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蔬部-辣茄:陳靈堯食物宜忌雲︰食茱萸即辣茄,陳者良。其種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蔬部-辣茄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諸蔬部-辣茄

人家園圃多種之,深秋山人挑入市貨賣,取以熬辣醬及洗凍瘡用之,所用甚廣,而綱目不載 其功用。

陳靈堯食物宜忌雲︰食茱萸即辣茄,陳者良。

其種類大小方圓黃紅不一,唯一種尖長名象牙辣茄,入藥用; 又一種木本者,名番姜。

范鹹台灣府志︰番姜木本,種自荷蘭,開花白瓣,綠實尖長,熟時朱紅奪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之,內地名番椒;更有一種結實圓而微尖,似柰種,出咬 吧,內地所無也。

藥檢雲︰辣茄,一名臘茄,臘月熟,故名,亦入食料。

苗葉似茄葉而小,一莖一高尺許,至夏乃花,白色五出,倒垂如茄花,結實青色,其實有如柿形,如秤錘形,有小如豆者,有大如橘者,有仰生如頂者,有倒垂葉下者,種種不一。

入藥惟取細長如象牙,又如人指者,作食料皆可用。

食物宜忌雲︰一性一辛苦大熱,一溫一中下氣,散寒除濕,開郁去痰消食,殺蟲解毒。

治嘔逆,療噎 膈,止瀉痢,祛腳氣,食之走風動火,病目發瘡痔,凡血虛有火者忌服。

藥檢雲︰味辛,一性一大熱,入口即辣舌,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郁,導滯止 瀉,擦癬。

百草鏡︰熏壁虱,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寒 。

外痔 百草鏡︰以象牙辣茄紅熟者,挫細,甜醬拌食。

毒蛇傷 百草鏡︰用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腫定痛,傷處起小泡出黃水而愈,食此味反甘 而不辣。

或嚼爛敷傷口,亦消腫定痛。

祛臭蟲方 經驗廣集︰用羊骨頭一個,秦椒半斤,共入火盆內,同鋸木屑燒之,門窗閉緊,勿令出煙,其蟲自死。

敏按︰木屑用樟木者佳。

凍瘃 蔡雲白方︰剝辣茄皮粘貼,即愈。

痢積水瀉 醫宗彙編︰辣茄一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裹吞下,即愈。

敏按︰花鏡,番椒一名海瘋籐,俗呼辣茄,本高一、二尺,叢生白花,秋來結子,儼如禿筆 頭倒垂,初綠後朱紅,懸掛可觀,其味最辣,人多採用,研極細,冬月以代一胡一椒。

蓋其一性一熱而散,能入心脾二經,亦能祛水濕;癸亥,予在臨安,有小僕於暑月食冷水臥一陰一地,至秋瘧發,百藥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醬,頗適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

