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通掃北》第13回 破番營康王奔逃 殺定方伸雪父仇:詩曰:數年冤恨到如今,仇上加仇洗不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羅通掃北》第13回 破番營康王奔逃 殺定方伸雪父仇

羅通掃北

第13回 破番營康王奔逃 殺定方伸雪父仇

第!」3回破番營康王奔逃殺定方伸雪父仇

詩曰:

數年冤恨到如今,仇上加仇洗不清

羅通險失車輪手,虧得屠爐作救星

那羅通看見馬前馬後都是槍刀,沒有去路,只叫:「我命休矣!」驚動城上蘇定方,在城垛內不勝歡喜:「如今這小畜生一性一命一定要送番兵手內的了。

為此借刀,殺我孩兒仇恨已報!」不表蘇定方在城上得意。

單講番營盤內赤壁營,康王同屠封丞相、屠爐公主等坐在龍位。

此時正張掛銀燈,忽聽得外面殺聲震地,金鼓連天,忙問道:「營外為何吶喊?」

小番稟道:「啟上狼主,只因外面有一南朝小子,名喚羅通,十分厲害,連殺三門,無人抵敵。

如今在西城被元帥圍住,將要活擒蠻子了!」屠爐公主聽見,心內吃驚,暗想:「我把終身托他,叫小將軍殺進番營,共救南朝天子。

如今他在西城廝殺,一定人困馬乏,況且祖車輪斧法一精一通,必然一性一命不保,倘有差遲,豈不怨恨於我?不如出營前救護夫君,也表我一片真心為他。」

公主算計已定,開言叫一聲:「父王!南朝這羅通驍勇異常,兒臣飛刀尚被他破掉,何在祖元帥!這叫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然是這些番將圍住,也難擒他。

