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第09章 從無到有 從有到爭:◆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易經入門》第09章 從無到有 從有到爭

易經入門

第09章 從無到有 從有到爭

一、屯卦解讀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序卦傳》說「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其意思是萬物生成之後,必然要讓其生長發育,屯就是讓其生長發育,不斷充 實自己的過程。

你無論是生育孩子也好、創辦企業也好,或者要建立某個一團一隊也好,必然要讓你所建之物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屯卦的過程。

屯,甲骨文為「」,大篆為「」, 像一顆剛發芽的小草。

《說文解字》中有「屯,難也。

草木之初生。」

本意是草木發芽之初,要出土但還沒有完全出土之時的艱難歲月,這時一方面因為有父母(即 乾坤)的供給而顯示生命力很強,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尚未脫離父母懷抱的嫩芽,經不起外界嚴寒的環境,這時,最需要的是積蓄力量來生長。

雖然「屯」呆以引 申為屯集、聚集之意,但這兒更注重其破甲之難。

屯卦位於乾坤二卦之後,如果將乾坤比作天地,則屯為嫩草;如將乾坤比作父母,屯為襁褓。

之所以卦辭中有「元亨,利貞」,是因為它是乾坤的新生嬰兒。

嬰兒力量單薄所以「勿用」,正因為是新生事物,有美好的未來,所以有攸往,利建侯。

屯卦為上坎下震,坎為水、為雲、為險,震為雷、為震動、為大力。

上有雲雨滋潤,下有驚雷震動,萬物必然生長;如果用君子經綸事務這件事來作比喻,上有領導關懷,下有民眾支持,事業必然前途無量,所以,大象說「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經綸就是處理大事的意思。

屯為天地之嫩草、父母一之嬰兒,自身很柔一弱,所以彖辭中有「剛柔始交而難生」,震為動而坎為險,所以彖辭有「動乎險中」。

因為有父母關懷天地滋潤,所以雖在 險中,仍「大亨貞」。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必然有產生它的「天地」,例如一個新的工廠的建立,必定有投資方和場地,這就如同父母。

但新生事物在受到父母關懷 的同時,必然要經過風吹雨打的磨練,才能成長為一顆有用的大樹,所以彖辭上說「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學習本卦的意義:處於新生事物的狀態時,無論你是一個學生也好,是一個新的企業也好,雖然有生你養你的父母支持,但你首先要充實自己,使自己生存下來,以 後還要面臨挑戰、面對困難,只有經過大風大一浪一的鍛練,才能成為今後的棟樑。

所以《雜卦傳》說「屯,見而不失其居」,即出現而不失去自己所處的地方,意思是 讓自己要不斷壯大。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

盤,大石、基石。

桓,古代在驛站或官署的建築物上刻有標誌的柱子。

盤桓,現在的意思有逗留、徘徊之意,這兒雖然也有難於前進的意思,但更可靠的意思是新生 嬰兒降生這一大的震動,如同一塊大的基石,從此奠定了一生的命運。

又如同種一子被驚雷一震破土而出,出芽生根,這一動是大動,需要大的推動力,也是這個種一子 的根基。

從卦象上看,初爻和五爻是一陽一爻,一陽一爻少而一陰一爻多,所以一陽一爻起主要作用。

初九的一陽一爻主「動」,而且下經卦是震,其力量很大,但上面一陰一爻重重,使該爻的震動不 能長久持續,正如雷陣雨來的快、猛,卻去得也快。

這一震動雖然只打下基石,只能徘徊在家不能持久,但只要積蓄力量,就能有好的前程。

所以「利居貞,利建 侯」。

小象說「雖盤桓,志行正也。」

新生兒一般都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龍,即使是新發芽的種一子,也是將來收穫的希望,所以「志行正也」。

「志」就是意向的意思,「行」是指發展。

「正」,上面一個「一」表示不偏不斜的方向,下面一個「足(止)」表示從這兒走下去。

小象又說「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古代的「賤」雖不是尊語謙詞,但也絕沒有現在的貶義,百姓或女人沒有地位就稱為賤,君王在國中位高,男人在家中位高,這 就是尊。

新生兒在父母心中都尊貴,需要母親的哺育,就如同新苗需要大地的養分一樣,所以「以貴下賤,以得民也」。

也只有「得民」才能更好地發展。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屯」和「邅」,都有行路艱難的意思。

「如」,左邊一個「女」,右邊一個「口」,表示女子順從父親或夫君口令,引申為隨從的意思。

屯如邅如,就是非常緩 慢、走走停停地向前移去。

「班」,兩塊玉中間一把刀,原意是用刀剖玉,引申為將眾人分組站立。

前2句是說有許多人騎在馬上,一處處地排列在那兒,稍有點移 動,但又很難移動。

寇,強取。

婚媾,姻親,通婚。

匪,在這兒有2種解釋,一指不正之人,二指與「非」通假。

目前多數人取第二種意思,「匪寇婚媾」,即不是來搶婚的意思,包括 許多字典上以此作範例,更有一些人充滿了想像,說整句是有一隊人馬,一邊喊著口號「我不是來搶親的」,一邊朝這邊過來。

