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厄學》翻譯2: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現象。顯露鋒芒,是困厄加劇的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解厄學》翻譯2

解厄學

翻譯2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現象。

顯露鋒芒,是困厄加劇的原因。

想要減少困厄,才學就不要輕易顯露。

當權者招攬賢士,一待功成他們便會改變心志。

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貴,目的達到了就會驕傲氣盛。

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與下屬就不能相互容納了。

仁德的人不求有名,仁德才是最寶貴的。

明智的人不會貪戀權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棄。

勇敢的人不會爭強鬥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內斂。

人們的生活都充滿了艱難,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運用智謀是有利的,玩一弄智謀是有害的。

暗中使用智謀有成效,公開賣弄智謀就毫無作用了。

不為自己謀劃,這是君子的智慧。

不使自己吃虧,這是小人的一奸一邪。

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擔心道義的喪失。

上司強調忠誠,才能不是最主要的。

下屬注重實惠,權術是次要的。

不明白人的心理,困厄就難以停止。

和愚笨的人談論智謀,這是愚蠢的行為。

和有智慧的人談論智謀,這是招禍的行為。

欲一望強烈的人不能把握住自己,心地寬廣的人不會充滿恨怨。

喜歡什麼不要過度,強求什麼定有災難。

君子修身養一性一,是為了躲避禍患。

小人無所顧忌,是自尋死路。

一個念頭的失誤,就會造成生與死的差別。

整治貪慾要嚴刑峻法,不要寬裕放縱。

懲戒一婬一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隱瞞。

討伐惡欲要斬草除根,不要濫施仁慈。

制一服欲一望要求助於道德,不要依賴於教令。

徹悟的人順暢通達,迷惑的人困厄多難。

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會身陷窘境的。

看透世事的人是不會奢求的。

人有差異,其命運便會不一樣。

物有差別,其衰亡卻是一樣的。

對待自己要像對待他人一樣,就不會有致命的閃失。

一個人的智慧趕不上事情發展迅速,不深入觀察就無法研判。

人心容易發生改變,不深入思考就難以猜測。

世俗不可以親近,不嚴守禮法就不能生存。

擔憂自身的人沒有邪念,遵循正道才可以長久。

擔憂良心有失的人沒有愧疚,心靈安寧才可謂吉祥。

能帶來長遠利益的是務實,只帶來眼前好處的是虛名。

對群眾追捧的事要謹慎,對自己喜歡的事要敢為。

不拘泥於書本上的知識,就不會偏離事物的本意。

不追求完美無缺,就不會有實際的損傷。

人沒有注定是卑賤的,除非自我放棄。

大的智慧沒有一奸一詐,它是順應自然規律的。

小的智計不講仁德,它是違背人情的。

見識少不要憂慮,憂慮的是不用心學習。

辛苦勞累卻少有收穫,這並不是求實的過錯。

清閒安逸卻多有所得,這才是求實的宗旨。

言論能給人帶來災禍,好話和壞話都可導致惡果。

言語能給人帶來害處,言語的取捨全在人為。

君子不說假話,說實話就會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

小人不表露真心,偽裝就會使人看不清真相。

聽其言可知其心意,其行為也可以判斷了。

富貴之人應該自謙、不要自傲。

卑微的人應該恭順,不要放一蕩。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譽,那麼他的話是不能聽從的。

不知曉機密就無法洩露了,這是最安全的。

不迴避親人就會使秘密疏漏,這是大的禍患。

有知識才能不為情感所左右。

抑制天一性一才能不走歪路。

縱容親情就會顯露私心,這是人們不能容忍的。

縱容友情就會顯現笨拙,這不是聰明的做法。

放縱同情就會顯出幼稚,這不是忠厚的原意。

上天憤怒會造成災難,人們憤怒會造成傷害。

君子戒忌悲觀,小人戒忌憂思。

不肯割捨的情感,束縛著人的身心。

一寵一幸不能倚仗女色,榮顯是由其德行決定的。

情義不能倚仗獻媚,信譽是由其和諧決定的。

吉祥有它的原因,幸福有它的源頭。

上天保佑善良的人,他們的頭腦是醒悟的。

說好話的人不一定是君子,要觀察他的行為。

說壞話的人不一定是小人,要審視他的內心。

虛名不要輕易相信,務實不要絲毫鬆懈。

君子也會有抱怨,但不會耽誤正事。

小人也會有朋友,但不會停止爭鬥。

利益可求取,遵義可以堅守。

邪惡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

善良重在真誠,不在於方法。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解厄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