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奇謀》第二章 化險為夷(紓禍類):〔開宗明義〕災禍,往往是人們自己招惹來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經世奇謀》第二章 化險為夷(紓禍類)

經世奇謀

第二章 化險為夷(紓禍類)

第二章化險為夷(紓禍類)

〔開宗明義〕災禍,往往是人們自己招惹來的。

不過有些出於意外的災禍,明智的人面對它時,卻能夠轉化陰霾,使它變成陽春景象;變化風一浪一波濤,使它成為平坦的路途。

他們是不會像一般渾渾噩噩的人束手待斃的。

24 勾踐嘗糞脫困

吳王把勾賤囚禁在石室三年之後(公元 491 年),適逢吳王生病,勾踐就採行范蠡的策略,利用佞臣伯嚭的關係,想出去探問吳王的病。

吳王准許了。

勾踐到了之後,告訴吳王說:「臣在南越,曾跟醫師學過,只要嘗一嘗病人排一出的糞便是甜是苦,就知道疾病減輕或加重。」

正好吳王上廁所,勾踐就去拿來嘗了,之後就向吳王叩頭祝賀說:「王的糞便是吉的,不要幾天病就會康復了。」

吳王果然真的好了。

於是對群臣說:「勾踐真是一位仁厚的人啊!一般臣子事奉君父的時候,誰願意嘗他們的糞便來確定疾病的情形呢?」

因此就釋放勾踐,讓他回國。

越王勾踐回到了國內,臥薪嘗膽,計劃報復這一段仇恨。

過了二十年之後,果然滅了吳國(公元 473 年)。

25 你殺臣子我割地

趙國的使者向魏王說:「為我們殺了范痤(或作座),我們願意獻上七十方里的土地。」

魏王說:「好。」

就派遣下吏去圍捕范痤。

當范痤被重重包圍而無處逃生時,他很機警的爬上屋頂,據守在危險的地方,對使者說:「與其用已死的范痤來交換,不如用活的。

又如果我死了,趙國不給土地,那麼魏王又能怎麼辦呢?所以不如先和趙確定了割地的事情,然後再殺我。」

魏王說:「好。」

范痤於是趁著這個時機,趕緊上書給信陵君說:「范痤是前王的相國,趙國用割地的方式要殺我,而魏王竟然同意了。

要是有一天,強大的秦國也傚法趙國,那麼公子要怎麼辦呢?」

信陵君於是就對魏王說情,范痤因此逃過一劫。

26 蘇秦恐懼忠信獲罪

蘇秦替燕國說服齊國歸還十座城。

有人在燕王的面前譭謗他。

蘇秦對燕王說:「臣下就是人所說的,因忠誠信實而獲罪的人啊!」

燕王答說:「是你不夠忠誠信實吧!哪有因忠信而獲罪的呢?」

蘇秦說:「不是這樣的。

臣聽說有一個人到遠方去當官,而太太卻和別人私通。

當他即將回來的時候,他太太的情一夫很擔心。

他太太就對情一夫說:「別擔心,我已準備好毒一藥酒等待他了。」

過了三天,丈夫果然回來了,他

太太就叫侍妾端毒一藥酒給丈夫。

「此時侍妾想說酒中有毒,卻怕丈夫把主母趕走,想不說,卻怕主人因此被毒死。

於是假裝手僵了而把酒倒掉,可是主人卻很生氣的鞭打她五十下。

侍妾假裝手僵而把酒倒了,在上保住主父的一性一命,在下維護主母的地位,然而卻無法避免被鞭打。

這怎麼說忠信而不會獲罪呢?」

燕王說:「對啊!你說的有道理。」

27 管仲用合唱趕路

齊國管仲在魯國獲得一些東西,捆一綁之後裝在籠子裡面,請工人載著送往齊國,工人都一面拉車一面唱歌。

管仲擔心魯國知道這件事之後會殺了自己,很想盡快趕回齊國。

於是對工人說:「我為你們唱歌,你們替一我和聲。」

因為彼此唱和得很優美和諧,工人都不覺得累,就趕了很遠的一段路。

管仲可以說能夠隨著事情來用人,使別人得到他所要的,自己也得到所要的。

用這套方法來治理萬乘之國,雖然使齊國成為諸侯盟主,還是嫌成就不夠。

28 雞鳴狗盜救孟嘗

秦王囚禁孟嘗君,孟嘗君於是派人請求秦王的一寵一姬為他解脫。

這位一寵一姬希望得到白色的狐裘,可是狐裘已獻給秦王,沒有辦法滿足她了。

幸好孟嘗君門下食客有人善於偷盜,於是潛進秦王的庫藏將白狐裘偷出來,獻給秦王的一寵一姬,她才求秦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才釋放不久,秦王后悔了,又派人去追他。

