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第1節_第10節:帖木真先祖的系譜、傳說故事,帖木真的誕生及幼年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蒙古秘史》第1節_第10節

蒙古秘史

第1節_第10節

蒙古[1]秘史[2]卷一

帖木真先祖的系譜、傳說故事,帖木真的誕生及幼年訂婚,其父也速該的事跡及被塔塔兒人毒死註釋:

[1]蒙古—原為東胡系鮮卑同族室韋諸部中的一個小部落,唐時代時住在今額爾古納河下游南峻嶺叢林中的蒙兀室韋(《舊唐書北狄傳》)。

五代遼宋金時,譯作襪劫子、梅古悉、謨葛失、一毛一割石、一毛一揭室、萌古子、蒙國斯、蒙古斯、蒙古裡、盲骨子、朦骨等名。

元代譯作蒙古。

《蒙古秘史》原文作「忙豁勒」。

拉施特《史集》釋「蒙古」一詞意為「孱弱、淳樸」,這一含義正與最初僻處深山老林裡的原始部落蒙古部的弱小、淳樸的狀況相符合。

至於將「蒙古」一詞釋作「銀」(古蒙語mnggn蒙昆)或「永恆、長生」(古蒙語mngge蒙格),則均與「蒙古」一詞的古蒙古語原語mongghol不符。

[2]蒙古秘史—蒙文為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mongghol--unNiˊuaTobiyan)。

本書實為蒙元宮廷官修史書《脫卜赤顏(Tobiyan)》的成吉思汗紀、窩闊台汗紀部分。

蒙元時並無《蒙古秘史》這個書名。

《蒙古秘史》這個蒙文書名及其漢譯書名《元朝秘史》均系明翰林譯員於明初所加。

第1節

成吉思汗[1]的根源[2]。

奉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3],渡過大湖[4]而來,來到斡難河[5]源頭的不兒罕合勒敦山[6]紮營住下。

他們生下的兒子為巴塔赤罕。

註釋:

[1]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詞,有各種不同解釋:

甲、拉施特《史集》釋作「最堅強、最強大」,認為「成吉思汗」意為「最堅強、最強大的汗」,也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

乙、《蒙古源流》、《蒙古世系譜》等蒙古史籍上都說:雞兒年(1189年)鐵木真二十八歲即位於克魯倫河畔的前三天,每天清晨有一五色鳥飛來啼叫「成吉思」、「成吉思」之一聲不止,以此蹄聲為祥瑞,遂取此聲為汗尊號。

十五、十六世紀所撰察合台語《成吉思汗傳略》中也有「一隻鳥飛來,叫著「成吉思、成吉思……」」的記載。

又,歐一陽一玄所撰《進金史表》有云:「念彼(金)泰和以來之事跡,涉我聖代(指蒙元)初興之歲年。

(元)太祖受帝號於丙寅(1206年),先五載而朱風應。」

(見《金史》附錄)帖木真稱帝於1206年,「先五載」為1201年雞年、金泰和元年,這一年帖木真聯合王汗戰勝了札木合為首的十二部聯盟軍,出現了「朱風應」的祥瑞,與五色鳥啼「成吉思」的傳說相似。

總之,在古代蒙古人的傳說中認為「成吉思汗」的尊號來自五色鳥啼「成吉思」聲,這一傳說由來已久。

丙、俄國學者班咱羅夫說:薩滿教把「光的一精一靈」叫做「哈吉日成吉思騰格裡」,「成吉思汗」的尊號即由此而取得。

小林高四郎認為:這是最接近於真實的解釋;因為帖木真第一次即位(1189年)與薩滿(巫師)豁兒赤有關,第二次即位(1206年)由薩滿闊闊出傳達天命;帖木真登上汗位,總是借助於薩滿教,並以神意說明即位的必然。

(見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阿奇爾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9頁。

