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 漢語學習
  • 本草綱目
  • 白蘞,白草、兔核、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昆侖、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鐵老鼠、母雞帶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漿罐、狗天天、癩痢茶、兔核、人卦牛、地老鼠、野著薯、母雞抱蛋

    別名:白草、兔核、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昆侖、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鐵老鼠、母雞帶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漿罐、狗天

    釜臍墨,釜月中墨、鐺墨、釜煤、釜、鍋底墨

    別名:釜月中墨、鐺墨、釜煤、釜、鍋底墨 氣味:辛 藥性:溫 毒性:無毒 附方:1、突然心氣痛。用釜臍墨二錢,熱尿調服。2、中惡。用釜臍墨五錢、鹽一錢,研勻,熱水調服。3、上

    白頭翁,奈何草、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

    別名:奈何草、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 氣味:苦 藥性:寒 毒性: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胃經、大腸經 附方:1、熱痢下重。用白頭翁二兩,黃連

    釋名: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丹黍米:甘、微寒、無毒。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黍米

    釋名:小蒜、茆蒜、葷菜。 氣味:(根)辛、溫、有小毒。 主治: 1、時氣溫病(初起頭痛壯熱,脈大)。用小蒜一升搗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 2、幹霍亂(不得吐瀉

    大戟

    釋名:邛鉅、下馬仙。 氣味:(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 1、水腫喘包。用大戟(炒)二兩、幹姜(炮)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姜湯送下。以大小便通暢為度。 2、水病腫滿

    木芙蓉,三變花、九頭花、拒霜花、鐵箍散、轉觀花、清涼膏、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別名:三變花、九頭花、拒霜花、鐵箍散、轉觀花、清涼膏、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氣味:辛 藥性:涼 毒性:無毒 附方: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

    禹余糧

    釋名:亦名白余糧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 1、大腸咳嗽(每咳便排出糞來)。用赤石脂、禹余糧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兩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

    虎掌,虎膏、鬼

    別名:虎膏、鬼 氣味:苦 藥性:溫 毒性:大毒 附方:1、中風口噤目閉。用天南星研為末,加白龍腦等分,調勻。每次用手指點末擦嚙二、三十遍,口自開。此方名“開失散”或“破

    食鹽,鹺

    別名:鹺 氣味:甘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1、下部蝕瘡。將鹽炒熱,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2、胸中痰飲,欲吐不出。飲鹽開水可促使吐出。3、病後兩脅脹痛。炒鹽熨之。

    釋名:金毯、鵠殼。 氣味:酸、寒、無毒。 主治:洗去酸汁,切細,用鹽,蜜調產,煎好收存,止惡心,去胃中浮風惡氣。

    天雄,白幕

    別名:白幕 氣味:辛 藥性:熱 毒性:大毒 歸經:腎經 附方:1、元陽虛損(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數,小便白渾,六脈沈微)。用烏頭、附子、天雄一起炮制並去皮臍,等分咬

    紫葳,淩霄、陵苕、陵時、女葳、茇華、武威、瞿陵、鬼目

    別名:淩霄、陵苕、陵時、女葳、茇華、武威、瞿陵、鬼目 氣味:苦、酸 藥性:微寒、平 毒性:無毒 附方:1、婦女血崩。用淩霄花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後服四物湯。2、糞後下

    水蘇,芥蒩、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勞蒩、野紫蘇、山升麻、烏雷公、朋頭草、陳痧草、水雞蘇

    別名:芥蒩、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勞蒩、野紫蘇、山升麻、烏雷公、朋頭草、陳痧草、水雞蘇 氣味:辛 藥性:溫 毒性: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胃經、肺經 附方:1、漏血

    千裏及

    毒性:小毒 附方:治赤痢、眼疾。 分類:草部

    慈石

    釋名:亦名玄石、處石、鐵石、吸針石。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 1、耳聾。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內。另了耳不病,只放鐵沙。病耳漸愈。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許穿山甲

    木芙蓉

    釋名: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氣味:(葉並花)微辛、平、無毒。 主治: 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穴中“清涼膏”。 2、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

    露蜂房

    釋名:蜂腸、蜂窠、百穿、紫金沙。 氣味:甘、平、有毒。 主治: 1、小兒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濃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2、手足風痹。用黃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

    赤小豆

    釋名: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 1、水氣腫脹。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

    瞿麥

    釋名:鋸句麥、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氣味:(穗)苦、寒、無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麥子搗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後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麥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