不如待兒臣前去助元帥一臂之力,捉了羅通。」

康王大喜,說:「王兒言之有理,快快前去!」公主即時上馬,提了兩口繡鸞刀,出了番營,並不帶番婆、番女,逕走西城。

抬頭一看,只見圍繞一圈子在裡面廝殺。

聲聲只聽得叫:「我命休矣!誰來救我?」

公主暗想:「分明在那裡叫我。」

連忙衝前一步,大叫:「眾將閃開!元帥,我來助戰,共擒羅通!」眾番將殺得氣喘吁吁,聽見公主一娘一娘一來,便閃在一旁。

屠爐公主一馬衝過來相救羅通之事,這且慢表。

先講木陽城內貞觀天子李世民,坐銀鸞殿上。

兩邊眾公爺站立,徐茂功立在左側。

皇爺開口叫一聲:「徐先生,你的陰陽當初件件有准,到今朝程王兄討救之事,卻有差了。」

茂功說:「陛下何以見臣陰陽不准呢?」

朝廷道:「前時程王兄去討救兵的時節,先生曾算定他今日辰刻救兵到木陽城。

如今寡人在此候了一天,不要說辰刻,如今已到戌刻,還不見至,想救兵今日一定不來的了。

豈不是先生陰陽不准?城中糧草看看盡了,再過五天救兵不到,絕了糧草,還有什麼天賜王糧到來不成?」

茂功道:「陛下龍心請安。

臣陰陽有准,算定今日辰刻救兵到,一些不差,救兵辰刻已到木陽城了。」

皇爺說:「先生,既然辰刻到的,為什麼至晚還不進來見寡人?」

茂功叫一聲:「聖上!有位小公子獨馬進番營,因城門緊閉,又被番兵困住在城外廝殺,故此辰刻雖到,但至晚仍不見進來。」

朝廷說:「有這等事?」

側定耳朵仔細一聽,只聽得外邊炮響連天,戰鼓似雷,吶喊齊聲,鬧殺不住。

朝廷聽罷,龍顏大怒,說:「秦王兄,今日輪差哪位官員巡城,這等欺朕?救兵辰刻到的,至晚還不來奏,閉住城門不放御侄進來,是什麼意思?」

秦瓊叫一聲:「陛下!今日乃銀國公蘇定方巡城,不知他為什麼緣故不來奏知。」

尉遲恭不覺大怒,說:「陛下!那蘇定方不來奏知我王,分明欺君,暗為國賊,一定是他反了!待臣前去擒來。」

尉遲恭即刻跨上雕鞍,出了午門,走北城去了。

茂功開言叫:「秦三弟,你快令眾將連夜衝殺番營,好外應裡合,一陣成功!」叔寶領了茂功之命,遂傳令大小三軍,披掛端兵,擺齊隊伍,先鋒、副總都披掛起馬。

馬、段、殷、劉、王五將齊跨上馬,各帶能幹家將數十,出了銀鑾殿。

燈球亮子照耀如同白晝,秦元帥領三軍往北城而來。

且說外面番將圍繞羅通,正在廝殺。

見屠爐公主上來,大家閃在一邊,讓公主衝到祖車輪馬前,喝聲:「呔!羅通,照刀罷!」誰知這一刀卻望祖車輪頂樑上砍下來。

車輪不曾提防,要躲閉也來不及了,說:「阿呀公主!怎麼斬錯了?」

口內叫斬錯,頭偏得一偏,貼中左肩一隻膊子已砍了下來,從馬上翻身倒地。

羅通見了,滿心歡喜,縱一步,望車輪一槍刺個後背透前心。

可憐一員大將,死於非命。

眾番兵見公主斬下元帥膊子,一齊喧嚷:「公主一娘一娘一反了!」唬得屠爐女面如土色。

羅通如今膽大了,串動梅花槍,見一個挑一個,好一場大殺。

再講尉遲恭衝上城頭。

他是個莽夫,叫一聲:「拿反賊!蘇定方不要走!」豁喇喇一馬衝過來。

這蘇定方聽言,心內一跳。

回轉頭看時,卻原來是尉遲恭,忙叫心腹家將快快下去開城逃命。

定方提了大砍一刀,下落城頭。

四員家將把城門大開,墜下吊橋,蘇定方衝出城去了。

尉遲恭大怒,說:「阿唷唷!可惱,可惱!天子有何虧負於你,竟敢背反朝廷,私開北城。

倘有番兵衝殺進來,豈不有驚龍駕!你想還逃一性一命麼?」

說罷,隨後趕出城來。

蘇定方拚命縱過吊橋,卻正遇羅通馬到跟前。

羅通不覺大怒,說:「蘇定方,你往哪裡走!」這一聲叫,嚇得定方魂不附體,帶轉馬望那一首跑去。

正逢屠爐公主衝來,聽得羅通叫「反賊蘇定方」,知道必定要捉他。

她見蘇定方衝過來,就縱一步馬,向前照著蘇定方夾背領一把抓住,說:「捉在此了!」提在手中,望著羅通那邊一撩。

羅通雙手接住,回頭看見尉遲恭在吊橋上,叫一聲:「尉遲老伯父,待小侄丟蘇賊過去,你接著!」把定方一丟。

敬德道:「在這裡了!」接過來捺在判官頭上,帶轉韁繩進城去了。

此時叔寶正領兵衝出,尉遲恭便叫:「秦元帥,蘇定方已被末將擒住在此,不勞元帥費力。」

叔寶說:「本帥奉軍師之命,連夜衝殺出番營,一陣成功,尉遲將軍快把蘇定方拿往銀鑾殿見駕,速來助戰。」

尉遲恭應道:「是!某家知道。」

尉遲恭忙到銀鑾殿說:「陛下,蘇定方拿在此間了。」

天子說:「將這反賊綁在龍柱。

王兄前去助元帥沖營回來,然後處決。」

尉遲恭應一聲:「領旨!」綁了蘇定方,就往北城衝出。

且講秦瓊帶領諸將衝過吊橋,見了羅通,說:「侄兒!伯父在此,大膽沖踹番營,就要裡應外合,一陣成功了!」羅通見秦瓊吩咐,就放出英難本事,一騎馬衝到營前,手起槍落,大殺番兵!

屠爐公主聽說唐兵沖踹,假意喊聲:「不好了!唐將驍勇,爾等還不逃命,等待何時?」

口內說這句話,手中刀好似切菜一般,把自家番兵亂剁。

人頭骨碌碌亂滾,如西瓜相似的。

有的說:「公主一娘一娘一反了!」公主就是一刀,殺得這些番兵「反」字都不敢叫,由著屠爐公主見一個殺一個。

衝進御營盤,假意說:「父王、父親!不好了!南蠻厲害,踹進番營、御營來了,快些逃命!兒臣在此保駕斷後。」

康王聽言,魂飛魄散,同丞相跨上雕鞍,叫一聲:「王兒,保魔逃命!」棄了御營,不管好壞,竟自走了。

只見外邊煙塵抖亂,儘是燈球亮子,喊殺連天,營頭大亂,奪路而走。

後面公主斷後,回頭見羅通在那一邊廝殺,就把頭點點說:「你隨我來。」

羅通公然安心,串串梅花槍,隨定公主馬後不住的亂打亂刺。

秦瓊領了諸將三軍,跟住羅通追殺上來。

他這條提爐槍好不了得!撞在馬前就是一槍。

也有刺在面門,也有刺入前心,也有傷在咽喉,死者不計其數。

挑人如切瓜,吶喊似雷聲。

屠爐公主在前引路,喊一聲:「不好了!」即是一刀;說:「父王快走!」又是一刀。

喊叫百來聲「父王,不好」,一氣殺了百來個人了。

這兩口刀掄在手中好殺,也有砍破天靈蓋的,也有頭落塵埃的,也有連肩卸背的。

殺得來:

天地皺雲起,烏鴉不敢飛。

狂風喧四野,殺氣焰騰騰。

棄下營和帳,卸甲走如飛。

東有平國公馬三保、定國公段志遠二位老將,領三千人馬沖踹番營。

馬將軍手內舉起金背蔡陽刀,上面摩雲蓋頂,下面枯樹翻根,豁綽亂剁;段將軍手中串動射苗槍,朝天一炷香,使下透心涼,見一個挑一個,見兩個刺一雙。

慘慘愁雲起,重重殺氣生。

西城開國公殷開山、列國公劉洪基二位老將,帶三千人馬衝殺過來。

殷將軍這條紅纓槍好不厲害!左插花、右插花,上下穿梭,嗖嗖的亂挑個不住;劉將軍擺開象鼻刀,使動上面量天切草,護馬分鬃,人頭亂滾,血流成河,一屍一骸疊疊。

長國公王君可,舞動手中青龍偃月刀,番兵撞在刀頭上就是個死。

那一首尉遲恭好不了當!舉起烏纓槍,朵朵蓮花相似,傷人一性一命無數,番兵一屍一首堆得土山一般。

眾番兵為逃得一性一命,奪路而走。

四門營帳多殺散了,歸到一條路上逃命。

這一首羅通隨定公主廝殺。

看來營頭大散,遂發信炮一聲。

這驚動程咬金老將軍,叫一聲:「眾位侄兒,發信炮了,快些沖營!」那些將士上馬提刀,帶領了大小三軍。

咬金舉起手中斧子,領了眾公子豁喇喇圍了上來,把這些番兵裹在當中,好一場大殺!內邊眾老將殺出,外邊眾小將殺進,殺得番邦人馬無處奔投,可憐:

血流好似長流水,頭落猶如野地瓜。

這一殺不打緊,殺得番兵神號鬼哭,追殺下去有八十里路。

逃命無數,傷壞者也不少,草地上遍佈一屍一骸和斷筋折骨者,分不出東西南北。

正所謂:

一陣交兵力不如,人亡馬死亂如麻;

敗走番人歸北去,從今再不犯中華。

秦元帥見眾將得勝,發令鳴金收兵。

只聽一聲鑼響,各將扣定了馬,大小三軍都歸一處,齊集隊伍,退轉木陽城去了。

如今再講到赤壁寶康王,雖有屠爐公主同屠封丞相保護,只是嚇得魂飛魄散,伏一在馬上半死的了。

丞相見唐兵都退了,方敢把馬扣住,說道:「狼主甦醒,唐將人馬退去了。」

康王那時才言說:「阿唷,嚇死魔也!嚇死魔也!」吩咐且紮營。

紮住營盤,公主進了御營。

康王說:「王兒!虧得你斷後截住唐兵,魔家一性一命得保。

若沒有王兒,魔家千個殘生也遭唐將之手了!」公主心下暗想:「好昏君,我心向唐王,殺得你們大敗,還道我保著自家人馬,真正盡呆癡懵懂之君了!」遂回言道:「父王!唐將實在驍勇,兒臣難以抵擋,所以有此損兵折將。

