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 漢語學習
  • 本草綱目
  • 蘗木

    釋名:黃蘗。根名檀(俗作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男女諸虛(如小便淋漓,遺精白濁等癥)。用黃蘗(去皮,切細)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曬,再蒸過

    蜚蠊

    釋名:石姜、負盤、滑蟲、茶婆蟲、香娘子。 氣味:鹹、寒、有毒。 主治:瘀血,癥堅,寒熱,下氣,利血脈。 附方:蜚蠊今通稱蟑螂,蘇州民間用以治小兒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

    鳧,野鴨、野鶩、施、沈鳧

    別名:野鴨、野鶩、施、沈鳧 氣味:甘 藥性:涼 毒性:無毒 附方:補中益氣,平胃消食。身上有小熱瘡年久不愈者,多食野鴨可以治好。 分類:禽部

    蘑菇蕈,肉蕈

    別名:肉蕈 氣味:甘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益腸胃,化痰理氣。 分類:菜部

    楮,構、構桑

    別名:構、構桑 氣味:甘 藥性:寒、平、涼 毒性:無毒 附方:皮間白汁:頑癬、蜂蠍蛇蟲咬傷、病後脹滿。楮實:1、水氣蠱脹。用楮實一鬥、水二鬥、熬成膏;另以茯苓三兩、白丁

    氣味:辛 藥性:溫 毒性:無毒 附方:1、小兒蟲病。用幹漆(搗碎,燒煙盡)、白蕪荑,等分為末,每服二分至一錢,米湯送下。2、婦女血氣痛。用濕漆一兩,熬一頓飯時間,加入幹

    蘗米

    釋名: 氣味:粟芽:苦、溫、無毒。麥芽:鹹、溫、無毒。谷芽:甘、溫、無毒。 主治:粟芽:消積食,開胃。除煩,除熱。谷芽: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麥芽: 1、快膈進

    白石英

    釋名: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 1、風虛冷痹,腎虛耳聾。取磁石五兩,經火煆、醋淬各五次,加白石英五兩,裝入絹袋,浸一升酒中,過五、六天後,分次溫取。酒盡,可再添酒

    杜若

    釋名:杜蘅、杜蓮、若芝、楚蘅、山姜。 氣味:(根)辛、微溫、無毒。 主治:胸脅逆氣,頭痛流涕,皮間風熱等。李時珍說:“杜若乃神農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藥,而世不

    雞腸草

    氣味:微辛、苦 藥性:平 毒性:無毒 附方:1、小便頻數。用雞腸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過,和米煮粥。常吃。2、小兒下痢。用雞腸草搗汁一合,調蜜服,有效。3、風熱牙痛。用雞腸

    阿芙蓉,阿片、鴉片

    別名:阿片、鴉片 氣味:酸、澀 藥性:溫 毒性:微毒 附方: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溫水化下。忌食蔥蒜等物。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黃連、白術

    蛔蟲

    釋名:人龍。 氣味:大寒。 主治: 1、多年風眼。用蛔蟲五條,曬幹,研為末,加膩粉一錢、石膽半錢,共研為末點眼。每日二、三次。 2、一切冷瘺。和人吐蛔蟲燒灰塗搽。塗前以甘

    希薟,亦名希仙、火鍁草、豬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別名:亦名希仙、火鍁草、豬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氣味:辛、苦 藥性:寒、平 毒性:無毒、小毒 附方:1、中風。夏日采薟枝、葉,洗凈,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

    海藻,蔣、落首、海蘿、藫、烏菜、海帶花、海藻菜

    別名:蔣、落首、海蘿、藫、烏菜、海帶花、海藻菜 氣味:苦、鹹 藥性:寒 毒性: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胃經、肝經、腎經 附方:1、項下瘰癧。用海藻一斤,裝薄布袋中,泡酒二

    栝樓,果裸、瓜蔞、天瓜、黃瓜、地樓、澤姑,根名白藥、天花粉、瑞雪

    別名:果裸、瓜蔞、天瓜、黃瓜、地樓、澤姑,根名白藥、天花粉、瑞雪 氣味:苦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1、痰咳不止。用栝樓仁一兩、文蛤七分,共研為末,以濃姜汁調成丸子

    白藥子,白藥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金線吊葫蘆、金絲吊鱉、白藥、白藥根

    別名:白藥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金線吊葫蘆、金絲吊鱉、白藥、白藥根 氣味:苦 藥性:寒 毒性: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肺經、脾經、腎經 附方:1、風痰上雍。

    胡蘆巴

    釋名:亦名苦豆。 氣味: 主治: 1、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研細。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 2、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

    蘼蕪

    釋名:亦名薇蕪、江蘺。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頭中久風、風眩、泄瀉、咳逆等。

    馬兜鈴

    釋名:都淋藤、獨行根、土青木香、去南根、三百兩銀藥。 氣味:(實)苦、寒、無毒。 主治: 1、水腫喘急。用馬兜鈴煎湯,每日服。 2、肺氣喘急。用馬兜鈴二兩,去殼及膜,酥半

    胡頹子,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滾子、四棗、柿模、羊奶奶、甜棒錘、盧都子、雀兒酥、王婆奶、蒲頹子、甜棒捶、牛奶子、羊母奶子、糖罐頭、鹹匏頭、柿蒲、燈蒲、土萸肉、補陰丹、瓶匏、田蒲、野荸薺、野枇杷、漿米草、野水葡萄、大麥奶、白萹蓄、甜

    別名: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滾子、四棗、柿模、羊奶奶、甜棒錘、盧都子、雀兒酥、王婆奶、蒲頹子、甜棒捶、牛奶子、羊母奶子、糖罐頭、鹹匏頭、柿蒲、燈蒲、土萸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