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軼事》科名類:劉子壯,字克猷,湖北黃岡人。少穎慧,讀書一目數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代名人軼事》科名類

清代名人軼事

科名類

○劉子壯熊伯龍

劉子壯,字克猷,湖北黃岡人。

少穎慧,讀書一目數行,屬文奇肆,中崇禎庚午舉人。

領薦後,夢神告之曰:「爾須朱之弼作房官,方中春榜。」

及至京,偶出寓散步,見數童子攜書包,經其門,一童子特秀出,執手與談,見其書上,寫學名朱之弼,大驚。

隨至其家,其父乃開柴廠者。

贈筆硯數事,珍重而別。

後遭流寇之亂,不赴春官,及清朝順治己丑會試,朱之弼已為分榜,得首卷,即劉也。

讀此知窮達有命,遲早亦有定數,為之慨然。

先時廷對策,俱用四六。

順治己丑科,世祖居軒策士,命勿用四六舊套,劉子壯對策稱旨,欽定一甲第一名,與榜眼熊伯龍齊名。

熊典試浙一江一 ,一榜得三狀元,乙未史大成、甲辰嚴我斯、庚戌蔡啟尊,士林榮之。

○康熙博學鴻才

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才,最為盛典,內外薦舉到京者五十九人,戶部給與食用,除老病不能入試外,應試者五十人。

