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韋、陸二人,一時氣憤填膺,齊撞壁而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

唐代宮闈史

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

元載既打死了李少良,便有少良的友人韋頌,和殿中侍御史陸埏二人,叩闕呼冤;都被元載喝令武士擒下,打入死囚牢。

韋、陸二人,一時氣憤填膺,齊撞壁而死。

代宗知道了,心中十分懊恨,只是平日被元載脅制住了,一時不敢翻臉。

忽想起浙西觀察史李棲筠,是一個忠義剛直之臣,便暗暗地下手詔,傳棲筠進京來,拜為御史大夫。

棲筠受職後,即察出吏部侍郎徐浩、薛邕,和京兆尹杜濟虛,禮部侍郎於劭四人,俱是元載一黨一羽,專一欺君罔上.黷貨賣官。

棲筠給他一本參革,一齊罷官。

元載深恨棲筠,便與同一黨一陰一謀陷害他。

不多幾天,棲筠在家中,竟然無疾而亡。

因此外邊許多人謠傳,說李棲筠是被元載買囑他貼身人,用一藥毒死的。

代宗皇帝雖也十分悲傷懷疑,只是元載在朝中的一黨一羽甚多,一時又拿不到他的真憑實據,便也只得忍耐在心中。

但元載見李棲筠去世,越是肆無忌憚,進事驕橫。

代宗因此心中憂隨,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左金吾大將軍吳溱入宮來,朝見代宗;見萬歲爺面有憂色,覷著左右無人,便低聲奏道:「如今心腹大患,是在元載一人。

陛下是否因此人勞心?」

代宗長歎一聲說道:「朝事荒墮,全是朕一人之過;元載之敢於大膽妄為,亦朕平日縱任所致。

今欲除之,亦已難矣!」原來這位吳大將軍,是章敬皇后的胞弟,與代宗有甥舅之親;平日忠心為國,君臣素稱相得。

今吳將軍一句話打動了萬歲爺的心事,當時君臣二人在宮中秘密計議,直到更深,才退出宮來。

第二天,吳將軍在家中悄悄地召集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禮部侍郎常兗,可憐這時朝官號稱正直的大臣,只有這五六人了!吳將軍受了代宗皇帝的密意,與這五六個忠義大臣,在府中南書齋裡商議國家大事。

