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法》嚴位: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力欲窕,氣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司馬法》嚴位

司馬法

嚴位

【原文】

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力欲窕,氣欲閒,心欲一。

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察名實。

立進俯,坐進跪。

畏則密,危則坐。

遠者視之則不畏,跡者勿視則不散。

位,下左右,下甲坐,誓徐行之,位逮徒甲,籌以輕重。

振馬躁,徒甲畏亦密之,跪坐、坐伏,則膝行而寬誓之。

起、躁,鼓而進,則以鐸止之。

銜枚、誓、糗、坐,膝行而推之。

執戮禁顧,噪以先之。

若畏太甚,則勿戮殺,示以顏色,告之以所生,循省其職。

凡三軍:人戒分日;人禁不息,不可以分食;方其疑惑,可師可服。

凡戰:以力久,以氣勝。

以固久,以後勝,本心固,新氣勝。

以甲固,以兵勝。

凡車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以輕勝。

人有勝心,惟敵之視。

人有畏心,惟畏之視。

兩心交定,兩利若一。

兩為之職,惟權視之。

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重行重則無功,以輕行重則敗,以重行輕則戰,故戰相為輕重。

捨謹甲兵,行慎行列,戰謹進止。

凡戰,敬則慊,率則服。

上煩輕,上暇重。

奏鼓輕舒鼓重。

服膚輕,服美重。

凡馬車堅,甲兵利,輕乃重。

上同無獲,上專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勝。

凡人,死一愛一,死怒,死威,死義,死利。

凡戰,教約人輕死,道約人死正。

凡戰:若勝,若否。

若天,若人。

凡戰:三軍之戒,無過三日;一卒之警,無過分日;一人之禁,無過瞬息。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

執略守微,本末惟權。

戰也。

凡勝,三軍一人,勝。

凡鼓,鼓旌旗,鼓車,鼓馬,鼓徒,鼓兵,鼓首鼓足,七鼓兼齊。

凡戰,既固勿重。

重進勿盡,幾盡危。

凡戰,非陳之難,使人可陳難,非使可陳難,使人可用難,非知之難,行之難。

人方有一性一,一性一州異,教成俗,俗州異,道化俗。

凡眾寡,既勝若否。

兵不告利,甲不告堅,車不告固,馬不告良,眾不自多,未獲道。

凡戰,勝則與眾分善。

若將復戰,則重賞罰。

若使不勝,取過在己。

復戰,則誓以居前,無復先術。

勝否勿反,是謂正則。

凡民,以仁救,以義戰,以智決,以勇鬥,以信專,以利勸,以功勝。

故心中仁,行中義,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

讓以和,人以洽,自予以不循,爭賢以為人,說其心,效其力。

凡戰,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疲勞,避其閒窕;擊其大懼,避其小懼,自古之政也。

【翻譯】

作戰的方法,要根據人們的德才分成等級,授予適當的職位,建立軍隊各級的編制,規定行列的次序,調整縱橫隊列,並檢查是否名副其實。

採用立陣時前進要彎腰,採用坐陣時移動用膝行,軍隊有畏懼心理時,隊形要密集。

情況危急時,要用坐陣。

對遠處的敵人觀察清楚了就不會惶恐;對近處的敵人,要目中無敵,就會集中一精一力,進行戰鬥。

士卒在佈陣中的位置,按左、右、行、列分佈。

屯兵駐止時用坐降。

從容下達命令,要規定每個甲士和徒手的具體一位置,兼顧各種兵器使用的輕重緩急,如果車震馬躁,士卒畏懼,就應靠攏使隊形密集,採用跪陣或坐陣,將領膝行前去用寬和的言詞告誡他們,使他們鎮定下來。

