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卷中:(一)作末服之,辟諸毒熱,煞蛇毒,除驚怪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食療本草》卷中

食療本草

卷中

麝香

(一)作末服之,辟諸毒熱,煞蛇毒,除驚怪恍惚。

蠻人常食,似獐肉而腥氣。

蠻人云︰食之不畏蛇毒故也。

〔證〕

(二)臍中有香,除百病,治一切惡氣疰玻研了,以水服之。

〔證〕

(一)熊脂︰微寒,甘滑。

冬中凝白時取之,作生,無以偕也。

脂入拔白髮膏中用,極良。

脂與豬脂相和燃燈,煙入人目中,令失光明。

緣熊脂煙損人眼光。

〔證〕

(二)肉︰平,味甘,無毒。

主風痺筋骨不仁。

若腹中有積聚寒熱者,食熊肉永不除差。

〔證〕

(三)其骨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

〔證〕

(四)膽︰寒。

主時氣盛熱,疳 ,小兒驚癇。

十月勿食,傷神。

〔證〕

(五)小兒驚癇 ,熊膽兩大豆許,和一乳一汁及竹瀝服並得,去心中涎良。

〔證〕

(一)牛者稼穡之資,不多屠一殺。

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堪食。

黃牛發藥動病,黑牛尤不可食。

黑牛尿及屎,只入藥。

〔嘉〕

(二)又,頭、蹄︰下熱風,患冷人不可食。

〔嘉〕

(三)肝︰治粒〔證〕又,肝醋煮食之,治瘦。

〔嘉〕

(四)肚︰主消渴,風眩,補五臟,以醋煮食之。

〔證〕

(五)腎︰主補腎。

〔證〕

(六)髓︰安五臟,平三焦,溫中。

久服增年。

以酒送之。

〔證〕

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分。

作煎服之,治瘦玻恐是牛脂也。

〔嘉·證〕

(七)糞︰主霍亂,煮飲之。

〔證〕

烏牛糞為上。

又小兒夜啼,取舊牛糞如手大,安臥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嘉〕

(八)又,婦人無一乳一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

不過三兩日,有汁下無限。

若中年壯一盛者,食之良。

〔證〕

(九)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論自死者。

其牛肉取三斤,爛切。

將啖解槽咬人惡馬,只兩啖後,頗甚馴良。

若三五頓後,其馬獰 不堪騎。

十二月勿食,傷神。

〔證〕

牛一乳一〈寒〉

(一)患熱風人宜服之。

患冷氣人不宜服之。

〔嘉·證〕

(二)烏牛一奶一酪︰寒。

主熱毒,止渴,除胸中熱。

〔證〕

(一)角︰主驚邪,明目,辟鬼,安心益氣。

燒角作灰,治鬼氣並漏下惡血。

〔嘉·證〕

(二)羊肉︰溫。

主風眩瘦病,小兒驚癇,丈夫五勞七傷,髒氣虛寒。

河西羊最佳,河東羊亦好。

縱驅至南方,筋力自勞損,安能補益人?〔嘉〕

(三)羊肉︰妊一娠人勿多食。

〔證〕

患天行及瘧人食,令發一熱困重致死。

〔嘉〕

(四)頭肉︰平。

主緩中,汗出虛勞,安心止驚。

宿有冷病患勿多食。

主熱風眩,疫疾,小兒癇,兼補胃虛損及丈夫五勞骨熱。

熱病後宜食羊頭肉。

〔證〕

(五)肚︰主補胃病虛損,小一便數,止虛汗。

以肥肚作羹食,三五度瘥。

〔嘉·證〕

(六)肝︰一性一冷。

治肝風虛熱,目赤暗痛,熱病後失明者,以青羊肝或子肝薄切,水浸敷之,極效。

生子肝吞之尤妙。

〔證〕

主目失明,取 羊肝一斤,去脂膜薄切,以未著水新瓦盆一口,揩令淨,鋪肝於盆中,置於炭火上 ,令脂汁荊候極乾,取決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令香為末,和肝杵之為末。

