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聶小倩: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聊齋誌異》聶小倩

聊齋誌異

聶小倩

寧采臣,浙人。

性慷爽,廉隅自重。

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

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

東西僧捨,雙扉虛掩;惟南一小舍,扃鍵如新。

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階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意甚樂其幽杳。

會學使按臨,城捨價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歸。

日暮,有士人來,啟南扉。

寧趨為禮,且告以意。

士人曰:「此間無房主,僕亦僑居。

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

寧喜,藉稿代床 ,支板作幾,為久客計。

是夜,月明高潔,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

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

寧疑為赴試諸生,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

詰之,自言:「秦人。」

語甚樸誠。

既而相對詞竭,遂拱別歸寢。

寧以新居,久不成寐。

聞捨北喁喁,如有家口。

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窺之。

見短牆外一小院落,有婦可四十餘;又一媼衣褐緋,插蓬沓,鮐背龍鍾,偶語月下。

婦曰:「小倩何久不來?」

媼云:「殆好至矣。」

婦曰:「將無向姥姥有怨言否?」

曰:「不聞,但意似蹙蹙。」

婦曰:「婢子不宜好相識!」言未已,有一十七八女子來,彷彿艷絕。

媼笑曰:「背地不言人,我兩個正談道,小妖婢悄來無跡響。

幸不訾著短處。」

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魂去。」

女曰:「姥姥不相譽,更阿誰道好?」

婦人女子又不知何言。

寧意其鄰人眷口,寢不復聽。

又許時,始寂無聲。

方將睡去,覺有人至寢所。

急起審顧,則北院女子也。

驚問之。

女笑曰:「月夜不寐,願修燕好。」

寧正容曰:「卿防物議,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恥道喪。」

女云:「夜無知者。」

寧又咄之。

女逡巡若復有詞。

寧叱:「速去!不然,當呼南捨生知。」

女懼,乃退。

至戶外復返,以黃金一鋌置褥上。

寧掇擲庭墀,曰:「非義之物,污吾囊橐!」女慚,出,拾金自言曰:「此漢當是鐵石。」

詰旦,有蘭溪生攜一僕來候試,寓於東廂,至夜暴亡。

足心有小孔,如錐刺者,細細有血出。

俱莫知故。

經宿,僕一死,症亦如之。

向晚,燕生歸,寧質之,燕以為魅。

寧素抗直,頗不在意。

宵分,女子復至,謂寧曰:「妾閱人多矣,未有剛腸如君者。

君誠聖賢,妾不敢欺。

小倩,姓聶氏,十八夭殂,葬寺側,輒被妖物威脅,歷役賤務;腆顏向人,實非所樂。

今寺中無可殺者,恐當以夜叉來。」

寧駭求計。

女曰:「與燕生同室可免。」

問:「何不惑燕生?」

曰:「彼奇人也,不敢近。」

問:「迷人若何?」

曰:「狎暱我者,隱以錐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攝血以供妖飲;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羅剎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時好耳。」

寧感謝。

問戒備之期,答以明宵。

臨別泣曰:「妾墮玄海,求岸不得。

郎君義氣干雲,必能拔生救苦。

倘肯囊妾朽骨,歸葬安宅,不啻再造。」

寧毅然諾之。

因問葬處,曰:「但記取白楊之上,有烏巢者是也。」

言已出門,紛然而滅。

明日,恐燕他出,早詣邀致。

辰後具酒饌,留意察燕。

既約同宿,辭以性癖耽寂。

寧不聽,強攜臥具來。

燕不得已,移榻從之。

囑曰:「僕知足下丈夫,傾風良切。

要有微衷,難以遽白。

幸勿翻窺篋帕,違之,兩俱不利。」

寧謹受教。

既而各寢。

燕以箱篋置窗上,就枕移時,齁如雷吼。

寧不能寐。

近一更許,窗外隱隱有人影。

俄而近窗來窺,目光睒閃。

寧懼,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篋而出,耀若匹練,觸折窗上石欞,欻然一射,即遽斂入,宛如電滅。

