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闈史》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世民急向左右親兵手中換過刀來,再躍馬奮臂,大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代宮闈史》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

唐代宮闈史

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

宋老生手下個個都是能征慣戰的,幸得世民神力敵住,只見他手握雙刀,轉動如風,東衝西突,凡是近他的敵軍,都被他殺死,流血滿袖,刀口盡卷。

世民急向左右親兵手中換過刀來,再躍馬奮臂,大殺一陣;段志玄等緊隨馬後,拚命趕殺。

手下的戰士,個個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不消一兩個時辰,早已殺得隋軍旗一靡一轍亂,馬仰人翻。

世民心生一計,傳令手下的兵士,大聲呼喚著道:「老生已被擒住,隋兵何不速降!」那時城東的隋軍,正與李淵酣鬥,到吃緊的時候,忽聽說城南主將已被擒捉,便也無心戀戰,急急退避進城;李淵乘勢緊迫,那隋兵只顧逃一性一命要緊,一路棄甲拋盔,飛也似地逃進城去,把城門緊緊閉住。

恰恰把宋老生一支孤軍,閉在城外,弄得他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急欲折回南門去時,被世民橫衝過來,攔住去路,再欲轉入東門,那李淵的兵又殺來,把宋老生的兵截成兩段。

他父子兩支兵,從兩下裡包一皮一皮圍攏來;宋老生看看不是路,便長歎一聲,提著馬韁,向壕中一躍,意欲尋個自盡,恰巧劉弘基飛馬趕到,一刀下去,把老生的身一體砍作兩段;轉身又把隋兵殺得七零八落,東逃西竄。

隋兵這時只恨爺一娘一不給他多生兩條腿,使他可以快逃得一性一命。

這一場惡戰,李淵雖得了勝仗,但手下兵士也是死亡枕藉;李淵傳令兵士在城下飽餐休息一回。

到夜深時候,城外鼓聲四起,李淵和世民手下的兵士一躍登城,城中守兵,便不戰而降。

李淵便進城安一撫軍民。

休息過兩天,李淵又引兵攻打臨汾;臨汾守吏不戰而降。

從此一路打去連得絳郡、龍門、河東幾座城池,又從梁山渡過大河,奪韓城,攻馮翊,勢如破竹;適值劉文靜從突厥出使回來,帶領五百突厥兵,又戰馬二干匹。

那突厥兵又個個驍勇善戰,戰馬又馳騁自如;李淵得了,便好似虎之添翼,軍事十分順利。

奪得河東以後,李淵自率諸軍,沿河西進;一路朝邑、蒲津、中潬、華一陰一、永豐倉、京兆,許多郡縣,都自願投降。

李淵便命長子建成,司馬劉文靜,帶同王長諧一班人,屯兵永豐倉,守潼關以控河東,慰撫使竇軌以下兵馬,概受節制;命次子世民,帶同劉弘基一班兵馬,駐紮渭北,慰撫使殷開山以下戰員,概受節制。

兩軍分頭行一事,李淵自己住在長春一宮裡。

有一天,鄠縣地方李氏女使人到宮中來下書,李淵拆開看時,知道是他親女的書信;李淵十分歡喜,忙喚他女婿柴紹進宮來,一同觀看。

原來柴紹夫婦兩人,住在長安的時候,接到世民喚她的信,在柴紹的意思,要和他夫人同行,李氏卻說:「夫婦二人在路同行,頗多不便,大丈夫功業要緊,你盡放心一人前去,我一婦人在家,容易避禍。

縣我也別有計較,君可莫問。」

柴紹到此時,也無可如何,只得狠一狠心腸,丟下他夫人,到岳父這裡來。

那李氏自丈夫去太原以後,便悄悄地回到郡縣的別莊上去;散去家財,招兵買馬,也立起義師來。

這時有李淵的從弟,名神通的,因地方官捉拿得他緊急,也逃到鄠山中來,卻和長安大俠史萬寶一班人暗通,起兵響應李淵。

李氏兵和神通兵合在一起,攻入鄠縣,佔據了城池;又令家奴馬三寶招集關中群盜,如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一班人都打通一氣,一路進兵出去。

