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吳書·妃嬪傳: 孫破虜吳夫人,吳主權母也。本吳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吳書·妃嬪傳

三國誌

吳書·妃嬪傳

孫破虜吳夫人,吳主權母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

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

景常隨堅征伐有功,拜騎都尉。袁術上景領丹楊太守,討故太守周昕,遂據其郡。

孫策與孫河、呂范依景,合眾共討涇縣山賊祖郎。郎敗走。會為劉繇所迫,景復北依術,術以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討樊能、於麋於橫江,又擊笮融、薛禮於秣陵。時策被創牛渚,降賊復反,景攻討,盡禽之。從討劉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術方與劉備爭徐州,以景為為廣陵太守。術後僭號。策以書喻術,術不納,便絕江津,不與通,使人告景。景即委郡東歸,策復以景為丹揚太守。漢遣議郎王誧銜命南行,表景為揚武將軍,領郡如故。

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建安七年,臨薨,引見張昭等,屬以後事,合葬高陵。

八年,景卒宮,子奮授兵為將,封新亭侯,卒。子安嗣,安坐黨魯王霸死。奮弟祺嗣,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誅,並遇害。

吳主權謝夫人,會稽山陰人也。父煚,漢尚書郎、徐令。權母吳,為權聘以為妃,愛幸有寵。後權納姑孫徐氏,欲令謝下之,謝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後十餘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後漢書》百餘卷。

吳主權徐夫人,吳郡富春人也。祖父真,與權父堅相親,堅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薨,隨孫策討樊能、於糜等於橫江,擊張英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

琨具啟策,策即行之。眾悉俱濟,遂破英,擊走笮融、劉繇,事業克定。策表琨領丹楊太守,會吳景委廣陵來東,復為丹楊守。琨以督軍中郎將領兵,從破廬江太守李術,封廣德侯,遷平虜將軍。後從討黃祖,中流矢卒。

琨生夫人,初適同郡陸尚。尚卒,極為討虜將軍在吳,聘以為妃,使母養子登。後權遷移,以夫人妒忌,廢處吳。積十餘年,權為吳王及即尊號,登為太子,群臣請立夫人為後,權意在步氏,卒不許。後以疾卒。兄矯,嗣父琨侯,討平山越,拜偏將軍,先夫人卒,無子。弟祚襲封,亦以戰功至(於)蕪湖督、平魏將軍。

吳主權步夫人,臨淮淮陰人也。與丞相騭同族。漢末,其母攜將徙廬江,廬江為孫策所破,皆東渡江,以美麗得幸於權,寵冠後庭。生二女,長曰魯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配全琮。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朱據,後配劉纂。

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近,故久見愛待。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後,而群臣議在徐氏,權依違者十餘年,然宮內皆稱皇后,親戚上疏稱中宮。及薨,臣下緣權指,請追正名號,乃贈印綬,策命曰:「惟赤烏元年閏月戊子,皇帝曰:嗚呼皇后,惟後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與朕均勞。內教修整,禮義不愆。寬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懸望,遠近歸心。朕以世難未夷,大統未一,緣後雅志,每懷謙損。是以於時未授名號,亦必謂後降年有永,永與朕躬對揚天休。不寤奄忽,大命近止。朕恨本意不早昭顯,傷後殂逝,不終天祿。愍悼之至,痛於厥心。今使使持節丞相(醴陵亭侯雍)奉策授號,配食先後。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哀哉!」

葬於蔣陵。

吳主權王夫人,琅邪人也。夫人以選入宮,黃武中得幸,生(孫)和,寵次步氏。

步氏薨後,和立為太子,權將立夫人為後,而全公主素憎夫人,稍稍譖毀。及權寢疾。

言有喜色,由是權深責怒,以憂死。和子皓立,追尊夫人曰大懿皇后,封三弟皆列侯。

吳主權王夫人,南陽人也。以選人宮,嘉禾中得幸,生(孫)休。及和為太子,和母貴重,諸姬有寵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曰敬懷皇后,改葬敬陵。王氏無後,封同母弟文雍為亭侯。