賜宴後方給卷,取中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

其有官已仕者,授翰林講讀編修有差;未仕之布衣,亦授檢討;其年邁回籍者,俱授內閣中書舍人。

其中人材德業、理學政治、文章詞翰、品行事功,無不悉備,洵無慚鴻博。

最恬退者,李檢討因篤甫授官日,旋請終養即歸。

當時嫉妒者未免肆蜚讒,呼為野翰林。

又有詩曰:「自古文章推李杜,而今李杜亦稀奇。

葉公懵懂遭龍嚇,馮婦癡呆被虎欺(謂讀卷官高一陽一相國李蔚、寶坻相國杜立德、掌院學士葉方藹、益都相國馮溥)。

宿構零?衡玉賦,失黏落韻省鈞詩(命題《?璣玉衡賦》、《省鈞詩》二十韻)。

若教修史真羞死,勝國君臣亦皺眉(授職者俱令修《明史》)。」

○丙辰會狀

吳門彭修撰定求,為雲客先生之子。

幼奉乩仙甚謹,雲客嚴禁之,終莫能奪。

?練既久,遂能通神,廢乩運腕,不假思索。

始為詩文,繼為制藝,隨筆疾書,悉成佳構。

棘闈獲雋,用此技也。

康熙丙辰歲,計偕入都,吳大馮與彭有舊,得其經義秘本,內有朱書「元君許我必中丙辰會狀」十字,竊異之。

及禮闈榜發,與殿試傳臚,果皆第一。

蓋功名之事,原有定數,而元君獨能預告之。

所謂元君者,豈即所奉之乩仙耶?或雲乩仙是前朝進士松一江一 杜麟徵。

○五門

長洲韓慕廬宗伯?未第時,嘗祈簽於靈巖山寺,有「功名須到五門知」之句,不解所謂。

後入鄉闈第三場,與一友同號捨,宗伯戲將策題五「問」字,俱書作「門」,以試其友。

友誇其條對之詳明、議論之剴切,讚歎不絕,而題中誤字曾不加察,宗伯亦遂忘之。

繳卷而出,是科領鄉薦,癸丑會狀聯元。

歷官至禮部尚書,頗存綸閣之想。

會直省解鄉試卷至部,見各舉子策論,多抄襲陳腐,不知己作何狀。

召書吏檢閱,見策題五「門」字,不覺汗流浹背,回憶簽語,知官階已止於此,不復望宰輔矣。

○朱竹?典一江一 南試

朱竹?檢討,於康熙辛酉主試一江一 南,拔一胡一 任輿領解。

初,一胡一 夢有人授以詩,有「手弄雙丸小天下」之句,而久困公車。

至甲戌會試,題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章。

試後謁其房師趙恆夫於寄園,恆夫曰:「子必大魁也。」

廷對果第一。

○董文恭以官生應試

清各省鄉試官生卷,什九呈薦,其事始於富一陽一董文恭公以官生應試時。

乾隆君辰秋,劉文定公與介野園少宰典京兆試。

有同考官某,素識文恭名,得一卷呈介公,介公不取,某曰:「觀其詞采麗富,必董公子也(時文恪揩邦達在朝)。」

介公大怒曰:「科場法至嚴肅。

果爾,即奏聞。」

賴文定力為寬解,乃悉取摳卷付介公去取,自此沿為成例。

順天鄉試官生卷,遂盡呈主考,而外省亦然矣。

是科揭曉後,文恪揩聞文定闈中排解事,退朝即率文恭踵門謝,命稱弟子。

見文定《孫禮部集》記董文恭公遺事。

○馮潛齋典閩試

馮潛齋先生成修,廣東人。

幼牧牛,夢有持扇為障日者,扇上有「貴州學政」四字,因發奮讀書,年三十四始游庠,逾年登賢書,聯捷點庶常、改部曹、典蜀試,又典閩試,得藍生彩元,作解首。

