乃國家的大事,怎麼萬歲要回長安起來?」

天子叫一聲:「先生,但海內風一浪一極大,怎生行船?不如回長安去罷。」

茂功道:「陛下放心。

有幾日風大,自然有幾日風小的。

就在這裡等幾天,待風息一浪一靜,可以過得海,平得東遼了。」

朝廷說:「既如此說,就等幾天便了。」

不表天子在御營內。

再言徐茂功來到帥營,尉遲恭連忙接住。

說:「軍師大人連夜到此,有何事見諭?」

茂功道:「元帥,海內風一浪一浩大,聖上不肯征東,怎麼處?」

敬德叫一聲:「大人又來了。

朝廷雖不肯征東,難道本帥回轉長安不成?真若待聖上駕回長安,本帥同軍師領兵過海,前去征東罷。」

茂功道:「不是這等講的,那東遼太馬邪法多端,必要徹駕親征的。

若元帥統兵前去,料難平復得來。」

元帥道:「如今陛下不肯去,也沒法奈何他。」

茂功道:「我想起來也容易的,如非設一個瞞天過海之計,瞞了天子過海,到東江就可以征東了。」

敬德道:「大人,何為瞞天過海之計呢?」

茂功說:「元帥不要慌,只消去傳令這張士貴,要他獻這瞞天過海之計,如有就罷,若沒有,就掘下三個泥潭,對他說辰時設計,就埋一尺;午時設計,就埋二尺;戌時設計,將他埋三尺。