小雅認為此說法不妥,與卦意不符, 當取第一種意思,匪寇即不正之人,我們從卦象入手來分析一下原因。

該卦的初爻是震卦的一陽一爻,前面我們說了,這一爻在下經卦中力量很大。

雖然二爻、三爻、四爻皆為一陰一爻主靜,在這一大力量的推動下,也必然有動,所以才會「屯 如邅如,乘馬班如」這樣走走停停的現象。

又因為震雷來得突然,所以用匪寇來比喻是非常貼切的,具有一定的強制一性一。

那麼,為什麼又要說到通婚呢?因為一陽一爻之 力來推動一陰一爻,所以用男一女關係來比喻,可以讓人易於理解。

注意,古代的匪寇並沒有現在那麼貶義,只是不正之人、不明之人的意思,不能翻譯為壞人。

字,「」下面一個「子」,表示家屋下有子,《說文解字注》認為是生孩子的意思。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字面翻譯就是女子不生孩子,要十年之後才生孩 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內容出現?十年是指真正的十年,還是虛數表示多年的意思?我們先看一下「十」這個字。

《說文解字》中有「十,數之具也」,一橫表示東 西,一豎表示南北,十表示從中央到四方俱全了,所以,這兒的十年是虛指多年。

「生孩子」這其實也是一個比喻,形容多年之後才有結果。

之所以這樣,其原因還是要從初爻的震動說起。

前面說過,震雷雖有萬鈞之力,卻消亡也快,這一震動雖 然讓新生事物脫穎而出,奠定了基礎,卻不能持續給力,新生兒還很幼弱,不可能有任何幹事業的結果,正如小孩不能生孩子一樣。

小象「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從卦象上很容易看出,六二一陰一爻位於初九一陽一爻之上,屬於得中乘剛。

十年乃字,按小雅上面的解釋一點也不反常,可見小象的評論有時也不見得準確,也不排除小雅的理解是錯誤的。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捨,往吝。

即,本義是走近去吃東西的意思。

鹿,在古代是很常見覺的珍貴動物,也是打獵的主要對象,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東西,後來被人比喻為政權、爵位等,如成語逐鹿中 原等就是取這個意思。

虞,古代管理森林的官。

幾,即幾,指細微的足跡象。

整個爻辭的解釋為:追逐野鹿卻沒有虞官的帶領,只好任其跑入林中,君子要見機行 事,如有危險就要放棄,否則將稍有不利。

這是目前流行的解釋,幾乎佔據了所有的書籍,可小雅持保留意見,因為這種說法很勉強,並不符合卦意。

我們還是從卦象來分析。

二爻、三爻、四爻是下互卦 「坤」代表平地,三爻、四爻、五爻是上交卦「艮」,代表大山、止步,當前的六三爻位於坤之中、艮之下,現象上看相當於平地一直到了山腳上。

根據這一卦象再 看一下當前的爻辭。

鹿,在古代也可以與「麓」通假,山腳下的意思。

虞,也可以是憂慮、防範的意思。

惟的本義是多重思考的意思。

這樣就與卦象非常相符,接近到了山腳下而沒有任 何顧慮,山林中有危險,所以在思考一下是否進入,君子觀察細節後,不如捨去,因為前往稍有不利。

另外,六三爻位於下經卦的上面,上經卦為坎,代表危險,這 就更加符合爻辭的意思。

小象說「即既鹿無虞,以從禽也。

君子捨之,往吝窮也。」

禽,走獸的終稱。

顯然,儒家所理解的意思和小雅並不一致。

儒家認為,沒有虞官,只好任禽入林。

君子 捨之,去則不利。

究竟誰對誰錯,大家只能自己體會。

兩種解釋的共同點,都反映了當前已經沒有能力再進一步有所作為。

這是因為初爻震動之後,傳到二爻已經有 所衰,傳到三爻則必弱。

三爻是下經卦的上爻,本來再努力一下就達到上層,但因為前面是坎,有危險,再加上震卦之力已經消退。

這也體現了整個屯卦總的原則,即新生事物是比較柔一弱,不能急於開拓事業,一定要在天地父母的關懷下屯積力量、茁一壯成長,為以後打下堅實基礎。

◆六一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這一爻的文字解釋與六二爻相同,都包含「乘馬班如」、「婚媾」,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它們與一陽一爻相接觸(初六爻和九五爻),所以用「婚媾」來比喻。

又因為六 二、六三、六一四皆為一陰一爻,彷彿有許多女子,所以才有「班如」之說。

這些乘馬的女子,為什麼在六二爻時,舉步維艱,而六一四爻卻是「往吉」,非常順利呢?