正說話時候,忽見一個壯士,直闖進屋中來;眾人一大驚,十幾道眼光,一齊注定在那壯士身上。

見那壯士黑紗罩住臉面,直立在當門,一言不發。

吳將軍按著劍,大聲喝問:「何人?」

那壯士舉手把臉上黑紗揭去,慌得一屋子的人,一齊跪倒在地,口稱:「萬歲!」原來那壯土打扮的,竟是代宗皇帝。

他見事機危急,便改裝做禁兵模樣,混出宮來;跨一頭黑馬,飛也似地跑到國舅府中,跳下馬,便向府中直闖。

府中自有守衛家將,把守大門;今日府中秘密會議,關防更是嚴緊,見這禁兵進來,齊向前去攔阻。

那禁兵把手中小紅旗一舉,家將們知道是宮中的密使,便讓出一條路,放禁兵進去。

原來唐朝時候,皇帝有密事宣召大臣,便從宮中派一密使出來;手執小紅旗,上有金印為憑。

誰知今日這個密使,竟是代宗皇帝自己充當的。

當時招呼眾位大臣入座,憤憤地說道:「昨夜有內侍探得消息,說近日元載與王縉謀反;連日在元載私宅中,藉著夜蘸為名,召集徒一黨一,密謀起事。

如今禁兵在元載手中,便由元載指揮禁兵,旦夕圍攻宮廷,意欲劫朕西去,挾天子以號令百官。

眾大臣皆忠義之土,豈能坐視亂臣賊子傾覆李家社稷耶?」

眾大臣聽了代宗的話,個個露著悲憤之色:有扼腕歎息的,有拍桌大罵的。

一室中,君臣們也忘了儀節;只是紛擾了半天,卻想不出一條計策來。

滿室靜悄悄的半晌,忽見又有一個壯士打扮的,走進屋子裡來;眾人看時,吳將軍認識是府中的守衛長,名余龍的,便喝令退出去。

誰知這余龍好似不曾聽得主人的話一般,看他搶上幾步,當著他主人跟前,噗地跪倒在地,說道:「萬歲爺有急難,責在主公;主公有急難,責在小人。

今日事機已迫,小人卻有一計。」

吳將軍問:「汝有何計?快快說來!」那余龍爬在地下,說道:「小人想元載這一奸一賊,平日膽大妄為;卻有一人,是他的心腹爪牙。」

吳將軍道:「卻是何人?汝且說來。」

余龍道:「便是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

這句話一說,滿屋子的人,都不覺愕然。

原來董秀這人,是統帶御林軍的;時時隨在皇帝左右,代宗皇帝也拿他當心腹看待。

如今聽說此人與一奸一臣同一黨一,真出於眾人意料之外。

吳將軍卻不信,說道:「汝言可有證據?」

余龍道:「小人有一八拜之交,名常勝的;他卻當著董秀家的守衛長,所有他家主公,和元載二人的來蹤去跡,俱看在常勝眼中。

如今元載、董秀二人的蹤跡,過往愈密了,常勝在一旁,都聽得仔細,心中也是氣憤,來與小人說知,意欲辭了這守衛長的差使不幹,免得他日事敗以後,玉石不分。

是小人勸他耐著一性一兒。

如今聽萬歲說了,小人才敢說。

如今小人意欲去把常勝喚來,請主公和他商量,看有什麼妙計;俺們今日只須把董秀擒下,便什麼事也不怕了。」

代宗聽余龍說到這裡,便忍不住說道:「好好!汝快去把常勝喚來,便著在常勝身上,把那董秀擒下;事成之後,朕自有重賞。」

余龍見萬歲對他說話了,慌得他忙上去磕頭謝恩,起身倒退著出去。

這裡吳將軍勸代宗:「今日事機甚險,萬歲既已出宮,一時不宜回宮,且在臣家駐駕幾天,俟一奸一賊就擒,由臣等再護送陛下回宮。」

眾大臣也都勸說,吳將軍便把南書齋收拾出一間臥室來,留皇帝住下。

一面也把諸大臣留住在府中伴駕,隨時商議機密。

那余龍一去,直到傍晚,不見回來,吳將軍心中甚是掛念。

看著屋中已上燈火了,忽聽得門外一片喧嚷,只見余龍和常勝二人,揪住那左衛將軍董秀,直至堂上。

這時董秀正準備去赴元載的秘密會議,不料那守衛長常勝,早巳與余龍商議停妥,又與手下的守衛兵士暗約;俟董秀出門,路經吳將軍府門口,那駕車的武士,卻把那董秀的車輛,直驅進府門來。