以白蜜漿下方寸匕。

食後服之,日三,加至三匕止,不過二劑,目極明。

一年服之妙,夜見文本並諸物。

〔證〕

(七)其 羊,即骨歷羊是也。

常患眼痛澀,不能視物,及看日光並燈火光不得者,取熟羊頭眼睛中白珠子二枚,於細石上和棗汁研之,取如小麻子大,安眼睛上,仰臥。

日二夜二,不過三四度瘥。

〔證〕

(八)羊心︰補心肺,從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蟲如馬尾一毛一,長二三寸已來。

須割去之,不去令人粒〔證〕

(九)羊一毛一︰醋煮裹腳,治轉筋。

〔嘉〕

(十)又,取皮去一毛一煮羹,補虛勞。

煮作 食之,去一切風,治腳中虛風。

〔證〕

(十一)羊骨︰熱。

主治虛勞,患宿熱人勿食。

〔證〕

(十二)髓︰酒服之,補血。

主女人風血虛悶。

〔證〕

(十三)頭中髓︰發風。

若和酒服,則迷人心,便成中風也。

〔證〕

(十四)羊屎︰黑人一毛一發。

主箭鏃不出。

糞和雁膏敷一毛一發落,三宿生。

〔證〕

(十五)白羊黑頭者,勿食之。

令人患腸癰。

一角羊不可食。

六月勿食羊,傷神。

〔證〕

(十六)謹按︰南方羊都不與鹽食之,多在山中吃野草,或食毒草。

若北羊,一二年間亦不可食,食必病生爾。

為其來南地食毒草故也。

若南地人食之,即不憂也。

今將北羊於南地養三年之後,猶亦不中食,何況於南羊能堪食乎?蓋土地各然也。

〔證〕

羊一乳一

(一)補肺腎氣,和小腸。

亦主消渴,治虛勞,益一精一氣。

合脂作羹食,補腎虛。

〔證〕

(二)羊一乳一治卒心痛,可溫服之。

〔嘉〕

(三)亦主女子與男子中風。

蚰蜒入耳,以羊一乳一灌耳中即成水。

〔證〕

(四)又,主小兒口中爛瘡,取 羊生一乳一,含五六日瘥。

〔證〕

酥〈寒〉

(一)除胸中熱,補五臟,利腸胃。

〔嘉·證〕

(二)水牛酥功同,寒,與羊酪同功。

羊酥真者勝牛酥。

〔證〕

酪〈寒〉

主熱毒,止渴,除胃中熱。

患冷人勿食羊一奶一酪。

〔證〕

醍醐〈平〉

主風邪,通潤骨髓。

一性一冷利,乃酥之本一精一液也。

〔證〕

一乳一腐

微寒。

潤五臟,利大小一便,益十二經脈。

微動氣。

細切如豆,面拌,醋漿水煮二十餘沸,治赤白粒小兒患,服之彌佳。

〔嘉補〕

(一)白馬黑頭,食令人癲。

白馬自死,食之害人。

〔證〕

(二)肉︰冷,有小毒。

主腸中熱,除下氣,長筋骨。

〔嘉·證〕

(三)不與倉米同食,必卒得惡,十有九死。

不與姜同食,生氣嗽。

其肉多著浸洗方煮,得爛熟兼去血盡,始可煮食。

肥者亦然,不爾毒不出。

〔嘉〕

(四)又,食諸馬肉心悶,飲清酒即解,濁酒即加。

〔證〕

(五)赤馬蹄︰主辟溫瘧。

〔嘉·證〕

(六)懸蹄︰主驚癇。

〔嘉〕

(七)又,惡刺瘡,取黑(駁)馬尿熱漬,當(蟲出)愈。

數數洗之。

〔嘉·證〕

(八)白禿瘡,以駁馬不乏者尿,數數暖洗之十遍,瘥。

〔證〕

(九)患丁腫,中風疼痛者,炒驢馬糞,熨瘡滿五十遍,極效。

〔嘉〕

患杖瘡並打損瘡,中風疼痛者,炒馬驢濕糞,分取半,替換熱熨之。

冷則易之,日五十遍,極效。

〔證〕

(十)男子患,未可及,新差後,合一陰一陽一,垂至死。

取白馬糞五升,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一服三合,日夜二服。

〔嘉〕

(十一)又,小兒患頭瘡,燒馬骨作灰,和醋敷。

亦治身上瘡。

〔證〕

(十二)又,白馬脂五兩,封瘡上。

稍稍封之,白禿者發即生。

〔證〕

(十三)又,馬汗入人瘡,毒瓦斯攻作膿,心懣欲絕者,燒粟桿草作灰,濃淋作濃灰汁,熱煮,蘸瘡於灰汁中,須臾白沫出盡即瘥。

白沫者,是毒瓦斯也。

此方嶺南新有人曾得力。

〔證〕

(十四)凡生馬血入人肉中,多只三兩日便腫,連心則死。

有人剝馬,被骨傷手指,血入肉中,一一夜致死。

〔證〕

(十五)又,臆 ,次臚 也。

蹄無夜眼者勿食。

又黑脊而斑不可食。

患瘡疥人切不得食,加增難差。

〔證〕

(十六)赤馬皮臨產鋪之,令產母坐上催生。

〔證〕

(十七)白馬一莖一︰益丈夫一陰一氣,一陰一干者末,和蓯蓉蜜丸,空腹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見效。

〔嘉〕

(十八)(馬心)︰患痢人不得食。

〔嘉〕

鹿

(一)鹿茸︰主益氣。

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顙,藥不及也。

〔嘉〕

(二)鹿頭肉︰主消渴,多夢夢見物。

〔心·嘉〕

(三)又,蹄肉︰主腳膝骨髓中疼痛。

〔心·嘉〕

(四)肉︰主補中益氣力。

〔嘉〕

(五)又,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

以生椒同搗敷之。

專看正,即速除之。

〔心·嘉〕

(六)謹按︰肉︰九月後、正月前食之,則補虛羸瘦弱、利五臟,調血脈。

自外皆不食,發冷玻〔嘉·證〕

(七)角︰主癰疽瘡腫,除惡血。

若腰脊痛、折傷,多取鹿角並截取尖,錯為屑,以白蜜(五升)淹浸之,微火熬令小變色,曝干,(更)搗篩令細,以酒服之。

(令人)輕身益力,強骨髓,補一陽一道、(絕傷)。

〔嘉·證〕

(八)角︰燒飛為丹,服之至妙。

但於瓷器中或瓦器中,寸截,用泥裹,大火燒之一日,如玉粉。

亦可炙令黃,末,細羅,酒服之益人。

若欲作膠者,細破寸截,以 水浸七日,令軟方煮也。

〔證〕

(九)又,婦人夢與鬼一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一精一。

〔嘉〕

(十)又,女子胞中余血不勁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

〔嘉〕

(十一)又,小兒以煮小豆汁和鹿角灰,安重舌下,日三度。

〔嘉〕

(十二)骨︰溫。

主安胎,下氣,殺鬼一精一,可用浸酒。

凡是鹿白臆者,不可食。

〔證〕

黃明膠(白膠)

(一)敷腫四邊,中心留一孔子,其腫即頭自開也。

〔證〕

(二)治咳嗽不差者,黃明膠炙令半焦為末,每服一錢匕。

人參末二錢匕,用薄豉湯一錢八分,蔥少許,入銚子煎一兩沸後,傾入盞,遇咳嗽時呷三五口後,依前溫暖,卻准前咳嗽時吃之也。

〔證〕

(三)又,止吐血,咯血,黃明膠一兩,切作小片子,炙令黃;新綿一兩,燒作灰細研,每服一錢匕,新米飲調下,不計年歲深遠並宜,食後臥時服。

〔證〕

犀角

(一)此只是山犀牛,未曾見人得水犀取其角。

此兩種者,功亦同也。

其生角,寒。

可燒成灰,治赤痢,研為末,和水服之。

〔證〕

(二)又,主卒中噁心痛,諸飲食中毒及藥毒、熱毒,筋骨中風,心風煩悶,皆瘥。

〔證〕

(三)又,以水磨取汁,與小兒服,治驚熱。

鼻上角尤佳。

〔證〕

(四)肉︰微溫,味甘,無毒。

主瘴氣、百毒、蠱疰邪鬼,食之入山林,不迷失其路。

除客熱頭痛及五痔、諸血粒若食過多,令人煩,即取麝香少許,和水服之,即散也。

〔證〕

犬(狗)