先是為王安國尚書典試,所賞必欲中元,因與正試主不合,爭之不得,尚書曰:「姑置之。

此人不中元,吾不信也。」

閱二十年,果發解。

尚書喜極,而藍老矣。

先生嗣出貴州學差,果符夢兆,旋罷歸。

好論文,有八股之目,年九十餘始卒。

乾隆壬寅八帙,與夫人同庚,俱康健無恙,屆結縭周甲之期,親友門生,駢集稱慶,重行化燭一交一 拜之禮,自署其門云:「子未必肖,孫未必賢,屢忝科名,只為老年娛晚景;夫豈能剛,婦豈能順,重燒花燭,幸邀天眷錫遐齡。」

至乾隆壬子,重赴鹿鳴,洵美談也。

○阮文達為監臨 嘉慶戊午,閩鄉試,新城陳鑒亭觀察以鹽法道在貢院頭門點名,並視搜檢。

有應試廣文,懷挾一包裹,兵弁搜得獻之。

陳公取包裹置坐右,謂兵弁曰:「既有懷挾,應再細搜。」

兵弁乃重檢考籃等,稟曰無之。

陳因目廣文曰:「既無懷挾,汝不進去何待?」

廣文乃領卷徑去,而兵弁瞠視無一辭,旁觀者皆稱頌不置。

夫科舉之搜檢,前代即有之,功令不得不嚴,而奉行不可不存寬大之心,以全朝廷待士之體,以養士子廉恥之原。

如觀察者,可謂知政體矣。

後觀察官至倉場侍郎,因憶嘉慶甲子科浙一江一 鄉試,阮文達公為監臨時,事絕相類。

第一場點名時,搜檢官某以士子懷挾之文字,跪白於公,公若為弗見也者。

某乃起置文字於案,公取視之,正色曰:「此舊帳簿也,安所用之。」

某惶惑退去。

公嘗謂僚屬曰:「士子入闈,能帶文字,不能帶福命。

國家嚴懷挾之罪,在功令不得不然,吾輩當仰體聖主作人之意,愛養為先,何可任意苛求,罔顧大體乎?」

存心仁恕如此,宜乎富貴壽考,兼備一身也。

又道光壬午北闈,仁和蔣侍御詩,為科場巡號官,有號役訐告某士子懷挾文字,蔣謂若果懷挾,則當搜檢時諸王大臣豈肯縱其入闈,此必汝藏匿之物,藉以挾詐耳,立予杖責而逐之。

是亦能以愛惜士子為心者。

○寫榜吏

錢文端公庚午典試一江一 西,寫榜吏陳巨儒,鬚鬢如雪,自言年七十,手寫文武榜三十有二,求公贈詩,公賦云:「桂籍憑伊腕力傳,白頭從事地行仙。

自言作吏中書省,曾侍朱衣四十年。」

十月,複寫武榜,解首則其孫騰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筆墮於地。

巡撫阿公喜,使告藩司彭公索詩,使者立簷下待,彭方有劇務,幕客代作,復不稱意。

乃遣騎迎蔣苕生,蔣方飲酒肆,戀不肯行,敦促乃來,則速者又四輩矣。

彭語之故,蔣曰:「不知公有此急也。」

即題一絕云:「榜頭題去笑開眉,六十年來鬢若絲。

官燭兩行人第一,夜闌回憶抱孫時。」

○邵二雲中會元

余姚邵二雲先生,名晉涵,中乾隆辛卯科會元。

是科首題,為「若臧武仲之知」四句,是日忽文思澀滯,至夜半而首藝尚未成,心甚慌惚。

憶前己丑科落卷內,有「子在陳曰至狂簡後二比」,似可移置,不暇修改,而竟直抄之,聊以塞責完篇,並不妄思捷獲。

而主試者閱至此二比,遂句句歎賞,以為空中議論,通場所無,竟置榜首。

先生學問素充,經經緯史,下筆千言,何至有枯索之時,而為帖括題所束縛耶?即或文思偶滯,亦何至抄錄絕不相關之題文耶?乃竟以此得元,亦奇矣哉!可見時藝一道,原可通融,是在慧心人能自得之耳。

