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自序: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是以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人物誌》自序

人物誌

自序

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

是以聖人著爻象,則立君子小人之辭;敘《詩》志,則別風俗雅正之業;制《禮》、《樂》,則考六藝祇(qī)庸之德;躬南面,則援俊逸輔相之材。

皆所以達眾善而成天功也。

聖賢所被讚美的,首先在於聰慧明達;聰慧明達中最可貴的,首先在於對人的瞭解。

能鑒識人的誠信與智慧,則能使各種人材各有適當位置,從而各行各業的發展將會興旺發達。

因此聖人設立卦爻、卦象,則確立了辨別君子與小人的言辭;闡發《詩經》的情志,則可分別出風俗與雅正的行業;制訂(表達秩序與和諧)《禮》、《樂》制度,則可考究六經中恭敬和中庸的品德;身為君王,則應選用傑出而清逸的輔佐國政的人材。

這些能達到使所有人向善的目的而成為最偉大的功業。

天功既成,則並受名譽。

是以堯以克明俊德為稱,舜以登庸二八為功,湯以拔有莘之賢為名,文王以舉渭濱之叟為貴。

由此論之,聖人興德,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於任使者哉!

最偉大的功業完成,則一併獲得相應的名份與榮譽。

因此堯帝憑借任用高尚品德的人而著稱,舜帝憑借提拔任用十六賢材(八愷與八元)而建功,商湯憑借選拔有莘氏的賢人伊尹而聞名,周文王憑借任用於渭水邊垂釣的姜太公受到人們尊重。

由此得到結論,聖人具有興旺發達的品德,每一個都是用盡聰明才智在尋求賢人,讓被任用的賢人獲得安寧閒逸呀!

是故仲尼不試,無所援升,猶序門人,以為四科;泛論眾材,以辨三等;又歎中庸,以殊聖人之德;尚德,以勸庶幾之論。

訓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為似之難保。

又曰:察其所安,觀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詳。

是以敢依聖訓志序人物,庶以補綴遺忘;惟博識君子裁覽其義焉。

因此孔子沒有官職,沒有辦法可以舉薦及升用人才,只有將門下弟子按適當職位排定,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表明他們所擅長);廣泛論定各種人材,將其辨別為三等人。

又讚歎中庸,以突出聖人的德行;崇尚道德,作為勸勉好學上進的人的論據。

訓示因不學而形成的「愚、蕩、賊、絞、亂、狂」六種蔽端,用以警戒偏材之人的過失;思考率性而為的人與有所不為的人,使拘謹與高亢的人材各用其能。

疾恨外表憨厚而內心卻不誠實的人,用以闡明似是而非是難以有保證的。

又說:瞭解其所心安的東西,觀察其行事的途徑,就清楚其平時立身處世的品行。

對人物的觀察,要如此詳備。

因此斗膽依照聖人教誨記述論定各種人物,希望借此彌補遺忘與疏漏,但願見識廣博的君子剪裁審視其中的義理吧。

【說明】六蔽:《論語·一陽一貨》中「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人物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