(一)牡狗陰一頸︰補髓。

〔證〕

(二)犬肉︰益一陽一事,補血脈,濃腸胃,實下焦,填一精一髓。

不可炙食,恐成消渴。

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

不與蒜同食,必頓損人。

若去血則力少,不益人。

瘦者多是病,不堪食。

〔嘉〕

比來去血食之,卻不益人也。

肥者血亦香美,即何要去血?去血之後,都無效矣。

〔證〕

(三)肉︰溫。

主五臟,補七傷五勞,填骨髓,大補益氣力。

空腹食之。

黃色牡者上,白、黑色者次。

女人妊一娠勿食。

〔證〕

(四)膽︰去腸中膿水。

〔嘉〕

(五)又,上伏日采膽,以酒調服之。

明目,去眼中膿水。

〔證〕

(六)又,白犬膽和通草、桂為丸服,令人隱形。

青犬尤妙。

〔嘉〕

(七)又,主惡瘡痂癢,以膽汁敷之止。

膽敷惡瘡,能破血。

有中傷因損者,熱酒調半個服,瘀血盡下。

〔證〕

(八)又,犬傷人,杵生杏仁封之瘥。

〔證〕

(九)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

九月勿食犬肉,傷神。

〔證〕

(羚)羊

(一)北人多食。

南人食之,免為蛇蟲所傷。

和五味炒之,投酒中經宿。

飲之,治筋骨急強中風。

〔嘉〕

(二)又,角︰主中風筋攣,附骨疼痛,生摩和水塗腫上及惡瘡,良。

〔嘉〕

(三)又,卒熱悶,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熱毒痢及血粒〔嘉〕

(四)傷寒熱毒下血,末服之即瘥。

又療疝氣。

〔證〕

(一)肉︰食之入山,虎見有畏,辟三十六種一精一魅。

〔嘉〕

(二)又,眼睛︰主瘧病,辟惡,小兒熱、驚悸。

〔嘉〕

(三)膽︰主小兒疳痢,驚神不安,研水服之。

〔嘉〕

(四)骨︰煮湯浴,去骨節風毒。

〔嘉〕

(五)又,主腰膝急疼,煮作湯浴之。

或和醋浸亦良。

主筋骨風急痛,脛骨尤妙。

〔證〕

(六)又,小兒初生,取殼煎湯浴,其孩子長大無玻〔證〕

(七)又,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

覆蓋臥少時,汗即出。

治筋骨節急痛。

切忌熱食,損齒。

小兒齒生未足,不可與食,恐齒不生。

〔證〕

(八)又,正月勿食虎肉。

〔證〕

(九)膏︰內下部,治五痔下血。

〔嘉〕

(一)肝︰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嘉〕

(二)又,主丹石人上衝眼暗不見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

〔嘉〕

(三)兔頭骨並同肉︰味酸。

〔證〕

(四)謹按︰八月至十月,其肉酒炙吃,與丹石人甚相宜。

注︰以一性一冷故也。

大都絕人血脈,損房一事,令人痿黃。

〔嘉·證〕

(五)肉︰不宜與姜、橘同食之,令人卒患心痛,不可治也。

〔證〕

(六)又,兔死而眼合者,食之殺人。

二月食之傷神。

〔證〕

(七)又,兔與生薑同食,成霍亂。

〔證〕

(一)骨︰主痔玻作羹 食之,不與酒同食。

〔嘉〕

(二)其頭燒作灰,和酒服二錢匕,主痔。

〔嘉〕

(三)又,食野鳥肉中毒,狸骨灰服之瘥。

〔嘉〕

(四)炙骨和麝香、雄黃為丸服,治痔及 瘡。

〔嘉〕

(五)糞︰燒灰,主鬼瘧。

〔嘉〕

(六)一屍一疰,腹痛,痔 ,(骨)炙之令香,末,酒服二錢,十服後見驗。

頭骨最妙。

〔證〕

(七)治一屍一疰邪氣,燒為灰,酒服二錢,亦主食野鳥肉物中毒腫也。

再服之即瘥。

〔證〕

(八)五月收者糞,極神妙。

正月勿食,傷神。

〔證〕

(獐)

(一)肉︰亦同麋,釀酒。

道家名為「白脯」,惟獐鹿是也。

餘者不入。

〔嘉〕

道家用供養星辰者,蓋為不管十二屬,不是腥膩也。

〔證〕

(二)又,其中往往得香,栗子大,不能全香。

亦治惡玻〔嘉〕

(三)其肉︰八月止十一月食之,勝羊肉。

自十二月止七月食,動氣也。

〔嘉〕

(四)又,若瘦惡者食,發痼疾也。

〔嘉〕

(一)肉︰補益人。

食之令人強筋骨,志一性一粗疏。

食之即覺也,少時消即定。

久食之,終令人意氣粗豪。

唯令筋健,能耐寒暑。

正月食之傷神。

〔嘉·證〕

(二)脂︰可合生發膏,朝塗暮生。

〔嘉〕

(三)頭骨︰燒灰淋汁,去白屑。

〔嘉〕

豬(豚)