關防的地方規定,須等晨雞叫了才可以放人。

這時天色尚早,門下食客有人善於模仿雞啼,當他啼叫數聲之後,附近的公雞都紛紛叫起來,於是孟嘗君終於脫險歸國。

29 秦使轉禍為福

秦楚交兵,秦王派人出使楚國,楚王就派人戲辱他說:「你來時卜過卦嗎?」

使者回答說:「有啊!」

「卜的結果如何?」

「吉利。」

楚人就對他說:「哎呀!太糟了吧!秦國竟然沒良好的龜可以卜得準確的。

我們大王才準備要殺你,用你的血塗在鍾上面。

這怎會是吉利的呢?」

秦國的使者說:「秦楚交兵,我們國王派我來打探消息。

我若死了而沒有回國,那麼我們國王就知道警戒,可以及早修整軍備來防禦楚國,這就是所謂的吉利啊!況且若是死者沒有知覺了,又何必要鍾釁呢?死者若是有知覺,那我怎麼會不顧秦國卻幫助楚國呢?

「我一定要使楚國的鐘鼓發不出聲來,這樣就無法讓士兵齊一步調,整齊陣容,調動整個大軍了。

殺了別國的使者,斷絕別人的善意溝通,這不是古代的公理。

你身為臣下,應該仔細的考慮衡量一番。」

楚臣據實回報之後,楚王就赦免了秦使者。

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

30 老婆情一婦兩回事

張儀告訴秦惠王說:「陳軫是你的臣下,卻常把國情遞給楚國。

我無法同他共事,希望大王能驅逐他。」

秦王找陳軫來質問,陳軫回答說:「楚國有一個人娶了兩個太太,有人去挑一逗那個年紀大的,年紀大的就罵他;挑一逗那個年少的,年少的就順應了。

沒多久,那兩個太太的丈夫死了,有個客人便問挑一逗的人說:「你是娶年長的呢?還是娶年少的?」

這人說:「娶年長的。」

客人說:「年紀大的罵過你,年紀小的和你很好,為什麼要娶年長的呢?」

這人說:「在別人那裡,當然希望她順應我;如果成了我的妻子,當然希望她為了我而罵別人啊!」

「現在楚王是賢明的君王,昭陽也是賢相,陳軫為人臣子,如果我常將國情遞給楚國,楚王一定不收留臣,昭陽也不要和臣共事了。」

秦王認為有道理,於是依舊對他很好。

31 烤肉上的一毛一發

晉文公在位時,烹飪的廚夫奉上烤肉,但是上面纏有一毛一發,文公就找來廚夫責備了一番。

廚夫說:「臣犯了三樣死罪。

拿磨刀石把刀磨得太利了,就像干將一樣,只把肉切成片而一毛一發不會斷,是臣的罪過之一;拿鐵叉子叉肉而看不出一毛一發,是臣的罪過之二;烤爐的炭火烤肉,肉都赤紅烤熟了,而一毛一發卻沒有烤焦,是臣的罪過之三。

可是在廳堂中使喚的人,難道沒有嫉惡臣,想陷害臣的人嗎?」

文公於是找來底下服侍的人質問,果真如廚夫所說,於是就殺了放一毛一發的人。

32 張丑一言,出境脫離

張丑到燕國當人質,燕王想殺他,他就逃走,已經快越過國境了,卻被守邊境的官吏捉到。

張丑就說:「燕王要殺我的原因,是因有人說我有寶珠,王想要得到它,現在我已經沒了,而燕王不相信。

一旦你抓我回去,那我就要說你搶我的寶珠,把它吞到肚子裡了。

燕王一定會殺了你,並且剖開你的腸肚。」

邊吏聽完很害怕,就放了張丑。

33 張儀靠美人解危

秦惠王派人通告楚懷王(約在公元 312 年),希望以武關之外的土地,交換黔中的地方。

楚王說:「不要武關之外的土地,只要得到張儀,就割黔中的地方給秦國。」

張儀於是準備前往楚國。

秦王說:「楚國一意要得到你才甘心,要怎麼辦才好呢?」

張儀說:「秦國強大而楚國弱小,楚國一定不敢殺臣,而且臣和楚王的近臣靳尚很好,靳尚又有機會服侍楚王一寵一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無不聽從。」