這一天總不使計,將他連頭多埋在泥裡。

他是自然著忙,就有瞞天過海之計獻出來了。」

尉遲恭大喜說:「軍師大人當真麼?待本帥明日就要他獻計便了。」

徐茂功道:「是。」

回轉御營,其夜不表。

到了明日,敬德傳令,一面掘坑,一面傳張士貴進中營。

土貴說:「元帥傳末將有何將令?」

敬德說:「朝廷懼怕海內風一浪一,不肯下船過海,故此本帥傳你進營,要獻個瞞天過海之計,使聖上眼不見水,穩穩的竟到海東,是你之功。

如若沒有此計,本帥掘下泥坑三個,你辰刻沒有,埋你一尺;午時沒有,埋你二尺;晚來沒有,埋你三尺。

如若再無妙計,將你活埋在泥裡。」

張環聽了大驚:「元帥,待末將去與狗婿何宗憲商議此計,有了前來繳令。」

敬德說:「既如此,快去!」張環答應,回營說:「中軍傳令薛禮進見。」

中軍奉令來傳,薛禮忙到營中說:「大老爺傳小人有何將令?」

土貴道:「只因朝廷懼怕風一浪一,不去征東。

元帥著我要獻個瞞天過海之計,使朝廷不見風一浪一潑天,就不致聖駕驚恐,竟到東遼,是你之功。」

薛禮說:「待小人去想來。」

奉令出來,回到前營,忙擺香案,拜求天女,翻看天書,上邊明明白白。

薛禮看罷,藏好天書。

來到中營說:「大老爺,瞞天過海之計有了。」

張環大喜道:「快說與我知道。」

仁貴道:「大老爺,此非一日之功。

對元帥說傳下令去,買幾百排大木頭來,喚些匠人造起一座木城,方方要四里,城內城外多把板造些樓房,下面鋪些沙泥,種些花草,當為街道。

要一萬兵扮為土、農、工、商、經紀、百姓;居中造座清風閣,要三層樓一樣,請幾位佛供在裡面。

等朝廷歇駕,將木城先推下海,趁著順風緩緩吹去,哄朝廷下船趕到城邊,竟上此城,歇駕清風閣。

又不見海,又不側身倒動,豈不瞞了天子過了海了?」

張士貴稱謝,自回前管不表。

單講士貴來到帥營,叫一聲:「元帥,有計了。

只須降下令去,伐倒山本,築一木城,如此甚般做法,可以過得海去。」

尉遲恭大悅,就記了何宗憲功勞,來見軍師,一一將言對茂功說。

茂功稱善:「此行甚妙。」

茂功假傳旨意,暗中行一事,一些不難。

十萬人動手伐倒山林大木。

正叫人多手多,不上三個月,這座木城就造完了。

推入海內,果然是順風穩穩的去了。

單單瞞得朝廷。

只有程咬金膽小,見了木城,心中怕去。

又隔了三天,朝廷說:「先生,回長安去罷,在此無益。」

茂功道:「陛下,臣算陰陽,這有半年風一浪一平靜,何不下船前去?過了半載,風一浪一來時,已到東遼有二三個月了。」

朝廷道:「果有此事麼?」

茂功道:「臣怎敢謊著?」

天子道:「若下了船又起風一浪一,是徐先生之大罪了。」

茂功道:「這個自然,是臣陰陽不准之罪,該當領罪。」

天子道:「既如此,降朕旨意下船過海。」

尉遲恭傳下令來,張環朱開五百號戰船,先鋒開路,竟自前去。

單講這朝廷下了龍船,眾國公保住。

二十六家總兵官也下戰船,只只開去。

單有程咬金在沙灘上說道:「徐哥,我看這座木城甚是可怕。

倘被風一浪一打翻,豈不白白送了一性一命?你是保駕去罷。

我轉長安,等秦哥病好一同前來,有何不可?」

茂功道:「既如此,你無子駕前不可多講。」

咬金答應。

上船進船說:「陛下在上,臣思秦哥有病在一床一,乏人看望,臣心難安。

總臣之罪,臣不敢保駕征東了。

欲轉長安,侍奉秦哥,病癒同到東遼助駕。」

朝廷說:「正該如此,程王兄請便了。」

咬金辭駕上岸,別了諸將,快馬轉陝西。

也不必表。

且說朝廷降旨,開了龍船,離登州府二三日,行到大海之中,十分曠野之所,無風風也大,龍船原在這裡撥動。

朝廷說:「先生,你說如今沒有風一浪一,故此下船的。

如今原是這等風一浪一,便怎麼處?不如回轉山東,少驚朕心。」

茂功說:「陛下龍心韜安,降旨前面可有歇船躲一浪一之處麼?」

尉遲恭假意望前一看,說道:「陛下,前面影影見有一所城池,不如去泊上岸,避避風一浪一。」

朝廷說:「先生,這是什麼城池?還是東遼該管,還是寡人汛地?」

茂功說:「陛下,臣見這地圖上載的,不叫什麼誠,名為避風寨。

多用木頭築的,傳為城木為寨,乃是陛下該管的汛地。