(一)肉︰味苦,微寒。

壓丹石,療熱閉血脈。

虛人動風,不可久食。

令人少子一精一,發宿疹。

主療人腎虛。

肉發痰,若患瘧疾人切忌食,必再發。

〔證〕

(二)腎︰主人腎虛,不可久食。

〔嘉〕

(三)江豬︰平。

肉酸。

多食令人一體重。

今捕人作脯,多皆不識。

但食,少有腥氣。

〔證〕

(四)又,舌︰和五味煮取汁飲,能健脾,補不足之氣,令人能食。

〔證〕

(五)大豬頭︰主補虛,乏氣力,去驚癇、五痔,下丹石。

〔嘉〕

(六)又,腸︰主虛渴,小一便數,補下焦虛竭。

〔嘉〕

(七)東行母豬糞一升,宿浸,去滓頓服,治毒黃熱玻〔嘉〕

(八)肚︰主暴痢虛弱。

〔嘉〕

(一)肉︰益氣補中,治腰腳。

不與雉肉同食。

〔嘉〕

(二)謹按︰肉多無功用。

所食亦微補五臟不足氣。

多食令人弱房,髮香港腳。

〔嘉〕

(三)骨︰除虛勞至良。

可煮骨作汁,釀酒飲之。

令人肥白,美顏色。

〔嘉〕

(四)其角︰補虛勞,填髓。

理角法︰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黃香後,末和酒空腹服三錢匕。

若卒心痛,一服立瘥。

常服之,令人赤白如花,益一陽一道。

不知何因,與肉功不同爾。

亦可煎作膠,與鹿角膠同功。

〔嘉〕

(五)茸︰甚勝鹿茸,仙方甚重。

〔嘉〕

(六)又,丈夫冷氣及風、筋骨疼痛,作粉長服。

〔嘉〕

(七)又,於漿水中研為泥。

塗面,令不皺,光華可一愛一。

〔嘉〕

(八)又,常俗︰人以皮作靴,熏香港腳。

〔嘉〕

(一)肉︰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

〔嘉〕

(二)又,頭︰ 去一毛一,煮汁以漬曲醞酒,去大風。

〔嘉〕

(三)又,生脂和生椒熟搗,綿裹塞耳中,治積年耳聾。

狂癲不能語、不識人者,和酒服三升良。

〔嘉〕

(四)皮︰覆患瘧人良。

〔嘉〕

(五)又,和一毛一煎,令作膠,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一吟不止者,消和酒服良。

〔嘉〕

(六)又,骨煮作湯,浴漬身,治歷節風。

〔嘉〕

(七)又,煮頭汁,令服三二升,治多年消渴,無不瘥者。

〔嘉〕

(八)又,脂和烏梅為丸,治多年瘧。

未發時服三十丸。

〔嘉〕

(九)又,頭中一切風,以一毛一一斤炒令黃,投一鬥酒中,漬三日。

空心細細飲,使醉。

衣覆臥取汗。

明日更依前服。

忌陳倉米、麥面等。

〔嘉〕

(十)卒心痛,絞結連腰臍者,取驢一乳一三升,熱服之瘥。

〔證〕

(一)肉︰溫。

有小毒。

主瘡疥,補虛損,及女子一陰一癢絕產,小兒(一陰一)潰一卵一腫,煮炙任食之。

良。

又主五臟邪氣,服之便瘥。

空心服之佳。

〔嘉·證〕

(二)腸肚︰微寒。

患瘡疥久不差,作羹 食之。

小兒驚癇及大人見鬼,亦作羹 食之良。

其狐魅狀候︰或叉手有禮見人,或於靜處獨語,或 形見人,或 揖無度,或多語,或緊一合口,叉手坐,禮度過,常尿屎亂放,此之謂也。

如馬疫亦同,灌鼻中便瘥。

〔證〕

患蠱毒寒熱,宜多服之。

〔嘉〕

(三)頭︰燒,辟邪。

〔證〕

(一)獺疚︰主疰病相染,一門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

〔嘉〕

(二)患咳嗽者,燒為灰,酒服之。

〔證〕

(三)肉︰一性一寒,無毒。

煮汁主治時疫及牛馬疫,皆煮汁停冷灌之。

〔證〕

(四)又,若患寒熱毒,風水虛脹,即取水獺一頭,剝去皮,和五臟、骨、頭、尾等,炙令干。

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

〔證〕

(五)謹按︰服之下水脹,但熱毒風虛脹,服之即瘥。

若是冷氣虛脹食,益虛腫甚也。

只治熱,不治冷,不可一概爾。

〔嘉〕

??