這是因為對於爻位來說「一陰一上一陽一下」和「一陽一上一陰一下」是有區別的。

該卦的初九一陽一爻在一陰一爻之下,一陽一爻動而向上,一陰一爻主靜而向下,向上的一陽一氣遇到下沉的一陰一氣而受 阻,所以六二爻難行之象。

六一四爻的上面是九五之尊的一陽一爻,所以六一四爻表現出順承九五一陽一爻之象。

這就是六二爻為男子「一騷一擾」女子,而六一四爻為女子主動求男 子。

一陰一陽一氣順,所以六一四爻辭說「往吉,無不利」。

前面講過,屯卦象征為一個新生兒力量很弱,到了六一四爻這一階段,雖然有了一些發展,但仍是幼弱。

弱小一方只有投靠、順承他人才為吉。

所以,小象也說「求而 往,明也」。

大家看歷史就知道,每一個新起的隊伍,在弱小時總是投靠其它強的隊伍,像劉備,一生的許多時間都寄人籬下地投靠他人。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膏,脂肪,引申為肥沃,進一步引申為財富,如民脂民膏。

整句爻辭字面意思不難,即屯集大家的財物,小事吉,大事凶。

注意這個「貞」字,在第七章講過「貞」不是「貞潔」或「正」的意思,是「顯示。

結果」的意思。

為什麼會小事吉而大事凶呢?或者說為什麼暫時吉而將來凶呢?

屯卦很弱小,一直需要他人的關心、培育、扶持才能成長。

接受了他人的財物,必然壯大了自己,所以小事吉。

但接受了他人財物,將來是要回報的,所以大事凶或 將來凶。

這和人偷東西是一樣的,偷了東西,一時之間是充實了自己的口袋,但時間一長,必定被人發現,即使不被發現,對將來幹大事,這種品德也是凶多吉少。

總之,不是通過自己勞動所獲,一定是小事吉,大事凶。

從卦象上來看,九五爻得位當中,非常好的現象,但從大的卦象來看,上經卦為坎卦,坎為險,所以大事凶,需要將所囤集的財物消化吸收之後,衝破重重困難才能 有所作為,才能光大培育之人的希望。

所以小象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意思是所積財物還沒有到發揮作用的時候,這符合屯卦弱小受保護的狀態。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這句爻辭字面意思不難,許多人乘馬站立,哭聲不斷,悲慘不已。

我們學習易經,不能滿足於文字翻譯,而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即為什麼不能前進,又為什麼會傷心不已?《系辭》上說「上易知」,意思是上爻的思想很容易明白,因為它秉承前五爻的發展而來。

我們只要體會一下小孩子為什麼哭,就能輕易明白這一爻的意思。

小孩因其柔一弱,而面臨的困難卻太多,對於這樣一個剛會走路的新生兒,必然是跌跌撞撞,難免鼻 青臉腫,甚至跌倒爬不起來。

這時如果沒有他人的援助,唯一的辦法就是哭。

李宗吾在《厚黑學》中說劉備每遇到困境,他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哭,每次一哭,則必然 哭來了援助、哭來了救兵、哭來了同情,此話雖然難聽,但道理是一樣的。

從卦象上我們可以看出,上六爻位於屯卦的最上面將要面對外界,也是父母讓其試著行走的時候。

外界是複雜的,危險是到處存在的,自己尚處在危險的邊緣。

但哭 畢竟是軟弱的表現,只能一時傷心而感,不能長時哭泣,哭完後必須爬起來迎接新的挑戰。

所以小象說「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二、蒙卦解讀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說卦傳》說「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意思是事物剛產生時必然是蒙昧幼稚狀態,這是屯卦之後的必然現象。

《雜卦傳》說「蒙,雜而著」,即對雜亂的現象使之清晰明顯起來,這就是蒙卦的過程。

蒙,蒙昧之意。

從卦象上看,艮上坎下,艮為山、為止,坎為水、為泉、為險。

從山上看下面,霧濛濛,水茫茫,山川錦繡似乎能見,卻又看不清,一片朦朧。

該卦 接在屯卦後面,表示小孩子開始看世界,一片迷茫,什麼也不懂,因此,這就需要教育,需要給孩子啟蒙。

大象說「君子以果行育德」,就是讓人以果斷的行動通過 學習來培養高尚的品德。

下經卦為坎,說明一開始就有危險。

對於一個剛走路的孩子,你將他放在桌子上,他不會有任何害怕,不會擔心摔下來很痛,因為他沒有知識,什麼也不知道。

對於 這樣一個什麼也不知道的人,世界上處處都是危險。

所以要啟蒙教育,並讓他磨練,這樣才能成長,才能化險為夷,這樣危險才會止住。

所以,上經卦為艮,即危險 止住了。

卦辭一開始就說蒙卦為「亨」,之所以「亨」是因為該卦和屯卦一樣,是在父母的關懷照顧之下成長,這是亨的主要原因。

另外還有人認為通過啟蒙教育,獲得了知 識,這樣在以後的闖蕩中亨通,這個理由是很弱的。

我們從卦象上來看,該卦為一陽一少一陰一多,九二爻自然成了全卦的核心。

所以,彖辭說「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字面意思很簡單,不是我要求教於孩童,是孩童要向我提問題。

如果是這麼一句大白話還有什麼必要寫出來呢?緊接著,「初筮告,再 三瀆,瀆則不告」,意思是初次問可以告訴你,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再來問同一問題,這就是對老師的不尊敬,也就不會告訴你了。

這些問題正好說明我們目前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家長成天為孩子的各種輔助和培訓費盡心機、東奔西走,費財費力,結果卻收穫甚微。

許多老師也是唯利是圖,只要你出錢,我就忽悠你。

所以說我們的師道沒有了,大學也成了文憑的交易所,但古人卻不是這樣。

《韓詩外傳》講述了身處為齊國相位的孟嘗君曾請學於閔子,並派豪華大車去迎接。

閔子對來人說:「禮有來學,而無往教。

致師而學,不能學;往教,則不能化君也。

君所謂不能學者也。

臣所謂不能化者也。」

大意是說要真心想學,就應該親自登門,怎麼能叫別人來叫我呢?