陛下今到此處,且停船上岸進寨去,一則避過海內風一浪一,二則規玩寨中人民豐樂景致。」

朝廷說:「這也使得。」

元帥傳令下來,龍船飛趕到木城邊,把繩索纜住。

眾大臣先在岸上接駕,天子同了茂功、敬德走上岸,騎了馬,諸將保定。

進得寨門,淘淘曳曳,擁上許多百姓,香花燈燭,跪伏塵埃說:「萬歲龍駕在上,避風寨百姓接駕。

願聖天子萬壽無疆。」

朝廷說:「眾百姓,此處可有清靜所在歇駕麼?」

那些百姓,就是元帥掌管的黃旗人馬假扮為民,軍師分付在此。

大家應道:「啟上萬歲爺,這裡有座清風閣,十分幽雅,可以安歇龍駕。」

朝廷說:「既如此,就往清風閣去。」

天子來到閣上,把四面紗窗推開,好比仙景一般,心中歡樂。

果然並不聽見風一浪一,瞞過天子緩緩行過海去。

那些兵馬原在戰船內,被木城帶了行動。

諸大臣在清風閣上,單瞞過朝廷。

他又看不出行動,認真只道歇在岸上。

雖在此與軍師下棋,只想回轉長安,便說道:「徐先生待風一浪一平息,一定不去征東,要回長安了。」

軍師道:「這個自然。」

到晚,軍師別了朝廷,出來私自對眾公爺說道:海中風一浪一隨時有,休對君王說短長。

畢竟不知如何過得海去,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說唐全傳
第一回 戰濟南秦彝托孤 破陳國李淵殺美第二回 謀東宮晉王納賄 反燕山羅藝興兵第三回 造流言李淵避禍 當馬快叔寶聽差第四回 臨潼山秦瓊救駕 承福寺唐公生兒第五回 秦叔寶窮途賣駿馬 單雄信交臂失知音第六回 樊建威冒雪訪良朋 單雄信揮金全義友第七回 打擂台英雄聚會 解幽州姑侄相逢第八回 叔寶神箭射雙雕 伍魁妒賢成大隙第九回 奪先鋒教場比武 思鄉里叔主題詩第十回 省老母叔寶回鄉 送禮物唐壁賀壽第十一回 英雄混戰少華山 叔寶權棲承福寺第十二回不起 李藥師預言禍變 柴郡馬大耍行頭第十三回 長安全女觀燈行樂 宇文公子強暴室淫第十四回 參社火公子喪身 行弒逆楊廣篡位第十五回 雄闊海打虎顯英雄 伍雲召報仇集眾將第十六回 麒麟關莽莽將捐軀 南陽城英雄卻敵第十七回 韓擒虎調兵二路 伍雲召被困危城第十八回 焦芳借兵沱羅寨 天錫救兄南陽城第十九回 太行山伍天錫鏖兵 關王廟伍雲召寄子第二十回 韓擒虎收兵復旨 程咬金逢赦回家第二十一回 俊達有心結好漢 咬金學斧鬧中宵第二十二回 眾馬快薦舉叔寶 小孟嘗私人登州第二十三回 楊林強嗣秦叔寶 雄信暗傳綠林箭第二十四回 秦叔寶劈板燒批 賈柳店拜盟刺血第二十五回 慶壽辰羅單相爭 劫王槓咬金被捉第二十六回 劫因牢好漢反山東 出潼關秦瓊賺令箭第二十七回 秦叔寶走馬取金隄 程咬金單身探地穴第二十八回 茂公智退兩路兵 楊林怒擺長蛇陣第二十九回 假行香羅成全義 破陣圖楊林喪師第三十回 降瓦崗邱瑞中計 取金隄元慶揚威第三十一回 裴元慶怒投瓦崗寨 程咬金喜納裴翠雲第三十二回 王世充避禍畫瓊花 麻叔謀開河擾百姓第三十三回 造離宮袁李籌謀 保御駕英雄比武第三十四 回眾王盟會四明山 三傑圍攻無敵將第三十五回 冰打瓊花昏君掃興劍 誅異鬼楊素喪身第三十六回 眾將攻打臨陽關 伯當偷盜呼雷豹第三十七回 叔寶戲戰尚師徒 元慶喪身火雷陣第三十八回 打銅旗秦瓊破陣 挑世雄羅成立功第三十九回 創帝業李淵舉兵 鋤反王楊林劃策第四十回 羅成力搶狀元魁 闊海壓死千金閘第四十一回 甘泉關眾王聚會 李元霸玉璽獨收第四十二回 遭雷擊元霸歸天 因射鹿秦王落難第四十三回 改赦書世民被釋 拋綵球雄信成婚第四十四回 尉遲恭搶關劫寨 徐茂公訪友尋朋第四十五回 秦王夜探白璧關 叔寶救駕紅泥澗第四十六回 獻軍糧咬金落草 復三關叔寶揚威第四十七回 喬公山奉命招降 尉遲恭無心背主第四十八回 程咬金抱病戰王龍 劉文靜甘心弒舊主第四十九回 劉文靜驚心噩夢 程咬金戲戰羅成第五十回 對虎峪咬金說羅成 御果園秦王遇雄信第五十一回 王世充發書請救 竇建德折將喪師第五十二回 尉遲恭雙納二女 馬賽飛獨擒咬金第五十三回 小羅成力擒女將 馬賽飛勘破迷途第五十四回 李藥師計敗五王 高唐草射破飛鈸第五十五回 斬鰲魚叔寶建功 踹唐營雄信拚命第五十六回 秦瓊建祠報雄信 羅成奮勇擒五王第五十七回 眾降將金殿封官 尉遲恭御園護主第五十八回 掛玉帶秦王惹禍 