(一)肉︰平,味酸。

〔證〕

主服丹石勞熱。

患赤白痢多時不瘥者,可煮肉經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醬食之一頓,即瘥。

〔嘉〕

(二)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長脂肉肥白。

曾服丹石,可時時服之。

丹石惡發一熱,服之妙。

〔嘉〕

(三)骨︰主上氣咳嗽,炙末。

酒和三合服之。

日二,其嗽必瘥。

〔證〕

野豬

(一)三歲膽中有黃,(研)和水服之,主鬼疰癇玻〔嘉·證〕

(二)又,其肉︰主癲癇,補肌膚,令人虛肥。

雌者肉美。

(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一色赤者,補人五臟,不發風虛氣也。

其肉勝家豬也。

〔嘉·證〕

(三)又,膽︰治惡熱毒邪氣,內不發病,減藥力,與家豬不同。

〔嘉·證〕

(四)其膏︰煉令一精一細,以一匙和一盞酒服,日三服令婦人多一乳一。

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

〔嘉〕

(五)脂︰主婦人無一乳一者,服之即一乳一下。

本來無一乳一者,服之亦有。

〔證〕

(六)齒作灰服,主蛇毒。

〔嘉〕

(七)青蹄者,不可食。

〔證〕

豺〈寒〉

(一)(豺皮)︰主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

或燒灰和酒服之,其灰敷 齒瘡。

〔嘉〕

(二)肉酸不可食,消人脂肉,損人神情。

〔嘉〕

(三)頭骨燒灰,和酒灌解槽牛馬,便馴良,即更附人也。

〔證〕

(一)(丹雄雞)︰主患白虎,可鋪飯於患處,使雞食之良。

又取熱糞封之取熱,使伏於患人一床一下。

〔嘉〕

(二)其肝入補腎方中,用冠血和天雄四分,桂心二分,太一陽一粉四分,丸服之,益一陽一氣。

〔嘉〕

(三)烏雄雞︰主心痛,除心腹惡氣。

〔嘉〕

(四)又,虛弱人取一隻,治如食法。

五味汁和肉一器中,封口,重湯中煮之,使骨肉相去即食之,甚補益。

仍須空腹飽食之。

肉須爛,生即反損。

亦可五味醃,經宿,炙食之,分為兩頓。

〔嘉〕

(五)又,刺在肉中不出者,取尾二七枚,燒作灰,以男子一乳一汁和封瘡,刺當出。

〔嘉〕

(六)又,目淚出不止者,以三年冠血敷目睛上,日三度。

〔嘉〕

(七)烏雌雞︰溫,味酸,無毒。

主除風寒濕痺,治反胃、安胎及腹痛, 折骨疼,一乳一癰。

〔證〕

(八)月蝕瘡繞耳根,以烏雌雞膽汁敷之,日三。

〔證〕

(九)產後血不止,以雞子三枚,醋半升,好酒二升,煎取一升,分為四服。

如人行三二里,微暖進之。

〔嘉〕

(十)又,新產婦可取一隻,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經宿,取飲之,令人肥白。

〔嘉〕

(十一)又,和烏油麻二升,熬令黃香,末之入酒,酒盡極效。

〔嘉〕

(以烏油麻一升,熬之令香,末,和酒服之,即飽熱能食。

)〔證〕

(十二)黃雌雞︰主腹中水癖水腫,以一隻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爛即出食之。

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

補丈夫一陽一氣,治冷氣。

瘦著一床一者,漸漸食之良。

〔嘉〕

(十三)又,先患骨熱者,不可食之。

雞子動風氣,不可多食。

〔嘉〕

(十四)又,光粉諸石為末,和飯與雞食之,後取雞食之,甚補益。

〔嘉〕

(十五)又,子醋煮熟,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粒〔嘉〕

(十六)又,人熱毒發,可取三顆雞子白,和蜜一合,服之瘥。

〔嘉〕

(十七)治大人及小兒發一熱,可取一卵一三顆,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瘥。

一卵一並不得和蒜食,令人短氣。

〔證〕

(十八)又,胞衣不出,生吞雞子清一枚,治目赤痛,除心胸伏熱,煩滿咳逆,動心氣,不宜多食。

〔證〕

(十九)雞具五色者,食之致狂。

肉和魚肉汁食之,成心瘕。

六指,玄雞白頭家雞,及雞死足爪不伸者,食並害人。

〔證〕

(二十)雞子和蔥,食之氣短。

雞子白共鱉同食損人。

雞子共獺肉同食,成遁一屍一注,藥不能治。

〔證〕

(二十一)雞、兔同食成洩粒小兒五歲已下,未斷一乳一者,勿與雞肉食。

〔證〕

(一)脂︰可合面脂。

〔嘉〕

(二)肉︰一性一冷,不可多食。

令人易霍亂。

與服丹石人相宜。

亦發痼疾。

〔嘉〕

(三)一卵一︰溫。

補五臟,亦補中益氣。

多發痼疾。

〔證〕

野鴨()、鴨

(一)野鴨︰寒。

主補中益氣,消食。

九月以後即中食,全勝家者。

雖寒不動氣,消十二種蟲,平胃氣,調中輕身。

〔心·嘉〕

(二)又,身上諸小熱瘡,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

〔嘉〕

(三)白鴨肉︰補虛,消毒熱,利水道,及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

〔嘉〕

(四)又,和蔥豉作汁飲之,去卒煩熱。

〔嘉〕

(五)又,糞︰主熱毒毒粒〔嘉〕

(六)又,取和雞子白,封熱腫毒上消。

〔嘉〕

(七)又,黑鴨︰滑中,發冷痢,下香港腳,不可多食。

〔嘉〕

(八)子︰微寒。

少食之,亦發氣,令背膊悶。

〔嘉〕

(九)項中熱血︰解野葛毒,飲之差。

〔證〕

(十)一卵一︰小兒食之,腳軟不行,一愛一倒。

鹽淹食之,即宜人。

〔證〕

(十一)屎︰可拓蚯蚓咬瘡。

〔證〕

鷓鴣

能補五臟,益心力,聰明。

此鳥出南方,不可與竹筍同食,令人小竟脹。

自死者,不可食。

一言此鳥天地之神,每月取一隻饗至尊。

所以自死者不可食也。

〔嘉〕

(一)雁膏︰可合生發膏。

仍治耳聾。

〔嘉〕

(二)骨灰和泔洗頭,長髮。

〔嘉〕

(一)其肉︰十月以後、正月以前食之,續五臟不足氣,助一陰一道,益一精一髓,不可停息。

〔嘉〕

(二)糞︰和天雄、乾薑為丸,令一陰一強。

〔嘉〕

(三)腦︰塗凍瘡。

〔嘉〕

(四)一卵一白︰和天雄末、菟絲子末為丸,空心酒下五丸。

主男子一陰一痿不起,女子帶下,便溺不利。

除疝瘕,決癰腫,續五臟氣。

〔證〕

山雞、野雞(雉)

