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是虎方能生虎子,非麟安得產麟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今古奇觀》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

今古奇觀

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

十陰十陽十畀賦了無私,李不成桃蘭不芝。

是虎方能生虎子,非麟安得產麟兒。

肉十身縱使暌千里,氣血何曾隔一絲。

試看根根還本本,豈容人類有差池。

從來父之生子,未有不知者。

莫說夫妻十十交十十十媾,有征有驗;

就是婢妾外十遇,私己瞞人,然自家心裡亦未嘗不明明白白。

但恐忙中忽略,醉後糊塗,遂有已經生子,而竟茫然莫識的。

昔日有一人,年過六十,自歎無子,忽遇著一個相士,相他已經生子,想是忘記了。

此人十大笑說道:「先生差矣。

我朝夕望子,豈有已經生子,而得能忘記之理!」相士道:「我斷不差。

你回家去細細一查,便自然要查出。」

此人道:「我家三四個小妾,日夜陪伴,難道生了兒子,瞞得人的?叫我那裡去查?」

相士道:「你不必亂查,要查只消去查你四十五歲,丙午這一年,五月內可曾與婦人十十交十十接,便自然要查著了。」

此人見相士說得鑿鑿有據,只得低頭回想。

忽想起丙午這一年過端午,吃醉了,有一個丫頭伏侍他。

因一時高興,遂春風了一度。

恰恰被主母看見,不勝大怒,遂立十逼十著將這丫頭賣與人,帶到某處去了。

要說生子,除非是此婢,此外並無別人。

相士道:

「正是他,正是他。

你相中有子不孤,快快去找尋,自然要尋著。」

此人忙依言到某處去找尋,果然尋著了:已是一十五歲,面貌與此人不差毫髮,因贖取回來,承了宗嗣。

你道奇也不奇?這事雖奇,卻還有根有苗,想得起來,就尋回來,也只平平。

還有一個全然絕望,忽相逢於金榜之下,豈不更奇?待小子慢慢說來,正是:

命裡不無終是有,相中該有豈能無?

縱然迷失兼流落,到底十十團十十圓必不孤。

話說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有一秀才,姓郭名喬,表字挺之,生得體貌豐潔,宛然一美丈夫。

只可恨當眉心生了一個大黑痣,做了美玉之瑕。

這郭秀才家道也還完足,又自負有才,少年就拿穩必中。

不期小考利,大考不利。

到了三十以外,還是一個秀才,心下十分焦躁。

有一班同學的朋友,往往取笑他道:「郭兄不必著急。

相書上說得好,龜十頭有痣終鬚髮,就到五六十上,也要中的。

你愁它怎麼?」

郭秀才聽了愈加不悅,就有個要棄書不讀之意。

喜得妻子武氏甚賢,再三寬慰道:「功名遲早不一。

你既有才學,年還不老,再候一科,或者中去,也不可知。」

郭喬無奈,只得又安心誦讀,捱到下科。

不期到了下科依然不中。

自不中也罷了,誰知裡中一個少年,才二十來歲,時時拿文字來請教郭秀才改削,轉高高中在榜上!郭喬這一氣幾乎氣個小死,遂將筆硯、經書盡用火焚了,恨恨道:「既命不做主,還讀他何用?」

武氏再三勸他,那裡勸得他住,一連在家困了數日,連飲食都減了。

武氏道:「你在家中納悶,何不出門尋相知朋友,去散散心也好?」

郭喬道:「我終日在朋友面前縱酒做文,高談闊論,人人拱聽。

今到這樣年紀,一個舉人也弄不到手,轉被後生小子輕輕奪去,叫我還有什麼嘴臉去見人?只好躲在家裡,悶死罷了!」

正爾無聊,忽母舅王袞,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做知縣,有書來與他,書中說:「倘名場不利,家居寂寥,可到任上來消遣消遣。

況滄湖瀧水,亦古今名勝,不可不到。」

郭喬得書大喜,因對武氏說道:「我在家正悶不過,恰恰母舅來接我,我何不趁此到廣東去一遊?」

武氏道:「去游一遊雖好,但恐路遠,一時未能便歸。

宗師要歲考,去教誰去?」

郭喬道:「賢妻差矣。

我既遠遊,便如高天之鶴,任意逍遙,終不成還戀戀這頂十破頭巾?明日宗師點不到,任他除名罷了。」

武氏道:「不是這等說。

你既出了門,我一個婦人家,兒子又小,倘有些門頭戶腦的事情,留著這秀才的名色搪搪,也還強似沒有。」

郭喬道:「既是這等說,我明日動一個遊學的呈子,在學中便不妨了。」

因又想到:「母舅來接我,雖是他一段好意思,但聞他做官甚是清廉。

我到廣東,難道死死坐在他衙中,未免要東西覽游,豈可盡取給於他?須自帶些盤纏去方好。」

武氏道:

「既要帶盤纏去,何不叫郭福率十性十買三五百金貨物跟你去,便伸縮自便。」

郭喬聽了大喜道:「如此更妙。」

遂一面叫郭福去置貨,一面到學中去動呈子。

不半月,呈子也准了,貨物又置了。

郭喬就別了武氏,竟往廣東而去,正是:

名場失意欲銷憂,一葉扁舟事遠遊。

只道五湖隨所適,誰知明月掛銀鉤?