入天牢敬德施威第五十九回 尉遲恭脫禍歸農 劉黑闥興兵犯闕第六十回 紫金關二王設計 淤泥河羅成捐軀第六十一回 羅成托夢示嬌妻 秦王遇赦訪將士第六十二回 尉遲恭詐稱瘋魔 唐高祖敕賜鞭鑭第六十三回 報唐壁叔寶讓刀 戰朱登咬金逞斧第六十四回 四王灑血紫金關 高祖慶功麒麟閣第六十五回 升仙閣奸王逞豪富 太醫院冷飲伏阻私第六十六回 天策府眾將敲門 顯德殿太宗御極第一回 秦元帥興兵定北 唐貞觀御駕親征第二回第三回 秦瓊兵進金靈川 寶林槍挑伍國龍第四回 鐵板道士遁野馬川 屠爐女夜棄黃龍嶺第五回 貞觀被困木陽城 叔寶大戰祖車輪第六回 程咬金長安討救 小英雄比奪帥印第七回 老夫人訴說祖父冤 小羅通統兵為元帥第八回 羅仁私出長安城 鐵牛大敗磨盤山第九回 白良關銀牙逞威 鐵踹牌大勝唐將第十回 八寶銅人敗羅通 羅仁雙錘救兄長第十一回 羅仁禍陷飛刀 陣公主喜訂三生約第十二回 蘇定方計害羅通 屠爐女憐才相救第十三回 破番營康王奔逃 殺定方伸雪父仇第十四回 賀蘭山知節議親 洞房中公主盡節第十五回 龍門縣將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第十六回 勝班師羅遍配醜婦 不齊國差使貢金珠第十七回 舉金獅叔寶傷力 見白虎仁貴傾家第十八回 大王莊薛仁貴落魄 憐勇士柳金花贈衣第十九回 富家女逃難托乳母 貧窮漢有幸配涉女第二十回 射鴻雁薛禮逢故舊 贈盤纏周青同投軍第二十一回 樊家莊三寇被獲 薛仁貴二次投軍第二十二回 樊繡花願招豪俠婿 薛仁貴怒打出山虎第二十三回 金錢山老將薦賢 贈令箭三次投軍第二十四回 尉遲恭征東為帥 薛仁貴活擒董逵第二十五回 白抱將巧擺龍門陣 唐天子愛慕英雄士第二十六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第二十七回 金沙灘鞭打獨角獸 思鄉嶺李慶紅認弟第二十八回 薛禮三箭定天山 番將驚走鳳凰城第二十九回 汗馬城黑夜鏖兵 鳳凰山老將被獲第三十回 尉遲恭囚解建都 薛仁貴打獵遇帥第三十一回 唐貞觀被困鳳凰山 蓋蘇文飛刀斬眾將第三十二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傷害第三十三回 梅月英法逞蜈蚣術 李藥師仙賜金雞旗第三十四回 蓋蘇文大敗歸建都 何宗究袍幅冒功勞第三十五回 尉遲恭犒賞查賢士 薛仁貴月夜歎功勞第三十六回 番將力擒張志龍 周青怒鎖先鋒將第三十七回 薛仁貴病挑安殿寶 尉遲恭怒打張士貴第三十八回 火頭軍仙救藏軍洞 唐天子駕困越虎城第三十九回 護國公魂遊天府 恤主掛白救駕第四十回 秦懷玉衝殺四門 老將軍陰靈顯聖第四十一回 孝子大破飛刀陣 唐王路遇舊仇星第四十二回 雪花鬃飛跳養軍山 應夢臣得救真命主第四十三回 銀鸞殿張環露奸臉 白玉關薛禮得龍駒第四十四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說帥印威重賢臣第四十五回 賣弓箭仁貴巧計 逞才能二周歸唐第四十六回 猩猩膽飛砧傷唐將 紅幔幔中戟失摩天第四十七回 寶石基采金進貢 扶余國借兵圍城第四十八回 程咬金誘惑蓋蘇文 摩天嶺討救薛仁貴第四十九回 薛招討大破圍城將 蓋蘇文失計飛刀陣第五十回 扶余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第五十一回 香山弟子除妖法 唐國元戎演陣囹第五十二回 蓋蘇文誤入龍門陣 薛仁貴智滅東遼帥第五十三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第五十四回 平遼王建造王府 射怪獸誤傷嬰兒第五十五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薛仁貴雙美團圓第一回 李道宗設計害仁貴 傳假旨星夜召回京第二回 郡主撞死翠雲宮 程咬金保救薛禮第三回 薛仁貴受屈落天牢 眾軒痛打李道宗第四回 薛仁貴天牢受苦 王茂生義重如山第五回 薛二貴綁赴法場 尉遲恭鞭斷歸天第六回 徐茂公回朝救仁貴 蘇寶同遣使下番書第七回 唐天子御駕征西 薛仁貴重新拜帥第八回 一路上旗開得勝 