(一)山雞︰主五臟氣喘、不得息者。

食之發五痔。

和蕎麥麵食之,生肥蟲。

一卵一︰不與蔥同食,生寸白蟲。

〔嘉〕

(二)又,野雞︰久食令人瘦。

又九月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補。

他月即發五痔及諸瘡疥。

〔嘉〕

(三)不與胡桃同食,即令人發頭風,如在舡車內,兼發心痛。

〔嘉·證〕

(四)亦不與豉同食。

自死、足爪不伸,食之殺人。

〔證〕

(五)菌子、木耳同食,發五痔,立下血。

〔嘉〕

鶉〈溫〉

(一)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氣。

〔心〕

(二)患痢人可和生薑煮食之。

〔心〕

(三)又雲,鶉肉不可共豬肉食之,令人多生瘡。

〔心〕

(四)四月以後及八月以前,鶉肉不可食之。

〔心〕

(一)頭︰燒灰,主頭風目眩,以飲服之。

〔證〕

(二)肉︰食之,治癲癇疾。

〔證〕

鴝鵒肉(八哥)〈寒〉

(一)主五痔,止血。

〔證〕

(二)又,食法︰臘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

或作羹食之亦得。

或搗為散,白蜜和丸並得。

治上件病,取臘月臘日得者良,有效。

非臘日得者不堪用。

〔證〕

慈鴉

(一)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

其大鴉不中食,肉澀,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

〔證〕

(二)以目睛汁注眼中,則夜見神鬼。

又「神通目法」中亦要用此物。

又《北帝攝鬼錄》中,亦用慈鴉一卵一。

〔證〕

鴛鴦

(一)其肉︰主 瘡,以清酒炙食之。

食之則令人美麗。

〔證〕

(二)又,主夫婦不和,作羹 ,私與食之,即立相憐一愛一也。

〔證〕

蜜〈微溫〉

(一)主心腹邪氣,諸驚癇,補五臟不足氣。

益中止痛,解毒。

能除眾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悶,不能飲食。

〔證〕

(二)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則生搗地黃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

〔證〕

(三)又,長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貴此物。

若覺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

〔證〕

(四)又能止腸 ,除口瘡,明耳目,久服不饑。

〔證〕

(五)又,點目中熱膜,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

〔證〕

(六)又,治癩,可取白蜜一斤,生薑三斤搗取汁。

先秤銅鐺,令知斤兩。

即下蜜於鐺中消之。

又秤,知斤兩,下薑汁於蜜中,微火煎,令薑汁荊秤蜜,斤兩在即休,藥已成矣。

患三十年癩者,平旦服棗許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飲任下。

忌生冷醋滑臭物。

功用甚多,世人眾委,不能一一具之。

〔證〕

牡蠣

(一)火上炙,令沸。

去殼食之,甚美。

令人細潤肌膚,美顏色。

〔心·嘉〕

(二)又,藥家比來取左顧者,若食之,即不揀左右也。

可長服之。

海族之中,惟此物最貴。

北人不識,不能表其味爾。

〔嘉〕

龜甲〈溫〉

(一)味酸。

主除溫瘴氣,風痺,身腫, 折。

又,骨帶入山林中,令人不迷路。

其食之法,一如鱉法也。

其中黑色者,常啖蛇,不中食之。

其殼亦不堪用。

〔證〕

(二)其甲︰能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症瘕、 瘧,療五痔,一陰一蝕,濕痺,女子一陰一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良。

〔證〕

(三)又,已前都用水中龜,不用啖蛇龜。

五月五日取頭干末服之,亦令人長遠入山不迷。

〔證〕

(四)又方,卜師處鑽了者,塗酥炙,細羅,酒下二錢,療風疾。

〔證〕

魁蛤〈寒〉

潤五臟,治消渴,開關節。

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瘡腫及熱毒所生也。

〔證〕

鱧魚(蠡魚)

(一)下大小一便壅塞氣。

〔嘉〕

(二)又,作 ,與香港腳風氣人食之,效。

〔嘉〕

(三)又,以大者洗去泥,開肚,以胡椒末半兩,切大蒜三兩顆,內魚腹中縫合,並和小豆一升煮之。

臨熟下蘿蔔三五顆如指大,切蔥一握,煮熟。

空腹食之,並豆等強飽,盡食之。

至夜即洩氣無限,三五日更一頓。

下一切惡氣。

〔嘉〕

(四)又,十二月作醬,良也。

〔嘉〕

魚(魚)、(魚)

與 大約相似,主諸補益,無鱗,有毒,勿多食。

赤目、赤須者並殺人也。

〔證〕

鯽魚

(一)食之平胃氣,調中,益五臟,和 作羹食良。

〔嘉·證〕

(二)作 食之,斷暴下粒和蒜食之,有少熱;和姜醬食之,有少冷。

〔心·證〕

(三)又,夏月熱痢可食之,多益。

冬月則不治也。

〔證〕

(四)骨︰燒為灰,敷惡瘡上,三、五次瘥。

〔證〕

(五)又,鯽魚與 ,其狀頗同,味則有殊。

是節化。

鯽是稷米化之,其魚肚上尚有米色。

寬大者是鯽,背高肚狹小者是 ,其功不及鯽魚。

〔嘉〕

(六)謹按︰其子調中,益肝氣。

凡魚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

寒冬月水過後,亦不腐壞。

每到五月三伏時,雨中便化為魚。

〔心·嘉·證〕

(七)食鯽魚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蟲。

丹石熱毒發者,取茭首和鯽魚作羹,食一兩頓即瘥。

〔證〕

鱔魚(黃鱔)

補五臟,逐十二風邪。

患惡氣人當作 ,空腹飽食,便以衣蓋臥。

少頃當汗出如白膠,汗從腰腳中出。

候汗盡,暖五木湯浴,須慎風一日。

更三、五日一服,並治濕風。

〔嘉〕

鯉魚

(一)膽︰主除目中赤及熱毒痛,點之良。

〔證〕

(二)肉︰白煮食之,療水腫腳滿,下氣。

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

久服天門冬人,亦不可食。

〔嘉·證〕

(三)刺在肉中,中風水腫痛者,燒鯉魚眼睛作灰,內瘡中,汁出即可。

〔證〕

(四)謹按︰魚血主小兒丹毒,塗之即瘥。

〔證〕

(五)魚鱗︰燒,煙絕,研。

酒下方寸(匕),破產婦滯血。

〔證〕

(六)脂︰主諸癇,食之良。

〔證〕

(七)腸︰主小兒腹中瘡。

〔證〕

(八)鯉魚 ︰不得和豆藿葉食之,成瘦。

〔證〕

(九)其魚子,不得合豬肝食之。

〔證〕

(十)又,(凡修理),每斷去脊上兩筋及脊內黑血,此是毒故也。

〔心·嘉·證〕

(十一)炙鯉魚切忌煙,不得令熏著眼,損人眼光。

三兩日內必見驗也。

〔證〕

(十二)又,天行病後不可食,再發即死。

〔心·嘉·證〕

(十三)又,(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腦髓中,不可食其頭。

〔心·嘉·證〕

鱘魚

(一)有毒。

主血淋。

可煮汁食之。

其味雖美,而發諸藥毒。

〔證〕

(二) ︰世人雖重,尤不益人。

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氣。

發一切瘡疥,動風氣。

不與干筍同食,發癱瘓風。

小兒不與食,結症瘕及嗽。

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並使人卒患腰痛。

〔證〕

??