於是張儀就前往楚國,楚王將他囚禁並準備殺他。

張儀教靳尚對鄭袖說:「秦王非常喜歡張儀,準備以六縣的土地以及美一女來贖張儀。

楚王因看重這些土地,加以尊重秦國,秦王的女兒一定受到一寵一幸;如此一來,你就被打入冷宮了。」

因此鄭袖日夜流著眼淚對楚王說:「臣下都各自力他們的主子。

現在殺了張儀,秦國一定大怒,臣妾希望帶著兒子一起遷居江南之地,不希望被秦國所殘害。」

楚王於是赦免張儀,並且對他很禮遇。

34 范睢死裡逃生

范睢因為賈須的誣告,被魏齊重刑,於是裝死,而被棄一屍一於廁所中,靠鄭安平搬來戰場的死人,穿上范睢衣帽加以調換,才得以保命。

後來秦國的使者王稽到了魏國,私下將范睢藏在車內帶出城,沒想到在路途中遇見秦國宰相穰侯(魏冉)。

穰侯問王稽說:「是否與門客一起來?這些人對於國家沒什麼益處。」

王穰稽回答說:「不敢。」

穰侯就離去了。

范睢對王稽說:「聽說穰侯頗富智慧,但是反應較慢,剛才懷疑車中有人,卻忘了搜索。」

於是就起來化裝為僕人,在車子的左邊拿著旗。

隨後,穰侯果然派人來搜索車子,確定沒有藏人才又離去。

35 陳平脫一衣救命

陳平(歿於公元前 178 年)單身一人,帶著劍離開楚國逃亡。

坐船渡河的時候,船夫看他相貌堂堂,一個人獨行,疑心他是逃亡的將軍,身上腰際一定藏有很多的金玉寶器,一直望著陳平,想殺了陳平奪財。

陳平心中害怕,於是脫一下上衣,赤一裸一著身一子來幫船夫撐船,船夫知道他身上無金玉寶器,才打消殺人劫財的念頭。

36 先封最討厭的臣子

漢王劉邦分封功臣之後,其他人日夜爭功,遲遲無法決定封賞。

有一天漢王在洛陽宮中,看見許多將領坐在沙土中錫竊私語。

漢王於是問:「他們在做什麼呢?」

留侯張良說:「陛下從一介平民起身,靠著他們取得天下。

現在當上天子,所封的人都是原來的一批舊人,所殺的都是一些原本有宿怨的人,所以他們聚在一起準備造反。」

漢王很憂慮地說:「怎麼辦才好?」

留侯說:「皇上平時最討厭、而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誰?」

漢王說:「雍齒好多次讓我受窘受辱,我想殺他,因為他的功勞很大,所以不忍心殺他。」

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雍齒,那麼群臣就會穩定下來。」

於是漢王就封雍齒為十方侯。

群臣都歡喜地說:「雍齒尚且封侯,我們可以不必擔憂了。」

37 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

漢高祖回到洛陽,聽說淮陰侯韓信死了(公元前 196 年),問呂後說:「韓信死的時候,說了什麼話嗎?」

呂後說:「韓信說,後悔不用蒯徹的計策。」

高祖於是下令圍捕蒯徹(《史記》作蒯通)。

抓到蒯徹之後,高祖問說:「你教淮陰侯造反的嗎?」

他回答說;「是啊!秦國失去天下室位,天下人都紛紛起而追逐,能力強、動作快的人先得到它。

就像盜跖的狗對著堯狂吠,並不是堯不夠仁義,只是狗本來就會對其他人狂吠。

在那個時候,臣下只知道韓信,也只對韓信盡忠,我並不知道陛下。」

高祖聽了頗能信服,於是就說;「放了他吧!」

38 班婕好不與君王同車

漢成帝(公元前 32~公元 2 年)曾經游後花園,想與班婕好同車。

班婕好辭謝說;「看古人的圖畫中,聖賢的國君,都有富名望而賢明的臣子陪在身邊;三代(夏、商、周)未世的君主,才有一寵一幸的姬妾在側。

現在君王想要與我同乘一部車,難道不就與他們相似了嗎?」

太后聽到這些話,很高興地說;「古代有賢慧的樊姬,現在有班婕好。」

後來飛一燕讒毀班婕好說她詛咒後宮,甚至也咒罵皇上。

成帝於是就查問班婕好。

她回答說:「臣妾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自己的德一性一修養端正,都還無法蒙受上天所賜的福份;去做一些邪惡不正的事,又能指望得到什麼?假使鬼神有知覺,它們一定不會接受一奸一邪讒佞的訴告;如果沒有知覺,告訴它們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成帝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就赦免她,並賜黃金百斤。

飛一燕嬌一媚又善妒,班姨好恐怕遲早受害,於是請求到長信宮去陪侍太后。

39 寇恂師法藺相如

後漢賈復官拜執金吾,他的部將在穎川殺人,穎川太守寇恂拘捕這位部將之後,將他處斬。

賈復認為受到羞辱,經過穎川的時候,對左右部屬說:「我和寇恂同是將帥,卻被他陷害了。

現在見到寇恂,一定要親手拿劍殺了他。」

寇恂知道他的計謀,不願意和他見面。

寇恂姊姊的兒子谷崇說:「我也是一位部將,可以帶配劍陪在你身邊,萬一有變故,也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應付。」

