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 漢語學習
  • 本草綱目
  • 鵲,幹鵲、神女、飛駁鳥、喜鵲、芻尼、客鵲

    別名:幹鵲、神女、飛駁鳥、喜鵲、芻尼、客鵲 氣味:甘 藥性:寒 毒性:無毒 歸經:肺經、脾經、膀胱經 附方:石淋、消渴、四肢煩熱、大小腸澀。 主治:除熱,消結,通淋。止渴

    地黃,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地髓

    別名: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地髓 氣味:甘、苦 藥性:寒 毒性:無毒 歸經:心經、肝經、腎經 附方:1、吐血唾血,補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

    半天河,上池水

    別名:上池水 氣味:甘 藥性:微寒 毒性:無毒 附方: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體內有“鬼”居住。現認為是肺結核之類的疾病),掃邪氣、惡毒、蠱疾(“

    鐵線草

    釋名:微苦、平、無毒。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男女諸風。對婦人產後風,有特效。用鐵線草根五錢、五加皮一兩、防風二錢,共研為末;另取一斤重的烏骨雞一只,水內淹

    亂發,血余、人退

    別名:血余、人退 氣味:苦 藥性:微溫 毒性:無毒 附方:1、鼻血不止。用亂發燒灰吹入鼻中。又方:用亂發灰一錢、人中白五分、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入鼻中。此方名“三奇散”

    炭火

    附方:木炭可治以下諸病:1、誤吞金、銀、銅、鐵入腹。用炭燒紅,趁熱捶成細末,煎湯喝下。如無效,便刮取炭末三錢,井水調服,無效再吃,終能把誤吞之物排出。2、咽頭突然作

    鹿角菜,猴葵

    別名:猴葵 氣味:甘 藥性:大寒 毒性:無毒 附方: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熱勞。 分類:菜部

    刀豆

    釋名:挾劍豆。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凝水石

    釋名:亦名鹵鹽、寒石、石堿。從堿地掘取,用作硝皮。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 1、男女轉脬,小便困難。用寒水石(按:此處指凝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合,共研為末

    白鮮,白膻、地羊鮮、白羊鮮、金雀兒椒

    別名:白膻、地羊鮮、白羊鮮、金雀兒椒 氣味:苦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頭風、黃疸、咳逆、風瘡、疥癬、赤爛等癥。產後中風,但體虛不能服他藥的病人,可用白癬皮加新汲水

    礞石

    釋名:礞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好。打開須有白星點,無星點者不入藥。 氣味:甘、鹹、平、無毒。 主治: 1、濕熱痰癥。用礞石、焰消各二兩,煆過,研細,水飛,曬幹。取一兩

    鐵精,鐵花

    別名:鐵花 藥性:平、微溫 附方:1、下痢脫肛。用鐵精粉敷撲。2、婦女陰脫。用鐵精加羊脂,裹在布。 備註:出煆鐵爐中,細如塵,以色紫質輕者為佳。 分類:金部

    藜,萊、紅心灰蓼、鶴頂草、胭指菜

    別名:萊、紅心灰蓼、鶴頂草、胭指菜 氣味:甘 藥性:平 毒性:微毒 附方:葉搗爛塗諸蟲傷,治白癜風;莖燒灰,加水煎膏,點贅疣黑子,蝕惡肉。 備註:(葉)甘、平、微毒。 分

    露水

    氣味:甘 藥性:平 毒性:無毒 附方: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白花露:止消渴。百花露:能令皮膚健好。柏葉露、菖蒲露:

    靈砂,二氣砂

    別名:二氣砂 氣味:甘 藥性:溫 毒性:無毒 附方:1、伏熱吐瀉。用硫磺半兩、水銀一錢,研細,加姜汁和面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三歲用,服三丸,冷水送下。大人可服三、四

    橙,金毯、鵠殼

    別名:金毯、鵠殼 氣味:酸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洗去酸汁,切細,用鹽、蜜調合,煎好收存,止惡心,去胃中浮風惡氣。 分類:果部

    鵝,農雁、舒雁

    別名:農雁、舒雁 氣味:甘、鹹 藥性:寒、平 毒性:無毒 附方:白鵝油:潤皮膚,消癰腫,治手足皸裂。膽:解熱毒及痔瘡初起,頻頻塗抹,自消。 主治:鵝血:解毒。主治晚期血

    氣味:辛 藥性:溫 毒性:無毒 附方:1、牙齦腫爛。用芥菜稈燒存性,研為末,頻敷患處即愈。2、漆瘡。 備註:(莖、葉)辛、溫、無毒。 分類:菜部

    蒲公英,耨草、黃花地丁、婆婆丁、鳧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莢、仆公罌、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鵓鴣英、白鼓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殘飛墜、黃狗頭、蔔地蜈蚣、鬼燈籠、羊奶奶草、雙英蔔地、黃花草、古古丁、仆公英

    別名:耨草、黃花地丁、婆婆丁、鳧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莢、仆公罌、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鵓鴣英、白鼓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殘飛

    南瓜

    釋名: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