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卷七 花部-梅花:食物宜忌雲︰梅花味酸澀、一性一平,並無主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拾遺》卷七 花部-梅花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七 花部-梅花

x梅梗 x 綱目載梅花無治方,止言點湯煮粥助雅致而已。

食物宜忌雲︰梅花味酸澀、一性一平,並無主治 。

殆亦不知梅花之用,入藥最廣,而功效亦最大。

百草鏡︰梅花冬蕊春開,其花不畏霜雪,花後發葉,得先天氣最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紅、白、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入藥尤良。

采能不犯人手更佳。

含苞者力勝。

一性一寒,或曰平,味酸澀清香,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一陽一之氣上升;蒸露點茶,止渴生津,解暑滌煩。

談撰︰卉木皆感春氣而生,獨梅開以冬,蓋東方動以風,風生木,故曲直作酸,則酸者木之一性一,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氣之正。

北方水為之母,以生之則易感,故梅先眾木而華。

癸辛雜識梅花無仰開者,蓋亦自能巧避風雪耳,驗之信然。

粵志︰惟嶺南梅花最早,冬至雷動地中,則梅開地上,蓋其時火之氣不足於地,而發其最初之一精一華,故梅開。

水之氣上足於天,而施其最初之滋潤,故雪落、雪洩也,從肅殺之中,洩其一一陽一之一精一,以為來春之生生者也。

雪深則水氣足,梅早則火氣足,火氣足而為天地一陽一生之始、一陰一殺之終,使萬物皆復其元。

梅之德所以為大,天地一一陽一之復不可見,見之於梅,又其得氣之先也。

韶州梅長至已花,臘月復開尤盛,有於舊蒂而作新花者,其地屬嶺北,故梅以臘以正月開,氣盛則開而又開。

瓊州梅有六出者,予謂梅五出者也,五一陽一數也,冬至一一陽一始復,梅吐花得一陽一之先者,今六出乃得一陰一數矣。

蓋以地氣而變,苦於嚴寒,故不用五而用六,同於雪花也,以梅為體,以雪花為用,人見其六而不見其五,藏五在於六之中,猶河圖之五在十中也。

河圖之一生水,梅得水氣之先,故花於冬至與雪同時。

雪者水氣所凝,梅者水形所結,卦皆屬坎,水在天而凝雪,水在地而發梅,水之數六,寒極則雪花與梅皆六出,應其數也。

花微酸澀無毒,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本草原始),安神定魂,解先天痘毒、凡中 治瘰 ︰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 ,七日痊癒。

唇上生瘡 赤水玄珠︰白梅瓣貼之,神效,如開裂出一血者,即止。

紫金錠 宜端午日制合,飛硃砂、紅芽大戟、處州山慈菇、千金霜、川文蛤、淨粉草、河車 ,以上六味各二兩,珍珠、琥珀、明雄黃、冰片、陳金墨各五錢,梅花一蕊、西牛黃各一兩,川麝香四錢,上各藥為末,一乳一篩極細,以糯米粉糊杵為丸,研用。

稀痘神方︰白梅花一蕊三錢,采飽綻者,須予備曬乾;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生甘草一錢,臍帶小兒自己落下時,去灰或礬,用新瓦炙存一性一,研末極細,同煎濃汁,濾清熬膏,作一日吃完,小兒永不出痘。

萬病回春載尹蓬頭混元丹治小兒諸虛百損,用梅花合混元衣,注梅花解痘先天之毒。

九仙奪命丹集聽雲︰又名十聖丹,治七十二般無名腫毒惡瘡,流注火痺等症,硃砂三錢,雄黃、一乳一香、沒藥、冰片、血竭各二錢,石膽礬、銅青、麝香、枯礬、熊膽、飛過黃丹各一錢五分;蜈蚣、蚯蚓、殭蠶各二條,(微炒黃色,去嘴)梅花一升,寒水石、牛黃、蟾酥、白 官粉、硼砂各一錢,全蠍九個,蝸牛七條,以上二十三味為末,研極細,以硃砂一錢五分為衣。

其修合之法︰先將蟾酥用一乳一汁化開,共為丸,如丸不起,略加麵糊,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口嚼生蔥一根嚥下,又嚼一根極爛,吐在手心上,裹藥,用滾一熱老酒吞下,量冷暖時候,蓋被出汗。