寇恂說:「從前藺相如毫不畏懼秦王,卻對廉頗委屈求全,那是為了國家的緣故。」

於是下令屬縣供一應豐盛的菜餚以及陳年好酒,只要執金吾賈復的部隊進入境內,每人都供一應兩人份的酒菜。

寇恂親自到大道上迎接,隨後借口有病,就先回去了。

此時,賈復調動兵士想追殺他,可是屬下的兵士都醉了,只好路過穎川離去。

40 虞詡增灶示強

後漢虞詡,當武都太守,上任途中,羌族徒眾數千人將虞詡阻擋在崤谷的地方,虞詡就停下部隊不再前進,並且宣稱說,已經上書朝廷請求援兵,等援兵到了再繼續出發。

羌族人聽到之後,將族人分開會包抄鄰縣,虞詡因羌人士兵分散了,就日夜快速的趕路,並且命令吏士每人做兩個灶,每天增加一倍,羌人因此不敢進一逼一。

有人問說:「孫臏減,而你卻增,為什麼呢?」

虞詡說:「敵人眾多,我方兵少;敵人見我們的灶增加,必定認為郡裡的部隊已經來支援。

人員多而行進快,敵人一定不敢追來。

孫臏故意表現弱小,我現在則展示強大,這是因為情勢不同的關係。」

41 荀攸善說難免

漢未荀攸、何顒謀刺殺董卓,結果事情敗露,兩人都被抓。

何顒憂懼得自一殺了,荀攸(公元 157~214 年)依然很自在地說話、吃喝,並且派人去遊說董卓說:

「太師是否曾聽說:高陽裡中,有英雄豪傑善於謀略的嗎?他們就是荀彧和荀攸。

太師為何不直接殺了荀攸,並且也殺了荀彧以消滅禍患?

「臣聽說:「■氏(負責除草的官)在除草時,將整叢的草拔除之後,一定再放火燒過。

不除乾淨不罷休。

現在荀攸已被捕,而荀或還在外頭;荀彧聽說荀攸被抓,一定無法安心,更何況荀彧早就準備起事了。」

「憑荀彧所擁有的聲望,一身不共戴天的仇恨,隨時得以運用關東的眾多百姓,並糾集天下的英雄豪傑;另一方面,太師卻劫持天子,屠一殺大臣,對不起天下百姓,天下人無不想起來報仇以快心意,臣恐怕太師從此不得安寧了。

伍員到了吳國之後,楚平王為此而憂心消瘦。

這雖是往事,想起來還是令人心驚膽寒。」

董卓聽了很優心地說:「如此要怎麼辦才好?」

荀攸的使者又說:「荀彧如今逃亡在外,一旦急著搜捕他,那麼他不是向北投奔河朔一帶,就是向南依靠江漢流域之間,一時難以解決因他而起的問題。

太師是不是因此感到很困惑?以臣下看法,不如放了荀攸,以羅致荀彧。

荀攸感激太師不殺之恩,必然會不惜犧牲自己,荀彧更不用說了。

他們兄弟兩人同在國中做事,原本就可以成為太師強力的左右手。

「還有荀家歷來以忠貞傳家,荀家的兩個子弟又是有名的國士,一旦歸服太師,天下士人百姓,必會響應他們,關東方面的軍隊,不必作戰,即可

瓦解。

這就等於是齊桓公不計較管仲射中他腰帶扣,而釋放管仲、重用管仲,成就了霸業。

放下個人的仇恨,保全忠良,是大英雄的胸襟,拋棄謀士忠士,讓他們去為敵國效命,有智者是不會做的。

太師必然會有妥善的抉擇。」

董卓聽了頗為贊同。

荀攸因此得以活命,而辭官歸隱。

42 賈詡假冒太尉外孫救命

後漢賈詡,曾經在路上遇到叛亂的氐人,同行的數十人都被抓了。

他對氐人說:「我是段公的外孫,我家有很多的金銀財寶,只要你們不傷害我,我家一定會付出很豐厚的贖金把我贖回。」

當時太尉段穎長久擔任邊帥,威名驚動西方的民族,所以賈詡假借他的名聲來嚇唬他們,果然沒有遇害,和氐人訂了盟約就被送回,其他的人則都被殺害。

賈詡並不是段太尉的外甥,只是一時權變以解決危機罷了。

43 竹筐中的謀士

曹一操一想立三子曹植為魏王太子,曹丕得知這項計劃後,就請朝歌縣吳質到府商議,因怕有人看到,於是用裝絲絹的大竹筐將吳質藏於其中,帶進府裡。

主簿楊修知道這件事,報告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說:「過幾天把他抓來。」

很快的,有人通知曹丕,曹丕很緊張地問吳質。

吳質說:「不必憂慮。

明天用大竹筐裝絹再送入府裡,借此來迷惑他們。」

第二天,楊修又報告曹一操一,曹一操一就派人搜索竹筐,果然都是絹。

曹一操一因此極為懷疑是楊修想害曹丕,於是有了殺楊修的念頭。

44 諸葛亮開門退敵

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在陽平時,派遣魏延整合大軍向東進發,自己只留萬餘人守住陽平。