奪得盩厔,武功、始平一帶縣份,共有七萬人馬。

左親衛段綸,他的妻子,原是李淵妾生的女兒,到此時也在蘭田地方聚集同一黨一一萬多人,和李氏聯為一氣。

如今打聽得李淵大兵已過河來,便由李氏領銜通信,給他父親;所有一班人馬,都願受他父親的節制。

這柴紹跟著岳父,東征西殺,多日得不到他妻子的消息,如今見了這封信,知道他妻子也帶領人馬攻城略地地大做起來,他忙向岳父討得將令,出帳來跳上馬,飛也似地迎接他夫人去。

這裡李淵便拜神通為光祿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此外各路大盜,都給他官階,照舊帶領他部下,駐紮在原外。

所有一切軍隊,都歸世民調遣。

這世民帶領大隊人馬,向西急進,沿路群盜歸附,幾不勝數,待到涇一陽一地方,連營數里,共有大軍十萬;路過隰城,隰城尉房玄齡,親自到轅門口來請見,世民和他一見如故,立時拜官記室參軍,充做隨營軍師。

兩人在軍中早夕談論,十分投機。

恰巧柴紹夫婦,也帶兵到來,世民欣然出迎,只見他姊姊首插雉尾,身披軟甲,腰佩寶劍,足頓蠻靴,望去果然是十分威武,活似一位女將軍。

那柴紹卻跨著一匹白馬,隨在他夫人身後。

他臉上只有喜孜孜的笑容,後面便是萬餘人的軍隊。

挑選得個個一精一壯,旗幟鮮明,刀槍雪亮;世民見了,忍不住眉眼上堆下笑來,拍馬向前,向他姊姊拱手道:「阿姊辛苦了!」

三人並馬進帳,帳中設下筵席,圍坐痛飲起來。

飲罷,各自歸帳。

柴紹軍隊居左,李氏軍隊居右。

當時營巾稱李氏軍為一娘一子軍。

次日,世民率領左右軍進兵阿城,一面遣使稟告父親,請李淵會師長安。

這時李淵已帶領人馬離長春一宮、到永豐倉;一面開倉發粟,一面進兵馮翊。

又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攻扶風;扶風太守領兵應戰,被弘基打敗,便佔得扶風城池,從此一路無阻,直到長安城下。

那次子世民,早巳駐軍待著,兩方合兵,共有二十餘萬。

李淵一面巡視營壘,一面傳諭守城官吏,願擁立城中的代王。

這代王名侑,是煬帝的孫子,故太子昭季的兒子。

太子早死,遺子三人:長子倓,封燕王;次子侗,封越王;侑是第三子,在長安留守。

長安又稱西京,有京兆內史衛文升一班人輔佐代王。

保守城池。

無奈這衛文升,年紀又老,受不起驚嚇。

聽說李淵軍隊,已臨城下,早嚇出一場大病來,倒在一床一上,不能管事;只聽那左翊衛將軍一陰一世師,郡丞骨儀,忙著調兵守禦。

李淵先把文書送進城去,被一陰一將軍退回。

李淵動了怒,便督同各軍攻城;各將士奉令撲城。

骨儀帶同士卒,在城上抵禦。

孫華帶領弓一弩一手,奮勇當先。

城上矢石齊下,孫華用遮箭牌擋著,冒險越過城壕,手中搖著紅旗,正要攀登城牆,忽然城上一箭下來,射中要害,立時陣亡。

李淵兵士見先鋒戰死,便個個憤怒,死力進攻,前仆後繼,日夜不休。

戰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只見那軍頭雷永吉,左手執旗,右手握盾,首先登城,後面軍士便和潮湧的一般上去;殺退城上守兵,斬開城門,迎李淵大軍進城。

那一陰一世師和骨儀,還不肯投降,帶領少數兵士,在街巷中喊殺,不多時都被李淵的軍士擒住,解送中軍帳中。

衛文升病在一床一上,聽得外面喊殺,又聽說一陰一世師、骨儀兩將軍都已被擒,便立刻嚇死。

這時代王侑,在東宮接連幾次太監報來,說李淵軍隊已殺進城來,又說一陰一將軍和骨將軍都兵敗被擒,又說衛內史驚嚇而死,又聽得宮外一陣一陣喊殺之一聲,越喊越近,看看左右,都自顧逃命要緊,一齊丟下代王,東奔西竄。