肉︰可食。

以五味汁淹、炙食之,良。

不得食其骨也。

其骨能瘦人,使人縮小也。

〔嘉·證〕

(二)謹按︰主下焦弱,理胃氣。

令人能食。

〔嘉·證〕

(三)其皮可燒灰,和酒服。

及炙令黃,煮汁飲之,主胃逆。

細銼,炒令黑,入丸中治腸風,鼠一奶一痔,效。

〔嘉·證〕

(四)(其脂)︰主腸風、痔 。

可煮五金八石。

與桔梗、麥門冬反惡。

〔嘉·證〕

(五)又有一種,村人謂之豪豬,取其肚燒乾,和肚屎用之。

搗末細羅。

每朝空心溫酒調二錢匕。

有患水病磕脹者,服此豪豬肚一個便消。

瘥。

此豬多食苦參,不理冷脹,只理熱風水脹。

形狀樣似 鼠。

〔證〕

(一)主婦人漏下,羸瘦。

中春食之美,夏月有少腥氣。

〔嘉〕

(二)其甲︰岳州昌江者為上。

赤足不可食,殺人。

〔嘉〕

(一)足斑、目赤不可食,殺人。

〔證〕

(二)主散諸熱。

(又堪)治胃氣,理經脈,消食。

〔嘉·證〕

(三)蟹腳中髓及腦,能續斷筋骨。

人取蟹腦髓,微熬之,令內瘡中,筋即連續。

〔心〕

(四)又,八月前,每個蟹腹內有稻穀一顆,用輸海神。

待輸芒後,過八月方食即好。

(未輸時為長未成)。

經霜更美,未經霜時有毒。

〔嘉·證〕

(五)又,鹽淹之作 ,有氣味。

和酢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

其物雖惡形容,食之甚益人。

〔嘉·證〕

(六)爪︰能安胎。

〔證〕

烏賊魚

(一)食之少有益髓。

〔心〕

(二)骨︰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食。

〔證〕

(三)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

細研和蜜點之妙。

〔嘉·證〕

(四)又,骨末治眼中熱淚。

〔嘉〕

又,點馬一眼熱淚甚良。

〔證〕

(五)久食之,主絕嗣無子,益一精一。

其魚腹中有墨一片,堪用書字。

〔證〕

鰻鱺魚

(一)殺(諸)蟲毒,干燒炙之令香。

(末,空腹)食之。

三五度即瘥。

長服尤良。

〔嘉·證〕

(二)又,熏下部痔,蟲盡死。

患諸瘡 及 瘍風,長食之甚驗。

〔嘉〕

(三)腰腎間濕風痺,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補益。

濕香港腳人服之良。

〔嘉〕

(四)又,諸草石藥毒,食之,諸毒不能為害。

〔嘉〕

(又,壓諸草石藥毒,不能損傷人。

)〔證〕

(五)又,五色者,其功最勝也。

〔嘉·證〕

(六)又,療婦人帶下百病,一切風瘙如蟲行。

其江海中難得五色者,出歙州溪澤潭中,頭似蝮蛇,背有五色紋者是也。

〔嘉·證〕

(七)又,燒之熏氈中,斷蛀蟲。

置其骨於箱衣中,斷白魚、諸蟲咬衣服。

〔證〕

(八)又,燒之熏捨屋,免竹木生蛀 。

〔證〕

鼉(魚)

療驚恐及小竟氣疼。

〔嘉〕

黿〈微溫〉

(一)主五臟邪氣,殺百蟲蠱毒,消百藥毒,續人筋。

〔證〕

(二)膏︰摩風及惡瘡。

〔遺〕

(三)又,膏塗鐵,摩之便明。

淮南方術中有用處。

〔遺·證〕

鮫魚〈平〉

(一)補五臟。

作 食之,亞於鯽魚。

作 食之並同。

〔證〕

(二)又,如有大患喉閉,取膽汁和白礬灰,丸之如豆顆,綿裹內喉中。

良久吐惡涎沫,即喉嚨開。

臘月取之。

〔證〕

白魚

(一)主肝家不足氣,不堪多食,泥人心。

雖不發病,終養 所食。

〔嘉〕

(二)和豉作羹,一、兩頓而已。

新鮮者好食。

若經宿者不堪食。

(久食)令人腹冷生諸疾。

或淹、或糟藏,猶可食。

〔嘉·證〕

(三)又可炙了,於蔥、醋中重煮(一、兩沸)食之。

調五臟,助脾氣,能消食。

理十二經絡,舒展不相及氣。

〔嘉·證〕

(四)時人好作餅,炙食之。

猶少動氣,久亦不損人也。

〔證〕

鱖魚〈平〉

補勞,益脾胃。

稍有毒。

〔證〕

青魚

(一)主香港腳煩悶。

又,和韭白煮食之,治香港腳腳弱、煩悶、益心力也。

〔證〕

(二)又,頭中有枕,取之蒸,令氣通,曝干,狀如琥珀。

此物療卒心痛,平水氣。

以水研服之良。

〔證〕

(三)又,膽、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

亦塗熱瘡,良。

〔證〕

石首魚(黃花魚)