孔子杏壇設教,各方雲集而致,紛紛登壇造訪求學。

即使是王公貴族,家有太師,也還是登門求教,不是老師不問而教。

忠臣在廟堂之上,往往無問而主動上諫,其 結果則多為逆耳之言。

如今家長對孩子語重心長,在孩子心中不也是逆耳之言嗎?孔子說:「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 發他。

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由此可知,只有不知之人抱著一種想知道結果的心態去問,結果才能使他有所得。

如果是有知之人強行去告訴不知之人,則必然「學則不固」。

因為這樣的人並不想 學,這就是彖辭中所說「志應也」。

沒有這樣的求知意向是學不會的,就算勉強學了,也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有會問了之後再問的現象,這就 是「瀆」,心裡沒有敬意。

蒙童時代能較容易地培養正確的品德,所以彖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發蒙,啟發蒙昧之人。

「刑人」並沒有當今的犯人那麼嚴重,指犯了錯誤的人。

桎梏,木製的拘束手和腳的器一具,當時有奴隸,所以這是很常見的刑具。

說桎梏,原 意是脫開了枷鎖,比喻改正了錯誤之人。

對於一個什麼也不懂的蒙昧之人,一開始當然不能灌輸很多深奧的道理,可以用那些犯了錯誤和改正了錯誤的人,以此來告 訴蒙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出去幹事情一定要小心注意。

初六爻是蒙卦的開始,許多書上翻譯為用刑罰來糾正人的行為,這是與卦意不相符的,因為這是一陰一爻主靜,不會有大動作。

正如教育孩子總是先告訴他這是好人,那 是壞人,讓孩子有一個是非判斷的依據,這才是正解。

所以小象說「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就是用不對的例子來告誡什麼是對的。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包,包容。

納,容納。

克,勝任。

當初爻已經明確了是非對錯的標準,這一爻就開始有所行動。

但有行動就難免會出錯,更何況當事人還是處於蒙昧狀態的孩童,所以包容孩子的蒙昧,這樣做才是吉祥有利的。

換句通俗一點的話說,即使孩子有許多不明之處,也要放手讓他去幹事。

為什麼「納婦吉」?這是因為蒙昧狀態因缺乏對危險的認識而容易冒進,在這一方面,女姓往往比男一性一要更理智,所以納婦吉。

在實際應用中,不要理解為真的取婦,可以理解為理智得力的助手,這樣,一個勇於開拓,一個沉著冷靜,那麼他就一定能將家或工作辦好。

從卦象上來看,九二一陽一爻得中,必有所動,因下經卦為坎卦,所以動則有險,再加上不當位,所以納婦吉。

九二爻上面有連續三個一陰一爻,所以對九二之動的冒失一定 能起到節製作用,所以,小象說「子克家,剛柔節也」。

這兒許多人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不用「取女吉」而用「納婦吉」?「取女」一詞關注的是婚娶這件事,而 「納婦」一詞關注的是婚後女子對男子的支持和節製作用。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這一句分歧較多,幾乎沒有人能肯定自己的解釋,常見的有「不用娶這個女子,因為她見有錢的丈夫就跟著跑了」、「不用娶這女子,見到錢就羨慕不已」,其它很可笑的說法還有很多。

小雅也沒有很好的解釋,只能作為一種說法,是不是正確實在沒有把握。

勿用,第七章已經講過,不是不用,是正在準備階段,勿用娶女,就是張羅著準備娶女。

從卦象上看,六三爻一陰一爻居於一陽一位,既不得中也不當位,所以這一爻並不安定。

又因為九二爻是一陽一爻,這個一陽一爻也是這個卦的核心,九二之動必然上行而與六三爻相交,所以有娶女的說法。

「見金夫」較難解釋,先看一下「金」的字源。

《說文解字》上有「久薶不生衣。

百煉不輕。

生於土,從土。」

意思是經過各種磨練而不損,且於藏於土之礦石。

六 三、六一四、六五皆為坤卦之一陰一爻,坤為土,經過重重一陰一爻之後,上九依然為一陽一爻,可以算是百煉成鋼。

爻辭中的「見金夫」是指看到了上九爻這個金夫。

躬,指身一體。

因為隔了很遠、很久,所以,雖然看見卻看不清,連身一體也看不清。

爻辭只是一個比喻,想要說明的事情是該爻是一陰一爻,應當冷靜體察,雖受九二之沖 動,仍能對事物的將來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但很不全面。