代王只是十三歲的孩子,如何吃得起驚嚇?也不禁慌作一一團一。

其時只有侍讀學士姚思廉不曾走得,他站在殿前保護代王。

李淵的兵士鼓噪入殿,思廉厲聲呵止道:「千歲在此,何得無禮!」

眾兵士聽了,便由不得禁聲站住。

李淵下馬上殿,仍行臣禮,拜見代王,啟請代王遷居大興殿後廳。

代王見李淵帶劍上殿,他身一體早已抖個不住,思慮至此也聲無法,只得上去扶住代王下殿,泣拜而去。

李淵亦退宿長樂宮,一面出令,約束兵士,毋得犯隋氏七廟,及代王宗室,有敢違令者夷及三族。

次日昇座,從獄中拉出一陰一世師、骨儀等十多個官員,責他平日貪贓枉法,又抵抗義師,一律斬首。

所有從前獄中被官員冤屈的犯人,便一齊釋放。

內中有一個犯官,長得眉清目秀,年紀甚輕;他見了李淵,卻不肯下跪。

李淵問他姓氏官職,犯了什麼罪,卻監禁在此?那犯官見問,便哈哈大笑道:「我李靖原不曾犯什麼國法,現做馬邑郡丞;只因打聽得公在太原起事,我苦於無從告變,便自願裝入囚車,故令長官押送到江都去,以便在天子跟前告密。

不料囚車送到長安,正值公來圍城;城守不知我計,便將我寄在獄中。」

李淵聽到這裡,忍不住大怒起來,說道:「諒你小小郡丞,卻敢告發我麼?」

喝令左右推出轅門斬首。

李靖見李淵動怒,便冷笑著說道:「公舉義兵,欲平天下暴亂,乃竟敢以私怨殺忠義之士嗎?」

淵不答話,左右便上去把李靖擁出轅門,準備行刑。

忽見敦煌公李世民,拍馬趕來,喝叫「刀下留人」;急急下馬進帳去求著李淵道:「這李靖和孩兒有一面之交,望父親看在孩兒面上,饒他一命吧。

況孩兒素知這李靖才勇兼全,大人不記得韓擒虎的遺言麼?擒虎也說李靖可與談將略;若收為我用,必能立功。

請大人不念舊惡,赦罪授官。」

李淵聽了這番話,半晌才說道:「我看李靖矯矯不群,他日恐不易駕馭。」

世民道:「大人若把李靖交給孩兒,我自有駕馭之術,大人不必過慮。」

李淵至此,方才允諾。

世民出帳,親替李靖解縛,用好言撫一慰一番。

李靖進帳謝過李淵,世民引入自己帳中,待以上賓之禮。

講到這李靖的來歷,在下已在第六回書上交代明白,如今他又在長安城中出現,那虯髯客卻又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原來這虯髯客,也不是個平常人,他是專一在江湖上物色英雄的;那天在客店裡遇到了李靖,他知道李靖將來是大富大貴的人,便一力成全了他和紅拂姬人的煙緣,又替他在楊素跟前做說客,從此李靖反因他夫人得了一官半職,這真可算得裙帶福了。

