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少兒版》第23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唐僧師徒謝過了那戶人家,又繼續趕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西遊記少兒版》第23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西遊記少兒版

第23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觀音回南海去了。

唐僧師徒謝過了那戶人家,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平安無事,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

一天他們感到天氣炎熱,覺得奇怪,唐僧讓悟空前去瞭解情況。

悟空來到一座莊院,打聽到這裡叫火焰山,山上八百里火焰,無人能過。

唐僧師徒決定在這座莊院裡過夜,順便想瞭解過山的辦法。

莊主告訴他們,西南方一千里處有個翠雲山芭蕉洞,洞主鐵扇公主有把芭蕉扇,扇一下火就滅了,扇二下則颳風,扇三下即下雨,這裡的老百姓每隔十年拜求她一次,請她施法降雨才能種些糧食餬口。

悟空聽他這樣一說,就駕著雲來到翠雲山,向一位樵夫打聽鐵扇公主的住處,那個樵夫告訴悟空說︰「我們這裡的人把鐵扇公主叫羅剎女,她是牛魔王的妻子。」

悟空一聽,心想︰「壞了,當年我收伏她的兒子紅孩兒,現在她肯借扇子給我嗎?」

悟空果然猜對了,羅剎女聽說孫悟空來了,立即拿著青鋒寶劍,走出洞門叫道︰「孫悟空在什麼地方?」

悟空連忙上前行禮說︰「嫂嫂,我是牛魔王當年在花果山結拜的兄弟。」

羅剎女一聽這話更生氣,指著孫悟空就罵,怪他當年不該收服紅孩兒。

悟空為了借到寶扇,就讓羅剎女在頭上連砍了十幾下也不還手。

羅剎女見一點也傷不到他,嚇得扭頭就走。

悟空見羅剎女不肯借寶扇,從耳朵中掏出金箍棒,攔住她的去路,兩個人在翠雲山上打了起來。

羅剎女和悟空一直打到晚上,見悟空越打越有勁,知道不是他的對手,就取出芭蕉扇一扇,立刻一陣狂風,把悟空吹得一個跟頭接一個跟頭地翻了一夜,直到天亮,總算抱住一塊峰石,落到小須彌山上。

悟空想起靈吉菩薩就住在這裡,決定去向他請教。

靈吉菩薩把當年如來佛送給他的定風丹又轉送給悟空。

悟空把定風丹放在懷裡,駕著雲回到翠雲山,又來找羅剎女借扇子。

羅剎女還是不肯借,和悟空打了幾回後覺得沒有勁了,又拿出扇子朝悟空用力扇去,悟空竟然沒有動。

羅剎女又連扇了兩下,見悟空仍然不動,不由得有點心慌,連忙收起寶貝逃回洞裡,關上洞門不肯出來。

悟空沒有辦法,就把定風丹含在口中,搖身變只小蟲,從石縫鑽到洞裡。

剛好聽見羅剎女在喊︰「渴死了,快端點茶來。

悟空一聽有了主意,展翅飛到茶沫裡,趁羅剎女張嘴喝茶的時候,鑽到她肚子裡叫道︰「嫂嫂,快點把扇子借給我!」說完在羅剎女肚子裡連踢帶打,痛得羅剎女面色蒼白,哭天喊地,在地上亂滾,嘴裡叫著︰「孫叔叔饒命。」

直到羅剎女答應借扇子,悟空才停下來,又怕羅剎女變卦,一定要看看扇子才肯出來。

羅剎女連忙叫女童拿了出一把芭蕉扇給悟空看,悟空一見,讓羅剎女把嘴張三次,羅剎女剛張開口,他就飛了出來,落在扇子上。

悟空趁羅剎女不注意,現出原形,拿著扇子,離開了芭蕉洞。

駕著雲回到住處,跟唐僧一起辭別了莊主,又登上了西去的路。

沒想到才走了四十多里,腳就給燙傷了。

悟空讓大家暫時歇歇,自己拿著芭蕉扇上山去撲火。

悟空舉著芭蕉扇跳到火邊,用力一扇,見火苗亂竄;再扇一下,火勢反而比原來猛了很多;又一扇,那火比小山都高。

幸虧悟空跑得快,要不,猴毛都要燒光了。

悟空跑到師父面前,叫他們牽著馬往回退二十幾里。

就在他們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土地爺走過來,告訴他們,這扇子是假的,要想借到真扇子,就得找牛魔王;而這座火焰山,是當年悟空大鬧天宮被二郎神捉放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開爐時悟空踢倒丹爐,落下的幾塊火磚。

