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園小語》卷六: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荊園小語》卷六

荊園小語

卷六

遇詭詐人,變化百端,不可測度。

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巧人得福固多,得禍亦不少。

拙者循理安分,似無大福,然亦不致有大禍。

處怨易,處恩難。

怨只包含便了,受人之恩,何時報稱?是以君子不輕受恩也。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禍之道也。

好便宜者不可與共財,多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凡應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曉,外面須存渾厚。

君子三戒,亦就概言之耳。

若夫少而好得,鑽營必力,百行俱怠;老而好色,為害益烈,醜態更多。

看來好鬥之人甚少,即有斗者,非為色即為得耳,大約多是為得者。

言動文雅,須要自然。

若過作身份,妄自矜莊,反不如本色家常,不招非笑。

有一善逢人賣弄,有一惡到處遮飾,此是良心不昧處。

至於行事反之,何哉?

翻人書籍,塗人書桌,折人花木,皆極招厭之事。

而竊窺人笥篋中字跡,尤為不可。

隱惡揚善,於他人且然,自己子弟,稍稍失歡,便逢人告訴,又加增飾,使子弟遂有不肖之名,於心忍乎?

僕婢初來宜嚴,若一縱則後難管。

婦女台前看戲,車轎雜於男子中,成何風俗?且優人科諢,無所不至,可令閨中女聞見耶?

凡慢神褻天之人必有禍,非果天神怒加之禍也。

彼於天神且不敬,則遠處不放恣,可知固有得禍之理。

人有輕於稱貸,雖重息亦欣然者,非流蕩不知事人,即預存不償之心,斷斷勿予。

常有小病則慎疾,常親小勞則身健。

恃壯者一病必危,過懶者久閒愈懦。

閒中宜看醫書,遇有病人,縱不敢立方製藥,亦能定眾說之是非,勝於茫然不知付諸庸醫者矣。

人生不論貴賤,一日有一日合作之事。

若飽食暖衣,無所事事,那得有好結果。

人品要兼文行。

文人無行,固不足取,若村野農夫,盡有樸實者,遂謂之賢焉,可乎。

夫子教弟子,亦曰:「則以學文」,蓋以行為本,文亦不可少者。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即此是天堂地獄。

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恐懼修省,多行善事。

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和睦勤儉者家必隆,乖戾驕奢者家必敗。

此理如操券,斷斷不爽,且驗之甚速。

花木禽魚,皆足以陶情適趣,宣滯勞。

若貪戀太甚,反多一累。

花木擇土宜者。

遠方異種,費財費力,而易壞無庸也。

賭真市井事,而士大夫往往好之。

至近日馬吊牌始於南中,漸延都下,窮日累夜,紛然若狂。

問之,皆曰:「極有趣」。

吾第見廢時失事,勞一精一耗財。

每一場畢,冒冒然目昏體憊,不知其趣安在也。

受諫是難事,每見朋友以過失相規者,當面唯唯,轉面即向人曰:「伊道我某事不對,伊道我某事不對,伊不常亦作某事乎?」

不思此友面諍,自是好意,我奈何背訐其過以相抵?且既知其所未當矣,我便宜取以為鑒,反又效之,何耶?

庭聯用於警誡,附記於後。

貧非省事無廳策,老忌多思罷苦吟。

學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擁書早起;干世之心早絕,無夕不把酒高吟。

並謝筆墨之緣,捫心更無別事;未遂煙霞之志,閉門聊作深山。

心慼慼以何為,勉效用時之樂;老冉冉其將至,常防在得之譏。

就筋力未衰,尚可讀書而寡過;幸家門再振,敢望積德以承先。

到眼都是好人,說甚黃虞叔季;閉戶居然淨土,那分城郭山林。

年屆知非,第恐童心未改;學期見道,莫言對域難窺。

義利辨以小心,須嚴一介;是非起於多口,務謹三緘。

念於世何功,飽食暖衣,已叨造化深仁,敢雲富貴未及;愧在家為長,讀書學道,勿玷先人遺訓,庶令弟侄可宗。

器大自有容,何必過分涇渭;語多則易失,總之勿涉雌黃。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荊園小語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