從此虯髯客把紅拂姬人認做了妹妹,常到李靖家中來坐地;閒談之中,問李靖:「太原一帶尚有異人否?」

李靖答稱:「我交遊之中,尚有一人,可以稱得少年英雄。

這人與俺同姓,名世民,是總督唐公李淵之子。」

虯髯客聽了,忙問:「俺可以和他一見麼?」

李靖說:「世民常在我友人劉文靜家中起坐,只須走訪文靜,便可以見得。」

虯髯客說道:「俺生平相天下士,百不失一;郎君何不攜帶俺去見見?」

李靖答應,虯髯客便約定次日在汾一陽一橋上相會。

到了時候,李靖跨馬趕到汾一陽一橋上,那虯髯客早已候著,便一同到劉文靜家中去。

虯髯公自稱善相,願見李公子;文靜平素也賞識世民,說他器宇不凡。

如今聽說虯髯善相,忙打發人去把世民請來。

那世民不衫不履,大踏步走來。

虯髯客見了,不覺大吃一驚,忙拉著李靖到屋角去,悄悄地說道:「此人有天子之相,我看來已十定八九;俺尚有一道兄,給他一見,便百無一失了。」

李靖聽了,暗地裡去對文靜說了,文靜便約在三日後再在寓中相見。

到了日子,虯髯客果然攜一道士同來,邀著李靖同去訪劉文靜。

文靜正與客對奕,見道士來,便邀道士入局對奕;又寫一字條兒,去把世民請來觀奕。

停了一刻,果見世民掀簾而入,長揖就坐,顧盼不群。

道士見了,心中一動,下子也錯了;忙把棋子收在盒子裡。

說道:「此局全輸,不必枉費心計了。」

便起身拉著虯髯客,李靖在後面跟著,一塊兒走出門去。

走在半路上,那道士對虯髯客說道:「此處已有人在,君不必強圖,可別謀他處去吧。」

說著,便一灑袖向別路揚長而去。

這裡虯髯客拉著李靖,跨上馬在路默默地走去。

回到李靖家中,入內堂坐下;那紅拂夫人見虯髯客來,便也出來在一旁陪坐著。

半晌,虯髯客才抬起頭來,對紅拂一笑,說道:「妹一子不是常常說起要去見你嫂嫂嗎?俺家住在城西大石坊第四小板門便是。

俺明日合宅西行,便請妹一子和妹夫明午到舍下來一別,順便也可與你嫂子一見。」

李靖平日常說要到虯髯家中去拜見嫂嫂,那虯髯總不肯告訴他地名;如今聽虯髯邀他夫妻到家中去相見,喜得他直跳起來。

當日和虯髯分別了,到了次日中午,紅拂打扮齊整,坐著車兒,李靖跨著馬,迤邐尋到城西去;那大石坊是一個極荒涼的所在,走到第四小板門口,李靖上去,輕輕地打著門,便有一個僮兒走來開門,把他夫婦迎接進去。

走過第三重門,李靖不覺怔了一怔,原來裡面高廳大廈,傑閣崇樓,和外面絕不相稱。

望去簾幕重疊,奴婢成群。

小僮兒把李靖夫婦引入東廳,只見虯髯客哈哈大笑著從裡面迎出來。

看他紗帽紅衫,十分文雅;身後隨著一個絕色少一婦,端莊秀麗,把李靖的眼光也看住了。

紅拂夫人知是虯髯的妻室,忙悄悄地拉著他丈夫的衫袖,一齊上去拜見,那少一婦也殷殷還禮。

虯髯邀他們進了中堂,兩對夫妻,相對坐定。

有四個俊俏丫鬟,搬上酒餚來,大家開懷暢飲;又有一隊女樂,在簾前吹打著勸酒。

酒到半酣,虯髯站起身來,止住樂聲,命二十個家奴,搬出二十具大衣箱來,排列在堂下;虯髯指著衣箱,對李靖說道:「這裡面全是我歷年所積,如今送給你妹夫,算是俺妹一子的奩資。

我原打算在此地成立大業,昨日既遇有真一人,便不應再在此逗留。

那李公子確是英主,三五年內,當成大事;妹夫才器不凡,將來必位極人臣。

俺妹一子獨具慧眼,得配君子,他年夫貴妻榮,亦是為閨中人吐氣;非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亦不能遇妹,原非偶然的煙緣。

從此妹夫努力前途,莫以我為念。

十年後,只打聽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人崛起,便是我成功之日,妹與李郎可在閨中瀝酒相賀。」