丁、認為「成吉思汗」即「天皇帝」之意。

南宋人趙珙《蒙韃備錄》說:「成吉思汗者,乃譯語「天賜」二字也。」

魏源《元史新編》沿襲此說。

舒振邦《「成吉思汗」稱號考釋》(載《中國史研究》1980年第4期)也贊成此說,並詳加考證。

戊、法國學者伯希和認為:「成吉思(ingiz)」為突厥—畏兀兒語tengiz的鄂音化的讀法,意為海,與蒙古語dalai(海)意義相同。

故「成吉思汗」意為「大海汗」。

《蒙古秘史》第280節所載窩闊台(元太宗)的稱號為「大海汗」(dalai--inqaan),1246年貴由(元定宗)致教皇英諾森四世的國書中自稱為「大海汗」(dalai--inqaan),十四世紀居庸關八思巴字石刻稱蒙古皇帝為「大海君主、國之合罕」(talayineenulus--unqaan)。

自成吉思汗以下,蒙古皇帝常有「大海汗」的尊號。

故成吉思汗應即「大海汗」之意。

在伯希和之後,

蒙古秘史大部分中文學者都贊同伯希和的見解,認為「成吉思汗」為「大海汗」之意。

汗—《秘史》原文為「合罕」,旁譯為「皇帝」,即北魏、隋唐以來柔然、突厥、回紇、契丹等北方遊牧民族的最高領袖的突厥—蒙古語稱號「可汗」。

[2]根源—《秘史》原文為「忽扎兀兒」,旁譯「根源」。

在科瓦列夫斯基《蒙俄法語詞典》中,此詞釋作「始源」、「出身」、「家庭」。

[3]孛兒帖赤那、豁埃馬闌勒—《秘史》旁譯按原語意譯作「蒼色一狼」、「慘白色鹿」。

《秘史》開卷以蒼狼、白鹿為成吉思汗的始祖的這段故事,反應了成吉思汗遠祖對過去森林狩獵時代鹿祖圖騰觀念的承襲以及後來進入草原遊牧時代對狼祖圖騰觀念的承襲。

鹿祖傳說為鮮卑、室韋森林狩獵部落鹿圖騰觀念的反映。

而狼祖傳說在許多北方遊牧民族部落中都有,如《史記大宛列傳》載有烏孫王昆莫由狼一乳一養育長大的故事,《北史高車傳》載有高車始祖父為狼的故事,《周書突厥傳》載有突厥始祖母為狼的傳說。

成吉思汗遠祖原為山林狩獵人,後來走出山林西遷到草原上轉變為草原遊牧人,因此即繼承了狩獵人祖先母系氏族時代的鹿圖騰觀念鹿祖母傳說,後又繼承了草原遊牧民的狼圖騰觀念狼祖傳說,這樣就形成了《秘史》開卷所載的成吉思汗的祖先為蒼狼、白鹿的傳說。

[4]大湖—《秘史》原文為「騰汲思」,意為「大湖」、「海」。

這個大湖當即今呼倫湖,成吉思汗遠祖(約於九世紀後葉)從額爾古納河畔深山老林裡渡過呼倫湖西遷到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一帶草原地區。

[5]斡難河—即發源於今蒙古東北部肯特山東麓,流經南西伯利亞,匯流為黑龍江上源石勒喀河的今鄂嫩河。

[6]不兒罕合勒敦山—即今肯特山

第2節

巴塔赤汗的兒子塔馬察。

塔馬察的兒子為豁裡察兒蔑而干[1]。

豁裡察兒蔑而干的兒子為阿兀站孛羅溫勒。

阿兀站孛羅溫勒的兒子為撒裡合察兀。

撒裡合察兀的兒子為也客你敦[2]。

也客你敦的兒子為撏鎖赤。

撏鎖赤的兒子為合兒出。

註釋:[1]蔑而干—意為善射者、神箭手,常用作善射箭的男子的美稱。

[2]也客你敦—意為「大眼」。

第3節

合兒出的兒子為孛兒只吉歹蔑而干,孛兒只吉歹的妻子為忙豁勒真豁阿[1]。

孛兒只吉歹蔑而干的兒子是脫羅豁勒真伯顏[2],有妻孛羅黑臣豁阿,有個年輕僕人孛羅勒歹速牙勒必,有答驛兒、孛羅兩匹駿馬[3]。

脫羅豁勒真伯顏的兩個兒子是都蛙鎖豁兒、朵奔蔑而干[4]兩人。

註釋:

[1]豁阿—意為美麗、美一女,常為女子的美稱。

[2]伯顏—意為富人、富翁。

[3]駿馬—原文為「曲魯兀」,意為駿馬、傑俊。

[4]朵奔蔑而干—《元史太祖紀》、《宗室世系表》作脫奔咩哩犍。

「朵奔」,意為丘陵、土丘。

第4節

都蛙鎖豁兒的額中生了一隻獨眼,能看三程遠[1]的地方。

註釋:

[1]三程—即三天行程遠的距離。

第5節

有一天,都蛙鎖豁兒和他的弟弟朵奔蔑而干一起登上不兒罕山合勒敦山。

都蛙鎖豁兒從不兒罕山合勒敦山上眺望,看見順著統格黎克小河[1]遷移過來了一群人。

註釋:

[1]統格黎克小河—小河,原文為豁羅罕。

《元史太祖紀》作統忽裡忽魯。

為今肯特山東麓、鄂嫩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小河。

第6節

都蛙鎖豁兒說:「那群遷移來的人中間,一輛幌車[1]的前座上,有一個好姑一娘一,如果還沒有嫁人,可以為朵奔蔑而乾弟弟你聘娶她。」

說著,就叫弟弟朵奔蔑而干前去看看。

註釋:

[1]幌車—原文「合剌兀台帖兒格」,旁譯「黑車」,即有覆以幌的帳室的車,《黑韃事略》所記的帳輿。

第7節

朵奔蔑而干來到那群人中間,見那個姑一娘一確實是個美貌、極受讚譽的姑一娘一,名字叫阿闌豁阿[1],尚未嫁人。

註釋:

[1]阿闌豁阿—《元史太祖紀》、《宗室世系表》作阿闌果火。

第8節

那群人(是豁裡剌兒台蔑而干的部眾)。

豁裡剌兒台蔑而干是豁裡禿馬惕部[1]的那顏,娶闊勒巴兒忽真脫古木[2]地方的主人巴兒忽歹蔑而干的女兒巴兒忽真豁阿為妻。

豁裡剌兒台蔑而干的(妻子)巴兒忽真豁阿在豁裡禿馬惕部的阿里黑兀孫[3]地方生下了名叫的阿闌豁阿女兒。

註釋:

[1]豁裡禿馬惕部—豁裡即唐代三姓骨利干之後裔,禿馬惕為唐代都播之後裔,原皆為突厥語族部落,九世紀以後由於大量韃靼蒙古人的遷入,逐漸蒙古化。

兩部居地相近,常聯合在一起,故合稱為豁裡禿馬惕部。

《元史兵志》作火裡禿麻。

[2]闊勒巴兒忽真脫古木—「闊勒」為蒙古語「足」之意,其轉義為「低地」、「河

蒙古秘史入口的地方」。

巴兒忽真為注入貝加爾湖東邊的河名。

「脫古木」,《秘史》旁譯作「窊」即「灘地」、「下濕地」之意。

闊勒巴兒忽真脫古木即巴兒忽真河注入貝加爾湖的河灘地區。

[3]阿里黑兀孫—意為「淨水」,河名。

第9節

豁裡剌兒台蔑而干由於豁裡禿馬惕地區自禁相約,不得捕獵貂鼠、青鼠等野獸,感到煩惱。

他成為豁裡剌兒氏,因不兒罕合勒敦山為可捕獵的好地方,便遷移到不兒罕合勒敦山的開闢者[1]兀良孩部[2]的哂赤伯顏處來。

這就是朵奔蔑而干聘娶出生於阿里黑兀孫地方的豁裡禿馬惕部的豁裡剌兒台蔑而干的女兒阿闌豁阿的原委。

註釋:

[1]開闢者—《秘史》原文為「孛黑合黑三」,旁譯誤作人名。

其實並非專名,而為普通語詞,意為「建立、創立、開闢者」。

[2]兀良孩部—即兀良合惕部。

第10節

阿闌豁阿來到朵奔蔑而干處,生了兩個兒子,名叫作不古訥台、別勒古訥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蒙古秘史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