吳主權潘夫人,會稽句章人也。父為吏,坐法死。夫人與姊俱輸織室,權見而異之,召充後宮。得幸有娠,夢有以龍頭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孫)亮。赤烏十三年,亮立為太子,請出嫁夫人之姊,權聽許之。明年,立夫人為皇后。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權不豫,夫人使問中書令孫弘呂後專制故事。侍疾疲勞,因以羸疾,諸宮人伺其昏臥,共縊殺之,託言中惡。後事洩,坐死者六七人。權尋薨,合葬蔣陵。孫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譚紹為騎都尉,授兵。亮廢,紹與家屬送本部廬陵。

孫亮全夫人,全尚女也。(尚)從祖母公主愛之,每進見輒與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寵,全主自以與孫和母有隙,乃勸權為潘氏男亮納夫人,亮遂為嗣。夫人立為皇后,以尚為城門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為太常、衛將軍,進封永平侯,錄尚書事。時全氏侯有五人,並典兵馬。其餘為侍郎、騎都尉,宿衛左右,自吳興,外戚貴盛莫及。及魏大將諸葛誕以壽春來附,而全懌、全端、全禕、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全熙謀洩見殺,由是諸全衰弱。會孫綝廢亮為會稽王,後又黜為候官侯。夫人隨之國,居候官,尚將家屬徙零陵,追見殺。

孫休朱夫人,朱據女,休姊公主所生也。赤烏末,權為休納以為妃。休為琅邪王,隨居丹楊。建興中,孫峻專政,公族皆患之。全尚妻即峻姊。故惟全主佑焉。初,孫和為太子時,全主譖害王夫人,欲廢太子,立魯王,朱主不聽,由是有隙。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休懼,遣夫人還建業,執手泣別。既至,峻遣還休。太平中,孫亮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

亮殺熊、損。損妻是峻妹也,孫綝益忌亮,遂廢亮,立休。永安五年,立夫人為皇后。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太后,孫皓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后。稱安定宮。甘露元年七月,見逼薨,合葬定陵。

孫和何姬,丹楊句容人也。父遂,本騎士。孫權嘗游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宦者召入,以賜子和。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太子和既廢,後為南陽王,居長沙。孫亮即位,孫峻輔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賜死,嫡妃張氏亦自殺。何姬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何姬為昭獻皇后,稱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后。

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城侯。洪卒,子邈嗣,為武陵監軍,為晉所殺。植官至大司徒。吳末昏亂,何氏驕僭,子弟橫放,百姓患之。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

雲。

孫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孫休即位,大赦,得還,以牧為五官中郎。皓既封烏程侯,聘牧女為妃。皓即位,立為皇后,封牧高密侯,拜衛將軍,錄尚書事。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又太史言,於運歷,後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昇平宮。牧見遣居蒼梧郡,雖爵位不奪,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表疏如故。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后璽紱者多矣。天紀四年,隨皓遷於洛陽。

評曰:《易》稱「正家而天下定」。《詩》云:「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誠哉,是言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由是論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分類:古籍精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
魏書·武帝紀魏書·文帝紀魏書·明帝紀魏書·少帝紀魏書·后妃傳魏書·董二袁劉傳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魏書·諸夏侯曹傳魏書·荀彧攸賈詡傳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魏書·劉司馬梁張溫賈傳魏書·任蘇杜鄭倉傳魏書·張樂於張徐傳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魏書·武文世王公傳魏書·王衛二劉傅傳魏書·桓二陳徐衛盧傳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魏書·韓崔高孫王傳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魏書·滿田牽郭傳魏書·徐胡二王傳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魏書·方技傳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蜀書·劉二牧傳蜀書·先主傳蜀書·後主傳蜀書·二主妃子傳蜀書·諸葛亮傳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蜀書·龐統法正傳蜀書·許麋孫簡伊秦傳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蜀書·鄧張宗楊傳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吳書·吳主傳吳書·三嗣主傳吳書·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吳書·妃嬪傳吳書·宗室傳吳書·張顧諸葛步傳吳書·張嚴程闞薛傳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吳書·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吳書·陸遜傳吳書·吳主五子傳吳書·賀全呂周鍾離傳吳書·潘浚陸凱傳吳書·是儀胡綜傳吳書·吳范劉惇趙達傳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吳書·王樓賀韋華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