說著,便把府中內外鑰匙銀錢簿冊,和奴婢的花名冊子,一併交出;又把閤府中的奴婢僮僕,傳集在院子裡,命大家拜見李靖夫婦。

又叮囑眾人道:「這一對夫婦,便是爾等的新主人;事新主須如事舊主,不得略有怠慢。」

李靖夫婦十分惶惑,正要推辭,那虯髯客和他夫人已轉進入內,須臾便戎裝出來,向李靖夫婦拱一拱手,出門跨馬去了。

李靖夫婦送客出門,回進屋去,檢點箱籠,儘是珍寶。

從此李靖十分富有,又有虯髯客留下的兵書一箱,書中詳說風角、鳥占、雲祲、孤虛種種法術;李靖盡心攻讀,頗有心得,從此用兵如神,料事如見。

直到唐太宗貞觀年間,有東南蠻奏稱,海外番目入扶餘國,殺主自立;李靖知道虯髯事已成功,便告知紅拂夫人,兩人在閨中相對瀝酒,向東南方拜賀。

這都是後來的事,且不去說它。

當時李淵入踞長安,便奉代王侑為皇帝,即位大興殿,改年號稱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稱大丞相,都督內外軍事,自己加封為唐王;把武德殿改做丞相府,設官治事,仍用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台前尚書左丞李綱為相府司錄,專管選事;前考功郎中竇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

一面上尊號祖父虎為景王,父昺為元王;夫人竇氏為穆妃,立長子建成為世子,次子世民為京兆尹秦公,四子元吉為齊公。

從此李淵的勢力,一天大似一天,那各處地方官的文書,雪片也似報到江都地方來;無奈煬帝左右的大臣,都是只圖眼前利祿的,把所有文書,一齊擱起,不送進宮中去。

那煬帝終日在宮中和眾夫人、美人遊玩著,昏天黑地的,也不知外間是如何的情形。

這時煬帝因十分一寵一愛一吳絳仙,不把別的美人放在眼裡,那許多夫人和眾美人不由得嫉妨起來,大家都在蕭後跟前說絳仙的壞話。

蕭後也因為煬帝一寵一愛一絳仙,待自己也冷淡了些,心中很不自在;只因自己是國母一之尊,不便和別人去吃醋捻酸,便也暫時忍耐著。

自從那天煬帝把已經賜給蕭後的綾子,轉賜了絳仙以後,便再也忍不住了,和煬帝大鬧了一場,立一逼一著煬帝把絳仙貶入冷宮。

煬帝看蕭後正在氣頭裡,又因她正宮的體面,便沒奈何,暫時把吳絳仙貶入月觀去,從此絕不臨幸。

但吳絳仙是煬帝心中最一寵一愛一的人,日子隔得久了,難免兩地相思。

一日,煬帝獨步迷樓,見遠處春山如畫,忽然又想起吳絳仙來,歎道:「春山如此明秀,宛如吳絳仙畫的蛾眉;久不見美人,叫人十分想念。」

心中正悵惘的時候,忽見一個太監,從瓜州公幹回來,帶得合一歡水果一雙,持進宮來獻與煬帝。

這水果外面重重包一皮一皮裹,上邊嵌著珍瓏花草,中間製成連環之狀,所以稱做合一歡水果,看去十分工巧。

煬帝大喜道:「此果名色俱佳,可速賜與吳絳仙,以不忘合一歡之意。」

便喚小黃門捧著水果走馬到月觀去賜與絳仙,立等回旨。

那黃門領了旨,不敢怠慢,上馬加鞭,飛也似地向月觀中奔去。

吳絳仙自貶入月觀,終日以眼淚洗面;這一天也不梳不洗,悄悄地憑欄而立。

忽見黃門手捧一物匆匆進來。

絳仙問時,刃隕門說道:「萬歲掛念貴人,今得合一歡水果一雙,特賜貴人,以表不忘合一歡之意。」

吳絳仙聽了,頓把長眉一展,笑逐顏開,說道:「自從遭貶,已拼此身終棄,再無蒙恩之時;不意萬歲尚如此多情,今承雨露之私,不可不拜。」

當即入內梳妝起來,排下香案,向北再拜;謝了聖恩,將合一歡水果連盤捧來一看,不期黃門在馬上跑得太急了,中間合一歡巧妙之處俱以搖散。

吳絳仙一看,不覺流下淚來說道:「名為合一歡,實不能再合矣!皇上以此賜妾,是明明棄妾也!」黃門急解勸說道:「貴人不必多心,此果在萬歲前賜來時,原是緊接相連;只因一時聖旨催促,走馬慌張,以致搖散,實非萬歲有意拿此破果賜貴人的。」