○趙甌北重赴鹿鳴

一陽一湖趙甌北先生,中乾隆君午鄉榜,其外孫湯文卿錫光,又中嘉慶庚午鄉榜。

先生賦詩云:「我方重赴鹿鳴筵,且喜東床 有後賢。

一代賓興傳異事,外孫外祖敘同年。」

文卿亦賦詩呈先生,云:「一騷一壇一代主齊盟,少小相依識性情。

難得母家成宅相,竟於甥館繼科名。

翹才也算登黃閣,執拂曾經侍碧城。

但願王筠同外祖,再看春榜問前程。」

○陳三元

桂林相國陳文恭公,世居橫山村,築「培遠堂」,嘉慶丙子,相第不戒於火。

五世孫?臣守睿,癸酉解元,嘗夢狀元名繼昌,遂改名,以庚辰領會狀,年甫三十。

前明正德二年,有?南按察司副使包裕《游環珠巖》詩刻云:「巖中石合狀元征,此語分明白昔聞。

巢鳳山鍾王世則,飛鸞峰毓趙觀文。

應知奎聚開昌運,會見臚傳現慶雲。

天子聖神賢哲出,廟廊繼步策華勳。」

後四句陳公名字悉見,亦一奇也。

相傳伏坡巖下,有石如?主,向離崖二尺許,讖云:「巖連石,出狀元。」

近則竟相連矣。

狀元夫人,為李侍郎宗瀚侄女,李寄詩云:「嬌矯文公五世孫,南一交一 科第奪中原。

三頭掌故今雙絕,千佛名經有幾尊。

獨秀高驚天極柱,一枝青出桂林村。

相期位業齊王宋,培遠貽謀屬相門。

臚傳大宋已更名,世美家聲協鳳鳴。

剛道珠巖浮柱合,又傳石刻滿城驚。

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讖早成。

聖代得人方共慶,肯教一溫一 飽負生平。

剝腹天心未易量,祝融掃蕩亦嘉祥。

重新上界神仙府,依舊平泉宰相莊。

人羨唐夫年始壯,我懷君子澤彌長。

泥金漫說門楣喜,白叟黃童盡若狂。」

先是,廣西貢院前大樓久圮,形家謂宜改建,甫落成而陳遂捷三元,制軍阮宮保詩云:「文運原因天運開,一枝真自桂林來。

聖朝得士三元盛,賢相傳家五世才。

史奏慶雲合名字,人占佳氣說樓台。

若從師友掄魁鼎,門下門生已六回。」

註:近科狀元吳信中、洪瑩、蔣立鏞、吳奇浚、陳沆及陳繼昌,皆予門生門下之門生也。

陳會試卷在第一房,王楷堂比部廷紹所薦。

薦之夜,總裁黃左田宗伯鈔,夢有人持阮元名帖來拜。

及定元,竟以廣西卷書榜,知得兩元。

大司農盧南石先生謂黃曰:「夢合矣。」

楷堂札述其備細於阮宮保,宮保答詩云:「第一房中蓉鏡開,薦賢我亦夢中來。

事從天定必成瑞,喜入人心真是才。

魁首早知掄桂嶺,姓名端合借雲台。

憑君入格非常事,應有朱衣暗裡回。」

真一則玉堂佳話也。

○馬全兩榜武鼎甲

馬全,初名?泉,乾隆壬申武探花。

官福建游擊,與同官某狎語失歡,奮拳相角。

某敗走,全騎追之,及城濠,橋上相搏,俱墮濠水中,觀者解紛,至督轅,全復大嘩。

事聞制府,俱為參劾。

時年未三十耳,遂罷官,流落京師。

相國傅公,惜其才勇,留京營教一習一 。

己卯科,改名全,又中式武舉。

其明年聯捷,廷試技勇冠多士,又中狀元。

前後兩榜鼎甲,亦所未聞。

○秦松齡葉方靄逋糧 蒼峴山人無錫秦諭德松齡,康熙己未詞科人物也,先於順治乙未入翰林,以逋糧案罷歸,然其文集載上座主一胡一 山一陰一書(按一胡一 名兆龍,乙未總裁)中。