作干鯗,消宿食,主中惡,不堪鮮食。

〔證〕

嘉魚〈微溫〉

常於崖石下孔中吃一乳一石沫,甚補益。

微有毒。

其味甚珍美也。

〔證〕

鱸魚〈平〉

(一)主安胎,補中。

作 尤佳。

〔證〕

(二)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

多食宜人。

作 猶良。

〔嘉補〕

(三)又,曝干甚香美。

雖有小毒,不至發玻〔嘉補〕

鱟〈平〉

(一)微毒。

治痔,殺蟲。

多食發嗽並瘡癬。

〔嘉補〕

(二)殼︰入香,發眾香氣。

〔嘉補〕

(三)尾︰燒焦,治腸風瀉血,並崩中帶下及產後粒〔嘉補〕

(四)脂︰燒,集鼠。

〔嘉補〕

時魚(鰣魚)〈平〉

補虛勞,稍發疳痼。

〔證余〕

黃賴魚(黃顙魚)

一名 。

醒酒。

亦無鱗,不益人也。

〔證余〕

比目魚〈平〉

補虛,益氣力。

多食稍動氣。

〔證余〕

鱭魚

發疥,不可多食。

〔證余〕

魚(河豚)

(一)有毒,不可食之。

其肝毒殺人。

緣腹中無膽,頭中無鰓,故知害人。

若中此毒及鱸魚毒者,便 蘆根煮汁飲,解之。

〔證余〕

(二)又,此魚行水之次,或自觸著物,即自怒氣脹,浮於水上,為鴉鷂所食。

〔證余〕

魚〈平〉

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

多食宜人。

作 尤佳。

曝干甚香美。

不毒,亦不發玻〔證余〕

黃魚(魚)〈平〉

有毒。

發諸氣病,不可多食。

亦發瘡疥,動風。

不宜和蕎麥同食,令人失音也。

〔證余〕

魴魚

(一)調胃氣,利五臟。

和芥子醬食之,助肺氣,去胃家風。

〔證余〕

(二)消谷不化者,作 食,助脾氣,令人能食。

〔證余〕

(三)患疳痢者,不得食。

作羹 食,宜人。

其功與鯽魚同。

〔證余〕

牡鼠(鼠)

(一)主小兒癇疾、腹大貪食者︰可以黃泥裹燒之。

細揀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與食之。

勿令食著骨,甚瘦人。

〔嘉〕

(二)又,取臘月新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爛,絞去滓,重煎成膏。

塗凍瘡及折破瘡。

〔嘉〕

蚌(蚌蛤)〈大寒〉

主大熱,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動冷熱氣。

〔證〕

車螯

(車螯)、蝤蝥類,並不可多食之。

〔證〕

蚶〈溫〉

(一)主心腹冷氣,腰脊冷風。

利五臟,健胃,令人能食。

每食了,以飯壓之。

不爾令人口乾。

〔嘉補〕

(二)又雲,溫中,消食,起一陽一。

味最重。

出海中,殼如瓦屋。

〔嘉補〕

(三)又雲,蚶︰主心腹腰腎冷風,可火上暖之,令沸,空腹食十數個,以飲壓之,大妙。

〔嘉補〕

(四)又雲,無毒。

益血色。

〔嘉補〕

(五)殼︰燒,以米醋三度淬後埋,令壞。

醋膏丸,治一切血氣、冷氣、症癖。

〔嘉補〕

(一)味甘,溫,無毒。

補虛,主冷利。

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

生海泥中,長二三寸,大如指,兩頭開。

〔嘉補〕

(二)主胸中邪熱、煩悶氣。

與服丹石人相宜。

天行病後不可食,切忌之。

〔嘉補〕

(三)又雲,蟶︰寒,主胸中煩悶邪氣,止渴。

須在飯食後,食之佳。

〔嘉補〕

淡菜〈溫〉

(一)補五臟,理腰香港腳,益一陽一事。

能消食,除腹中冷氣,消 癖氣。

亦可燒,令汁沸出食之。

多食令頭悶、目暗,可微利即止。

北人多不識,雖形狀不典,而甚益人。

〔嘉補〕

(二)又雲,溫,無毒。

補虛勞損,產後血結,腹內冷痛。

治症瘕,腰痛,潤一毛一發,崩中帶下。

燒一頓令飽,大效。

又名殼菜,常時頻燒食即苦,不宜人。

與少米先煮熟後,除肉內兩邊 及一毛一了,再入蘿蔔,或紫蘇、或冬瓜皮同煮,即更妙。

〔嘉補〕

蝦〈平〉

(一)無須及煮色白者,不可食。

〔嘉補〕

(二)謹按︰小者生水田及溝渠中,有小毒。

小兒患赤白游腫,搗碎敷之。

〔嘉補〕

(三)動風發瘡疥。

(勿作 食之), 內者甚有毒爾。

〔證·嘉補〕

蚺蛇

(一)膏︰主皮膚間毒瓦斯。

〔嘉·證〕

(二)肉︰主溫疫氣。

可作 食之。

如無此疾及四月勿食之。

〔嘉·證〕

(三)膽︰主 瘡 ,目腫痛,疳 。

〔證〕

(四)小兒疳痢,以膽灌鼻中及下部。

〔證〕

(五)除疳瘡,小兒腦熱,水漬注鼻中。

齒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其膽難識,多將諸膽代之。

可細切於水中,走者真也。

又,豬及大蟲膽亦走,遲於此膽。

〔嘉〕

蛇蛻皮

主去邪,明目。

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寒熱,腸痔,蠱毒,諸 惡瘡,安胎。

熬用之。

〔證〕

蝮蛇

(一)(膽)︰主諸 。

〔證〕

(二)肉︰療癩,諸 。

下結氣,除蠱毒。

如無此疾者,即不假食也。

〔證〕

田螺〈大寒〉

汁飲療熱、醒酒、壓丹石。

不可常食。

〔證〕

海月〈平〉

(一)主消痰,辟邪鬼毒。

〔證〕

(二)以生椒醬調和食之良,能消諸食,使人易饑。

〔證〕

(三)又,其物是水沫化之,煮時猶是水。

入腹中之後,便令人不小一便。

故知益人也。

〔證〕

(四)又,有食之人,亦不見所損。

此看之,將是有益耳。

亦名以下魚。

〔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食療本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