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袁了凡居士略傳:年輕時入贅到浙江省嘉善縣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了凡四訓》袁了凡居士略傳

了凡四訓

袁了凡居士略傳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

年輕時入贅到浙江省嘉善縣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縣得了公費做縣裡的公讀生。

他於明穆宗隆慶四年(西元一五七○年),在鄉里中了舉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考上進士,奉命到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

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管人,任中剛好碰到日寇侵犯朝鮮,朝鮮向中國求救兵。

當時的「經略」(駐朝鮮軍事長官)宋應昌奏准請了凡為「軍前贊畫」(參謀長)的職務,並兼督導支援朝鮮的軍隊。

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權,假裝賜給高官俸祿與日寇談和,日寇信以為真,沒有設防;李如松發動突擊,攻破形勢險要的平壤,因而打敗了日寇。

袁了凡先生因為這件事當面指責李如松,不應用詭詐的手段對付日寇,這樣有損大明朝的國威:而且李如鬆手下的士兵隨便殺害百姓,並以頭來記功。

了凡向李如松據理力爭,李如松發怒;不但不接受勸誡,反而獨自帶著軍隊東走,使得了凡所率領的軍隊孤立無援。

日寇因而乘機攻擊了凡的軍隊,幸賴了凡機智應對,將日寇擊退。

而李如松的軍隊,最後終於被日寇擊敗了;他想要脫卻自己的罪狀,反而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審判,終於在「拾遺」(諫官)的任內,被迫停職返鄉。

在家裡,了凡非常懇切、認真地行善直到去世,過逝時享年七十四歲。

明熹宗天啟年間,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征討日寇的功績,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

了凡先生從當學生時,就非常喜歡研究學問,書不論古今,事不分輕重,他都認真研究,並且非常通達。

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堪輿等。

了凡先生在寶坻縣當縣長時,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寶坻縣當時常有水災氾濫,了凡先生於是積極興辦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防以抵擋水患侵襲;並且教導百姓沿著海岸種植柳樹,每當海水氾濫,挾帶沙土衝上岸時,遇到柳樹就積擋下來,久而久之變成一道堤防。

於是了凡先生又督導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溝渠,並鼓勵百姓耕種;因此,荒廢的土地漸漸地開墾,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種種雜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了凡先生家裡並不富有,可是卻非常喜歡佈施,家居生活儉樸,每天誦經持咒,參禪打坐,修習止觀。

不管公私事務再忙,早晚定課從不間斷。

在這當中,了凡先生寫下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戒子文」,用來訓誡他兒子,就是後來廣向行於世的「了凡四訓」這本書。

分類:蒙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了凡四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