絳仙說道:「既是好好賜來,到此忽散;縱非萬歲棄妾,天意亦不容妾合矣!」說著只是淌眼抹淚的,一任黃門再三勸說,她總是悲咽難勝;黃門在一旁頻頻催著道:「萬歲吩咐,立候回旨的。

貴人有何言語,快快說來?」

那吳絳仙這裡愁腸百折,無從說起,被黃門官一聲一聲催一逼一不過,便在妝台上提起筆來,寫成一首詩,交給黃門官。

那太監接著詩,飛馬回宮去復旨。

煬帝看那詩時,上面寫道:「驛騎傳雙果,君王一寵一念深;寧知辭帝裡,無復合一歡心。」

煬帝看了這詩,十分疑惑;說:「朕好意賜她合一歡果,記念她昔日合一歡之意,今看她來詩百種憂懷,盡流露在字裡行間,何怨朕之深也?」

那黃門官見問,知是隱瞞不過,忙跪倒在地,把在路合一歡水果搖散的情形說了。

煬帝聽了,又拿絳仙的詩句細細吟詠,吟到出神的時候,不覺歎道:「絳仙不但容貌絕世,情思深長,即此文才華貴,也不愧於班婕妤左貴嬪之流。」

正嗟歎間,忽背後轉出一人,劈手將煬帝手中詩箋奪去,說道:「這一婬一娃又拿這一婬一詞來勾一引陛下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代宮闈史
第01 回 淺笑輕歌內府開家宴 遺紅拾翠深宮戲宣華第02 回 金盒傳來子占父妾 凌波步去儂奪郎心第03 回 誇國富海市陳百戲 訴衷情明燈映紅顏第04 回 眼波當筵會心默默 火光匝地群盜凶凶第05 回 燕子人懷嬌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頻親第06 回 紅拂姬人奔公子 紫髯俠客盜兵符第07 回 茶蘼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裡烹兒饜饞涎第08 回 花嫩不經抽春風幾度 眼媚宜露洗柳色無邊第09 回 剪綵成花秦夫人弄巧 望輦結怨侯家女投環第10 回 談天文袁紫煙得寵 貼人情大姨娘多情第11 回 玉環贈處郎心碎 錦纜纖時殿腳行第12 回 畫長眉絳仙得寵 幸迷樓何稠獻車第13 回 玩童女初試任意車 砍瓊花忽得長春藥第14 回 烽火連天深宮讀表 笙簫徹夜絳帳搖身第15 回 樓外烽煙書生畫策 宮中酒色將軍人彀第16 回 聚家寶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第17 回 陳水戲燈火澈御沼 步月光鹿影驚帝座第18 回 巡宮闕月下遇紅顏 坐錦屏裙邊訂白首第19 回 徹宮禁私通魏氏 入閣門慘殺朱妃第20 回 白絹繞頸煬帝就死 紅顏貼體蕭後貪生第21 回 恩怨分明美人成烈女 忠義昭著內官護幼君第22 回 夏建德自立為王 竇線娘巧戰得婿第23 回 舊事重提蕭後忍辱 新仇暗結秦王遭擒第24 回 馬上墜弓鞋世民結襪 宮中正帝位李淵點妃第25 回 通貴妃父子聚雇 爭良田妃嬪結怨第26 回 衛懷王淫兇殺乳母 隱太子貪色劫夫人第27 回 弟殺兄玄武門喋血 父禪子唐太宗即位第28 回 王將軍巧計殺主 魏丞相私訪遺孤第29 回 恩情纏綿楊妃失節 宮闈幽秘裴氏送兒第30 回 天子風流侄配嬸 東宮橫暴奴私主第31 回 雙美人搓脂摘玉 一老妻結義守情第32 回 興佛法玄奘出使 伏禍胎武氏承恩第33 回 簫聲起處初施雨露 素筵張時再證恩情第34 回 排異己蕭妃遭謫 喜歡心皇后屈尊第35 回 王皇后失寵遭廢 韓夫人當筵承幸第36 回 迎喜宮母女承寵 榮國第帝王祝壽第37 回 逼姦宮眷敏之得罪 慘殺后妃武氏行權第38 回 一廢再廢終立太子哲 初立繼立虛設皇帝哲第39 回 炊突無煙佳人喪命 閨闈抱病公主易夫第40 回 馮小寶初入迷魂陣 來俊臣威震麗景門第41 回 築明堂大興土木 奪寵姬禍因姦淫第42 回 薛懷義力竭身死 