郭喬到了廣東,先叫郭福尋一個客店,將貨物上好了發賣,然後自到縣中,來見母舅王知縣。

王知縣聽見外甥到了,甚是歡喜,忙叫人接入內衙相見,各敘別來之事,就留在衙中住下,一連住了十數日。

郭喬心下因要棄去秀才,故不欲重讀詩書,坐在衙中,殊覺寂寞,又捱了兩日,悶不過,只得與母舅說道:「外甥此來,雖為問候母舅並舅母二大人之安,然亦因名場失利,借此來散散憤郁,故今稟知母舅大人,欲暫出衙,到各處去遊覽數日,再來侍奉何如?」

王知縣道:

「既是如此,你初到此,地方不熟,待我差一個衙役,跟隨你去,方有次第。」

郭喬道:「差人跟隨固好,但恐差人跟隨,未免招搖,有礙母舅之官箴,反為不妙,還是容愚甥自去,仍作客遊的,相安於無事。」

王知縣道:「賢甥既欲自游,我有道理了。」

隨入內取了十兩銀子,付與外甥道:「你可帶在身邊作游資。」

郭喬不敢拂母舅之意,只得受了,遂走出衙來,要到郭福的下處去看看,不期才走離縣前,不上一箭之遠,只見兩個差人鎖著一個老兒,往縣裡來,後邊又跟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啼啼哭哭。

郭喬定睛將那女子一看,雖是荊釵、布裙,卻生得:

貌十十團十十十十團十十似一朵花,身裊裊如一枝柳。

眉分畫出的春山,眼橫澄來的秋水。

春筍般十指纖長,櫻桃樣一唇紅綻。

哭志細細鶯嬌,鬢影垂垂雲亂。

他見人,苦哀哀無限心傷。

人見他,喜孜孜一時魂斷。

郭喬見那女子生得有幾分顏色,卻跟著老兒啼哭,像有大冤苦之事,心甚生憐,因上前問差人道:「這老兒犯了甚事,你們拿他?這女子又是他甚人?為何跟著啼哭?」

差人認得郭喬是老爺親眷,忙答應道:「郭相公,這老兒不是犯罪,是欠了朝廷的錢糧,沒有抵償。

今日是限上該比,故帶他去見老爺。

這女子是他的女兒,捨不得父親去受刑,情願賣身償還,卻又一時遇不著主顧,故跟了來啼哭。」

郭喬道:「他欠多少銀子的錢糧?」

差人道:「前日老爺當堂算,總共該一十六兩。」

郭喬道:「既只十六兩,也還不多,我代他償了罷。」

因在袖中將母舅與他作游資的十兩,先付與老兒道:「這十兩,你可先十十交十十在櫃上,那六兩,可跟我到店中取與你。」

老兒接了銀子,倒在地下就是一個頭,說道:「相公救了我老朽一命,料無報答,只願相公生個貴子,中舉中進士,顯揚後代罷!」那女子也就跟在老兒後面磕頭,郭喬連忙扯他父女起來道:「甚麼大事,不須如此。」