有基久在京師,素知功令,薄田五頃,輸賦獨先,本籍欠糧之冊,絕無賤名,只以同族孀姑,遠在鄰邑,平日不相聞問,不知何人所使,詭將彼戶濫注卑銜,逋賦三分,致干國憲,直俟檄提之日,方知受罪之由云云。

按一江一 南逋糧之獄,縉紳連坐極多,葉文敏公方靄,僅欠絲毫,亦遭削奪,故時有「探花不值一文錢」之謠。

○王子征

儀征阮文達公校浙時,喜以學庸名題。

按試杭郡,有仁和童生王某,於場中作詩云:「學台慣出學庸題,難倒西泠王子微。

今日我拚一交一 白卷,狀元歸去馬如飛。」

子微其別字也。

公見詩,問爾長何題,對以議論文稍可自信。

因別命一題,頃刻而成,文不加點。

公大喜,使游泮焉。

○莊學士自負

常州莊本淳學士培,因少時頗自負才華,不作第二人想。

乾隆乙丑,其兄方耕少宗伯,字存與,榜眼及第。

時學士猶未捷南宮也,賦詩調之云:「他年小宋魁天下,始信人間有弟兄。」

果中甲戌狀元。

潘芝軒尚書未第時,與其兄樹庭中翰,鹹為名諸生,有聲黌序,其封翁雲浦參軍,索書楹帖一聯云:「老蘇文學能傳子,小宋才名不讓兄。」

後芝軒中癸丑狀元,樹庭頗惡此聯,為易去之,皆讖也。

○額外生員

南昌彭芸楣尚書元瑞,視學兩浙,歲試禾郡。

有童生某,年六十餘矣,繳卷時長跑自陳,自童?至今歷三十餘試,今將就木,冀得一衿以為榮,公笑頷之。

案發,准作額外生員,批其卷云:「年在花甲之外,文在理法之外,字在紅格之外,進在額數之外。」

聞者笑之。

○晚遇

高詠,字阮懷,別號遺山,宣城人;姜宸英,字西溟,慈溪人。

俱以詩古文見重於時,其蹶弛不羈,性亦相似。

阮懷十五省試不售,年近六旬始歲貢,入太學。

昆山徐相國為大司成,奇其才,延之家塾,常謂曰:「先生弱冠蚤致盛名,余甫就傅,願一見顏色不可得,今乃屈至門下,實慚且幸。」

阮懷唯唯,絕無遜讓意。

又數年,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

未幾,以老病去官而卒。

西溟長身多髯,尤工書法,相國監修《明史》,疏其名以聞,因得借秩史館,屢試京兆,乃得雋,康熙丁丑成進士。

時聖駕親征葛爾丹,奏凱旋京,舉朝獻頌,諸體畢備,唯西溟文最古雅,適遇傳臚,特拔置一甲第三名,已七十有餘歲矣。

西溟書素以行草擅長,登第後乃喜作小楷,以三指撮管端,懸腕疾揮,分行結體,疏密合度,其紙尾圖記曰:丁丑後書。

○陳文簡之遭遇

康熙己未會試,長洲宋文恪揩充總裁官,海寧陳文簡相國,其女婿也,時方為孝廉,以避嫌不與試(按時迴避例尚寬,翁婿舅甥,尚無確須迴避之明文)。

三月九日,禮部奏迴避事,聖祖閱至文簡名,指詢廷臣,群臣鹹以宋某系陳婦翁對,上曰:「翁婿何迴避之有?可趣令入試。」

時日已亭午,闈中將放飯矣,奉旨特送舉人陳元龍一名入場,然卒以避嫌屏斥。

至乙丑,文簡始及第。

其遭遇實在未達時也。

○彭文勤試題

文勤督學浙一江一 ,所命試題,如「王二麻子」、「斬」、「絞」、「徒」、「流」、「杖」類,俱極巧妙。

一日至敷文書院課士,山長以有事出院,因出四題:肄業生云「至於岐下」,請考生云「放於琅琊」,肄業童云「館於上宮」,請考童云「處於平陸」。

公謂諸生曰:「汝等知今日出題之意否?」

對曰:「不知。」

公曰:「橫看去,乃『至放館處』四字也。」

又試金華九學同場,將出題,教職中偶稟他事,語雜仲四先生,公問仲何人,曰:「武義歲貢,設帳郡齋者。」

遂連書九題:「武王是也」、「義然後缺、「歲不我與」、「進不隱賢」、「士志於道」、「仲尼之徒」、「四時行焉」、「先行其言」、「生之者眾」,合「武義歲進士仲四先生」九字。

