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 漢語學習
  • 本草綱目
  • 菖蒲

    釋名:昌陽、堯韭、水劍草。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 1、癲闡風疾。用菖蒲搗成末。生前了三錢。 2、喉痹腫痛。用菖蒲根嚼汁,燒鐵秤錘淬酒一杯飲服。 3、鼓脹(食積

    阿月渾子,胡榛子、無名子

    別名:胡榛子、無名子 氣味:辛、澀 藥性:溫 毒性:無毒 附方:腰冷,腎虛萎弱,止痢。木皮煎汁洗浴,可治陰囊濕 備註:(仁)辛、溫、澀、無毒 分類:果部

    白茅,茹根、蘭根、地筋

    別名:茹根、蘭根、地筋 氣味:甘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1、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

    蜣螂,推糞蟲、推屎爬、屎蛒螂、糞球蟲、鐵甲將軍、牛屎蟲、推車蟲、蛣蜣、天社、轉丸、弄丸、推丸、胡蜣螂、推車客、推屎蟲、黑牛兒、大烏殼硬蟲、夜遊將軍、屎蜣螂、滾屎蟲、車屎客、大將軍、觸角牛、鐵角牛、天水牛

    別名:推糞蟲、推屎爬、屎蛒螂、糞球蟲、鐵甲將軍、牛屎蟲、推車蟲、蛣蜣、天社、轉丸、弄丸、推丸、胡蜣螂、推車客、推屎蟲、黑牛兒、大烏殼硬蟲、夜遊將軍、屎蜣螂、滾屎蟲

    水芹,水芹菜、楚葵、水斳、水英、芹菜、野芹菜、馬芹、河芹、小葉芹

    別名:水芹菜、楚葵、水斳、水英、芹菜、野芹菜、馬芹、河芹、小葉芹 氣味:甘 藥性:平 毒性:無毒 歸經:胃經、肺經 附方:1、小兒吐瀉有芹菜切細,煮汁飲服。2、小便淋痛。用

    不灰木,無灰木

    別名:無灰木 氣味:甘 藥性:大寒 毒性:無毒 附方:1、肺熱咳嗽。用不灰木一兩半、玄精石二兩、灸甘草半兩、貝母一兩半、天南星(白礬水煮過)半兩,共研細。每服半錢,姜湯

    露水

    氣味:甘 藥性:平 毒性:無毒 附方: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白花露:止消渴。百花露:能令皮膚健好。柏葉露、菖蒲露:

    海桐

    氣味:苦 藥性:平 毒性:無毒 附方:1、腰膝痛。用海桐皮二兩,牛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五錢,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一起洗凈、焙幹,研細,布包好浸酒中

    古磚

    釋名: 氣味: 主治: 1、寒濕腳氣。用燒紅的磚放入陳臭的淘米水中漬過,趁熱布包,兩膝夾住,上蓋棉被,三、五次可愈。 2、眼睛紅、腫、痛。取浸在糞池中為時很久的新磚,放在

    鐵精,鐵花

    別名:鐵花 藥性:平、微溫 附方:1、下痢脫肛。用鐵精粉敷撲。2、婦女陰脫。用鐵精加羊脂,裹在布。 備註:出煆鐵爐中,細如塵,以色紫質輕者為佳。 分類:金部

    胡麻

    釋名:巨勝、方莖、狗虱、油麻、脂麻。葉名青蓑,莖名麻皆。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 1、腰腳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後,搗爛。每日吞服適量,以姜汁、蜜湯、溫酒送下均

    釋名:燭夜。 氣味:白雄雞肉:甘、微溫、無毒。烏雄雞肉:甘、微溫、無毒。烏骨雞:甘、平、無毒。黃雌雞肉;甘、酸、溫、平、無毒。烏骨雞:甘、平、無毒。雞冠血:鹹、平、

    鰣魚

    釋名: 氣味:(肉)甘、平、無毒。 主治:補虛勞。蒸出來的油,塗湯火傷。很有效

    釋名: 氣味:(菜)甘、冷利、無毒。(莧實)甘、寒、無毒。 主治:產後下痢,蛇蟲螫傷,漆瘡搔癢等。莧實治翳、明目、利大小便。根曬幹,燒存性,研末治牙痛。

    木賊,銼草、筆頭草、筆筒草、節骨草、木賊草、節節草、擦草、無心草、響草、接骨葉、筆桿草、筆管草

    別名:銼草、筆頭草、筆筒草、節骨草、木賊草、節節草、擦草、無心草、響草、接骨葉、筆桿草、筆管草 氣味:甘、苦 藥性:平 毒性:無毒 歸經:肺經、肝經 附方:1、目昏多淚。

    安息香,拙貝羅香、野茉莉

    別名:拙貝羅香、野茉莉 氣味:辛、苦 藥性:平 毒性:無毒 附方:1、突然心痛。或時發時止。有安息香研為末,開水送服半錢。2、小兒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沈香、木香、

    大青,大青葉、臭大青

    別名:大青葉、臭大青 氣味:苦 藥性:大寒 毒性:無毒 歸經:胃經、心經 附方:1、喉風喉痹。用大青葉搗汁灌服。2、小兒口瘡。用大青七錢五分、黃連五錢,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

    芫花,黃大戟、蜀桑、南芫花、芫花條、藥魚草、莞花、頭痛花、悶頭花、老鼠花、癩頭花、金腰帶、浮脹草、芫、去水、敗花、赤芫、兒草、毒魚、杜芫、鬧魚花、棉花條、大米花、芫條花、野丁香花、九龍花、浮脹草、地棉花、銀腰帶、小葉金腰帶、毒老鼠花、

    別名:黃大戟、蜀桑、南芫花、芫花條、藥魚草、莞花、頭痛花、悶頭花、老鼠花、癩頭花、金腰帶、浮脹草、芫、去水、敗花、赤芫、兒草、毒魚、杜芫、鬧魚花、棉花條、大米花、

    紫荊

    釋名:紫珠。皮名肉紅、內消。 氣味:(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1、癰疽發背,腫毒流註。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術一兩、木

    栝樓,果裸、瓜蔞、天瓜、黃瓜、地樓、澤姑,根名白藥、天花粉、瑞雪

    別名:果裸、瓜蔞、天瓜、黃瓜、地樓、澤姑,根名白藥、天花粉、瑞雪 氣味:苦 藥性:寒 毒性:無毒 附方:1、痰咳不止。用栝樓仁一兩、文蛤七分,共研為末,以濃姜汁調成丸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