董秀坐在車上,大詫,連連喝問時。

那常勝上去,劈胸一把,把董秀拖下車來;余龍也上去幫著,兩人前牽後擁的,直上吳將軍堂來。

把個董秀拖得衣帶散亂,紗帽歪斜,董秀大聲咆哮著。

正喧嚷時候,忽見吳溱手捧皇帝詔書,踱出堂來,大聲宣讀道:「董秀聽旨!」董秀到此時,也不敢倔強,只得轉身向內跪倒。

聽詔書上說道:「元載謀為不軌,董秀素為內援,著左金吾大將軍吳溱拿下,嚴刑審問。」

董秀聽了詔書,還是嘵嘵辯說。

吳將軍只喝得一聲:「搜!」上來四個武士,擒住董秀兩手,向他身上裡外一搜,不見有什麼挾帶;又抓下紗帽來,向帽中髮髻中細細搜索一番,也看不出破綻來。

吳將軍又吩咐脫一下靴來,果然在靴統子裡,搜出一卷文書來。

吳將軍接在手中看時,竟是元載和王縉二人密謀起事的案卷。

上面寫明謀反日期,和幾路兵圍攻宮廷,幾路兵擒捉國戚大臣,寫得明明白白。

吳將軍看了,不覺大怒,便把聖旨高高供起,在一旁設著一張公案;吳將軍就公案前坐下,武士推著董秀,跪在案下。

堂上喝一聲:「打!」那大杖小擯,一齊向董秀身上打下去。

那董秀只是忍著痛,一言不發。

吳將軍愈是慣怒,喝令把這一奸一賊上下衣服剝去,用皮鞭痛打。

這董秀真是一個鐵漢,打得渾身皮開肉綻,只在滿地下打著滾,竟咬緊牙關,不嚷一聲痛,也不招承一句話。

吳將軍看看無法可想,還是那余龍在一旁看了,心生一計,向他主公耳邊低低地說了一句話。

吳將軍點著頭,余龍便去廚下取一大桶鹽鹵來,向董秀身上潑去。

那皮肉新開了裂的地方,一沾了鹽鹵,便痛徹心骨;任你好漢,也忍不住大聲叫喊起來。

連說:「犯官願意招認了!」當下吳將軍取得口供。

原來元載和董秀約定在大歷十二年三月朔日起事。

董秀帶領御林軍,在宮中為內應;元載又約王縉,調四城兵馬,包一皮一皮圍京城。

代宗聽說平日親信的董秀,果然為一奸一賊內應,不覺大怒,便親自出至大堂;董秀見萬歲爺在上,早嚇得匍匐在地,不住地叩首求饒。

代宗一腔怒氣,盡發洩在董秀身上。

喝令常勝和余龍二人,將亂棍活活地把董秀打死在堂下。

一面下旨令左金吾大將軍吳溱,兼統御林軍;連夜點起一千兵馬,悄悄地去把那元載的一座府第,一團一團一圍住。

一聲吶喊,直撲進去。

吳將軍仗劍當先,聽了董秀的口供,知道他們都在萃秀軒中聚會,便領著百餘個武士,向萃秀軒中趕來,其餘的兵士,和府中的守衛兵廝殺。

府中原有三百名守衛兵,兩下裡捉對兒在廊頭壁角上火並起來。

吳將軍也不去管他們,急急去找尋元載一班人。

誰知搶進萃秀軒中看時,已走得一個也不留。

吳將軍知道他們躲向後花園中去了,便又趕進後花園去,分頭搜尋,果然在花木叢中,山石洞裡,一個一個地揪出來。

吳溱認得都是在朝的官員,共搜出五個,獨不見那元載和王縉二人。

吳將軍又向四下裡尋找,一抬頭,見有一個穿紅袍的,正爬在牆上,想逃出牆外去。

吳將軍一聳身,搶上前,揪住袍角,把那人拉下地來;看時,正是那同平章事王縉。

吳將軍喝問:「元載這一奸一賊躲在何處?」

王縉只是不說,吳將軍拿劍鋒擱在王縉脖子上,王縉害怕起來,才把手指著牆外,說:「已逃出牆外去了。」

吳將軍只是微笑著,也不追尋。

一手揪住王縉衣領,回至堂上來。

那府中三百個守衛兵,俱被御林軍士活捉的活捉,殺翻的殺翻,滿院子東倒西橫的,儘是死人。

吳將軍檢點,共捉住八個官員,喝武士拿一根長繩,把八個官員,一串兒捆一綁著。

正翻綁停當,忽見二三十個御林軍士,早已捉住那元載,拿繩子捆一綁成一隻粽子相似,用大槓抬著,送上堂來。

那元載見了吳溱,便大喊道:「國舅快做個人情,鬆鬆綁兒!」原來吳將軍早已埋伏著一支兵士,在後花園圍牆外;元載逃過牆去,真是垂手而得。

當時元載不住地喚:「國舅救我!」吳將軍也不去睬他。

御林軍士,原帶著十數個囚籠;到此時,抬過囚籠來,一一裝進去。

一大隊軍士押著,送往政事堂來。

次日,代宗下旨,著左金吾大將軍吳溱,會同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禮部侍郎常兗,開堂公審。

元載和王至此時,無可抵賴,只得悉數供認。

一班承審官吏,不敢怠慢,據實奏聞。

朝旨下來,令刑官監視,賜元載自盡。

這元載一身貪惡,更甚於魚朝恩;剝削同僚,人人痛恨。

今見朝旨賜死,人人心中痛快。

元載臨刑的時候,願求速死,那刑官冷笑道:「相公當朝二十年,行盡威福;今日落在下官手中,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相公平日辱人多矣,今日稍受些污辱,想也不妨!」說罷,脫一下腳上污襪來,塞在元載口內,然後慢慢地將他縊死。

一屍一身拋在政事堂階下,暴露了三天,任百姓們觀看踐踏。

元載妻王氏,系前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之女,驕侈潑悍;生三子,長名伯和,次名仲武,幼名季能,無一成材的。