張易之身強中選第43 回 玉臂觸處情心動 美貌傳時贅婿來第44 回 皇太女天開異想 崔侍郎暗縱嬌妻第45 回 拔佛須公主斗巧 游夜園駙馬偷香第46 回 皇后裙邊雲飛五色 太子府中議滅三思第47 回 韋皇后妙選面首 馮七姨奇制薦第48 回 慧范和尚雙雕艷福 太平公主三日奇緣第49 回 朱棒橫飛后妃慘死 香木雜佩帝子中讒第50 回 惠妃得子金神人脅 明皇遇仙黑僧降龍第51 回 惠妃計殺太子 力士夜進梅妃第52 回 廊閣紆聳驪山宮 龍鳳騰舞華清池第53 回 翁占媳楊貴妃承寵 兄通妹虢夫人守寡第54 回 冰盤獻荔枝 溫池賜香湯第55 回 盜美姬慶緒奪父妾 續舊歡采蘋承皇恩第56 回 楊貴後翠閣爭夕 唐明皇夾幕藏嬌第57 回 楊玉環醉排風流陣 李太白狂草訓蠻書第58 回 幸曲江寡婦承恩 返楊府寵姬逢怒第59 回 貴妃截發贖寵 宮女窺浴動情第60 回 占廈屋夫人營新 第調靈禽天子泣花墳第61 回 唐天子鬥雞 楊國舅私妹第62 回 賜御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第63 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第64 回 安祿山驚破霓裳曲 楊貴妃醉戲小黃門第65 回 長生殿梅妃受辱 馬嵬驛國忠喪生第66 回 白綾三尺貴妃畢命 短劍一揮夫人輕生第67 回 蜀道中玄宗讓位 新殿上龜年罵賤第68 回 李暮題詞看錦襪 杲卿割舌殉孤城第69 回 許遠計殺敵將 張巡慘烹愛姬第70 回 豬兒夜刺祿山 龜年途遇李暮第71 回 念梅妃宮中刻像 欺太上皇道旁拉馬第72 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宗懼內第73 回 玉美人引出真美人 假夫妻配成怨夫妻第74 回 箭貫玉頸注緣分 杯飲酒淚識恩情第75 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第76 回 輔國貪心竊奇寶 秋葵洩妒私俊男第77 回 李輔國行兇殺國母 程元振設計除奸雄第78 回 牟羽可汗涎母色 代宗皇帝戀後情第79 回 落魄女子充故釧 多情天子憐新人第80 回 元載納嬌妻身敗名裂 子儀綁愛子義正辭嚴第81 回 粉面郎後宮惑女 錦衣人深山訪賢第82 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第83 回 德宗曲意媚王女 士會棄官娶美人第84 回 急色兒好色取辱 薄命婦安命作丐第85 回 亂宮眷朱變節 擊奸臣秀實盡忠第86 回 安樂王月下刺賊 德宗帝宮中絕糧第87 回 退長安朱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第88 回 竇桂娘忍辱報仇 李宿衛癡情燕主第89 回 聽讒言謀廢太子 和番人遣嫁公主第90 回 拘弭國進寶 盧眉娘全貞第91 回 雲煙縹緲天子求仙 粉黛聯翩學士承寵第92 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情第93 回 春色微傳花障外 私情敗露掖庭中第94 回 叔戀侄文宗急色 女負男太子殉情第95 回 奪美妾武宗下辣手 報宿恨鄭後行殘心第96 回 競豪華公主下嫁 貪荒淫天子蒙塵第97 回 遭大劫黃巢造反 忌明主季述逼宮第98 回 殺宦官全忠立威 弒昭帝史太行兇第99 回 縊太后歸束唐室 戀妻嬸斷送晉朝第100 回 長安禍起郭威稱帝 陳橋兵變趙宋受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