司馬懿帶領二十萬大軍要與諸葛亮作戰。

派出去的軍探回報司馬懿說:「諸葛亮城裡面兵力很少,力量很小。」

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大軍即將來到,怕他一逼一迫自己一戰,因此想要趕往與魏延的部隊會合,但由於距離遙遠,看來一定趕不到,將帥士兵都非常驚恐,不知如何才好。

諸葛亮的神色態度完全如平常一般從容自在,命令軍中將軍旗戰鼓收拾一邊,不可隨便出城,又命令將城門大開,四處打掃乾淨。

司馬懿一向認為諸葛亮為人謹慎莊重,現在突然展現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於是率部眾往北到山間去。

第二天吃飯時刻,諸葛亮與參謀佐吏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素來膽小,此次大開城門,可能城裡有重兵埋伏,於是沿著山路離去了。」

軍探回報,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說。

司馬懿後來知道了,懊悔不已。

45 司馬懿丟盔免難

司馬懿和蜀國作戰,吃了敗仗,一路逃難,蜀國大將廖化在後面緊追。

途中遇到歧路,司馬懿就脫一下頭盔丟在往東邊的路上,自己則往西邊的路上逃去;緊追的廖化看到頭盔,就往東邊的路上追,最後竟被司馬懿逃掉了。

46 聖主在位可以遲到

三國魏郭淮在恭賀文帝曹丕登上帝位的典禮時(公元 220 年)遲到。

文帝就很嚴厲的責備他說:「以前大禹在塗山大會諸侯,防風氏來晚,便即刻將他殺了。

現在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歡慶,而你卻遲到,為什麼呢?」

郭淮說:「五帝時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導人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開始用刑罰。

現在臣所處的時代,相當於唐虞時的盛世,所以我知道不會像防風氏一般被殺。」

文帝聽了很高興,就任命他為雍州刺史,再升任為征西將軍。

47 一女比不過五子

晉朝樂令(樂廣)的女兒,嫁給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

司馬穎的哥哥長沙王司馬穎,在洛陽執掌大權,兄弟兩人彼此交戰(公元 303 年),都想吞併對方。

長沙王喜歡親近小人,疏遠賢人斥退君子,使得在朝的人心中都充滿憂懼危慮。

樂令在朝廷中即已眾望所歸,又有親戚關係,所以許多人都向長沙王進他的讒言。

長沙王曾因此問樂令。

樂令神情態度從容自在,慢慢地回答說:「難道我會犧牲五個兒子的一性一命,去維護一個女兒的一性一命嗎?」

長沙王因此大為放心,而不再懷疑他。

48 胡笳吹,故土思

東晉將軍劉琨,有一次在晉陽城被胡人圍城困住,城裡的糧、箭不足,形勢危急。

劉琨於是乘著明月高懸的夜晚,登上城樓,高聲嘯吟。

胡兵聽了之後,內心都感到十分淒然哀歎。

到了中夜,劉琨又命令善奏者,彈奏胡前,胡兵情不自禁欷歔懷念起自己的故鄉。

將近破曉時分,胡笳聲再度響起,聲聲直擊離鄉背井的胡兵心弦,終於迫使圍城之兵,自動解圍而去。

49 換下綺羅衣

北齊神武年間的一場大戰役「韓陵之捷」中,爾朱一族全遭誅滅,只有爾朱敞(北魏,爾朱榮之子,父彥伯)因為年紀幼小,隨著母親被掠入宮中。

十二歲的時候,他逮著一個機會,逃出皇宮。

到了大街上,看到有一群與他年齡相彷彿的、尋常人家的孩童正在嬉戲玩耍,爾朱敞立刻脫一下綺羅金翠的貴族服飾,和其中一個孩童換穿,然後自己立即奔逃。

宮中派出的追騎趕到,他們並不認識爾朱敞的面貌,於是捉住那位身穿綺羅衣的孩童,將他帶回去,問他是否就是爾朱敞。

那被捉的孩童驚懼地答說:「我不是。」

爾朱敞那時早已遠颶,逃過一劫。

50 假裝熟眠,保住小命

東晉王羲之十歲的時候,聰明憐俐,清秀可一愛一,大將軍王敦非常喜歡他,經常帶他在身邊,有時安置在帳中同寢。

某日,大將軍早起,而王羲之仍貪睡未起。

不一會兒,王敦屬下錢鳳進來,摒退左右,密議叛國起兵的大事,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睡覺。

王羲之在一床一上聽得分明,知道自己既然已聽到逆謀,斷無倖免存活的可能。

於是吐出口水,把被褥、一床一頭和自己的面頰、嘴角全都塗染,繼續假裝熟睡。

王敦與錢鳳正談得起勁,忽然想起帳中仍有王羲之,不由得大驚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這小娃兒了。」

他前去打開帳子一看,只見到唾液處處,沾污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夢正酣呢!