秦懷玉槍挑連度第九回 界牌關駙馬立功 金霞關尉遲逞能第十回 空城計君臣受困 寶同一困鎖陽城第十一回 蘇寶同大戰唐將 秦懷玉還鑭身亡第十二回 尉遲弟兄遇飛刀 寶同大戰薛仁貴第十三回 蘇寶同九口飛刀 薛仁貴沙場受苦第十四回 薛仁貴魂遊地府 孽鏡台照出真形第十五回 薛仁貴死去還瑰 寶同二困鎖陽城第十六回 徐茂公激將求救 程咬金騙出番營第十七回 薛丁山受寶下山 柳夫人母子重逢第十八回 薛丁山領兵救父 竇仙童擒捉丁山第十九回 薛丁山山寨成親 竇一虎歸唐平西第二十回 勇羅通盤腸大戰 鎖陽城天子驚慌第二十一回 薛丁山大破番營 蘇寶同化虹逃走第二十二回 唐天子君臣朝賀 薛仁貴父子重逢第二十三回 唐太宗駕回長安府 蘇寶同三困鎖陽城第二十四回 飛欽僧連傷二將 竇一虎揭榜求婚第二十五回 竇一虎盜鈸受苦 山大破鐵板道第二十六回 監中放出小英雄 丁山大破鐵板道第二十七回 番後火鵲燒八將 薛元帥子媳團圓第二十八回 寒江關樊洪水戰 樊梨花仙丹救兄第二十九回 神鞭打走陳金定 梨花用法捉丁山第三十回 樊梨花移山倒海 三擒三放薛丁山第三十一回 樊梨花無心弒父 小妹子有意誅兄第三十二回 薛仁貴兵打青龍關 烈焰陣火燒薛丁山第三十三回 樊梨花登壇點將 謝應登破烈焰陣第三十四回 穿雲箭射傷靈塔 薛丁山休棄梨花第三十五回 薛丁山身陷洪水陣 程咬金三請樊梨花第三十六回 薛金鏈勸兄認嫂 鬧花燭丁山大怒第三十七回 樊梨花怨命修行 玄武關刁爺出戰第三十八回 刁月娥鈴拿唐將 師兄弟偷入香房第三十九回 仙翁查看姻緣簿 迷魂沙亂刁月娥第四十回 刁月娥失身秦漢 竇一虎變俏完姻第四十一回 白虎關楊藩妖法 薛仁貴中箭歸天第四十二回 唐太宗世民歸天 唐高宗御駕征西第四十三回 樊梨花誥封極品 薛丁山拜上寒江第四十四回 難丁山梨花佯死 薛丁山拜活梨花第四十五回 樊梨花登台拜帥 薛丁山奉旨完姻第四十六回 梨花大破白虎關 應龍飛馬斬楊藩第四十七回 梨花破關除二怪 秦漢借旗收雙徒第四十八回 鳳凰山番將擋路 薛應龍神女成親第四十九回 月娥爺攝魂鈴 梨花靈符破寶傘第五十回 捆仙繩陣前收伏 救龜蛇二將騰空第五十一回 蘇寶同布金光陣 樊元帥連搶關寨第五十二回 薛應龍劫陣喪命 二劉將公主招親第五十三回 梨花大破金光陣 產麒麟衝散飛刀第五十四回 丁山神箭射長龍 應龍蘆花為水神第五十五回 竇一虎盜仙劍被拿 樊梨花擒番將釋赦第五十六回 鐵籠火燒竇一虎 野熊攝去二多嬌第五十七回 二郎神大戰野熊 聖母收服二牛精第五十八回 芙蓉設計殺未崖 梨花兵打銅馬關第五十九回 盜金鶯奉竇逞能 攝魂鈴擒花伯賴第六十回 哈迷正坐朝議敵 梨花觀看五龍陣第六十一回 獎梨花一打五龍陣 竇一虎求借芭蕉扇第六十二回 善才途中戰秦漢 五公主陣上收寶第六十四回 歡娘刺死花叔賴 梨花兵打玉龍關第六十五回 梨花仙法捉寶同 神光扇軟竇仙童第六十六回 仙翁觸動金教主 妖仙大戰樊梨花第六十七回 教主擺到詩仙陣 二教鬥法有高低第六十八回 老祖大破諸仙陣 教主群妖俱已逃第六十九回 番五納款朝金闕 聖主班師得勝回第七十回 丁山奉旨葬仁貴 應舉投親遇不良第七十一回 劫法場御賜金錘 鞭張保深結冤仇第七十二回 眾英雄大鬧花燈 通城虎打死內監第七十三回 御花園打死張保 劫法唱死高宗第七十四回 武後下旨捉丁山 三百餘口盡遭災第七十五回 薛剛一掃鐵丘墳 武則天借春天順第七十六回 駱賓王移檄起義 薛剛二掃鐵丘墳第七十七回 薛剛三掃鐵丘墳 西唐借兵招駙馬第七十八回 張君左秦府出醜 九煉山薛剛團圓第七十九回 武三思四打九煉山 程咬金夜劫周營寨第八十回 尉遲景鞭打太陽槍 淨道人圈打眾英雄第八十一回 俞榮丹藥救諸將 武三思月下遇妖第八十二回 蓮花洞徐青下山 三思五打九煉山第八十三回 武三思大敗回京 薛蚪走馬取紅泥第八十四回 薛蚪兵打臨陽關 薛孝爭奪打漁關第八十五回 盛蘭英仙圈打將美 薛孝帥府成親第八十六回 驢頭揭榜認太子 梨花仙法斬驢頭第八十七回 狄仁傑一語興唐 唐中宗大坐天下第八十八回 笑殺程咬金哭殺鐵牛 打開鐵丘墳報仇雪恥第八十九 回山後薛強遇舊友 漢陽李旦暗興帥第九十回 仇怨報新君御極 功名就薛府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