差人見了,因說道:「郭相公既積十陰十,憐憫他,此時老爺出堂還早,何不先到郭相公寓處,領了那六兩銀來一同十十交十十納,便率十性十完了一件公案?」

郭喬道:「如此更好。」

遂撤身先走,差人並老兒、女子俱後跟來。

郭喬到了客店,忙叫郭福取出一封十兩紋銀,也遞與老兒道:「你可將六兩湊完了錢糧,你遭此一番,也苦了,餘下的可帶回去,父女們將養將養。」

老兒接了銀子,遂同女兒跪在地下,千恩萬謝地只是磕頭。

郭喬忙扯他起來道:「不要,如此反使我不安。」

差人道:「既相公周濟了你,且去完了官事,再慢慢地來謝也不遲。」

遂帶了老兒去了。

郭喬因問郭福貨物賣的如何,郭福道:「托主人之福,帶來的貨物,行情甚好,不多時早都賣完了。

原是五百兩本銀,如今除去盤費,還淨存七百兩。

實得了加四的利錢,也算好了。」

郭喬聽了歡喜道:「我初到此,王老爺留住,也還未就回去,你空守著許多銀子,坐在此也無益。

莫若多寡留下些盤纏與我,其餘你可盡買了回頭貨去,賣了,再買貨來接我,亦未為遲。

就報個信與主母也好。」

郭福領命,遂去置貨不提。

郭喬吩咐完了,就要出門去游賞,因店主人苦苦要留下吃飯,只得又住下了。

剛吃完酒飯,只見那老兒已納完錢糧,消了牌票,歡歡喜喜,同著女兒又來拜謝郭喬,因自陳道:「我老漢姓米,名字叫做米天祿,娶妻范氏,止生此女,叫做青姐。

生他時,他母親曾得一夢,夢見一神人對他說:『此女當嫁貴人,當生貴子,不得輕配下人。

』故今年一十八歲,尚不捨得嫁與鄉下人家。

我老漢只靠著有一二十畝山田度日,不料連年荒旱,拖欠下許多錢糧,官府追比甚急,並無抵償,急急要將女兒嫁人。

人家恐怕錢糧遺累,俱不敢來娶。

追比起來,老漢自然是死了,女兒見事急,情願賣身救父,故跟上城來,又恨一時沒個售主。

今日幸遇大恩人,發惻隱之心,既然周濟,救了老漢一命,真是感恩無盡。

再四思量,實實毫無報答,惟有將小女一身,雖是村野生身,尚不十分醜陋,又聞大恩人客居於此,故送來早晚伏侍大恩人,望大人恩鑒老漢一點誠心,委曲留下。」

郭喬聽了,因正色說道:「老丈這話就說差了,我郭挺之是個名教中人,決不做非理之事。

就是方纔這些小費,只不過見你年老拘攣,幼女哭泣,情甚可憐,一時不忍,故少為周急,也非大惠。

怎麼就思量得人十愛十女?這不是行義,轉是為害了,斷乎不可!」米老兒道:「此乃老漢一點感恩報德之心,並非恩人之意,或亦無妨,還望恩人留下。」

郭喬道:「此客店中,如何留得婦人女子?你可快快領去,我要出門了,不得陪你。」

說罷,竟起身出門去了,正是:

施恩原不望酬恩,何料絲蘿暗結婚。

到得桃花桃子熟,方知桃葉出桃根。

米老兒見郭喬竟丟下他出門去了,一發敬重他是個好人,只得帶了女兒回家,與范氏說知。

大家感激不勝,遂立了一個牌位,寫了他的姓名在上,供奉在佛前,朝夕禮拜。

鄉下有個李家,見他錢糧完了,又思量來與他結親。

米天祿夫妻倒也肯了,青姐姐因辭道:「父親前日錢糧事急,要將我嫁與李家,他再三苦辭。

我見事急,情願專用身救父,故父親帶我進城去賣身,幸遇著郭恩人,慨然周濟。

他雖不為買我,然得了他二十兩銀子,就與買我一樣,況父親又將我送到他下處。

他恐涉嫌疑,有傷名義,故一時不好受。

然我既得了他的銀子,又送過與他,他受與不受,我就是郭家的人了,如何好又嫁與別人?如若嫁與別人,則前番送與他都是虛意了。

我雖是鄉下一個女子,不知甚的,卻守節守義也是一般,斷沒個任人去取的道理。

郭恩人若不要我,我情願跟隨父母,終身不嫁,紡績度日,決不又到別人家去。」

米天祿見女兒說得有理,便不強他,也就回了李家。

但心下還想著,要與郭喬說說,要他受了。

不期進城幾次,俱尋郭喬不見,只得因循下了。

不期一日,郭喬在山中游賞,忽遇了一陣暴雨,無處躲避,忽望見山坳裡一帶茅屋,遂一徑望茅屋跑來。

及跑到茅屋前,只見一家柴門半掩,雨越下得大了,便顧不得好歹,竟推開門,直跑到草堂之上,早看見一個老人坐在那裡低著頭打草鞋,因說道:「借躲躲雨,打攪,休怪。」

那老人家忽抬起頭來一看,認得是郭喬,不勝大喜,因立起身來說道:

「恩人耶,我尋了恩人好幾遍,皆遇不著。

今日為何直走到這裡?」

郭喬再細看時,方認得這老兒正是米天祿,也自歡喜,因說道:「原來老丈住在這裡。

我因信步游賞,不期遇雨。」

米天祿因向內叫道:「大恩人在此,老十媽十、女兒,快來拜見。」

叫十聲未絕,范氏早同青姐跑了出來,看見果是郭喬,遂同天祿一齊拜倒在地。

你說感恩,我說叨惠,拜個不了。

郭喬連忙扶起。

三人拜完,看見郭喬渾身雨淋的爛濕,青姐竟不避疑,忙走上前,替郭喬將濕巾除了下來,濕衣脫了下來。

一面取兩件干布衣,與郭喬暫穿了,就一面生起些火來烘濕衣。

范氏就一面去殺雞炊煮。

不一時,濕衣、濕巾烘乾了,依舊與郭喬穿戴起來。

范氏炊煮熟了,米天祿就放下一張桌子,又取一張椅子,放在上面,請郭喬坐了,自家下陪。

范氏搬出餚來,青姐就執壺在旁斟酒。

郭喬見他一家慇勤,甚不過意,連忙叫他放下,他那裡肯聽,米天祿又再三苦勸,只得放量而飲。

飲到半酣之際,偷著將青姐一看,今日歡顏卻與前日愁容大不相同,但見:

如花貌添出嬌羞,似柳腰忽多裊娜。

春山眉青青非蹙恨,秋水眼淡淡別生春。

纖指捧觴飛筍玉,朱十唇低勸綻櫻丹。

笑色掩啼痕,更饒嫵媚。

巧梳無亂影,倍顯容光。

他見我已吐出熱心,我見他又安忍裝成冷面。

郭喬吃到半酣,已有些放十蕩,又見青姐在面前來往,更覺動情。

心下想一想,恐怕只管留連,把持不定,弄出事來,又見雨住天晴,就要作謝入城。

當不得米天祿夫妻苦苦留住道:「請也請恩人不容易到此。

今邀天之倖,突然而來,就少也要住十日半月,方才放去。

正剛剛到得,就想回去,這是斷斷不放。」

郭喬無奈,只得住下。

米天祿又請他到山前山後去遊玩。

遊玩歸來,過了一宿,到次日清晨,米天祿在佛前燒香,就指著供奉的牌位與郭喬看道:「這不是恩人的牌位麼。」

郭喬看了就要毀去道:「多少恩惠,值得如此?使我不安!」米天祿道:「怎說恩惠不多?若非有此,我老漢一死,是不消說的。

就是老妻小女,無依無靠,也都是一死。

怎能得十十團十十頭聚面,復居於此?今得居此者,皆恩人之再生也。」

郭喬聽了,不勝感歎道:「老丈原來是個好人,過去的事,怎還如此記念?」

天祿道:「感恩積恨,乃人生鑽心切骨之事,不但老漢不敢忘恩人十大德,就是小女,自拼賣身救父,今得恩人施濟,不獨救了老漢一命,又救了小女一身。

他情願為婢,伏侍恩人,又自揣村女未必入恩人之眼,見恩人不受,不敢若強,然私心以為得了恩人的厚惠,雖不蒙恩人收用,就當賣與恩人一般,如何又敢將身十子許與別人。

故昨日李家見老漢錢糧完了,又要來議婚,小女堅持不從,已力辭回去了。」

郭喬聽了著驚道:「這事老丈在念,還說有因,令十愛十妙齡,正是桃夭之子,宜室宜家,怎麼守起我來?那有此理!這話我不信。」

米天祿道:「我老漢從來不曉得說謊,恩人若不相信,待我叫他來,恩人自問他便知。」

因叫道:「青姐走來,恩人問你話。」

青姐聽見父親叫,連忙走到面前,郭喬就說道:「前日這些小事,乃我見你父親一時遭難無償,我自出心贈他的。

青姑十娘十為何認做一事?若認做一事,豈不因此些小之事倒誤了青姑十娘十終身?」

青姐道:「事雖無干,人各有志。

恩人雖贈銀周急,不為買妾,然賤妾既有身可賣,怎叫父親白白受恩人之惠?若父親白白受恩人之惠,則恩人為仁人,為義士。

而賤妾賣身一番,依舊別嫁他人,豈非只博虛名,而不得實為孝女了?故恩人自周急於父親,賤妾自賣身於恩人,各行各志,各成各是,原不消說得。

若必欲借此求售於恩人,則賤妾何人,豈敢仰辱君子,以取罪戾?」

郭喬聽了大喜道:「原來青姑十娘十不獨是個美十女子,竟是一個賢女子。

我郭挺之前日一見了青姑十娘十,非不動心。

一來正是施濟,恐礙了行義之心,二來年齒相懸,恐妨了好逑之路,故承高誼送來之時急急避去,不敢以色徒自誤。

不期青姑十娘十倒有此一片眷戀之貞心,豈非人生之大快!但有一事,也要與青姑十娘十說過,家有荊妻,若蒙垂十愛十,只合屈於二座。」

青姐道:「賣身之婢,收備酒掃足矣,安敢爭小星之位?」

郭喬聽了,愈加歡喜道:「青姑十娘十既有此美意,我郭挺之怎敢相輕,容歸寓再請媒行聘。」

青姐道:

「賤妾因已賣身與恩人,故見恩人而不避,若再請媒行聘,轉屬多事,非賤妾賣身之原意了,似乎不必。」

郭喬說道:「這是青姑十娘十的,各行各志,不要管我。」

說定,遂急急地辭了回寓。

正是:

花有清香月有十陰十,淑人自具淑人心。

若非眼出尋常外,那得芳名留到今。

郭喬見青姐一個少年的美貌女子情願嫁他,怎麼不喜?又想,青姐是個知高識低的女子,他不爭禮於我,自是他的高處,我若無禮於他,便是我的短處了。

因回寓取了三十二兩銀子,竟走至縣中,將前事一五一十都與母舅說了,要他周全。

王知縣因見他客邸無聊,只得依允了,將三十二兩銀子封做兩處,以十六兩做聘金,以十六兩做代禮。

又替他添上一對金花,兩匹綵緞,並鵝、酒、果盒之類。

又叫六名鼓樂,又差一吏,兩個皂隸,押了送去,吩咐他說:「是本縣為煤,替郭相公娶米天祿女兒為側室。」

吏人領命竟送到種玉村米家來,恐米家不知,先叫兩個皂隸報信。

不期這兩個皂隸卻正是前日催糧的差人,米老兒忽然看見,吃了一驚道:「錢糧已十十交十十完,二位又來做甚麼?」

二皂隸方笑說道:「我們這番來不是催錢糧,是縣裡老爺替郭相公為媒,來聘你令十愛十,聘禮隨後就到了,故我二人先來報喜。」

米老兒聽了,還不信道:

「郭相公來聘小女,為甚太爺肯替他做媒?」

二皂隸道:「你原來不知,郭相公就是我縣裡太爺的外甥。」

米天祿聽了,愈加歡喜,忙忙與女兒說知,叫老十媽十央人相幫打點,早鼓樂吹吹打打,迎入村來了。

不一時到了門前,米天祿接著,吏人將聘禮、代禮、金花、綵緞、鵝、酒、果盒,一齊送上。

又將縣尊吩咐的話,一一說與他知。

米老兒聽了,滿口答應不及地道:「是。」

忙邀吏人並皂隸入中堂坐定。

然後將禮物一一收了。

鼓樂在門前吹打,早驚動了一村的男男十女女都來圍看,皆羨道:「不期米家女兒前日沒人要,如今倒嫁了這等一個好女婿!范氏忙央親鄰來相幫,殺雞宰鵝,收拾酒飯,款待來人。

只鬧了半日,方得打發去了。

青姐見郭喬如此鄭重他,一發死心塌地。

郭喬要另租屋娶青姐過去,米天祿恐客邊不便,轉商量擇一吉日,將郭喬贅了入來,又熱鬧了一番,郭喬方與青姐成親。

正是:

游粵無非是偶然,何曾想娶鵲橋仙。

到頭桂子蘭孫長,方識姻緣看線牽。

二人成親之後,青姐感郭喬不以賣身之事輕薄他,故凡事體心貼意地奉承。

郭喬見青姐成親之後比女兒更加妍美,又一心順從,甚是十愛十他。

故二人如魚似水,十分相得,每日相偎相依,郭喬連遊興也都減了。

過了些時,雖也記掛著家裡,卻因有些牽絆,便因因循循過了,忽一日,郭福又載了許多貨來,報知家中主母平安,郭喬一發放下了心腸。

時光易過,早不知不覺在廣東住了年半有餘。

王知縣見他久不到衙,知他為此留戀,因差人接他到衙,勸戒他道:「我接你來游粵的初念,原為你一時不曾中得,我恐你抑鬱,故接你來散散,原未嘗叫你在此拋棄家鄉,另做人家。

今你來此,已將及二載,明年又是場期,還該早早回去,十溫十十習十書史,以圖上進。

若只管流落在此,一時貪新歡,誤了終生大事,豈不是我做母舅的接你來倒害你?」

郭喬口中雖答應道:「母舅大人吩咐的是,外甥只等小價還有些貨物一賣完,就起身回去了。」

然心裡實未嘗打點歸計。

不期又過不得幾時,忽王知縣報行取了,要進京,遂立十逼十著要郭喬同去。

郭喬沒法推辭,只得來與青姐說知,青姐因說道:「相公故鄉原有家產,原有主母,原有功名,原該回去,是不消說得的。

賤妾雖蒙相公收用,卻是旁枝,不足重輕,焉敢以相公憐惜私情,苦苦牽纏,以妨相公之正業?但只有一事要與相公說知,求相公留意,不可忘了。」

郭喬道:「你便說得好聽,只是恩十愛十許久,一旦分離,如何捨得!你且說更有何事叫我留意?」

青姐道:「賤妾蒙相公憐十愛十,得侍枕席,已懷五月之孕了。

倘僥倖生子,賤妾可棄,此子乃相公骨血,萬不可棄!所以說望相公留意。」

郭喬聽了慘然道:「十愛十妻怎麼就說到一個棄字?我郭喬縱使無情,也不至此,今之欲歸,非輕捨十愛十妻,苦為母舅所迫耳,歸後當謀再至,決不相負。」

青姐道:「相公之心,何嘗願棄,但恐道路遠,事牽絆,不得已耳。」

郭喬道:「棄與不棄,在各人之心,此時也難講。

十愛十妻既念及生子要我留名我就預定一名於此以為後日之征,何如?」

青姐道:「如此更妙。」

郭喬道:「世稱父子為喬梓,我既名喬,你若生子,就叫做郭梓罷了。」

青姐聽了大喜道:「謹遵相公之命。」

又過了兩日,王知縣擇了行期,速速著人來催。

郭喬無可奈何,只得叫郭福留下二百金與米天祿,叫他置些產業,以供青姐之用,然後拜別,隨母舅而去。

正是:

東齊有路接西秦,驛路山如眉黛顰。

若論人情誰願別?奈何行止不由人!