如果要轉入進攻就起立,高聲呼喊,插鼓前進。

如果要停止,就鳴金鋒。

當士卒銜枚、受命或吃飯時,都應坐下實施,必須移動時,用膝行移動。

在戰場上要用殺戮來嚴禁顧盼不前,並高聲喝令他們前進。

如果士卒畏懼太甚,就不要再行殺戮,而應和顏悅色地把立功求生的辦法告訴他們,使之各盡其職,完成任務。

三軍之中,對小部隊下達的號令,半天以內就要執行;對個別人員下達的禁令,要立即執行,甚至不等吃完飯就要執行;要乘敵人尚在疑惑不定的時候,用兵襲擊,就可征服它。

一般作戰:凡兵力充實就能持久,士氣旺盛就能取勝。

營陣堅固就能持久,軍隊處於危地反能取勝。

士卒真心求戰就能穩固,朝氣蓬勃就能取勝。

用盔甲防護自己,用兵器戰勝敵人。

兵車密集就能鞏固,步兵用坐陣就能鞏固,鎧甲要厚重才能堅固,兵器要輕銳應手才能取勝。

人們都有了求勝之心,這時就應該著重研究敵情是否能打。

人們都有畏懼之心,這時就應著重研究他們是畏懼敵人呢,還是畏懼將帥?把求勝之心和畏懼之心都研究清楚,把兩方面的有利條件都發揮出來。

而對這兩方面情況的掌握,就全在於將帥的權衡。

一般作戰:使用小部隊對敵小部隊可能有危險,使用大部隊對敵大部隊就可能不成功,使用小部隊對敵大部隊就要失敗,使用大部隊對敵小部隊就要迅速決戰,所以作戰是雙方兵力的對比和較量。

駐軍時要注意嚴整戰備,行軍時要注意行列整齊,作戰時要注意進止有節。

凡是作戰,謹慎從事就能達到目的,以身作則就能服眾。

將帥急躁煩亂就命輕率行一事,將帥從容不迫就會遇事持重。

鼓點緊就是號令急速前進,鼓點緩就是號令徐緩前進。

服裝薄而輕行動就敏捷,服裝厚而重行動就遲鈍;只要兵車堅固,甲冑兵器一精一良,雖是小部隊也能起大部隊的作用。

將領喜歡隨聲附和,就不會有所成就。

將領喜歡專橫武斷,就會多所殺戮。

將領貪生怕死,就會疑慮重重。

將領只知拚命,就不能取得勝利。

人們有為感恩而效死的,有因激怒而拚死的,有被威一逼一而拚死的,有因仗義而效死的,有因貪利而拚死的。

一般作戰,用法令約束人,只能使人們不敢怕死,用道義感動人,才能使人們願意為正義而死。

一般作戰。

或者勝利,或者失敗,都取決於是否順應天時,順應人心。

凡是作戰:對全軍下達的號令,三天以內就要貫徹執行;對百人小部隊下達的號令,半天以內就要貫徹執行;對個別人員的指示,要立即執行。

進行戰爭,最好的方法是用謀略取勝,其次才是用攻戰取勝。

必須掌握全局的形勢,抓住具體環節,以決定是用謀略取勝還是以攻戰取勝,這是作戰時應該權衡的問題。

凡是勝利,都是由於全軍一團一結得像一個人,才能取得。

一般指揮部隊的鼓點,有命令旗幟開合的,有命令兵車馳驅的,有命令戰馬奔馳的,有命令步兵前進的,有命令交兵接刃的,有命整齊隊形的,有命令起坐行動的。

這七種鼓點都必須規定齊全。

凡是作戰,戰鬥力強就不要過於持重。

即使兵力雄厚、進攻時也不要把力量一次用盡,凡是把力量用盡了的都很危險一般作戰;不是佈陣難,而是使吏卒熟習陣法難。

不是使吏卒熟習陣法難,而是使他們靈活運用難。

總之,不是懂得陣法難,而是實際運用難。

各地的人各有其一性一格,一性一格隨各州而不同。

教化可以形成習俗,習俗也是各州不同。

通過道德的教化就能統一習俗。

不論兵力大小,打了勝仗要和沒有打勝仗一樣不驕不懈。

凡是不講求兵器鋒利,不講求盔甲堅韌,不講求車輛牢固,不講求馬匹良好,不努力擴充兵員,都是沒有掌握打勝仗的道理。

凡是作戰,勝利了要與眾人分享榮譽。

如果還要再進行戰鬥,就要著重賞罰。

假使沒有取得勝利,就要把錯誤歸於自己。

再戰時,要決心身先士卒,不重複使用上次的戰法。

無論勝敗都不要違反這個原則?因為這是正確的原則。

對待士卒要用仁一愛一解救他們的危難,用道義鼓勵他們去作戰,用智慧明辨他們的功過,用勇敢率領他們去戰鬥,用威信使他們唯命是從。

用財物獎勵他們去效力,用功勳鼓舞他們去取勝。

所以思想要合乎仁一愛一,行為要合乎道義,處理事物要靠智慧,制一服強敵要靠勇敢,長久地贏得人心要靠誠信。

謙遜而和藹,上下因而融洽,自己承擔錯誤,而把榮譽讓給別人,就能使士卒悅服,樂於效力。

凡是作戰,要進攻兵力弱小而故作鎮靜的敵人,避開兵力強大而故著鎮靜的敵人;進攻疲勞沮喪的敵人,避開安閒輕銳的敵人;進攻非常恐懼的敵人,避開有所戒備的敵人,這些都是自古以來治軍作戰的方法。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司馬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