童生初場題,分四仲:「管仲」、「虞仲」、「微仲」、「牧仲」。

次場,教職中耳語云:「今日恐不能再切中四先生矣。」

公即書四題:「太一王 」、「尊賢」、「西子」、「席也」,補足「設帳郡齋」之語。

複試總題:「仲壬四年。」

仲聞之,謂太守曰:「宗師前後試題,勝於為我作傳矣。」

又試處州初場,府尊不到,委同知點名;次場求謁,公曰:「太尊今日才來?」

對曰:「方從省下來,不獲已,故命同知來。」

公曰:「來與不來,聽太尊自便。

尚有童生正場,太尊來,益昭慎重。」

對曰:「敢不如命。」

是日七學出題,自一字至七字止:「來」、「醫來」、「遠者來;」、「送往迎來」、「厚往而薄來」、「不遠千里而來」、「而未嘗有顯者來」;經題:「七日來復」、「鳳凰來儀」、「貽我來牟」、「剡子來朝」、「禮聞來學」,以問答中多來字故也。

及試童生次場,府尊奉委上省,仍委同知點名,公笑謂教職曰:「太尊今日真不獲已也。」

題出:「又其次也」、「委而去之」、「同其好惡」、「知其所止」、「來者不拒」。

其敏慧類如此。

又聞某方伯試士命題云:「伯牛有疾」、「子路請禱」、「充虞路問」、「康子饋藥」、「瞽瞍殺人」、「右師往吊」、「門人治任」。

蓋其時督學新亡,方伯攝行試事故也。

○潘文恭應童子試

潘文恭公試童子日,端坐試席,風度凝重,吳縣令李逢春異之。

因命對云:「範文正以天下自任。」

公應聲曰:「韓昌黎為百世之師。」

夫文正、昌黎,後世殊難追逐,然公口氣如此,則已安排作狀元宰相矣。

○趙翼

乾隆辛巳殿試時,兆將軍惠方奏凱歸,高宗隆其遇,亦派入閱卷。

兆自陳不一習一 漢文,上諭以諸臣各有圈點,圈多者即佳也。

將軍檢得趙翼卷,獨九圈,遂以進呈。

先是歷科進呈卷,皆彌封,俟上親定甲乙,然後拆題。

是科因御史奏改,先拆封,傳集引見。

上是日閱卷逾時,見第一卷系趙翼,一江一 南人;第二卷一胡一 高望,浙一江一 人,且皆中書;而第三卷王傑,則陝西人也。

因特召讀卷大臣,問本朝陝西曾有狀元否,對曰:「未有。」

上即以三卷互易,趙為第三人及第。

傳臚之日,三人者例出班跪,而趙獨帶數珠。

上升殿遙見,以問傅恆,恆以軍機中書對,且言昔汪由敦應奏文字,皆其所擬也,上心識之。

其明日諭諸臣,謂趙翼文自佳,然一江一 浙多狀元,無足異,陝西則本朝尚未有,即與一狀元,亦不為過耳。

於是趙翼之名益著。

○割裂題

鮑覺生先生桂星,督學河南,出題每多割裂,士子逐題作詩嘲之云:「禮賢全不在胸中,扭轉頭來只看鴻;一目如何能四顧,本來孟子說難通(顧鴻)。」

「世間何物最為凶,第一傷人是大蟲;能便當先驅得去,其餘慢慢設牢籠(驅虎)。」

「廣大何容一物膠,滿場文字亂蓬茅;生童拍手呵呵笑,渠是魚包變草包(及其廣大草)。」

「屠刀放下可齊休,只是當年但見牛;莫謂龐然成大物,看他觳觫覺生愁(見牛)。」

「禮雲再說亦徒然,實在須將實物先;匹帛有無何足道,算來不值幾文錢(禮雲玉)。」

「古來慘刻算殷商,炮烙非刑事可傷;不見周文身一丈,也教落去試油湯(十尺湯)。」

「沒頭沒腳信難題,七十提封一望迷;阿伯不知何處去,剩將一子獨孤棲(七十里子)。」

「秋成到處谷盈堆,又見漁人撒網回;不是池中無別物,恐防現出本身來(谷與魚)。」

「紙上筌蹄亦可求,葩經專紀草春秋;一生最怪鶯求友,伐木都教影不留(獸草)。」

「真成一片白茫茫,無土水於何處藏;欺侮聖人何道理,要他跌落海中央(下襲水)。」

「揀取明珠玉任沉,依然一半是貪心;旁人不曉題何處,多向紅樓夢裡尋(珠寶)。」

「但憑本量自推摩,果是真剛肯怕磨;任你費將牛氣力,姑來一試待如何(堅乎磨)。」

○李申耆應童子試

一陽一湖李申耆先生兆洛,少即絕特向學。

初應童子試,縣令陳君以其年最稚而投卷最先,疑詰之。

先生應答如流,令曰:「汝即歸,吾不招復汝矣。

通場必無及汝者,招復非第一不可。

汝髫年初試,即蓋一邑,非吾之所以期汝也。」

遂在廳事書聯為贈曰:「他日定成名進士;乃翁真有好兒郎。」

邑中傳為佳話。

比應學政試,督學仁和一胡一 文恪揩既首擢,復將先生原場及複試卷刻成,九學諸生各給一本,曰:「歸家熟讀之,毋薄李生新進。

老夫衡文半天下,未見有如李生者。」

先生淹通天人,學專而博,當其華年英發,固宜如景卿麟鳳,蚤著輝光,而當時名卿大夫,有風教之責者,一士之身,矜一寵一 培護至此,亦可謂難能已。

○龔尚書憐才

合肥龔尚書憐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內文流,延致門下,每歲暮各贈炭資,至稱貸以給客。

馬殿撰世俊未遇時,長安過夏,佗傺特甚,袖文質公,公讀竟歎曰:「李嶠真才子也。」

贈金八百,為延譽公卿間,明年辛丑,馬遂大魁天下。

公卒,竹?輓詩有云「寄聲逢掖賤,休作帝京游」者,蓋深惜之也。

○謝啟祚老女出嫁行

乾隆間,粵東諸生謝啟祚,年九十八,猶入秋闈,以年例當早邀恩賜,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卻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頹,安見此生不為耆儒一吐氣?」