不過,比九二爻的認識要前進了一大步,正在向高層努力。

這樣解釋才與蒙卦的思想相符合。

小象說「勿用娶女,行不順也」,大致也是說明該爻還是處於蒙昧狀態,尚未看清事物的本質,所以才「無攸利」。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分析爻辭一定要緊緊圍繞整個卦的主題思想,否則必然像蒙童一樣讓人云山霧罩,完全不知所云。

◆六一四:困蒙,吝。

這一爻辭簡單,我們只要分析卦象。

六一四爻雖已經身居高位,但一陰一爻當位主靜,且上下爻皆為一陰一爻,沒有任何動向,所以原先看不清形勢現在仍然看不清,相當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

這就是被「困」在這兒了,因此任何行動都要瞻前顧後,這就是「吝」的意思。

小象說「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之所以對下一步行動要左顧右盼,是因為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貌。

許多人將這一爻辭與卦辭中的「再三瀆」聯繫在一起,似乎有點勉強。

「困」這個字一般和「難」、「惑」這些字連在一起,表示事情無法進展的樣子。

◆六五:童蒙,吉。

該爻仍然是一陰一爻,仍然看不清前途,為什麼忽然變為「吉」呢?因為這一爻雖不當位卻得中而身居尊位,其上爻為一陽一爻,該爻雖居尊位而不亂髮號司令,順承上爻之動,所以吉。

整個蒙卦因其見識少、經驗少,所以總體上宜靜不宜動,即使動也只能稍動,以觀察、思考、學習為主。

小象說「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巽,是「入」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象徵信息之類的事。

因為消息也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聽到了某個消息,一般會說「聽到了 什麼風聲」。

而且,信息之類的事也是開啟蒙昧的鑰匙。

啟蒙本就是將某種知識信息傳遞給不知之人。

當然,信息傳遞過來之後,你如果不接受也沒有用、沒有提 高,只有接受了這樣的知識才能有所得,所以要「順以巽」。

值得注意的是「童」字,《說文解字》說,男奴為童,女奴為妾。

因成一人奴隸需要做一些苦活,燒水掃地之事多有力弱的孩子來做,所以後來「童」便指兒童了。

在易經中,「童」多指男僕,例如「童觀」、「童牛之牿」、「得童僕貞」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上九爻為一陽一爻,處於上經卦艮卦的頂部,艮表示「止」,下經卦為坎卦,一切的困難、蒙昧到這兒為止,一切磨難也將結束,是非判斷已經明確,不能再犯錯誤,以 前所犯的錯誤也要予以糾正。

「寇」就是強行做一些不該做的事。

「為寇」就是明智不對還要去做。

「禦寇」就是知道不對就堅決地去改正過來。

小象說「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前後左右、上一上一下一下的思路已經理順,錯誤的行為就不容易再犯了。

蒙昧狀態的結束,也預示著更大的需求將要來臨。

這也是當今信息時代應用最廣泛的地方,一旦某一信息傳出,立即改變世界。

例如,核輻射與鹽的關係一傳出,這幾天馬上就買不到鹽了。

一T5.jpg" alt="易經入門學習教程" />三、需卦解讀

◆需:有孚,光亨,貞吉。

利涉大川。

《序卦傳》說「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飲食之道也」,事物處於蒙昧幼稚狀態時不可以不撫養,所以蒙卦之後是需卦,需卦就是講飲食之道的情況。

《雜卦傳》說「需,不進也」,即需卦這時需要補充營養成分,而不能冒然奮進。

需,大篆的寫法為「」,上面為雨,下面有一個人在等待雨落下來,意思是「因缺少某種東西(這兒指雨)而等待」之意。

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象徵生活或事業上所必須的東西,例如在生活中象徵為水或食物、在企業中象徵為資金、原材料等,能夠維持事情繼續發展的必須內容。

有孚,在第七章已經說明,不當作信用來解釋,而是「有….跡象」來解讀,與後面詞句連起來。

「有孚光亨」就是有希望、有前途,吉利,對出去闖蕩幹事業有利。

上一卦為蒙卦,經過一系列的磨難之後,已經有了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就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需卦坎上乾下,乾卦代表動、健,坎卦代表水、代表險。

為什麼有險還要動呢?因為干卦一陽一氣充足,彷彿有用不完的力量,所以彖辭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也。」

也正因為一陽一氣充足好動,才會有危險,所謂風險與機遇同在,如果不動當然就不會有風險。

從卦的爻位上來說,坎卦雖為險,但一陽一爻位於九五之尊,所以彖辭說「位乎天位,以中正也」。

憑上經卦乾卦的剛健之動,必能克服艱險,取得功業,所以彖辭說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從卦象來說,乾為天,坎為雲,雲在天上,地上缺水而產生需求,對於人來說,這個水相當於飲食宴樂,所以大象說「雲於天上,需;君 子以飲食宴樂」。

乾卦之動與需究竟有什麼關係呢?用目前較為流行的一句話叫「拉動內需」,什麼是拉動內需呢?就是政一府拿出一筆錢來投入,例如搞基礎建設,而基礎建設需要水 泥、鋼材等諸多原材料,同時需要一大批設計建築隊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需求,連環下去就帶動了整個社會循環往復地動作,這就是動與需的關係,只要動起來必 然會產生需求。