王羲之終於保全了一條小命。

51 遺鞭解危

東晉大將軍王敦決心叛變,準備揮兵推翻晉明帝政權。

晉明帝從秘密管道得知這個消息,乃微服暗訪情勢;到達湖陰地區,仔細探查王敦的軍隊部署。

晉明帝的母親荀氏,是北燕代國人,屬鮮卑族,所以明帝外貌黃須隆鼻,極像外國人。

軍營中有一位士兵,看到晉明帝,覺得他的面貌異平常人,於是向王敦報告。

王敦正在午睡,夢見太陽環照其城,大驚而起,大喊道:「一定是黃須鮮卑奴來了。」

於是立即派遣五騎追捕明帝,明帝策馬而去。

半路上看見一個賣食老嫗,於是以貴重的「七寶鞭」給她,說道:

「後面有騎兵前來,若是問你什麼事的話,你可以拿這「七寶鞭」給他們看。」

不久,追騎趕到,問賣食老嫗有沒有看見一人一騎。

老嫗回答說:「已經走了很遠了。」

一面取出七寶鞭示之。

五個騎兵看到七寶鞭,都非常珍惜喜一愛一,傳來傳去,把一玩良久,就耽擱了追捕明帝的任務。

晉明帝終於安然度過危厄。

52 去讒言妙法

東晉王緒經常在王國寶面前讒言中傷殷仲堪(荊州刺史),殷仲堪深以為苦,又無良策可行。

於是,前去請教王東亭解決妙方。

王東亭說:「這還不容易嗎?你只要去拜訪王緒數次,每次見面時,要求摒退左右,然後談論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如此這般,他們兩王之間,必然生出間隙。」

殷仲堪聽從建議,如法炮製一番。

果然,不久之後,王國寶聽到傳聞,遇見王緒時,忍不住問道:「你與殷仲堪相見時,每每摒退左右,你們究竟談論些什麼啊!」

王緒答道:「沒什麼哪!只是些平常往來的普通應對而已,並沒有談論任何事情。」

王國寶認為王緒隱瞞了一些事不告訴他,兩人之間的友誼,日漸疏遠。

王緒中傷殷仲堪的讒言,也因此得以平息。

53 進言的技巧

唐玄宗時,張說挾私人恩怨,企圖以讒言陷害姚崇。

姚崇心知肚明,想要讓玄宗瞭解事實的真相,以求自保,但是又覺得不便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說。

因此,故意找機會在玄宗面前佯裝跛腳難行的模樣。

玄宗見狀,關心的問說:「一愛一卿,你的腳有病痛嗎」怎麼一回事呢?」

姚崇察顏觀色,知道這是進言的適當時機,因此歎了一口氣說道:「唉,愚臣得的病是心腹之疾,而不是腳病啊!」

隨後,話鋒一轉,向前進奏,一五一十的說明張說如何陷害自己,並且企圖進奏讒言的陰謀。

玄宗聽後大怒,立刻將張說治罪。

54 移花接木

唐朝天寶年間,某大宦官侍妾盈盈,以美艷,機智聞名一時。

有一次,宦官生病了,玄宗的一位禁衛官來探病,結果硬被這位芳心寂寞的小一美人留了下來。

玄宗見禁衛官沒來上朝,又有急事找他,於是下詔,搜遍京師,居然連個影子都沒找到。

後來只好派人去問禁衛官的父親,得到線索,於是又下詔命人前往宦官家裡搜查。

盈盈事先獲得這項情報,便告訴禁衛官說;「事到如今,看是躲不住了,不過,你趕快回朝向皇帝老爺報到,應該不會有事的!」

禁衛官急得渾身發一抖,說;「怎麼會沒事,這下子可死定了!」

盈盈神秘兮兮的偎向禁衛官耳邊,輕聲細語地說道;「包你沒事,你照我的話去做就是了!見到皇上時,記住,千萬別說你在這裡!萬一皇上問起,

就說你看到的人長得如此這般,臥室擺設是如此這般,吃的食物又是如此這般……,記住,千萬要像我說的一樣,一一描述清楚,然後,你就說,那位女主人硬要留你下來過夜,不肯放你走,實在是身不由己,這樣,皇上就不會怪罪你了!」

禁衛宮半信半疑,但除依盈盈之計以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只好硬著頭皮,三步並兩步跑回皇宮,主動向皇上報到。

玄宗看到禁衛官回朝,勃然大怒,問他到底去什麼地方,竟然膽改不來執行勤務。

禁衛官伏跪在座前,瑟瑟發一抖,一臉惶恐、無奈的把盈盈教他的話,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的稟明皇上。

沒想到,玄宗居然哈哈大笑,循手一揮,叫他起身退下。

禁衛官就這樣化險為夷,奇跡似的脫罪了。

數日之後,虢國夫人(楊貴妃的姊姊,也是個膚如凝脂的大美人)卻見玄宗,玄宗心情不錯,見了面就想拿禁衛官供述的「內幕秘聞」揶揄她,故作神秘的調笑道:「我的大小一姐,幹嘛把人家藏在閨房裡那麼久呢?太過份了吧?」

虢國夫人和玄宗說笑打諢是習以為常的,聽到玄宗椰揄她,雖然一時搞不清楚狀況,卻也只顧跟著哈哈大笑——反正,這種閨中秘事數不勝數,大家心照不宣,又何必認真呢!