望父王赦罪,待兒臣出去收軍。」

說罷,遂走出營外,敲動催軍鼓。

也有願者轉來,不願者竟逃命走了。

三通鼓完,番兵齊了。

點一點,二十五萬番兵,止剩得五萬,還是損手折腳的。

就是大將,共傷一百零三員。

康王叫一聲:「王兒,魔家開國以來,未曾有此大敗!今殺得片甲不存,元帥又遭陣亡。

孤掌北番不能爭立稱王,倒不如獻了降書罷!」屠封說:「狼主降順大邦,不待自言。

但唐兵已退,不來追殺,也蒙他一點好生之意。

我們且退下賀蘭山,整備降書、降表,看他們來意若何。

唐王起兵到賀蘭山來,我們歸順;不來,我們也不去投順。」

康王說:「丞相之言有理。」

吩咐埋鍋造飯。

屠爐公主只等唐邦媒人到來說親。

再說眾國公與眾爵主領兵入城,皆住內教場。

元帥同眾大臣上銀鑾殿。

程咬金啟奏說:「老臣奉旨討救,一路上因關津阻隔,所以來遲,望陛下恕罪。」

朝廷說:「王兄說哪裡話來,朕蒙老王兄豪傑,獨馬殺出番營,往長安討救,其功浩大。

請王兄平身。」

咬金謝恩起身。

又有眾小爵主俯伏說:「陛下在上,小臣秦懷玉、程鐵牛、段林、滕龍、盛蚊見駕。

不知萬歲被困番城,所以救駕來遲,罪該萬死!」朝廷說:「眾位御侄平身,寡人被困番城,自思沒有回朝之日。

虧得眾御侄英雄,殺退番邦人馬,其功非小,更有何罪?」

眾小爵主道:「願我王萬歲,萬萬歲!」

大家起身,站立一邊,單有羅通淚如雨下,不肯起身。

朝廷一見,大吃一驚,說:「王兒,你有什麼冤情,如此痛哭?快快奏與寡人知道。」

羅通哭奏道:「阿呀父王阿!要為兒臣伸冤啊!」朝廷說:「王兒既有冤情,須當一一奏聞。」

羅通說:「兒臣當初未及三歲,父親早喪。

年幼在家,也不知底細。

不道前日父王旨意,命程伯父到長安討救。

兒臣思想救父王龍駕,所以奪了二路掃北元帥之印,領人馬到白良關。

其時正遇守關將厲害,難以得破。

悶坐營中,忽朦朧睡去,見我祖父、父親到跟前,身帶箭傷,說:『不孝畜生!你祖父、父親為王家出力,死於非命。

你不思為祖父、父親報仇,反替不義之君出力!』」朝廷說:「王兒,有這等說,應該就問他哪一個不義之君。」

羅通道:「臣兒曾相問,他說:『為父與當今天子太宗出力,一日陷於泥河,亂箭慘亡,身遭蘇定方毒手。

朝廷不為功臣雪恨,反把仇人封妻蔭子。

你若要為皇家出力,倘後身亡,那時羅門三代冤仇誰人得報?』說罷驚醒,兒臣才知蘆定方是大仇人了。

以後破關過來,單槍獨馬殺進番營,為何蘇定方不肯開城,反使兒臣一團一團一殺轉?幸虧兒臣槍法厲害,敵住鬥戰。

不然被番將傷了,一條一性一命白白又送與定方毒手。

這倒還可,為兒臣者該當盡忠於父王,以立勳名於麒麟閣。

但傷了兒臣,父王龍駕困在番城,誰來保救!伏望父王龍心詳察,蘇定方懷仇欺君誤國,該當何罪?」

朝廷聽言大怒,說:「阿唷,阿唷!可惱,可惱!寡人有何虧負這逆賊,竟敢用暗算毒計,心向番王,把寡人戲一弄,真正是二個大一奸一大惡的國賊了!王兒,你把蘇定方處治了,為祖父報仇。

待朕設莫親自請罪羅王兄便了。」

羅通方才謝恩:「願父王萬歲,萬萬歲!」

羅通立起身,來到龍柱上解下綁縛,扭將過來。

蘇定方口稱,「罷了,罷了!我死去,與羅門仇深海底矣!」朝廷說:「王兒且慢動手,傳旨與光祿寺備筵當殿御祭。」

這邊銀鑾殿上擺了一桌酒餚。

羅通拜了四拜,扯起一口寶劍,叫一聲:「祖父、父親!今日陛下賜祭,仇人也在此,孩兒為你報仇了!」就把劍望蘇定方心內豁綽一刀,鮮血直冒。

把手一撈,撈出一顆心肝。

定方跌倒塵埃,一員大將歸天去了。

底下有撓鉤手拉去一屍一骸,不必細表。

羅通把這顆心肝放在桌上,說:「祖父、父親!仇人心肝在此,活祭先靈。

慢飲三杯,安樂前去,超生極樂!」朝廷說:「羅王兄陰魂渺茫,朕欲待拜你一拜,但君不拜臣,秦王兄與寡人代拜一拜。」

秦瓊走過來拜了一番。

眾公爺也來相拜。

君臣義重今相見,父子情深舊所聞。

畢竟屠爐公主姻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羅通掃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