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四友志》2 忌刻小人行毒計 忠直良友詐風魔:先生道:「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吾作伴否?」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鬼谷四友志》2 忌刻小人行毒計 忠直良友詐風魔

鬼谷四友志

2 忌刻小人行毒計 忠直良友詐風魔

卻說蘇秦、張儀於鬼谷先生處學遊說,這日看見魏王繼金璧聘孫臏去後,他二人未免見食流涎,也欲求取富貴。

先生道:「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吾作伴否?」

秦、儀皆執定欲行,無肯留者。

先生強之不得,歎道:「仙才之難如此哉!」乃為之各佔一課,斷道:「秦先吉後凶,儀先凶後吉。

秦說先行,儀當晚達,吾觀孫、龐二子勢不相容,必有吞噬之事。

汝二人異日宜互相推讓,以成名譽。

勿傷同學之情。」

二人稽首受教。

先生又將書一本分贈二人,秦、儀觀之,乃《太公一陰一符篇》也。

「此書弟子久已熟誦,先生今日見賜,有何用處?」

先生道:「汝雖熟誦,未得其一精一。

此去若未能得音,只就此篇探討,自有進益。

我亦從此逍遙海外,不復留於此谷矣。」

秦、儀既別,去不數日。

鬼谷子亦浮海為蓬島之遊,或雲已仙去矣。

再說孫臏行至魏國,即寓於龐涓府中,臏謝涓舉薦之恩,涓有德色。

臏又述鬼谷先生改賓為臏之事。

龐涓驚道:「臏非佳語,何以改易?」

臏道:「先生之命不敢違也。」

次日同入朝中,謁見惠王。

惠王降階迎接,其禮甚恭。

臏再拜,奏道:「臣乃村野匹夫,過蒙大王聘禮,不勝慚愧。」

惠王道:「墨子甚稱先生獨得孫武秘傳。

寡人望先生之來,如渴思飲。

今蒙降重,大慰平生。」

遂問龐涓道:「寡人欲封孫先生為副軍師之職,與卿同掌兵權,卿意如何?」

龐涓答道:「臣與孫臏,同窗結義,臏乃臣之兄也。

豈可以兄為副,不若權拜客卿,俟有功績,臣當讓爵,甘居其下。」

惠王准奏,即拜臏為客卿,賜第一區,亞於龐涓。

客卿者,半為賓客,不以臣禮加之。

外示優崇,不欲分兵權於臏也。

自此孫龐二人,頻相往來。