目前多國部隊正在攻打利比亞,無論其如何宣傳什麼人權等問題,大家都知道識,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利益。

社會的矛盾都是來自於需求,當需求大於供給時,一開始 有可能協商,但最終必然走向戰爭。

國家戰爭如此,小孩打架也好,流一氓鬥毆也好也是如此。

認識了這一點,以後遇到紛爭,就不要再被人家什麼主義、什麼人權所 麻痺,一切表象的背後一定存在著利益關係。

◆初九:需於郊。

利用恆,無咎。

對於雨水的需求,首先是郊外廣闊的基層農村,農作物不會跑出去汲水,它只能在原地等待,所以最先缺水。

這兒我們要聯想到其它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一個工廠缺 少原材料,首先是那些幹活的人沒有原材料;戰鬥中缺少彈藥的首先是那些正在射擊的士兵。

因為基層人員在不斷地工作,不斷地消耗。

「恆」是恆定、穩定的意 思,當發生物資短缺時,不能緊張,要先調劑一下,使局面趨於穩定,這樣就不會有過失,不影響事情的順利發展,這就是「利用恆,無咎」之意。

從卦象上看,下經卦為乾卦,初九一陽一爻主動,動必有損,損則必須補充,補充則造成物資短缺。

這種物資短缺是困難的開始,還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只要及時補充就可以了,所以小象說「需於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需於郊」,以及下文中的「需於沙」、「需於泥」、「需於血」、「需於酒食」等如何翻譯呢?可以翻譯為「在郊外獲取所需要的東西」,下文中的類似內容以此類推,但也要適當變化形式,例如「需於酒食」可譯為「用酒食來獲取所需東西」。

◆九二:需於沙。

小有言,終吉。

「沙」的大篆為「」, 畫的是一條小河,因缺水而露出了沙土,《說文解字》上說「沙,石也,水少沙見。」

因上一爻已經開始缺水,再繼續進行下去,則水源處即河流也開始少水了。

源 頭缺水,大家必然會有些緊張,自然發生一些口頭爭執,但矛盾還沒有激化,所以「小有言,終吉」。

以一個加工企業為例,當工人手頭缺少原材料時,廠長必然將 倉庫管理員找來尋問,倉管員會說因為昨晚發生了盜竊等原因之類的話。

這個倉庫就相當於水的源頭(也就是爻辭中的沙)。

從卦象上看,該爻為乾卦之中,健而動,雖然進一步引起資源短缺,但不會影響事情的發展,所缺少的東西還會有補充。

小象說「需於沙,衍在中也」。

衍,就是來龍去脈,衍生之意,還會有補充之意。

「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遇到這種情況,只要加強一下管理工作,最終還是不錯的。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到了第三爻,河裡的水也沒有了,露出了泥,說明物資短缺已經很嚴重了,完全不夠用了,這時就會發生強烈的爭執,所以,爻辭說「需於泥,致寇至」。

前面講過,「寇」這個字並沒有今天這樣貶義,只是使用了一些強制手段,紛爭已經開始激化。

從卦象上看,再上去就是坎卦,坎代表危險。

這時雖然表面上和平,但爭鬥已經開始。

因此,小象說「需於泥,災在外也」。

下經卦的三一陽一爻不斷地動而有所作為, 導致資源短缺,從而引起紛爭。

處理紛爭的辦法是對他人要敬,對自己要慎,這樣才能使他人不怒,使自己不敗,所以小象說「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一四:需於血,出自一穴一。

這一爻辭是上一爻的必然結果,由於紛爭趨於激烈,從而導致傷及自身。

血,並非實指,而是虛指受傷,而且還不輕。

這時不是要你去加把勁繼續爭鬥,而是要尋找機會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

自一穴一,自己住的地方,意指當前這個危險的地方。

從卦象上來看,該爻已經是到了坎卦,相當於進入了危險之地,因六一四爻是一陰一爻,一陰一爻主靜、主順,所以小象說「需於血,順以聽也」,意思是不要抗爭,而要順從 等待機會,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需卦是緊接著蒙卦,蒙卦時自己的力量還很單薄,經不起風吹雨打,這一卦中,下經卦的乾象徵為開始的年輕氣盛之舉動,必然受 到打擊。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上一爻因受傷而轉移,這一轉移當然不是逃避,是主動避開矛盾的激化,最終還是要來解決問題,所以這一爻就是來解決問題的。

遇到紛爭不能用武力解決,那就要協商的方法來解決,所以用酒食等先招待對方。

這兒的酒食當然也不是實指,而是虛指主動讓出一部分利益的意思,這樣大家獲利 才是解決之道。

該爻位於九五之尊,也是危險的核心。

不能再像上一爻那樣以靜制動,要主動去化解矛盾。

當自己還很弱小之時,就不能用硬碰硬的辦法來解決,要以退為守,讓出一部分利益,以達到和平共處的結果。

所以小象說「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於一穴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許多書上將「入於一穴一」理解成是三位不速之客,整句意思是對落進一穴一的三位不請自來的人恭敬相待,這是不正確的。