燕覺而起,寧偽睡以覘之。

燕捧篋檢征,取一物,對月嗅視,白光晶瑩,長可二寸,逕韭葉許。

已而數重包固,仍置破篋中。

自語曰:「何物老魅,直爾大膽,致壞篋子。」

遂復臥。

寧大奇之,因起問之,且以所見告。

燕曰:「既相知愛,何敢深隱。

我,劍客也。

若非石欞,妖當立斃;雖然,亦傷。」

問:「所緘何物?」

曰:「劍也。

適嗅之,有妖氣。」

寧欲觀之。

慨出相示,熒熒然一小劍也。

於是益厚重燕。

明日,窗口外,有血跡。

遂出寺北,見荒墳纍纍,果有白楊,烏巢其顛。

迨營謀既就,趣裝欲歸。

燕生設祖帳,情義殷渥。

以破革囊贈寧,曰:「此劍袋也,寶藏可遠魑魅。」

寧欲從授其術。

曰:「如君信義剛直,可以為此;然君猶富貴中人,非此道中人也。」

寧乃托有妹葬此,發掘女骨,斂以衣衾,賃舟而歸。

寧齋臨野,因營墳葬諸齋外。

祭而祝曰:「憐卿孤魂,葬近蝸居,歌哭相聞,庶不見陵於雄鬼。

一甌漿水飲,殊不清旨,幸不為嫌。」

祝畢而返。

後有人呼曰:「緩待同行!」回顧,則小倩也。

歡喜謝曰:「君信義,十死不足以報。

請從歸,拜識姑嫜,媵御無悔。」

審諦之,肌映流霞,足翹細筍,白晝端相,嬌艷尤絕。

遂與俱至齋中。

囑坐少待,先入白母。

母愕然。

時寧妻久病,母戒勿言,恐所駭驚。

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

寧曰:「此小倩也。」

母驚顧不遑。

女謂母曰:「兒飄然一身,遠父母兄弟。

蒙公子露覆,澤被髮膚,願執箕帚,以報高義。」

母見其綽約可愛,始敢與言,曰:「小娘子惠顧吾兒,老身喜不可已。

但生平止此兒,用承祧緒,不敢令有鬼偶。」

女曰:「兒實無二心。

泉下人,既不見信於老母,請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

母憐其誠,允之。

即欲拜嫂。

母辭以疾,乃止。

女即入廚下,代母一屍一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日暮,母畏懼之,辭使歸寢,不為設床 褥。