如病患不能嚼,人代嚼之亦可,如無汗,再服一丸自愈。

諸毒醫遲,毒走攻心,必不可救。

若汗來遲,以熱酒催之。

不可以手摸摩患處,如癢,以舊木梳梳之自止。

稀痘 集聽︰用綠萼梅花七朵,須予養於花瓶內,春分日摘花半開者,只用淨瓣搗爛,白糖 三匙,滾水服之,毒即全消,免出痘矣。

小兒盈月後即可服。

梅花點舌丹 集驗︰治一切疔毒及惡瘡初起,天行瘟毒,咽喉腫痛等症,輕者二粒,重者四 粒,先用無根水送下,次取一粒噙於舌下化之。

一乳一香去油二兩,珍珠豆腐煮過、麝香水飛、熊膽各六分,沒藥去油,京牛黃、苦葶藶、硃砂、硼砂、蟾酥人一乳一泡、血竭、雄黃水飛各二錢,片腦一錢,另研沉香一錢,白梅花一陰一干一錢二分,共為細末,用人一乳一汁化蟾酥丸黍米大,金箔為衣。

予稀痘疹 不藥良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

三花丹 赤水玄珠︰將出痘之時,用此能稀痘,梅花、桃花、梨花取已開、未開、盛開者,一陰一干為末,等分,兔腦為丸,雄黃為衣,用赤小豆、綠豆、黑大豆湯送下。

梅桃丹 赤水玄珠︰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發,隱在皮膚,並治麻症斑症,用梅花一兩,桃 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

痘不問前後,凡黑陷切牙寒戰,用梅花六錢,穿山甲一兩,仙靈脾五分,麝香一錢,為末,每服三、五分;切牙寒戰,加人牙二、三厘,內托散送下。

青梅散 錫山衣德堂稀痘良方︰用生青果核七個,打碎去仁,曬乾,研極細末,不宜火焙,又不宜沾生水,再用玉蝶梅花二十一朵,去蒂,共白蜜兩茶匙,搗濃,恰一交一春分時,與小兒服,永不出痘,即出亦不過三粒。

此方傳自一江一甯王培德家,已九世,無痘殤之兒,真異方也。

二氣丸 新安汪衛公先生傳其家親友,凡小兒服此丸,永不出痘。

其方即前稀痘神方,臍帶 曰坎氣,梅花先天之氣,故名二氣丸。

七仙丹 張琰種痘新書︰治痘氣血兩虛,灰白水泡癢塌等症。

黃 二兩,人參一兩,甘草五 錢,紫河車一兩,梅花一兩五錢,鹿茸一兩,天靈蓋一個,共為末,每服八、九分,用內托散煎湯送下;氣實者加山楂、陳皮各五錢。

(應昌按︰天靈蓋即或有益,亦不可用,況二方功效全不在此乎。

二花散 種痘新書雲︰能起五陷,黃蠟梅花,素心者尤良,一陰一干,不拘多少,去一毛一殼罐盛聽 用;桃花一陰一干,山楂去核,炒為末,小絲瓜一陰一干為末,陳皮去白,人參、黃 炙、甘草炙、硃砂、紫河車酒洗去筋蒸焙乾、鹿茸酒酥炙、穿山甲取首尾四足者炒,仙靈脾去四弦刺酒焙、人牙火 、韭汁淬七次、天靈蓋洗淨去酥,各為末用。

按︰綱目梅花條下,並無主治,而於蠟梅花下亦僅言解暑生津而已,不知蠟梅亦並非梅種,其主治亦廣,不僅治痘也。

龍腦骨 種痘新書雲︰治痘出未透、心狂見鬼、陷伏等症,用梅花不拘多少,曬乾為末,加 冰片少許,共研為末,以豬心血和勻為丸,狂譫者燈心湯引,紫陷者以紫草煎湯調之,加酒數茶匙化下。

絕痘 楊春涯驗方︰用南方綠萼梅蕊未放,采藏風乾,逢四時八節,節前一日,用雞蛋一個 ,打孔入蕊,紙糊好,飯上蒸熟,吃數次,永不出痘;即出,亦不過數粒。

解痘毒 劉氏得效方︰立春前後三日,采紅梅蕊半含半開者一鐘,去蒂,仍安鍾內,瓷碟蓋 住,一周時足,氣汁升上,用新擂盆未經五辛者,搗研如泥,捏成餅樣,加明硃砂水飛一錢,勻摻於上,緩緩研勻,再加白蜜少許,丸如彈子,曬半干,金箔為衣,遇四絕日,每服一丸,甘草湯下。