悟空按照土地爺說的,到積雷山摩雲洞找牛魔王,在洞外剛好碰到他的小老婆玉面公主,她聽悟空說是鐵扇公主派來請牛魔王的,氣得跑回洞裡,對著丈夫大哭大鬧,牛魔王問明情況,心想芭蕉洞裡怎麼會有和尚呢?

牛魔王心裡有點懷疑,就穿戴整齊,提著棍出來,一見是收走他兒子的孫悟空,不由得怒上心頭,拿著混鐵棍劈頭就打。

悟空舉起金箍棒迎上去,兩人你來我往,打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一直到有人喊牛魔王去赴宴,他才收棍回洞。

牛魔王換下盔甲,騎著辟水金睛獸,駕著雲向西北方向去了。

悟空在雲裡看的很清楚,就變成一陣清風跟在後面,來到一個水潭前,牛魔王突然蹤影全無,悟空想他鑽到水裡了。

於是,就變成一隻螃蟹,跳到水裡去找。

原來,老龍精在設宴請客。

悟空見那只辟水金睛獸拴在宮外的石柱上,就偷偷解下來,決定騎上它,變成牛魔王,到羅剎女那裡去騙芭蕉扇。

悟空騎著辟水金睛獸來到翠雲山。

羅剎女已經有兩年沒有看見丈夫了,所以特別高興,一點也不懷疑。

悟空故意說是怕羅剎女把芭蕉扇借給了仇人,才匆匆回來幫忙的。

羅剎女一聽連忙命令擺酒給大王洗塵。

喝了一會,羅剎女已經有點醉了,顯出嬌媚的樣子,直往悟空懷裡倒,悟空假裝應付著,並叮囑她把扇子藏好,羅剎女笑著說︰「我把它藏在嘴裡,那猴子怎麼能偷呢?」

說著,從嘴裡吐出一柄杏葉大小的扇子遞給悟空。

悟空接過扇子問︰「這麼小的扇子,怎麼能扇滅八百里的火焰呢?」

羅剎女埋怨丈夫不該把自己家寶貝的威力都忘了。

一邊埋怨著,一邊把扇子變大的咒語說了一遍。

悟空記在心裡,把扇子放在口中,變回原來的樣子,拔腿就往外跑。

悟空出了洞,把口訣念了一遍,扇子果真是越變越大,可是,他不知道把扇子變小的口訣,只好把一柄大大的芭蕉扇扛在肩上,按原路回去了。

再說牛魔王吃完酒宴出來,找不到辟水金睛獸,猜想是悟空偷去了。

便駕著黃雲直奔翠雲山。

但是,已經晚了,芭蕉扇早就被孫悟空騙走。

羅剎女因為在悟空面前出了醜,就把牛魔王臭罵了一頓。

牛魔王氣得七竅生煙,便想了一計,變成豬八戒去向悟空要扇子。

悟空因為拿到了寶扇,心中十分高興,一點也沒有懷疑,就把扇子交給了假八戒,讓他扛著。

假八戒接過芭蕉扇,心中暗喜,默念口訣,把扇子變小藏好,變回原來的樣子。

悟空一看,發現上當,大驚失色。

揮動鐵棒,劈頭就打。

牛魔王拔劍相迎,兩人從地面殺到空中,殺得是難解難分。

唐僧從土地神口中得知牛魔王也有七十二般變化,就叫八戒去助悟空一臂之力。

牛魔王和悟空打了半天,精疲力盡。

突然八戒殺來,釘耙又凶又狂,牛魔王再也招架不住,邊打邊向積雷山摩雲洞退去。

玉面公主一見,忙命小妖出洞助戰,悟空、八戒措手不及,敗陣而走。

為此,悟空心中煩悶,八戒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

這時,土地神出來勸他倆不可就此罷休。

悟空聽後,重新抖起精神,領著八戒、土地神一起衝到摩雲洞口,把洞門砸碎。

牛魔王聽到報告十分生氣,急忙出洞迎戰,儘管他奮勇招架,仍然擋不住鐵棒和釘耙,忙搖身變只白鶴展翅飛去。

悟空也變成一隻丹鳳追了過去。

鳳是鳥中之王,牛魔王沒有辦法,只好飛下山崖,又變成一隻香獐。

悟空立刻變成餓虎來捉香獐;牛魔王則變個獅子來擒餓虎;悟空就地一滾,變成巨象,甩動著長鼻子去捲獅子;牛魔王一見,現出原身,原來是頭大白牛,兩隻牛角像塔一樣,身高八千多丈,對悟空說︰「你還能把我怎麼樣?」