55 敵境挑釁保一性一命

民間傳說蕭道成有帝王之相,宋明帝於是對他頗有疑惑,要以黃門侍郎的官職徵調他回朝廷(公元 471 年 7 月),就近監視。

蕭道成雖不願意,卻想不出可以繼續鎮守椎陰的理由。

荀伯玉當時任道成的參軍,就建議蕭道成派遣數十騎兵到北魏國境,樹立宋朝的界碑,以挑釁北魏。

事後,北魏果然派遣游騎巡行邊界,宋明帝聽說北魏又在窺一探邊境,才又讓道成回復原來的職位。

56 驢載草人欺敵

唐朝時,李克用派人到藩鎮魏博去刺探軍情,斥侯回報說:「看旗幟在城上來來往往,還駐有部隊。」

晉王(克用被封為晉王)說:「劉尋做事每個步驟都有謀略。」

於是再派人去探察,果然發現捆草為人,將旗子綁在上面,用驢載著,沿著城上矮牆走來走去,而劉尋的部隊已經離開兩天了。

57 敬新蘑靠同音字救命

後唐莊宗(李存勖,公元 923~925 年),有一次受了敬新磨的嘲諷,非常的憤怒,拿起弓箭,立即要射死他。

此時新磨急忙叫說:「陛下不可殺臣下,臣下與陛下是一體的,殺了臣下大不吉利。」

莊宗很驚訝,問他什麼原因。

敬新磨回答說:「陛下建國,改年號為同光,天下人都稱陛下為同光帝。

同,就等於是銅。

如果殺了敬新磨(鏡新磨古時磨銅為鏡),那麼同就無光了。」

莊宗聽了大笑,就放過他。

58 張詠火燒黑店

宋朝張詠(字忠定,公元 946~1015 年)未中進士之前,曾遊歷蕩陰縣,縣令送他布帛財物;張詠背上這些就回鄉了。

有人對他說,一路上到了夜晚,或是到了偏遠的山嶺湖河,人煙稀少的地方,最好等待同伴再一起趕路。

張詠說:「已經晚秋了,雙親年老,還沒為他們準備過冬的衣物,我急著返鄉。」

於是帶著一把磨得銳利的短劍就起程了。

經過三十多里路,留宿一家孤店。

店中只有一位老翁及兩個兒子,他們貪求張隨身的財物,想殺了他而據為己有。

天色才暗,老翁的一個兒子就喊說:「公雞叫了,秀才可以上路了。」

張詠不應聲,關緊房門;首先搬一床一頂著左扇門,再以兩手撐住右扇門。

老翁的兒子已經叫了而不見應聲,就用力推門。

張詠突然的後退,老翁的兒子整個人摔了進來。

張詠就一刀砍下他的頭。

不久,第二個兒子又來,依然像前一個一般被張詠殺了。

張詠提著劍去打老翁,發現他正點著火搔抓疥癢,就再砍下他的頭。

老幼三人一併喪命屋內,於是放火將房子燒了。

離開現場,走了二十幾里路,天色才亮。

從後趕來的人告訴他說:「後頭那家店失火了,全家人葬身火海。」

59 美人計消除流言

宋朝文彥博(潞公,公元 1006~1097 年)以樞密直學士的身份主持成都政事,當時年紀不到四十歲。

成都的習俗,喜好飲酒作樂,文公因此時常有宴會,於是許多批評中傷的話傳到了京城。

御史何郯(字聖從)剛好請假回鄉,皇上派他察訪潞公的作為。

何郯為官耿直,極有聲望,潞公也因此有些不安,門下客犯張少愚對潞公說:「聖從此番來成都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和聖從是同鄉。」

於是就先到漢州迎接,並擺下酒席宴樂款待他。

其中有位官一妓一很會跳舞,何郯很喜歡,就問她姓什麼。

說:「姓楊。」

何郯說:「那就叫楊台柳。」

少愚就取下官一妓一繫在脖子上的絲巾,題詩說:「蜀國有位美人一體態輕一盈腰織細,楚楚動人,儀態萬千,引得東台御史無限一愛一憐。

從此以後就叫她作楊台柳,希望她永遠美麗青春,舞出無限動人的風情。」

同時教官一妓一當作柳枝詞來唱它,何郯聽了非常高興,就醺醺然的醉倒。

過了幾天之後,何郯到了成都,神情態度顯得很嚴肅端重。

有一天潞公設下盛大的宴席來款待何郯,並且接來楊台柳,請她和府中的官一妓一在一起,

唱少愚的詩來助興勸酒,何郯每次都為此喝醉了。

待何郯回朝廷之後,有關潞公的譭謗就止息了。

60 趕走心腹,諫院布線

宋朝京師統帥楊存中(歿於公元 166 年)有一位親近的屬官,平時對他常加賞賜,毫不吝惜,有一天卻突然無故憤怒地趕他走,這位官吏不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差錯,以致觸犯統帥,就揮淚拜別而去。