伯和官拜參軍,仲武官拜員外郎。

季能官拜校書郎;依勢作惡,貪刻肆一婬一,在京城中立南北兩第,廣置姬妾,多蓄優伶,聲色犬馬,件件皆一精一。

至此,元載已死,朝旨令將元載妻子,一併正法,家產沒入宮中,財帛以萬計。

中如胡菽一物,多至八百石,盡分賜中書門下台省鎊官。

王縉原當賜死,後劉晏奏稱,國法宜分首從;便將王縉貶為括州刺史。

吏部侍郎楊炎,諫議大夫韓洄、包一皮一皮佶,起居舍人韓會等,一班官吏,俱是在元載家中捉住的,分別貶官。

惟卓英倩一行六個官員,罪情重大,立刻在政事堂上用杖打死。

英倩之弟英璘,家居金州,橫行鄉里,結識一班遊民,知其兄伏誅,便糾眾作亂,被金州刺史孫道平統兵圍捕,一鼓成擒。

當即斬首號令,奏報到京。

代宗餘怒未平,復打發中使,至元載家鄉,發掘元載祖墳;自祖父以下,皆毀棺裂一屍一,平家廟,燒木主,才消得代宗皇帝胸頭之氣。

從來朝內宦官武權,沒有不外結蕃鎮的。

唐朝安史之亂,蕃鎮之禍,從此開始。

當時肅宗、代宗二帝,皆因宮廷變亂,無暇顧及邊疆。

這時安史雖平,而安史的餘孽尚在。

那河北四鎮,統是安史的舊部,據有遺眾,漸覺驕橫。

盧龍節度使李懷仙,一性一情暴戾,為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所殺,自稱留後。

代宗優柔寡斷,專事姑息,仍任希彩為節度使。

懷仙部下,又是不服,復將希彩殺死,改推經略使朱泚為元帥;代宗便也順了部下的意思,把朱泚任為節度使。

那時相、衛二州的節度使薛嵩病死,子名平,年只十二歲,將士推他繼承父職;平又將此職讓與叔父薛萼,夜奉父喪,奔歸鄉里。

薛萼遂自稱留後,代宗也無法可治,只得聽其自然。

此中獨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最是跋扈,公然為安祿山、史思明二人建造祠堂,稱做四聖。

又上表求為宰相,代宗遣使慰諭,令其毀去四聖祠,便授他同平章事。

田承嗣有一子名華,更是一婬一惡。

他依仗父親的權勢,在魏、博兩州的地方,專一一奸一婬一良家婦女。

那婦女們被一奸一污了,也有含羞自盡的,也有吵鬧到節度衙門裡去的。

田承嗣見有婦女吵進衙門來,便吩咐守衛兵,用亂棍打死。

可憐這班婦女,儘是白白受了糟蹋,白白送了一性一命!他家的父兄,嚇得縮著頭,躲在家裡,誰敢說一個不字。

那田華色膽愈鬧愈大,見部下將士的妻小,略有長得體面些的,他便用強霸佔;那班將士,人人敢怒而不敢言。

代宗皇帝一位幼一女永樂公主,長得十分嫵媚;田華年幼時候,隨著父親進宮去,曾見過一面。

他好色之一性一,自幼生成,直至如今,心中還念念不忘這位永樂公主。

今見代宗遣使來勸田承嗣,毀去四聖祠,承嗣上表,便替他兒子田華求婚。

代宗皇帝欲收服田承嗣,竟把這心一愛一的永樂公主,下嫁與承嗣之子田華為妻。

這田華一性一格粗一暴,他仗著父親蕃鎮的權勢,便也不把公主放在眼中;一般的大聲呼叱,任意作踐。

獨可憐這位公主,雖說是金枝玉葉,受這莽夫的欺凌,也只得忍氣吞聲地過著日子。

這承嗣做了皇親國戚,愈是驕橫起來;便密誘相衛兵馬使裴志清,逐去留後薛萼,率眾歸承嗣。

承嗣即以兵襲取相州,代宗下旨阻止,承嗣抗不奉詔,反進陷洛、衛二州。

從此田承嗣的聲勢,一天浩大似一天。

代宗忍無可忍,便下詔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成德李寶臣,幽州朱滔,昭義李承昭,淄青李正己,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汴宋田神玉,諸路兵馬,共六萬人,會攻承嗣。