忌鐵器葷腥。

服過一丸後,當日晚間微微發一熱,次日遍身發出細瘰,是其驗也。

種福堂方︰梅花丸,治痘疹有起死回生之功。

又換痘丹中,梅蕊、犀角、麻黃膏並用。

朱禹功仙傳稀痘方︰赤豆、黑豆、綠豆各一兩,研末,入新竹筒中,削皮留節,鑿孔入藥,杉木塞緊,用蠟封固,臘月浸廁中一月,取出風乾,每藥配梅花片三錢,每服一錢,以經霜絲瓜籐筋煎湯下,神效。

千里梅花丸途中備用 醫學指南︰用枇杷葉、干葛末、百藥煎、烏梅肉、臘梅花、甘草各等 分為末,用臘化開,投蜜,每臘一兩,加白蜜二錢,和藥末,搗二、三百下,丸如雞頭實大。

夏月長途含化一丸,津一液頓生,寒香滿腹,妙不可言。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小序卷一-水部卷一 水部-春水卷一 水部-天孫水卷一 水部-荷葉上露卷一 水部-糯稻露卷一 水部-白雲卷一 水部-滷水卷一 水部-竹精卷一 水部-古刺水卷一 水部-強水卷一 水部-刀創水卷一 水部-鼻沖水卷一 水部-丹砂水卷一 水部-曾青水卷一 水部-白鳳漿卷一 水部-天蘿水卷一 水部-黃茄水卷一 水部-梅子水卷一 水部-櫻桃水卷一 水部-各種藥露卷一 水部-御溝金水卷一 水部-起蛟水卷一 水部-混堂水卷一 水部-雞神水卷一 水部-日精油卷二-火部卷二 火部-陽火陰火卷二 火部-太陽火卷二 火部-星精飛火卷二 火部-鑽木火卷二 火部-擊石火卷二 火部-戛金火卷二 火部-人身君火卷二 火部-龍火卷二 火部-雷火卷二 火部-石油火卷二 火部-水中火卷二 火部-相火三味火卷二 火部-黃金火卷二 火部-煤火卷二 火部-籐火匏火卷二 火部-荷梗火卷二 火部-稻麥穗火卷二 火部-松柴火卷二 火部-櫟柴火卷二 火部-茅柴火卷二 火部-燒酒火卷二 火部-魚膏火卷二 火部-油火卷二 火部-丹藥火卷二 火部-蓬萊火卷二 火部-陽燧錠卷二 火部-神燈火卷二 火部-火罐氣卷二 火部-煙草火卷二 火部-煙梗卷二 火部-煙葉卷二 火部-煙桿卷二 火部-煙筒中水卷二 火部-煙筒頭中煤卷二 火部-鼻煙卷二 火部-水煙卷二 火部-鴉片煙卷二 火部-藏香卷二 土部-土部卷二 土部-楊妃粉卷二 土部-丹灶泥卷二 土部-洗手土卷二 土部-觀音粉卷二 土部-烏龍粉卷二 土部-白硃砂卷二 土部-鑄銅罐卷二 土部-白蠟塵卷二 土部-檀香泥卷二 土部-席下塵卷二 土部-回燕膏卷二 土部-鞋底泥卷二 土部-鼠穴泥卷二 土部-椅足泥卷二 土部-狗溺硝卷二 土部-雞腳膠卷二 土部-烏金磚卷二 土部-蛆鑽泥卷二 金部-金部卷二 金部-鐵線粉卷二 金部-開元錢卷二 金部-萬曆龍鳳錢卷二 金部-菜花銅卷二 金部-風磨銅卷二 金部-白銅礦卷二 金部-白銅卷二 金部-紫銅鉚卷二 金部-金花鉚卷二 金部-錫鉚卷二 金部-錢花卷二 金部-馬口鐵卷二 金部-金頂卷二 金部-烏銀卷二 金部-子母懸卷二 金部-銀銪卷二 石部-石部卷二 石部-吸毒石卷二 石部-天生磺卷二 石部-倭硫黃卷二 石部-石腦油卷二 石部-神火卷二 石部-天龍骨卷二 石部-玉田沙卷二 石部-瑤池沙卷二 石部-木心石卷二 