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莊周夢蝶: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故事》莊周夢蝶

莊子故事

莊周夢蝶

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譯文: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

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題旨: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

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

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

莊子卻以為不然。

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

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即生死問題。

莊子《齊物論》的「夢蝶」,其重心為第三句,「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程度較前兩句高出很多。

因莊周與蝴蝶,第一句說的是時間之別(夢與夢醒),第二句說的是空間之別(人之世界與物之世界),語意越來越深。

而到第三句,則將時間與空間合為一體。

因莊周與蝴蝶原為一體,但是在我們現在的時空中,莊周與蝴蝶是不同的物質狀態,人與物是分開的。

也即是,莊周與蝴蝶之別,其實是我們自身的限制所造成的,作為這個具體時空的人,由於眼界與頭腦的局限,只能認識到人與蝴蝶的差別。

如果想打破這種局限,向更高的狀態躍進,卻又無別的途徑,就只能通過「夢」這種形式來達到。

榮格、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學家,對「夢」的探索,雖各有解釋,但亦可看出,「夢」其實是一種人自身產生,但要擺脫人自身的限制,向上躍進的「權宜之計」。

莊子之文影響後世之文甚多,「」幾乎也是一個慣常的主題。

李商隱的《錦瑟》詩,開首便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其詩說及人生的追懷與迷惘。

其詩說及人生的追懷與迷惘,「」為其核心意象之一,而從情緒上來說,更是此詩的中心意象。

李商隱《錦瑟》詩的含義,其實不出「」的第一句所表示的意思。

而且,由於《錦瑟》詩的流傳與經典化,它所運用的「」之比喻,也成為後來詩文的常見模式。

詩人多借「」表達追悔、惘然之情感。

換言之,因為中國古典詩歌也以抒情為特質,莊周的蝴蝶也成為中國詩歌天空中的一隻翩翩蝴蝶。

述其事者不勝枚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故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