這一爻辭在風格上和前面五爻大不相同,可見,「入於一穴一」的主語並不是指三位不速之客,而是指前面五爻所想要獲取的東西。

「不速之客三人」也不是許多書上所說下經卦的三一陽一爻,這個「三」非實指,而是虛數表示多人。

上一爻因讓利而與他人達成和平條約,這樣必然遭至更多的人覬 覦,對於這樣不懷好意但也沒有做什麼出格之事的人來說,不能得罪人家,因為自身還很弱小,應該說一些好話,恭維一下就可以了。

該爻是坎卦之上爻,快要走也低谷了,一陰一爻主靜不宜動,所以對不速之客敬之為好。

小象說「雖不當位,未大失也」這句應該有誤,該爻為一陰一爻當位。

「未大失也」是指對不速之客恭維一下並沒有失去什麼,用這樣的柔一性一方法處理問題也說明蒙卦之後,在認識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長進。

四、訟卦解讀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序卦傳》說「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意思是爭奪飲食必然引起紛爭,所以需卦之後必為訟卦,訟就是糾紛引發的爭論。

《雜卦傳》說「訟,不親也」,意思是說訟卦因爭辯而失去了親情。

「訟」,《說文解字注》說「訟,公言也」,意思就是由矛盾不能解決而引起的紛爭問題,放在大眾面前訴說,讓大家來評理。

這樣做對於較弱的一方來、或有理的 一方來說有很大好處,因為可以將對方至於大家的敵對方。

「窒」,阻塞不通,阻止。

「惕」,警惕,有戒心。

「有孚窒惕」,就是有相互喝止對方並對對方有所警 惕的樣子。

為什麼會有「中吉,終凶」的現象呢?。

首先要看紛爭的解決途徑,既然是紛爭,這就好比是戰爭,而對戰爭來說,最終決定勝負靠的是強弱,但決定一時的勝負卻 有很多因素,用《孫子兵法》來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訟」就是一種簡單的「伐交」,讓更多同情自己的人結成統一陣線。

這樣的伐 交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

即「中吉」,但終因力量的薄弱而「終凶」。

訟卦,上乾下坎,乾為健、為剛,坎為險,所以彖辭說「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既然一開始就有險,自然「窒惕」,因為「窒惕」所以才「中吉」,後又剛健而動,動則必凶,何況大動,因而「終凶」,所以彖辭說「訟有孚窒惕。

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終凶;訟不可成也。」

從上下經卦來看,乾卦純一陽一而上行,坎卦潤下而下行,兩者背道而馳,所以「終凶」,所以大象說「天與水違行,訟」,也因此而「不利涉大川」。

因下經卦遇險,一開始就小心謹慎,所以大象又說「君子以作事謀始」,也因此而「中吉」,從而「利見大人」。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永」,長久的意思。

「所」,代詞,相當於「這個」、「那個」。

整句的意思是不要一味地抓住某件事不放,只要向對方解釋清楚就行,這樣會比較好。

上一卦為 需卦,其最後一爻中,有不懷好意的「不速之客」來找事,這兒就是指那些未完之事,不要糾纏,否則必將引起武力爭鬥。

所以,小象說「不永所事,訟不可長 也」。

向對方陳述清楚,這樣道理掌握在自己一方,所以小象說「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從卦象上看,這是坎卦的開始,且初六爻為一陰一爻主靜,不宜大動干戈,所以「小有言」。

「小有言」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事情擴大化,如果對方一定要擴大化,那就只 能到下一爻去處理,反正這一爻只將事情闡述清楚就算完成。

注意「終吉」,並不是指剛才將事情說清楚就會有好的結果、就能在紛爭中取勝,而是指這樣處理是不 好中的最佳選擇。

◆九二:不克,訟。

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這一爻辭的爭議較多,主要集中在斷句上,根據上一爻「小有言」闡明了立場,因為有利益的驅使,對方未必妥協,而自己又相對較弱,其結果自然而然是「不 克」,武力上爭不過對方,就在口頭上與對方爭辯,這就是「訟」,所以小雅的解讀是「不克,然後再訴訟」,而不是「訟而不克」。

道義上的爭辯不管勝負如何,都不能決定結果,真正決定結果的是實力,所以必須要有所行動,「歸而逋」就是退回去先躲避起來。

「邑人三百戶」,這當然是虛 數,指有很多人,這些人都是訴訟過程中支持己方的群眾,自己雖然暫時逃避,他們可沒有什麼災禍。

眚,原意是眼睛有病,引申為災禍。

「無眚」一方面指群眾無 災禍,另一方面也指自己躲避起來而無災禍。

從卦象上分析,九二爻位於坎卦之中,所以大局上處於不利位置,但九二爻為一陽一爻,一陽一爻主動,所以要先主動撤退,避開對方的銳氣,從而保存自己。

小象說「不克 訟,歸逋竄也」,打不過對方,一方面要在宣傳上努力,一方面要主動撤退。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下」指力量弱的自己一方,「上」指力量強的敵方, 「至」是到處都有之意,「掇」是撿到、拾到的意思,整句是說與力量強大的對手抗爭,患難處處都會遇到。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德」是指自己不計名利為他人付出之後從而贏利他人的尊敬。