龐涓想道:「孫子既有秘授,未見吐露。

必須用意探之。」

遂設席請酒,酒中因談及兵機,孫子對答如流。

及孫子問及龐涓數節,涓不知所出,乃佯問道:「此非孫武子兵法所載乎?」

臏全不疑慮,答道:「然也。」

龐涓道:「愚弟昔日亦蒙先生傳授,自不用心,遂至遺忘。

今日借觀,不敢忘報。」

孫臏道:「此書經先生註解詳明,與原本不同。

先生止付看三日,便即取去,亦無錄本。」

龐涓道:「吾兄還記得否?」

孫臏道:「依稀尚存記憶。」

涓心中巴不得便求傳授,只是一時難以驟一逼一。

過了數日,惠王欲試孫臏之能,乃閱武於教場。

使孫、龐二人各演陣法。

龐涓布的陣法,孫臏一見即便分說,此為某陣,用某法破之。

孫臏排成一陣,龐涓茫然不識,私問於孫臏。

腹答道:「此即顛到入門陣也。」

涓又問道:「有變乎?」

臏答道:「攻之則變為長蛇陣矣。」

龐涓探了孫臏說話,先報惠王道:「孫子所布乃顛到入門之陣,可變長蛇陣也。」

已而惠王問於孫臏,所對相同。

惠王以龐涓之才,不弱於孫臏,心中愈喜。

只有龐涓回府,思想孫子之才,大勝於吾。

若不除之,異日必為他欺壓。

心生一計,於相會中間私叩孫子道:「吾兄宗族俱在齊邦,今兄已仕魏國,何不遣人迎至此間,同享富貴。」

孫臏見問,乃垂淚言道:「子雖與吾同學,未悉吾家門之事也。

吾四歲喪母,九歲喪父,有於叔父孫喬身畔。

叔父仕於齊康公為大夫,及田大公遷康公於海上,盡逐其故臣,多所誅戮,吾宗族離散。

叔與從兄孫平、孫卓挈我避難奔周,因遇荒歲,復將我傭於周北門之外,父子不知所往。

吾後來年長,聞人言鬼谷先生道高而心慕之,是以單身往學。

又複數年,家鄉杳無音信。

豈有宗族可問哉?」

龐涓復問道:「然則,兄長亦還憶故鄉墳墓否?」

孫臏道:「人非草木,能忘本原?先生於臨行之際,囑吾道:『汝之功名,終在故上。

』今已作魏臣,此話不須提起矣。」

龐涓探了口氣,佯應道:「兄長之言甚當,大丈夫隨地立功名,何故鄉也。」

約過半年,孫臏所言都已忘懷了。

一日朝罷,方回。

忽有一漢子,似山東人語音,問人道:「此位是孫客卿否?」

臏隨喚入府,叩其來歷。

那人道:「小子姓丁名乙,臨淄人氏。

在周客販,令兄有書信託某,送到鬼谷。

聞貴人已得仕魏邦,迂路來此。」

說罷將書信呈上。

孫臏接書在手,拆而觀之,略云:

「愚兄平、卓字達賢弟賓親覽,吾自家門不幸,宗族蕩散,不覺已三年矣。

向在宋國為人耕牧,汝叔一病即世。

異鄉零落,苦不可言。

今幸吾王盡釋前嫌,招還故里。

政欲奉迎吾弟重立家門,聞吾弟就學鬼谷。

良玉受琢,定成偉器。

茲因某客之便,作書報聞,幸早為歸計,兄弟復得見。」

孫臏得書,認以為真,不覺悲傷大哭。

丁乙道:「承賢兄分付,勸貴人早早還鄉,骨肉相聚。」

孫臏道:「吾已仕於此,此事不可造次。」

乃款待丁乙飲酒,付以回書。

前面亦敘思鄉之語,後雲弟已仕魏,未可便歸俟。

稍有建立,然後徐為首丘之計。

送丁乙黃金一錠為路費,丁乙得了回書,當下辭去。

誰知來人丁乙,乃自龐涓手下心腹徐甲也。

龐涓套問孫臏,來人姓名,遂偽作孫平、孫卓手書,教徐甲假稱客商丁乙,投見孫子。

孫子兄弟自少分別,連筆跡都不分明,遂認以為真了。

龐涓誆得孫臏回書,遂仿其筆跡,改後數句云:「弟今雖卦仕魏國,但故土難忘。

心殊懸切,不日當圖歸計,以盡手足之歡。

儻或齊王不棄,微長自當盡力報效。」

於是入朝私見魏王,請屏去左右,將偽書呈上言:「孫臏有背魏向齊之心,近日私通齊使,取有回書。

臣遣人邀截,於郊外搜得在此。」

惠王看書畢,乃言道:「孫臏心懸故土,豈以寡人未能重用,不盡其才那?」

涓奏道:「臏祖孫武子為吳王大將,後來仍舊歸齊。

父母一之邦,誰能忘情。

大王雖重用臏,臏心已戀齊,必不能為魏盡力。

且臏才不下於臣,若齊用為將,必然與魏爭雄。

此大王異日之患也。

不如殺之。」

惠王道:「孫臏應一召而來,今罪狀未明,遽然殺之。

恐天下議寡人之輕士也。」

涓又奏道:「大王之言甚善。

臣當勸諭孫臏,儻肯留魏國,大王重加官爵。

若其不然,大王發到微臣處議罪,微臣自有區處。」

龐涓辭了惠王,往見孫子。

因問道:「聞兄已得千金家報,有之乎?」

那孫臏是忠直之人,全不疑慮忌諱,遂應道:「果然。」

因備述書中要他還鄉之意。

龐涓道:「弟兄久別,思歸人之至情。

兄長何不於魏王前,暫給一二月之假,歸省墳墓,然後再來。」

孫臏道:「恐主公見疑,不允所請。」

龐涓道:「兄試請之,弟當從旁力贊。」

孫臏道:「全仗賢弟玉成。」

是夜龐涓又入見惠王,奏道:「臣奉大王之命,往諭孫臏。

臏意必不願留,且有怨望之語。

若目下有表章請假,主公便發其私通齊使之罪。」

惠王點頭。

次日,孫臏果然進上一通表章,乞假月餘還齊省墓。

惠王見表大怒,批表尾云:「孫臏私通齊使,今又告歸,顯有背魏之心,有負寡人委任之意。

可削其官爵,發軍師府問罪。」

軍政司奉旨,將孫臏拿到軍師府,來見龐涓。

涓一見,佯驚道:「兄長何為至此?」

軍政司宣惠王之命,龐涓領旨。

訖問臏道:「吾兄受此奇冤,愚弟當於王前力保。」

言罷,命輿人駕車,來見惠王。

奏道:「孫臏雖有私通齊使之罪,然罪不至死。

以臣愚見,不若剛而黥之,使為廢人,終身不能退歸故土。

既全其命,又無後患,豈不兩全。

微臣不敢自專,特來請旨定奪。」

惠王道:「卿處分最善。」

龐涓辭回本府,向孫臏道:「魏王十分惱怒,欲加兄極刑。

愚弟再三保奏,恭喜得全一性一命。

但須剛足黥面,此乃魏國法度。

非愚弟不盡力也。」

孫臏歎道:「吾師雲雖有殘害,不為大凶。

今得保全首領,此乃賢弟之力,不敢忘報。」

龐涓遂喚過刀斧手,將孫臏綁住,剔去雙膝蓋骨。

孫臏大叫一聲,昏絕到地,半晌方醒。

又用針刺面,成私通外國四字,以墨塗之。

龐涓假意啼哭,以刀瘡藥敷臏之兩膝,用帛纏裹。

使人抬至書館,好言撫一慰,好食將息。

約過了月餘,孫臏瘡口已合,只是膝蓋既去,兩一腿無力,不能行動,只好盤足而坐。

髯翁有詩云:

易名臏字禍先知,何待龐涓用計時。

堪笑孫君太忠直,尚因全命感恩私。

那孫臏已成廢人,終日受龐涓三餐供養,甚不過意,思欲圖報其德。

一日龐涓步進書館,閒論間,乃祈求孫臏傳示鬼谷子註解《孫武兵書》。

臏慨然應允。

涓隨給以木簡,要他繕寫。

臏寫未及十分之一,有蒼頭名喚誠兒,龐涓使他伏事孫臏。

誠兒見孫子無辜受在,反有憐憫之意。

忽龐涓召誠兒至前問:「孫臏繕寫,日得幾何?」

誠兒道:「孫將軍為兩足不便,長眠短起,每日只寫得二三策。」

龐涓怒道:「如此遲慢,何日寫完!汝可與吾上緊催促。」

誠兒退問涓近侍道:「軍師央孫君繕寫,何必如此催追?」

近侍答道:「汝有所不知,軍師與孫君,外雖相恤,內實相忌。

所以全其一性一命,單為欲得兵書耳。

繕寫一完,便當絕其飲食。

汝切不可洩漏。」

誠兒聞知此信,密告於孫子。

孫子大驚,原來龐涓如此無義,豈可傳以兵法?又想道若不繕寫,他必然發怒,吾命旦夕休矣!左思右想,欲求自脫之計。

忽然想著鬼谷先生臨行時付吾錦囊一個,囑道到至急時方可開看,今其時矣。

遂將錦囊啟視,乃黃絹一幅,中間寫著「詐風魔」三字。

臏領會道:「原來如此。」

當日晚餐方設,孫臏正欲舉筋,忽然昏憒作嘔吐之狀,良久發怒,張目大叫道:「汝何以毒藥害吾?」

將瓶甌悉拉於地,取寫過木簡向火焚燒;撲身到地,口中含糊罵署不絕。

誠兒不知是詐,慌忙奔告龐涓。

涓次日親自來看,臏痰涎蒲面,伏地呵呵大笑,忽然大哭。

龐涓問道:「兄長為何而笑,為何而哭?」

孫臏道:「吾笑者笑魏王欲害吾命。

吾有十萬天兵相助,能奈吾何?吾哭者哭魏邦沒有孫臏,無人作大將也。」

說罷復睜目視涓,磕頭不已。

口中叫鬼谷先生,乞救吾孫臏一命。

龐涓道:「吾是龐某,休得錯認。」

那孫臏牽住了龐涓之袍,不肯放手,亂叫先生救命。

龐涓命左右扯脫,私問誠兒道:「孫子病症幾時發的?」

誠兒道:「是夜來發的。」

涓上車而去,心中疑惑不已。

恐其佯狂詐變,欲試其真偽。

命左右拖入豬圈中,糞穢狼籍,臏披髮覆面,到身而臥。

再使人送酒食與之,詐云:「吾小人哀憐先生被別,聊表敬意。

元帥不知也。」

孫子早曉得是龐涓之計,故為怒目猙獰,罵道:「汝又來毒我麼?」

將酒食傾番地下。

使者乃拾豬屎及泥塊以進,臏取而啖之。

於是還報龐涓,涓道:「此真中狂疾不足為慮矣。」

自此縱放孫臏,任其出入。

這孫臏有時朝出晚歸,仍臥豬圈之內,有時或出而不返,混宿市井之間。

或談笑自若,或悲號不已。

市人認得是孫客卿,憐其病廢,多以飲食遺之。

孫臏或食,或不食;狂言誕語不絕於口,無有知其為假風魔者。

龐涓又分付地方,每日侵晨具報孫臏所在,尚不能置之度外也。

髯翁有詩歎云:

紛紛七國斗干戈,俊傑秉時歸網羅。

堪恨一奸一臣懷嫉忌,致令良友詐風魔。

時墨翟雲遊至齊國,客寓於田忌之家。

其弟子禽滑從魏而至,墨翟問:「孫臏在魏得意何如?」

禽滑細將孫子被別之事,述告於墨翟。

翟歎道:「吾本欲薦他,豈料反害之矣!」乃將孫臏之才,及龐涓妒忌之事,轉述於田忌。

田忌遂奏於威王道:「國有賢臣而令見辱於異國,大不可也。」

威王道:「寡人發兵,以迎孫子,何如?」

田忌道:「龐涓不容臏仕於本國,肯容仕於齊國乎?欲迎孫子須是如此恁般,密載以歸,可保萬全。」

威王用其謀。

即令客卿淳於髡假以進茶為名,至魏欲取孫子。

淳於髡領旨,押了茶車,捧了國書,竟至魏國。

禽滑裝做隨行從者到魏都,見了魏惠王,致齊侯之命,惠王大喜。

送淳於髡於館驛。

禽滑見孫臏發狂不與一一交一一言,至半夜私往候之,孫臏背靠井欄而坐,見了禽滑,張目不語。

雖前日曾會過認得,但不知其心與來意,故也。

滑垂淚道:「孫卿困至此乎,認得禽滑否?吾師言孫卿之冤於齊王,齊王甚相傾慕。

淳於公此來非為貢茶,實欲載孫卿入齊。

為君報刖足之仇耳。」

孫臏淚流如雨,良久,言道:「某已分死於溝渠,不期今日有此機會。

但龐涓疑慮太甚,恐不便挈帶如何?」

禽滑道:「吾已定下計策,孫卿不須過慮。

俟有行期,即當相迎。

約定在此處相會,萬勿移動。」

次日,魏王款待淳於髡,知其善辯之士,厚贈金帛。

髡辭了魏王欲行,龐涓置酒長亭餞行。

禽滑先於是夜,將一溫一車藏了孫臏。

卻將孫臏衣服與廝養王義穿著,披頭散髮,以泥土塗面,妝作孫臏模樣。

地方已經具報,龐涓以此不疑。

淳於髡既出長亭,與龐涓歡飲而別。

先使禽滑驅速行,親自押後。

過了數日,王義亦脫身而來。

地方但見骯髒衣服,撒做一地,已不見孫臏矣。

即時報知龐涓,涓疑其投井而死。

使人打撈一一屍一一首,不得,連連挨訪,並無影響。

反恐魏王見責,戒左右不言。

只將孫臏溺死申報,亦不疑其投齊也。

再說淳子髡載孫臏離了魏境,方與沐浴。

既入臨淄,田忌親迎於十里之外。

言於威王,使乘蒲車入朝。

威王叩以兵法,不知孫臏說甚,且於下文分解。

澹遊子評

孫臏待先生,無所底裹遮飾,真如父母一般。

但看答龐涓雲,「先生之命不敢違」這句便是。

其於惠王處則雲,「村野匹夫,過蒙聘禮,不勝慚愧」等語,雖是謙言。

總屬樸茂處來,同一初見,龐涓便只是夸誕。

龐涓欲殺孫臏,甚為極易,蓋孫臏乃毫無底裹,且感惠龐涓舉薦之恩,正思報答耳。

他那裡還省著要害彼哉?孫臏所以不即見殺者,幸有兵秘,早為龐涓告也。

鬼谷所以即索原本,不肯留於孫臏者,早為臏今日解厄故耶。

孫、龐二人,奉令佈陣,一閒一忙,文情如畫。

臏堪然若守山門之彌勒,涓流蕩似處馬廄之獼猴。

私下探取陣法,疾忙走報惠王,遮掩一時,後人可恨。

龐涓設計欲害孫臏,人皆以為巧。

吾以為孫子太弛,更有惠王之偏聽。

故至此耳。

如今之世,勤人多富而狡吝,懶人多貧而無滯,小人多儉曲有一一黨一一相,援君子多懶,直無備人危。

孫臏既刖,廢尚不疑,及龐涓所為,反感日食圖報,天幸有此誠兒洩謀。

不然繕寫一完,不死何俟!縱有錦囊,未必便思展看。

然則誠兒,乃孫臏莫大恩人,堪與鬼谷先生並馳。

臏後日為仙,魏國滅亡,不知曾有報德否?

先生雖有詐風魔錦囊指示題目,但此篇大文字實為難做。

以忠直人在狡猾小人面前詐作,使其必信為實。

此在九死中討其一活,啖取狗矢土塊如常,與越勾踐庾黔婁等,同謂異事。

假使孫臏雖以佯狂,誰信龐涓?苟延一性一命於時日耳,又兼地方,每日具報所在。

若無墨翟師弟熱心聞齊,豈能輕離魏地!一成之錦囊,二成之誠兒,三成之墨翟師弟,斯脫此火坑,益見解厄之難。

威王敏捷之人,聽鄒忌罷聲色,沉洏封即墨烹阿大夫。

今欲以兵取孫臏於異國,不顧彼此矣,田忌屬赳赳武夫,能設謀計取,正是人不可輕測度處。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鬼谷四友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