郭喬自別了青姐,隨著母舅北歸,心雖系念青姐,卻也無可奈何。

月餘到了廬州家裡,幸喜武氏平安,夫妻相見甚歡。

武氏已知道娶了青姐之事,因問道:「你娶了一妾,何不帶了來家,與我作伴也好,為何竟丟在那裡?」

郭喬道:「此不過一時客邸無聊,適為湊巧,偶爾為之,當得甚麼正景,遠巴巴又帶他來。」

武氏道:「妻妾家之內助,倘生子息,便要嗣續宗祖,怎說不是正景?」

郭喬笑道:「在那裡也還正景,今見了十娘十子,如何還敢說正景!」說的夫妻笑了。

過了兩日,忽聞得又點出新宗師來科舉。

郭喬也還不在心上,倒是武氏再三說道:「你又不老,學中名字又還在,何不再出去考一考?」

郭喬道:「舊時終日讀書,也不能巴得一第,今棄了將近兩年,荒疏之極,便去考,料也無用。」

武氏道:「縱無用,也與閒在家裡一般。」

郭喬被武氏再三勸不過,只得又走到學中去銷了假,重新尋出舊本頭來又讀起。

讀到宗師來考時,喜得天資高,依舊考了一個一等,只無奈入了大場,自誇文章綿鄉,仍落孫山之外。

一連兩科,皆是如此。

初時還惱,後來知道命中無科甲之分,連惱也不惱。

此時,郭喬已是四十八歲,武氏也是四十五歲,雖然不中,卻喜得家道從容,盡可度日。

郭喬自家功名無望,便一味留心教子。

兒子長到一十八歲,正打帳與他求婚,不期得了暴疾,竟自死了。

夫妻二人痛哭不已,方覺人世有孤獨之苦,急急再想生子,而夫妻俱是望五之人,那裡還敢指望?雖武氏為人甚賢,買了兩個丫頭,在房十中伏侍郭喬,卻如水中撈月,全然不得。

初時郭福在廣東做生意,青姐處還有些消息,後來郭福不走廣東,遂連消息都無了。

郭喬雖時常在花前月下念及青姐,爭奈年紀漸漸大了,那裡能夠得到廣東?青姐之事只當做了一場春十夢,付之一歎。

學中雖還掛名做個秀才,卻連科舉也不出來了,白白的混過了兩科。

這年是五十六歲,又該鄉試,郭喬照舊不出來赴考。

不期這一科的宗師姓秦名鑒,雖是西人,卻自負知文,要在科場內拔識幾個奇才。

正案雖然定了,他猶恐遺下真才,卻又弔考遺才,不許一名不到。

郭喬無奈,只得也隨眾去考,心下還暗暗想道:「考一個六等,黜退了倒乾淨,免得年年奔來奔去!」不期考過了,秦宗師當面發落第一名,就叫郭喬,問道:「你文字做得淵涵醇正,大有學識,此乃必售之技,為何自棄,竟不赴考?」

郭喬見宗師說話打動他的心事,不覺慘然跪稟道:「生員自十六歲進學,在學中做過四十年生員,應舉過十數次,皆不能僥倖。

自知命中無分,故心成死灰,非自棄也。」

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我本院偏不信此說,場中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本院今送你入場,你如此文字,若再不中,我本院便情願棄職回去,再不閱文了!」郭喬連連叩頭道:

「多蒙大宗師如此作養,真天地再生,父母再養矣。」

不多時,宗師發放完,忙退了出來,與武氏說知,重新又興興頭頭到南場去科舉。

這一番入場,也是一般做文,只覺得十精十神猛勇,真是:「貴人抬眼看,便是福星臨。」

三場完了,候到發榜之期,郭喬名字早高高中了第九名亞魁,忙忙去吃鹿鳴宴,謝座師,謝房師,俱隨眾一體行十事。

惟到謝秦宗師,又特特地大拜了四拜,說道:「門生死灰事,若非恩師作養,已成溝中棄物了。」

秦宗師自負賞鑒不差,也不勝之喜,遂催他早早入京靜養。

郭喬回家,武氏見他中了舉人,賀客填門,無限歡喜。

只恨兒子死了,無人承接後代,甚是不快。

郭喬因奉宗師之命,擇了十月初一日便要長行。

夫妻臨別,武氏再三囑咐道:「你功名既已到手,後嗣一發要緊。

妾聞古人還有八十生子之事,你今還未六十,不可懈怠。

家中之婢,久已無用,你到京中若遇燕趙得意佳人,不妨多覓一兩個,以為廣育之計。」

郭喬聽了,感激不盡道:「多蒙賢妻美意,只恐枯楊不能生梯了。」

武氏道:「你功名久已灰心,怎麼今日又死灰復燃?天下事不能預料,人事可行,還須我盡。」

郭喬聽了,連連點頭道:「領教領教。」

夫妻遂別了。

正是:

賢妻字字是良言,豈獨擔當蘋與蘩?

倘能婦心皆若此,自然家茂子孫繁。

郭喬到了京中,赴部報過名,就在西山尋個冷寺住下,潛心讀書,不會賓客。

到了次年二月,隨眾入場。

三場完畢,到了春榜放時,真是時來頑鐵也生光,早又高中了三十三名進士,滿心歡喜,以為完了一場讀書之願。

只可恨死了兒子,終屬空喜。

忽報房刻成會試錄,送了一本來看。

郭喬要細細看明,好會同年,看見自家是第三十三名:「郭喬,廬州府合肥縣生員。」

再看到第三十四名,就是一個「郭梓,韶州府樂昌縣附學生」,心下老大吃了一驚,暗想道:「我記得廣東米氏別我時,他曾說已有五月之孕,恐防生子,叫我先定一名。

我還記得所定之名恰恰正是郭梓,難道這郭梓就是米氏所生之子?若說不是,為何恰恰又是韶州府樂昌縣,正是米氏出自之地?但我離廣東,屈指算來,只好二十年,若是米氏所生之子,今能二十歲,便連夜讀書,也不能中舉中進士如此之速。」

心下狐疑不了,忙吩咐長班去訪這中三十四名的郭爺:

「多大年紀了?寓在那裡?我要去拜他。」

長班去訪了來報道:

「這位郭爺,聽得人說他年紀甚小,只好二十來歲。

原是貧家出身,盤纏不多,不曾入城,就住在城外一個冷飯店內。

聞知這郭爺,也是李翰林老爺房裡中的,與老爺正是同門。

明日李老爺散生日,本房門生都要來拜賀。

老爺到李老爺家,自然要會著。」

郭喬聽了大喜。

到了次日,日色才出,即具了賀禮,來與李翰林拜壽。

李翰林出廳相見。

拜完壽,李翰林就問道:「本院閒散誕辰,不足為賀。

賢契謂何今日來得獨早?」

郭喬忙打一恭道:「門生今日一來奉祝,二來還有一狐疑之事。」

郭喬遂將隨母舅之任游廣東,並娶妾米氏同住了二年有餘,臨行米氏有孕,預定子名之事,細細說了一遍道:「今此郭兄姓同名同,年又相同,地方又相同,大有可疑。

因系同年,不敢輕問,少頃來時,萬望老師台細細一詢,便知是否。」

李翰林應允了。

不多時,眾門生俱到,一面拜過壽,一面眾同年相見了,各敘寒十溫十。

坐定,李翰林就開口先問郭梓道:

「郭賢契,貴庚多少了?」

郭梓忙打一躬道:「門生今年正十十交十十二十。」

李翰林又問道:「賢契如此青年,自然具慶了。

但不知令尊翁是何台諱?原十習十何業?」

郭梓聽見問他父親名字,不覺面色一紅,沉吟半晌,方又說道:「家父乃廬州府生員,客遊於廣,以蔭門生。

門生生時,而家父已還,尚未及面,深負不孝之罪。」

李翰林道:「據賢契說來,則令堂當是米氏了。」

郭梓聽了大驚道:「家母果系米氏,不知老師台何以得知?」

李翰林道:「賢契既知令尊翁是廬州府生員,自然知其名字。」

郭梓道:「父名子不敢輕呼,但第三十三名的這位同年,貴姓尊名,以及郡縣,皆與家父相同,不知何故?」

李翰林道:「你既知父親是廬州生員,前日舟過廬州,為何不一訪問?」

郭梓道:「門生年幼,初出門,不識道途,又無人指引,又因家寒,資斧不裕,又恐誤了場期,故忙忙進京,未敢迂道。

今蒙老師台提拔,僥倖及第,只俟廷試一過即當請假至廬州訪求。」

李翰林笑道:「賢契如今不消又去訪求了,本院還你一個父親罷,這三十三名的正是他。」

郭梓道:「家母說家父是生員,不曾說是舉人、進士。」

李翰林又笑道:「生員難道就中不得舉人、進士的麼?」

郭喬此時已看得明明,聽得白白,知道確乎是他的兒子,滿心狂喜,忍不住走上前說道:「我兒,你不消疑惑了,你外祖父可叫做米天祿?外祖母可是范氏?你母親可是三月十五日生日?你住的地方可叫做種玉村?這還可以盜竊?你看你這當眉心的這一點黑痣,與我眉心這一點黑痣,可是假借得來的?你心下便明白了。」

郭梓忙抬頭一看,見郭喬眉心一點黑痣果與自家的相同,認真是實,方走上前一把扯著郭喬,拜伏於地道:「孩兒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本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郭喬連忙扶起他來道:「汝父在詩書中埋塵一生,今方少展,在宗祀中不曾廣育,遂致無後。

今無意中得汝,又賴汝母賢能,教汝成名,以掩飾汝父之不孝,可謂有功於祖父,誠厚幸也。」

隨又同郭梓拜謝李翰林道:「父子同出門牆,恩莫大矣。

又蒙指點認識,德更加焉。

雖效犬馬銜結,亦不能補報萬一。」

李翰林道:「父子暌離識認的多矣。

若父子鄉會同科,相逢識認於金榜之下,則古今未之有也,大奇大奇,可賀可賀!」眾同年俱齊聲稱慶道:「果是稀有之事!」李翰林留飯,師生歡然,直飲得盡醉方散。

郭梓遂不出城,竟隨到父親的寓所來同宿。

再細細問廣中之事,郭梓方一一說道:「外祖父母五六年前俱已相繼而亡。

所有田產,為殯葬之計,已賣去許多,餘下者又無人耕種,取租有限。

孩兒從師讀書之費者,皆賴母親日夜紡織以供。」

郭喬聽了,不覺涕淚十十交十十下道:「我郭喬真罪人也!臨別曾許重來,二十年竟無音問。

家尚有餘,置之絕地,徒令汝母受苦,郭喬真罪人也!廷試一過,即當請告而歸,接汝母來同十居,以酬他這一番貞守之情,教子之德。」

郭梓唯唯領命。

到了廷試,郭喬止殿在二甲,選了部屬,郭梓倒殿了探花,職授編修,父子一時榮耀。

在京住不多時,因記掛著要接米氏,郭喬就告假祭祖,郭梓就告假省母。

命下了,父子遂一同還鄉,座師同年皆以為榮,俱來餞送,享極一時之盛。

正是:

來時父子尚暌違,不道相逢衣錦歸。

若使人生皆到此,山中草木有光輝。

郭喬父子同至廬州,此時已有人報知武夫人。

武夫人見丈夫中了進士,已喜不了。

又見說廣東妾生的兒子又中了探花,又認了父親,一同回來,這喜也非常,忙使人報知母舅王袞。

此時王袞因行取已在京做了六年御史,告病還家,聞知此信,大喜不勝,連忙走來相會。

郭喬到家,先領郭梓到家堂裡拜了祖宗,就到內庭,拜了嫡母。

拜完了,然後同出前廳,自先拜了母舅,就叫郭梓拜見祖母舅。

拜完,郭喬因對郭梓說道:「我娶你母親時,還是祖母舅為媒,替十我行的聘禮。

當時為此,實實在有意無意之間,誰知生出汝來,竟接了我郭氏一脈,真天意也!真快幸也!」武氏備出酒來,大家歡飲方散。

到了次日,府、縣聞知郭喬中了進士,選了部郎,又見他兒子中了探花,盡來賀喜請酒。

又是親朋來作賀,直鬧個不了。

郭梓記掛著生母在家懸望,只得辭了父親、嫡母回去。

郭喬再三囑咐道:「外祖父母既已謝世,汝母獨立無依,必須要接來同十居,受享幾年,聊以報他一番苦節。」

郭梓領命,晝夜兼行,趕到韶州,報知母親說:「父親已連科中了進士,在榜上看出姓名、籍貫,方才識認了父子,遂同告假歸到廬州,拜見了嫡母。

父親與嫡母因前面的兒子死了,正憂無後,忽得孩兒承續了宗祧。

但父親與嫡母俱感激母親不盡,再三吩咐孩兒叫迎請了母親去同享富貴,以報母親往前之苦。

此乃骨肉十十十團十十圓大喜之事,母親須要打點速去為妙。」

米氏聽見郭喬也中了進士,恰應他母親夢中神道:「貴人之妻,貴人之母」之言,不勝大喜。

因對兒子說道:「你為母的,孤立於此,也是出於無奈,今既許歸宗,怎麼不去?」

因將所有田產房屋盡付與一個至誠的鄉鄰,托他看守父母十之塚,自家便輕身隨兒子歸宗。

此時府、縣見郭梓中了探花,盡來奉承,聞知起身歸宗,水路送舟船,旱路送車馬,贐儀程儀,絡繹不絕。

故母子二人安安然不兩月就到了廬州。

郭喬聞報,遂親自乘轎到舟中來迎接。

見了米氏,早深深拜謝道:「夫人臨別時,雖說有孕,叫我定名,我名雖定了,還不深信。

誰知夫人果然生子,果然苦守二十年,教子成名,續我郭氏戔戔之一脈。

此恩此德,真雖殺身亦不能酬其萬一。

只好日日跪拜夫人,以明感激而已。」

米氏道:「賤妾一賣身之婢,得配君貴人,已榮於華袞。

又受君之遺,生此貴子,其榮又為何如!至於守身教子,皆妾份內之事,又何勞何苦,而過蒙垂念!」郭喬聽了愈加感歎道:「二夫人既能力行,而又不伐,即古賢淑女亦皆不及,何況今人?我郭喬何幸,得遇夫人,真天緣也!」遂請米氏乘了大轎,自與兒子騎馬追隨。

到了門前,早有鼓樂大吹大擂,迎接入去。

抬到廳前歇下,閒人就都迴避了,早有侍妾掀起轎簾,請他出轎。

早看見武夫人立在廳上接他。

他走入廳來,看見武夫人,當廳就是一跪,說道:「賤妾米氏,稟拜見夫人。」

武夫人見他如此小心,也忙跪將下去,扶他道:

「二夫人貴人之母也,如何過謙,快快請起。」

米氏道:「子雖不分嫡庶,妾卻不能無大小之分。

還求大夫人台座,容賤妾拜見。」

武夫人道:「從來母以子貴,妾無子之人,焉敢稱尊!」

此時郭喬、郭梓俱已走到,見他二人遜讓不已,郭梓只得跪在旁邊,扶定武夫人,讓米氏拜了兩拜,然後放開手,讓武夫人還了兩拜,方才請起。

武夫人又叫家中大小僕婢俱來拜見二夫人。

拜完後同入後堂,共飲骨肉十十十團十十圓之酒。

自此之後,彼此相敬相十愛十,一家和順。

郭喬後來只做了一任太守,便不願出任。

郭梓直做到侍郎,先封贈了嫡母,後又封贈了生母方已,後人有詩贊之道:

施恩只道濟他人,報應誰知到自身。

秀色可餐前種玉,書香能續後生麟。

不曾說破終疑幻,看得分明始認真。

未產命名君莫笑,此中作合豈無因。

分類:譴責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今古奇觀
一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二 喬彥傑一妾破家三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四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五 玉堂春落難逢夫六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七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八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九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十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十二 柳春蔭百磨存氣骨十三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十五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十六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十七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十八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十九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二十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一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二十二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二十三 文世高斷橋生死緣二十四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二十五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二十六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二十七 王通判雙雪不明冤二十八 劉小官雌雄兄弟二十九 吹鳳簫女誘東牆三十 賣油郎獨佔花魁三十一 樂小舍拚生覓偶三十二 欺貧女怒觸雷霆三十三 誇妙術丹客提金三十四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三十五 任君用恣淫遭宮刑三十六 滕大尹鬼斷傢俬三十七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三十八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三十九 蔡小姐忍辱報仇四十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四十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四十二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四十三 王嬌鸞百年長恨四十四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四十五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四十六 姚滴珠避羞惹羞四十七 誤告狀孫郎得妻四十八 元公子淫人反自淫四十九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五十 韓晉公人奩兩贈五十一 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五十二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五十三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五十四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五十五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五十六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五十七 況太守斷死孩兒五十八 蘇小妹三難新郎五十九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六十 梅香認合玉蟾蜍六十一 唐解元玩世出奇六十二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六十三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六十四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六十五 女秀才移花接木六十六 窮不了連掇巍科六十七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六十八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六十九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七十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七十一 十三郎五歲朝天七十二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七十三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七十五 朵那女散財殉節七十六 賈娉娉再生締前盟七十七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七十八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七十九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八十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