丙午鄉試,果中式。

謝戲作《老女出嫁詩》云:「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

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

自知真處於,人號老風一流 。

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

時同榜有十二齡童子撫君某。

《鹿鳴宴紀盛》詩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一時傳為佳話。

明年應會試,特恩授司業銜。

又三年,恭祝乾隆帝八旬萬壽,晉秩鴻臚卿。

瀕行,賜詩額以一寵一 之。

又十數年卒,蓋壽近百二十歲矣。

有見其朱卷履歷者,先後三娶二媵,舉十三男、十二女,孫二十九人,曾孫三十八人,元孫二人。

此君非特登科,年齒之高,當為清朝第一。

即家門鼎盛,子孫眾多,恐亦罕與比儷也。

○汪容甫嚇死小孟

一江一 都汪容甫先生中,郡中之碩學,鄉人艷稱為無書不讀者也。

先生在庠時,每學使按臨,無歲無科,先生皆首列,無敢易者。

而孟公督學一江一 蘇,則契先生為尤至。

蓋前此諸公于先生多以名譽相拔識,而文章高妙處,時有非諸公目力所及者,非必為真知己也。

惟孟于先生,斧鑿適相當。

孟不負先生,先生亦不負孟也。

某年孟公校士至揚州,既入場,竊跡先生所坐號,背影覘之。

適先生文成,整卷畢,擲筆拍案曰:「今日當嚇死小孟矣。」

孟匿笑而去,先生不知也。

逾日,視案出,先生竟無名,觀者大嘩。

先生亦自失,默誦所為文,無可疵者。

方驚愕間,而院門閉復啟,炮再九鳴,又四人扛一案亭出,糊壁後,則大書曰:「超超等第一汪中」七字也。

眾論翕然,先生亦自善,然不知孟之命意也。

翌日複試,唱名至,孟笑謂先生曰:「前日小孟未嚇死,昨日當嚇死小汪矣。」

先生始囅然,知為前言之戲報也。

然自是益重視孟為知己。

○曾文正入翰林

曾文正公國藩,成進士時,殿試列三甲。

故事,三甲多不入翰林,國藩大恚,即日買車欲歸。

時勞文毅公崇光,已官編修,有名公卿間,因往慰國藩,固留之,且許為盡力。

歸,即約善書者數人,館之家,又假親友僕馬各十,鞍轡以待。

國藩已試出,急寫其詩,分送貴要。

既而國藩果列高等,入翰林,然國藩終以不登二甲為恨。

至督師兩一江一 時,偶與賓客語及「如夫人」三字無對,李元度應聲曰:「同進士。」

曾色變,李亦慚悔,久之乃解。

○彭雪琴之知遇

彭剛直公,不能作楷書,試卷謄正,往往出格,九應童試,皆坐是被斥。

時浙人高某,視學湖南,嘗微行物色佳士,不可得。

最後過剛直故里,聞讀書良苦,循審所一習一 ,似非制藝,異焉。

再視,屋宇甚陋,門有聯曰:「絕少五千柱腹撐腸書卷;只餘一副忠君愛國心肝。」

書勢雄傑,不顏不歐,似未曾學者。

叩鄰右,得剛直名姓及其家世,知必應試,遂心志之。

是歲按臨長沙府屬,得一卷,書勢雄傑,似曾經眼,恍然有所感觸,竟拔置第一。

迨揭曉,果系剛直,大悅。

參謁時,歷述所見告之。

剛直感恩知己,請列門牆,執師生禮。

高致仕後,子若孫倦讀,一婬一博不能世其家業,而彭已貴,為擇地築園墅報之,即今西湖高莊是也。

○春在堂

嘉、道以後,殿廷考試,尤重字體。

道光庚戌,吾浙俞蔭甫太史樾,成進士,素不工小楷,複試竟冠多士,人鹹詫焉。

後知由曾文正公,蓋公方以小宗伯充閱卷官,得俞文極賞之,且因詩首句云:「花落春仍在。」

謂與小宋「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存半面妝」無異,他日所至,未可量也,遂第一。

進呈後,俞典學河南,以人言罷職。

同治四年,寓書於公,述及前事,且曰:「由今思之,篷山乍到,風引仍回,洵符落花之讖矣。

然窮愁著述,已及百卷,儻有一字流傳,或亦可雲春在乎?」

因自顏所居曰「春在堂」。

○考對

彭芸楣尚書督學浙一江一 ,試湖府屬三學生員,以「沒齒」、「被發」、「易牙」三句命題。

有數人抄襲刻文,惟歸安張桂森,出場後將所抄坊本,搜買略盡,署中不及吊查,以此食餼。

其餘一字不移者置二等,誤鈔者置三等,人皆笑之。

比發落,尚書喚其人近案曰:「余往曾督學某省,按臨時唱名既畢,退坐堂上,援筆將出文題,一教職忽趨前曰:『稟大人,此地地近蠻夷,向來應試者從無作文例。

』余愕然,問『然則所考雲何?』教職對曰:『出一對足矣,但字不可多,只消一字已足。

』余初聞不勝怪歎,既已無可奈何,姑出一『柴』字與之。

於是諸生皆攢眉搖頭。

及卓午,忽一生前來一交一 卷,展視其左行,對一『炭』字。

教職在旁謂余曰:『此卷當置第一矣。

』余思以炭對柴,何以當置第一。

忽又一人來卷,則其旁仍添一柴字。

餘怒,將責之,教職曰:『大人勿怒,此卷已可置第二矣。

』餘怒曰:『此人仍對一柴字,奈何雲當拔置第二?』教職曰:『大人若不信,試看以下,並此柴字忘之矣。

』既而竟無一人來一交一 者,始歎其言不謬。

今汝等以髫年所誦一習一 者,鈔寫不遺一字,記性卻佳,不然則平日一溫一 故之功,亦可自取,故姑取二等,以為勤讀者勸。」

又指二人曰:「若汝輩卷中脫訛太多,想此調不彈久矣,今後當再加一溫一 一習一 ,若來年仍蹈覆轍,定置劣等,將不免四十板子也。」

遂命左右取其所鈔刻文字一部與之,逐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代名人軼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