女窺知母意,即竟去。

過齋欲入,卻退,徘徊戶外,似有所懼。

生呼之。

女曰:「室有劍氣畏人。

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

寧悟為革囊,取懸他室。

女乃入,就燭下坐。

移時,殊不一語。

久之,問:「夜讀否?妾少誦楞嚴經,今強半遺忘。

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

寧諾。

又坐,默然,二更向盡,不言去。

寧促之。

愀然曰:「異域孤魂,殊怯荒墓。」

寧曰:「齋中別無床 寢,且兄妹亦宜遠嫌。」

女起,容顰蹙而欲啼,足?儴而懶步,從容出門,涉階而沒。

寧竊憐之。

欲留宿別榻,又懼母嗔。

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無不曲承母志。

黃昏告退,輒過齋頭,就燭誦經。

覺寧將寢,始慘然去。

先是,寧妻病廢,母劬不可堪;自得女,逸甚。

心德之。

日漸稔,親愛如己出,竟忘其為鬼;不忍晚令去,留與同臥起。

女初來未嘗食飲,半年漸啜稀酡。

母子皆溺愛之,諱言其鬼,人亦不之辨也。

無何,寧妻亡。

母一陰一有納女意,然恐於子不利。

女微窺之,乘間告母曰:「居年餘,當知兒肝鬲。

為不欲禍行人,故從郎君來。

區區無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實欲依贊三數年,借博封誥,以光泉壤。」

母亦知無惡,但懼不能延宗嗣。

女曰:「子女惟天所授。

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不以鬼妻而遂奪也。」

母信之,與子議。

寧喜,因列筵告戚一黨一 。

或請覿新婦,女慨然華妝出,一堂盡眙,反不疑其鬼,疑為仙。

由是五一黨一 諸內眷,鹹執贄以賀,爭拜識之。

女善畫蘭梅,輒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襲以為榮。

一日,俛頸窗前,怊悵若失。

忽問:「革囊何在?」

曰:「以卿畏之,故緘置他所。」

曰:「妾受生氣已久,當不復畏,宜取掛床 頭。」

寧詰其意,曰:「三日來,心怔忡無停息,意金華妖物,恨妾遠遁,恐旦晚尋及也。」

寧果攜革囊來。

女反覆審視,曰:「此劍仙將盛人頭者也。

敝敗至此,不知殺人幾何許!妾今日視之,肌猶粟栗。」

乃懸之。

次日,又命移懸戶上。

夜對燭坐,約寧勿寢。

欻有一物,如飛鳥墮。

女驚匿夾幙間。

寧視之,物如夜叉狀,電目血舌,睒閃攫拏而前。

至門卻步;逡巡久之,漸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將抓裂。

囊忽格然一響,大可合簣;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叉入,聲遂寂然,囊亦頓縮如故。

寧駭詫。

女亦出,大喜曰:「無恙矣!」共視囊中,清水數斗而已。

後數年,寧果登進士。

女舉一男。

納妾後,又各生一男,皆仕進有聲。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聊齋誌異
考城隍耳中人屍變噴水瞳人語畫壁山魈咬鬼捉狐蕎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種梨勞山道士長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嬌娜僧孽妖術野狗三生狐入瓶鬼哭真定女焦螟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靈官王蘭鷹虎神王成青鳳畫皮賈兒蛇癖金世成董生齕石廟鬼陸判嬰寧聶小倩義鼠地震海公子丁前溪海大魚張老相公水莽草造畜鳳陽士人耿十八珠兒小官人胡四姐祝翁豬婆龍某公快刀俠女酒友蓮香阿寶九山王遵化署狐張誠汾州狐巧娘吳令口技狐聯灘水狐紅玉林四娘江中魯公女道士胡氏戲術丐僧伏狐蟄龍蘇仙李伯言黃九郎金陵女子湯公閻羅連瑣單道士白於玉夜叉國小髻西僧老饕連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於江庚娘宮夢弼鴝鵒劉海石諭鬼泥鬼夢別犬燈番僧狐妾雷曹賭符阿霞李司鑒五羖大夫毛狐翩翩黑獸余德楊千總瓜異青梅羅剎海市田七郎產龍保住公孫九娘促織柳秀才水災諸城某甲庫官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妾杖擊賊秀才驅怪姊妹易嫁續黃粱龍取水小獵犬棋鬼辛十四娘白蓮教雙燈捉鬼射狐蹇償債頭滾鬼作筵胡四相公念秧蛙曲鼠戲泥書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酒狂陽武侯趙城虎螳螂捕蛇武技小人秦生鴉頭酒蟲木雕美人封三娘狐夢布客農人章阿端餺飥媼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獅子閻王土偶長治女子義犬鄱陽神伍秋月蓮花公主綠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罵鴨柳氏子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金生色彭海秋堪輿竇氏梁彥龍肉潞令馬介甫魁星厙將軍絳妃河間生雲翠仙跳神鐵布衫法大力將軍白蓮教顏氏杜翁小謝縊鬼吳門畫工林氏胡大姑細侯狼三則美人首劉亮采蕙芳山神蕭七亂離二則豢蛇雷公菱角餓鬼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