「舊德」可以引申為過去的老關係。

「食舊德」就是指憑著自己曾經做過的善行從而利用過去支持自 己的力量。

由於前面二爻做了許多口頭上、宣傳上的努力,雖然力量上打不過對手,但道義上贏利了民眾的支持,這時就要充分利用這樣的一層關係,從事一些有限 的活動。

「貞厲,終吉」,這樣做儘管很嚴厲,但卻是無奈中的辦法。

「或從王事,無成」,一旦條件成熟,也可以有所作為,但不會有什麼大的效果。

像這樣發動群眾來抗 爭的一般都是較弱的一方,因為弱才會發動群眾,相當於地下工作,所以很艱苦,這也是圖大事的最好的辦法,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卦辭。

從卦象上看,六三爻已經快要走出危險的境地,因其為一陰一爻主靜,所以不能有大的作為,只能暗中聯絡、伺機成事。

適當時候出可以攀附對方的高層人物,所以,小象說「食舊德,從上吉也。」

該爻屬於從不利中尋找有利條件、創造有利條件的情況。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不克,訟」,由於上一爻的暗中努力,這一爻又可以開始與對方爭鬥,但這時的力量還不夠強大,不能硬拚,打不過就要退下來繼續作宣傳方面的工作。

「復」的 本意是恢復,引申為保存實力。

「渝」是改變的意思。

「復即命渝」,以保存實力為主,打不過就立即改變為撤退。

「安貞吉」就是以安全為重,不要消耗殆盡。

九四爻為一陽一爻主動,但其力量尚弱,所以為「不克」之象。

因其為卦的初爻,需要保存實力。

所以小象說「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這一爻是鬥爭的開始,是反擊的開始,不宜太過猛烈,要保存自己。

◆九五:訟元吉。

隨著力量的增強,說話的份量也隨之增加,所以,爭訟的結果也從原來長期的劣勢變為「元吉」。

以前,不管己方的理由多麼充分,爭辯的結果總是不利,這就正如 美國在攻打伊拉克前核查大規模殺傷一性一武器一樣,不管伊拉克如何讓步,美國總有各種理由證明伊拉克在研製核武器,這個謊言在戰爭結束後不攻自破。

所以,一毛一主 席說得好,槍桿子裡出政權,九五爻力量的上升,自然怨就元吉了。

從卦象來看,該爻為九五之尊,當位得中,所以元吉。

再加上上經卦為乾卦,健而壯,充滿活力。

所以小象說「訟元吉,以中正也」。

在力量方面雖不如對方,但也不像以前那樣不經打了。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錫」與「賜」通假,賜給。

「鞶帶」,古人佩玉的皮帶。

「褫」,剝奪。

整句字面意思是有時將玉帶給予他人,但最後又迅速地三次奪了回來。

許多書上根據想像 憑空加上了很多可笑的理由,其實句子的涵義很簡單,就是說明力量已經發展為能與對方相抗衡的程度,因此有時敗了,只好將玉帶給對方,有時又勝了,玉帶又奪 回來了。

從卦象上看,該爻為上九爻為一陽一爻,同時上經卦為乾卦,一精一力旺盛,力量已經能與對方抗衡,所以必然爭奪激烈,這也符合卦辭中的「終凶」。

小象說「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意思是用這種嘴上說贏得對方,必不能贏得對方的敬意,所以爭奪會有持續的反覆。

五、本章學習重點

1.屯卦、蒙卦、需卦、訟卦的演化過程?

2.為什麼說這四卦都代表己方力量不足?

六、常見問題

問:「匪寇婚媾」理解為「搶婚」可以嗎?

答: 這樣的說法大多在理解「匪」字上產生了分歧,很難說誰對誰錯,但這個分歧並不是這一爻辭的核心,它只是一個比喻,用以說明該爻處於行動艱難的狀態。

後面的「字」也有二義一性一,即是懷孕還是生孩子。

如果我們在斷卦時將注意力放在這方面,從而來判斷一個人的婚姻狀況則進入了誤區。

通俗一點來說,如果某人佔到這一爻為變爻時,無論你斷為有搶婚還是沒有搶婚都是錯誤的,只能斷定此婚姻目前還很難,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

問:困蒙、童蒙、擊蒙之間有什麼關係?

答: 困蒙就像一個學走路的孩子,一步跨出,晃晃攸攸,下一步該不該繼續都要考慮一下。

童蒙,已經學會了走路的孩子,即使前面遇到一個老虎也不知道害怕。

擊蒙,已經有點頑皮的孩子,知道和其它孩子爭搶東西了。

問:需卦為什麼「光亨」?

答:「光」表示有希望、有前途。

需卦原本是對食物的需求,也可引申為對物質的需求,這些需求不是幻想、也不是神話,而是通過努力就能得到,所以說「光亨」。

問:「不克訟」可不可以理解為「打不贏官司」?

答:可以這樣理解,但非常生硬。

這樣理解和上面的內容出入並不大,但古文如果真是這個意思,應該寫成「訟不克」,而不是「不克訟」。

.item {position: relation;height: 20px;font-size: 14pt;font-weight: light;margin-bottom:20px;vertical-align: middle;padding: 4px;color: blue;}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易經入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