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mo yǒu yǐn li ding lǜ
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兩個質點間萬有引力的方向沿著兩個質點的聯線,力的大小跟兩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dong liang/liang shǒu heng ding lǜ
物理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體繫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物體系所受外力不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外力的分力為零時,總動量在該方向上的份量保持不變。
fǎn she/ye/yi ding lǜ
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光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決定的平面內,且與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聲波、電磁波的反射同樣遵循反射定律。
meng de ěr ding lǜ
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根據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所提出的遺傳學定律。包括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前者指一對相對性狀分離後,在不同的個體中表現出來,在子二代中出現3︰1的比例。後者指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分離後,又隨機組合,在子二代出現9︰3︰3︰1的比例。
ku lun ding lǜ
表示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定律。真空中兩個點電荷間的作用力f跟它們的電量q_1、q_2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著電荷間的連線。即$$f=kq_1q_2r^2。$$式中比例常數k為9.0×10^9牛·米^2/庫^2。介質中的庫侖定律的公式為:$$f=kq_1q_2εr^2。$$式中ε稱為電介質的介電常數。
kāi pǔ le/lēi ding lǜ
行星環繞太陽公轉所遵循的定律。由開普勒根據第谷·布拉赫等的觀測資料研究分析而發現。包括第一定律(軌道定律):行星軌道是橢圓,太陽在其一個焦點上;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在相等的時間內,行星和太陽聯線所掃過的面積相等;第三定律(調和定律):任何兩行星公轉週期的平方,同軌道半長徑的立方成比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礎。
zhē/zhe/she she/ye/yi ding lǜ
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之一。當光從真空(或空氣)射向某種介質時,一部分光線將進入該介質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決定的平面內,且與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的兩側;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常數,叫做這種介質的絕對折射率,簡稱折射率。用符號n表示,即n=sinisinr。如果光從介質1進入介質2發生折射時,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質2對介質1的相對折射率。用符號n_21表示,即n_21=sinisinr。光的折射定律同樣適用於聲波和電磁波的折射現象。
jī xie neng/nai shǒu heng ding lǜ
機械運動的重要定律之一。在只有重力和彈性力做功的物體系內,物體的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可相互轉換,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如自某一高度下落的物體,在不計空氣阻力(耗散力)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增大,勢能減小,動能和勢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cha lǐ ding lǜ
在體積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的溫度每升高1°c,其壓強的增加量等於它在0°c時壓強的1/273;或在體積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跟熱力學溫度成正比。此定律由法國物理學家查理在實驗中發現,故名。適用於理想氣體,對高溫、低壓下的真實氣體也近似適用。
leng ci ding lǜ
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該定律指出,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使它所產生的磁場與引起感應的原有磁場的變化方向相反。由於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增加而引起的感應電流,其磁場與原磁場反向;由於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減少而引起的感應電流,其磁場與原磁場同向。該定律表明電磁感應現象也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ōu mǔ ding lǜ
直流電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在電流穩恆時,通過部分電路中的電流i跟加在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這段電路的電阻r成反比,即i=ur。通過閉合電路中的電流i跟電源的電動勢e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外電路電阻r和內電路電阻r)成反比,即i=er+r。
fǎ lā/la di dian ci gǎn yīng/ying ding lǜ
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定律。閉合電路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該電路的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即ε=δφδt。一段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ε=blvsinθ可看成是該定律所描述的一種特殊情況。
bō yi ěr ding lǜ
一譯「玻意耳定律」。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跟其體積成反比。即在溫度不變時任一狀態下壓強與體積的乘積是一常數。適用於理想氣體,對高溫、低壓下的真實氣體也近似適用。此定律由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各自獨立發現,故又稱「波義耳馬略特定律」。
re li xue di yī ding lǜ
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可以通過做功和熱傳遞方式改變系統的內能。其定量關係為:外界傳遞給系統的熱量等於系統內能的增量和系統對外所做的功的總和。
re li xue di er ding lǜ
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有多種表述方式,主要如:(1)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在不做功的情況下,熱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2)任何熱機不可能將所接受的熱量全部轉變為功。即一切與熱現象有關的實際宏觀過程都是不可逆的。
re li xue di ling ding lǜ
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兩個熱力學系統如果均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狀態,則它們彼此也處於熱平衡狀態。由此可推斷出,處於同一熱平衡狀態的系統具有一個數值相等的狀態參數,此參數就是溫度。
jiāo ěr-leng ci ding lǜ
又稱「焦耳定律」。定量確定電流熱效應的定律。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q,跟電流強度i的平方、電阻r以及通電時間t成正比,即q=i^2rt。式中i、r、t的單位分別為安培、歐姆、秒,則熱量q的單位為焦耳。在任何電路中電阻上產生的熱量稱焦耳熱。
niu dun/du di yī ding lǜ
又稱「慣性定律」。力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niu dun/du di sān ding lǜ
又稱「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力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體之間的作用力總是相互的,甲物體受到乙物體的作用時,乙物體必定同時受到甲物體對它的反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
niu dun/du di er ding lǜ
力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將改變運動狀態而獲得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跟物體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力的方向相同。
dian he/he shǒu heng ding lǜ
自然科學中的基本定律之一。電荷既不能創造,也不會被消滅,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如摩擦起電),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如靜電感應)。在任何物理過程中,電荷的代數和是恆定不變的。
dian zǔ ding lǜ
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定律。對於由同一材料製成的粗細均勻的導體,在溫度一定時,其電阻r跟導體長度l成正比,跟導體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即r=ρls。式中ρ與材料性質有關,稱為電阻率。
bai bei luo ding lǜ
根據風向判斷高、低氣壓方位的法則。由荷蘭氣象學家白貝羅於1857年提出,故名。即人背風而立,在北半球,低氣壓中心在左前側,高氣壓中心在右後側;在南半球則反之。
gai/gě/he lǚ sa ke ding lǜ
在壓強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的溫度每升高1°c,其體積的增加量等於它在0°c時體積的1/273;或在壓強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的體積跟熱力學溫度成正比。由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在實驗中發現,故名。適用於理想氣體,對高溫、低壓下的真實氣體也近似適用。
hu ke ding lǜ
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彈性限度內,固體發生形變時產生的彈力與形變成正比關係。其比值稱彈性模量。此定律由英國物理學家胡克提出,故名。對於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成正比關係。其比值稱勁度係數(舊稱倔強係數)。
neng/nai liang/liang shǒu heng ding lǜ
舊稱「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自然科學中關於物質運動的最重要的普遍定律之一。能量既不能創生,也不會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同細胞學說、進化論一起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
zhi liang/liang shǒu heng ding lǜ
自然科學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系統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20世紀初以來,發現高速微觀粒子的質量隨速度而變、實物和場可相互轉化的事實,表明這一定律得到了新的發展。
wei bo/bǎi/ba fei xī na ding lǜ
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關係的定律。德國生理學家韋伯發現同一刺激差別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別感覺。這一比例是個常數,用公式表示:△r(刺激差別量)r(刺激量)=k(常數),這就是韋伯定律。德國物理學家費希納在此基礎上假設最小覺差是感覺量的單位,刺激量按幾何級數增減,感覺量按算術級數增減,用公式表示:s=klgr(s代表感覺量,k代表常數,r代表刺激量)。這就是「費希納定律」,或稱為「韋伯費希納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