楊存中對他說:「沒事不要來見我。」

這位屬官終於瞭解楊存中的意思,回去後,花了很多錢使兒子進入諫院當官。

過沒多久,御史想彈劾楊存中私吞肥料錢十幾萬,這位兒子得知消息,就通知父親,父親就趕緊通知楊存中。

楊存中即刻寫了一份札子上奏皇帝,說:「軍中有肥料錢多少,暫時存管在某個地方,等待朝廷支用。」

沒有幾天,御史果然彈劾此事,高宗就取出札子給御史看,御史也因隨便彈劾被免職,而楊存中卻越受重用。

61 富翁變成大力士

明朝張崌崍為滑縣縣令時,有兩名大盜任敬、高章來到縣城,冒充錦衣衛的使者,遞了名片拜見張公,並且湊近張公耳邊說:「朝廷有令,要公處理有關耿隨朝的事情。」

原來當時有位滑縣人耿隨朝,擔任戶政的科員,主管草場,因為發生火災,朝廷下令羈押在刑部的監牢裡,張公聽到此事,更加相信兩人的身份。

任敬於是拉著張公的左手,高章擁著張公的背,一起進入室內坐在炕上。

任敬摸一著鬢角鬍鬚,笑著說,「張公不認識我吧!我是霸上來的朋友,要向張公借用公庫裡面的金子。」

於是與高章取出匕首,交叉架在張公的脖子上,說:「如果我們順利取得金子,你就可以活命;否則匕首馬上取了你的一性一命。」

張公絲毫不驚嚇,很從容的說:「你們所要的,並不是報仇。

我就是再笨,也不會因為財物而輕易的犧牲一性一命啊!況且你們已經自稱是錦衣衛的使者,為什麼還要這樣暴露自己真實的身份,別人若是在外面偷看,發現此事,這對你們相當不利。」

兩個強盜覺得有道理。

張公又說:「公庫的金子,都各有人收藏看管,拿來換取別種東西,容易被發覺,對你們也不利。

有一個辦法是,縣裡有許多有錢人,不如我全部向他們借貸給你們。

這樣你們可以安然無事,同時公庫的財物沒有損失,不會連累了我的官職,豈不是一舉兩得。」

兩個強盜聽了更加贊同張公的辦法。

張公於是叫高章傳令,要屬下劉相前來。

劉相是一位工於心計的人。

劉相到後,張公隨意編了一套話,說:「我不幸發生意外。

如果被抓去,會很快被處死。

現在錦衣衛的兩位先生,關係、力量都很夠,不想抓我。

我非常感激他們,想拿五千黃金當他們的壽禮,以表示我的心意。」

劉相聽了嚇得吐出舌來,說,「到哪裡去拿這麼多錢?」

張公說:「我常看到你們縣裡的人,很有錢而且急公好義,我請你替一我去向他們借。」

於是拿出筆來,寫某人最有錢,可以借多少;某人中等,可以借多少;一共寫了九個人,正好數量符合。

所寫的這九個人,實際上都是大力士。

劉相看了之後,恍然大悟。

出了屋子,正巧冷風迎面吹來,張公就借口說避一下風寒,又和二位強盜回到屋裡,拿出酒菜與他們應酬,而且自己先吃先喝,好讓兩位強盜放心。

酒才喝完,剛寫的那九個人,都穿著鮮麗的衣服,像富貴人家的子弟,手裡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後來到家口,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都拿來了,但是因為太窮,沒有辦法湊足所要的數目。」

並裝出哀求懇免的樣子。

兩位強盜聽說金子到了,又看到這些人果然都像有錢人的樣子,就很高興的說:「張公真的不騙我們。」

張公裝著要給他們金子的樣子,叫人拿來天秤、小桌子。

這時任敬坐在客位,張公坐主位,中間隔著長桌子,如此一來,張公和任敬隔著一些距離,可是高章本來就一直擁著張公的背,彼此貼得很近。

張公站起來拿天秤的砝碼,對高章說:「你的長官正和我飲酒行主客之禮,哪有空看砝碼。

所以看砝碼秤輕重,就偏勞你了。」

高章於是稍微靠近桌子,去看砝碼。

此時另九個人則捧著包裹的鐵器,一起擁向前去,故意作出打開包裹取出金子的樣子,張公趁此脫身,離開高章幾步,就在喊九人抓賊。

張公向前堂奔距,任敬起身撲向張公,卻趕不及,於是舉刀自一殺。

高章也準備自一殺,被捕快抓了,拷問之後處死,在刑場中被分一屍一。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經世奇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