悟空叫聲︰「長!」立刻身高萬丈,手拿大鐵棒,朝牛魔王打去。

他倆鬥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眾仙紛紛下界來幫助悟空。

牛魔王見情勢不妙,恢復原樣,轉身向芭蕉洞跑去,眾仙追過去,把他圍住。

牛魔王見被圍住,又變成大白牛,用鐵角朝李天王頂去。

哪吒眼明手快,甩出風火輪掛在牛角上,吹起真火,痛得牛魔王亂叫。

李天王乘機用照妖鏡照住,牛魔王再也不能動彈了,只好俯首歸順,答應獻出寶扇。

羅剎女無奈只好捧扇出洞,獻扇滅火,並告訴悟空只要連扇七七四十九扇,就可斷絕火根。

眾神見羅剎女獻出寶扇,就牽著老牛回天上覆命去了。

悟空來到火焰山前,連扇四十九扇,頓時,山上的火滅風起,滿天下起濛濛細雨,涼風習習。

滅了大火,悟空把寶扇還給羅剎女,羅剎女接過扇子,念個咒語,把扇子變成杏葉一樣大小,含在口中,第二天,唐僧師徒收拾好行李上路了,羅剎女和本地的土地神都來送行。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西遊記少兒版
第1 驚天地美猴王出世第2 鬧龍宮刁石猴借寶第3 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第4 五行山從師取真經第5 應愁澗白龍馬收韁第6 觀音院斗寶失袈裟第7 高老莊唐僧收八戒第8 黃風洞唐三藏有難第9 流沙河沙和尚拜師第10 試禪心八介撞天婚第11 五莊觀偷吃人參果第12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第13 寶象國除怪救公主第14 平頂山孫行者竊寶第15 烏雞國金丹救故主第16 火雲洞菩薩收紅孩第17 龍太子黑河戰鼉妖第18 車遲國鬥法除三妖第19 通天河觀音現魚籃第20 金兜洞老君收青牛第21 女兒國唐三藏奇遇第22 如來巧識真假猴王第23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第24 金光寺掃塔追佛寶第25 小雷音彌勒擒黃眉第26 七絕山豬八戒立功第27 麒麟山巧盜紫金鈴第28 盤絲洞棒打蜘蛛精第29 獅駝嶺神僧戰魔王第30 比丘國降妖救群童第31 孫悟空三進無底洞第32 滅法國弄神勸君王第33 師兄弟大戰連環洞第34 鳳仙郡城祈雨救民第35 玉華縣收徒服獅怪第36 金平府觀燈遇犀牛第37 天竺國招親逢玉兔第38 寇員外喜待聖唐僧第39 雷音寺如來賜真經第一【神猴出世】第二【龍宮奪寶】第三【大鬧蟠桃會】第四【大鬧天宮】第五【悟空脫難】第六【高老莊】第七【沿途逢三難】第八【偷吃人參果】第九【三打白骨精】第十【波月洞】第十一【平頂山 上】第十二【平頂山 下】第十三【大戰紅孩兒】第十四【鬥法勝三妖】第十五【通天河】第十六【大戰青牛怪】第十七【女兒國】第十八【真假美猴王】第十九【三借芭蕉扇 上】第二十【三借芭蕉扇 下】第二十一【掃塔辨奇冤】第二十二【小雷音寺】第二十三【盤絲洞】第二十四【計盜紫金鈴】第二十五【獅駝嶺 上】第二十六【獅駝嶺 下】第二十七【比丘國】第二十八【無底洞】第二十九【連環洞】第三十【大戰黃獅精】第三十一【天竺收玉兔】第三十二【靈山取真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