又下詔貶承嗣為永州刺史,承嗣諸子,皆逐居惡地。

承嗣不奉詔,與諸路兵戰,往往能以詭計取勝。

承嗣諸子中,尤以長子悅,驍勇善戰。

諸路兵馬,俱被他擊敗,反被他佔據三四處州城,聲勢甚是銳急。

看著已攻至臨洺城下,這地方是河東咽喉,臨洺若失,中原大震。

當時諸路人馬,俱被田承嗣、田悅父子二路強兵衝斷,不通消息。

臨洺守張伾,死守了三個月,糧盡援絕,其勢甚危。

張伾有一一愛一女,面貌秀美,平日視如掌上明珠。

至此,張伾不得已,便將一愛一女妝飾得十分嬌一艷,使坐在白玉盤中,出示眾軍道:「今城中庫稟竭矣,願以此女代償餉糈!」兵士俱大感動,不覺淚下,請為主將出一死戰。

開城鼓噪而出,銳不可當;田悅大敗,退五十里。

略得糧米無數,張伾收軍入城,依舊深溝高壘,死守待援。

後張伾思得一計,覷東風大作,便紮成一紙鳶,臨高放去;飛騰空中百餘丈,過田悅營。

悅使善射者,騎馬追射之,不可得。

落河東馬燧營中,見鳶背上有字道:「三日不解,臨洺士且為悅食。」

馬燧便合河一陽一李芃,與昭義軍,三路救張伾。

田承嗣父子被眾軍包一皮一皮圍,勢不得脫。

馬燧出銳兵,鼓噪直撲承嗣營,斬首五百級,承嗣軍大亂,與田悅率余兵夜遁,盡棄旗幕鎧仗五千乘。

田氏父子,窮無所歸;便迫令永樂公主上書求情,許承嗣入朝請罪。

代宗皇宗念在公主面上,便許承嗣的請求。

有詔復田氏父子原官,又賜鐵券。

這時承嗣已年老,至大歷十四年,一病身亡,年已七十五歲。

但到大歷十四年五月,代宗也崩駕。

遺詔召郭子儀入京,攝行塚宰事。

立太子適為嗣皇帝,即位於太極殿,稱德宗皇帝。

尊郭子儀為尚父,加職太尉,兼中書令。

封朱泚為遂寧王,兼同平章事。

兩人位兼將相,實皆不問朝政;獨常兗居政事堂,每遇奏請,往往代二人署名。

朱泚也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從前將同一乳一貓鼠,獻與代宗,說是國家的祥瑞;常兗便率領百官,入朝稱賀。

獨崔祐甫上表力排眾議,道:「物反賞為妖,貓本捕鼠,與鼠同一乳一,確是反常,應視為妖,何得稱賀。」

常兗從此怨恨崔祐甫。

及德宗即位,因會議喪服,祐甫說當遵遺詔臣民三日釋服,常兗說人民可三日,群臣應服二十七日;兩人便大爭起來。

常兗便上表斥祐甫為率情變禮,請加貶斥,署名連及郭、朱二人;德宗便貶祐甫為河南少尹。

既而郭子儀與朱泚,又表稱祐甫無罪,德宗大詫,以謂前後言不相符,召問實情。

二人皆說,前奏未曾列名,乃是常兗私署的。

德宗斥常兗為期君罔上,貶為潮州刺史,便令祐甫代相,給以專權。

真是言聽計從,知遇甚深。

又下詔,令罷四方貢獻;所有梨園子弟,概隸屬太常,不必另外供奉。

天下毋得奏祥瑞。

縱馴象,出宮女。

設登聞鼓於朝門,人民如有冤屈,得撾登聞鼓,發下三司詢問,人民大悅。

便是四方軍士,也都歡舞起來。

德宗皇帝又因代宗沈妃是自己親生的母親,只因多年尋訪不得,心中萬分想念;如今自己登了帝位,便先下詔,封沈氏為睿真皇太后,贈太后曾祖士衡為太保,祖介福為太傅,父易直為太師,太后弟易良為司空,易直子震為太尉。

一日之間,封拜一百二十七人。

所有詔旨,皆用錦翠飾以御馬,馱至沈氏家中,易良有妻崔氏,十分美艷;德宗召入相見,十分尊重。

召後宮王美人、韋美人出拜,稱為舅一娘一;王、韋二美人拜見,詔舅一娘一勿答拜。

至建中元年,又冊前上皇太后沈氏尊號。

崔祐甫善畫,帝命繪太后像,供奉在含元殿;舉行大祭,德宗全身兗冕,出自左階,立東方,群臣立西方,帝再拜上冊,欷歔感咽,泣不可抑,左右百官皆泣下。

中書舍人高參上議,彷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於代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氏子弟,行州縣咨訪,以宣述皇帝孝思;或得上天降休,靈命允答。

若審知皇太后行在,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還宮。

但擾攘經年,依然杳無消息。

這沈氏太后,原是代宗侍女,與代宗情一愛一甚深;今德宗皇帝在東宮時候,也曾一愛一戀一位美人。

雖只與這美人會面一次,但心中依戀著,永遠不能忘卻。

今日身為皇帝,後宮佳麗甚眾,但都不能如此美人顏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