石部-樟巖卷二 石部-仙人骨卷二 石部-禹穴石卷二 石部-桃花鹽卷二 石部-瘤卵石卷二 石部-鬆化石卷二 石部-雲核卷二 石部-瀚海石竅沙卷二 石部-巖香卷二 石部-龍窩石卷二 石部-石髓卷二 石部-紅毛石皮卷二 石部-金精石卷二 石部-雄膽卷二 石部-雉窠黃卷二 石部-石螺螄卷二 石部-貓睛石卷二 石部-辟驚石卷二 石部-奇功石卷二 石部-保心石卷三-草部上卷三 草部上-參條卷三 草部上-參須卷三 草部上-參葉卷三 草部上-人參子卷三 草部上-珠參卷三 草部上-太子參卷三 草部上-羅浮參卷三 草部上-西洋參卷三 草部上-東洋參卷三 草部上-昭參卷三 草部上-菊花參卷三 草部上-紅毛參卷三 草部上-煤參卷三 草部上-建參卷三 草部上-法落梅卷三 草部上-土人參卷三 草部上-上黨參卷三 草部上-防風黨參卷三 草部上-南沙參卷三 草部上-於術卷三 草部上-北雲術卷三 草部上-南連卷三 草部上-仙姑連卷三 草部上-天姥連卷三 草部上-水黃連卷三 草部上-馬尾連卷三 草部上-浙烏頭卷三 草部上-霍石斛卷三 草部上-五色石斛卷三 草部上-銀柴胡卷三 草部上-撫芎卷三 草部上-土藜蘆卷三 草部上-綠升麻卷三 草部上-金鐘薄荷卷三 草部上-白毛夏枯草卷三 草部上-山牛膝卷三 草部上-土連翹卷三 草部上-巴山虎卷三 草部上-土茜草卷三 草部上-野苧麻卷三 草部上-雞鴨腳艾卷三 草部上-千里光卷三 草部上-小青草卷三 草部上-澤半支卷三 草部上-狐尾草卷三 草部上-金錢草卷三 草部上-望江青卷三 草部上-無骨苧麻卷三 草部上-接骨草卷三 草部上-麻衣接骨卷三 草部上-紫接骨卷三 草部上-鳳眼草卷三 草部上-風膏藥卷三 草部上-竹葉細辛卷三 草部上-離情草卷三 草部上-和合草卷三 草部上-鹽蓬鹼蓬卷三 草部上-知風草卷三 草部上-鳳頭蓮卷三 草部上-梨松果卷三 草部上-蒲包草卷三 草部上-鬼扇草卷三 草部上-魚須卷三 草部上-紫背稀奇卷三 草部上-雀麥卷四-草部中卷四 草部中-金豆子卷四 草部中-夜關門卷四 草部中-接骨仙桃卷四 草部中-七葉黃荊卷四 草部中-山黃荊卷四 草部中-救命王卷四 草部中-金不換卷四 草部中-黃麻葉卷四 草部中-六月霜卷四 草部中-山海螺卷四 草部中-水楊柳卷四 草部中-小將軍卷四 草部中-九鼎連環草卷四 草部中-牛筋草卷四 草部中-翠羽草卷四 草部中-半嬌紅卷四 草部中-普賢線卷四 草部中-藏紅花卷四 草部中-土紅花卷四 草部中-阿勃參卷四 草部中-茄連卷四 草部中-靈通草卷四 草部中-羅裙帶卷四 草部中-金狗脊卷四 草部中-雪裡開卷四 草部中-雪裡花卷四 草部中-苦草卷四 草部中-山馬蘭卷四 草部中-野馬蘭卷四 草部中-獨腳馬蘭卷四 草部中-玉淨瓶卷四 草部中-紗帽翅卷四 草部中-石風丹卷四 草部中-象鼻草卷四 草部中-透骨草卷四 草部中-不死草卷四 草部中-拳黃雞子卷四 草部中-雞腳草卷四 草部中-刀槍草卷四 草部中-苦地膽卷四 草部中-箭頭風卷四 草部中-紅果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