良由胸膈積水變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湯沃雪耳。

又名秦椒。

李成裕遼載︰秦椒,一名番椒,形如馬一乳一,色似珊瑚,非本草秦地之花椒,即中土辣茄也。

龍柏藥一性一考︰秦地乃草本辣椒,綱目諸注,誤為秦地花椒,不知即今之辣茄,又名辣虎。

一性一 熱味辣,一溫一中散寒,除風發汗,去冷癖,行痰逐濕。

多食眩旋,動火故也。

久食發痔,令人齒痛咽腫。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小序卷一-水部卷一 水部-春水卷一 水部-天孫水卷一 水部-荷葉上露卷一 水部-糯稻露卷一 水部-白雲卷一 水部-滷水卷一 水部-竹精卷一 水部-古刺水卷一 水部-強水卷一 水部-刀創水卷一 水部-鼻沖水卷一 水部-丹砂水卷一 水部-曾青水卷一 水部-白鳳漿卷一 水部-天蘿水卷一 水部-黃茄水卷一 水部-梅子水卷一 水部-櫻桃水卷一 水部-各種藥露卷一 水部-御溝金水卷一 水部-起蛟水卷一 水部-混堂水卷一 水部-雞神水卷一 水部-日精油卷二-火部卷二 火部-陽火陰火卷二 火部-太陽火卷二 火部-星精飛火卷二 火部-鑽木火卷二 火部-擊石火卷二 火部-戛金火卷二 火部-人身君火卷二 火部-龍火卷二 火部-雷火卷二 火部-石油火卷二 火部-水中火卷二 火部-相火三味火卷二 火部-黃金火卷二 火部-煤火卷二 火部-籐火匏火卷二 火部-荷梗火卷二 火部-稻麥穗火卷二 火部-松柴火卷二 火部-櫟柴火卷二 火部-茅柴火卷二 火部-燒酒火卷二 火部-魚膏火卷二 火部-油火卷二 火部-丹藥火卷二 火部-蓬萊火卷二 火部-陽燧錠卷二 火部-神燈火卷二 火部-火罐氣卷二 火部-煙草火卷二 火部-煙梗卷二 火部-煙葉卷二 火部-煙桿卷二 火部-煙筒中水卷二 火部-煙筒頭中煤卷二 火部-鼻煙卷二 火部-水煙卷二 火部-鴉片煙卷二 火部-藏香卷二 土部-土部卷二 土部-楊妃粉卷二 土部-丹灶泥卷二 土部-洗手土卷二 土部-觀音粉卷二 土部-烏龍粉卷二 土部-白硃砂卷二 土部-鑄銅罐卷二 土部-白蠟塵卷二 土部-檀香泥卷二 土部-席下塵卷二 土部-回燕膏卷二 土部-鞋底泥卷二 土部-鼠穴泥卷二 土部-椅足泥卷二 土部-狗溺硝卷二 土部-雞腳膠卷二 土部-烏金磚卷二 土部-蛆鑽泥卷二 金部-金部卷二 金部-鐵線粉卷二 金部-開元錢卷二 金部-萬曆龍鳳錢卷二 金部-菜花銅卷二 金部-風磨銅卷二 金部-白銅礦卷二 金部-白銅卷二 金部-紫銅鉚卷二 金部-金花鉚卷二 金部-錫鉚卷二 金部-錢花卷二 金部-馬口鐵卷二 金部-金頂卷二 金部-烏銀卷二 金部-子母懸卷二 金部-銀銪卷二 石部-石部卷二 石部-吸毒石卷二 石部-天生磺卷二 石部-倭硫黃卷二 石部-石腦油卷二 石部-神火卷二 石部-天龍骨卷二 石部-玉田沙卷二 石部-瑤池沙卷二 石部-木心石卷二 石部-樟巖卷二 石部-仙人骨卷二 石部-禹穴石卷二 石部-桃花鹽卷二 石部-瘤卵石卷二 石部-鬆化石卷二 石部-雲核卷二 石部-瀚海石竅沙卷二 石部-巖香卷二 石部-龍窩石卷二 石部-石髓卷二 石部-紅毛石皮卷二 石部-金精石卷二 石部-雄膽卷二 石部-雉窠黃卷二 石部-石螺螄卷二 石部-貓睛石卷二 石部-辟驚石卷二 石部-奇功石卷二 石部-保心石卷三-草部上卷三 草部上-參條卷三 草部上-參須卷三 草部上-參葉卷三 草部上-人參子卷三 草部上-珠參卷三 草部上-太子參卷三 草部上-羅浮參卷三 草部上-西洋參卷三 草部上-東洋參卷三 草部上-昭參卷三 草部上-菊花參卷三 草部上-紅毛參卷三 草部上-煤參卷三 草部上-建參卷三 草部上-法落梅卷三 草部上-土人參卷三 草部上-上黨參卷三 草部上-防風黨參卷三 草部上-南沙參卷三 草部上-於術卷三 草部上-北雲術卷三 草部上-南連卷三 草部上-仙姑連卷三 草部上-天姥連卷三 草部上-水黃連卷三 草部上-馬尾連卷三 草部上-浙烏頭卷三 草部上-霍石斛卷三 草部上-五色石斛卷三 草部上-銀柴胡卷三 草部上-撫芎卷三 草部上-土藜蘆卷三 草部上-綠升麻卷三 草部上-金鐘薄荷卷三 草部上-白毛夏枯草卷三 草部上-山牛膝卷三 草部上-土連翹卷三 草部上-巴山虎卷三 草部上-土茜草卷三 草部上-野苧麻卷三 草部上-雞鴨腳艾卷三 草部上-千里光卷三 草部上-小青草卷三 草部上-澤半支卷三 草部上-狐尾草卷三 草部上-金錢草卷三 草部上-望江青卷三 草部上-無骨苧麻卷三 草部上-接骨草卷三 草部上-麻衣接骨卷三 草部上-紫接骨卷三 草部上-鳳眼草卷三 草部上-風膏藥卷三 草部上-竹葉細辛卷三 草部上-離情草卷三 草部上-和合草卷三 草部上-鹽蓬鹼蓬卷三 草部上-知風草卷三 草部上-鳳頭蓮卷三 草部上-梨松果卷三 草部上-蒲包草卷三 草部上-鬼扇草卷三 草部上-魚須卷三 草部上-紫背稀奇卷三 草部上-雀麥卷四-草部中卷四 草部中-金豆子卷四 草部中-夜關門卷四 草部中-接骨仙桃卷四 草部中-七葉黃荊卷四 草部中-山黃荊卷四 草部中-救命王卷四 草部中-金不換卷四 草部中-黃麻葉卷四 草部中-六月霜卷四 草部中-山海螺卷四 草部中-水楊柳卷四 草部中-小將軍卷四 草部中-九鼎連環草卷四 草部中-牛筋草卷四 草部中-翠羽草卷四 草部中-半嬌紅卷四 草部中-普賢線卷四 草部中-藏紅花卷四 草部中-土紅花卷四 草部中-阿勃參卷四 草部中-茄連卷四 草部中-靈通草卷四 草部中-羅裙帶卷四 草部中-金狗脊卷四 草部中-雪裡開卷四 草部中-雪裡花卷四 草部中-苦草卷四 草部中-山馬蘭卷四 草部中-野馬蘭卷四 草部中-獨腳馬蘭卷四 草部中-玉淨瓶卷四 草部中-紗帽翅卷四 草部中-石風丹卷四 草部中-象鼻草卷四 草部中-透骨草卷四 草部中-不死草卷四 草部中-拳黃雞子卷四 草部中-雞腳草卷四 草部中-刀槍草卷四 草部中-苦地膽卷四 草部中-箭頭風卷四 草部中-紅果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