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安立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安立,佛教詞典安立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安立

佛學大詞典:【安立】即施設差別之義。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反之,則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之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示。據唯識二十論述記捲上,舉出安立之四義,即:(一)安置,繫於已存在之事理上,建立其存在之依據,又稱為建立、成立。(二)施設,系廣以道理施設教法之理趣。(三)開演,系對於未經闡說之事理加

安立無量乘

佛學大詞典:【安立無量乘】乘,法門之意。即隨順眾生本緣之根性慾望,以種種方便道,建立無量之法門。於密教中,胎藏曼荼羅之諸尊系顯示此無量乘的一一乘之尊,其乘雖無量,然皆由大日如來之無盡莊嚴藏所流出,且無論從任何法門而入,皆匯歸於一。大日經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五上):『雲何得此慧已,能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隨種種趣

非安立諦

佛學大詞典:【非安立諦】又作非安立真如。乃唯識論所說二真如之一。真如之體性,離名字之相,離心緣之相,寂滅無為,故稱非安立諦。至於真如之相狀,則有種種義理差別之設施,稱為安立真如或安立諦。大乘起信論稱此二真如為離言真如、依言真如。成唯識述記卷九末(大四三·五六八上):『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非安

法界安立圖

佛學大詞典:【法界安立圖】凡六卷。明代仁潮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乃敘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為七章,即:略明南洲、廣步大地、遍觀三界、大千劫量、游諸佛剎、研窮法界、法界總論等,共收一一五則,書成於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

非安立

佛學大詞典:【非安立】非安排建立之意。『安立』之對稱。以語言、名相等施設差別,稱為安立;對此,諸法真如平等,無有差別,非施設之法,稱為非安立。非安立雖主要意味『廢詮談旨』之一真法界,然亦稱『依詮顯旨』之二空真如,此即『假名非安立』。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大四三·二四四上):『假名非安立諦,謂二空理依假空門說為真性

微細相容安立門

佛學大詞典:【微細相容安立門】華嚴宗十玄門之一,此門乃就『相』而言。如琉璃瓶,盛多芥子,隔瓶頓見。微細有三義:(一)所含微細,如芥瓶所含之芥子。(二)能含微細,一毛一塵亦皆能含。(三)微細難知,微塵、國土而能相容,其事難知。一能含多,法法皆同,稱為相容。一多法相,不壞不雜,稱為安立。借喻一切門容現於一念正觀心中

微細相容安立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微細相容安立門】(術語)見玄門條附錄。

安立真如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真如】(術語)見真如條。

安立行菩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行菩薩】(菩薩)湧出菩薩四上首之一。見法華經湧出品。

安立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果】(術語)西方師所立四果之一。即於某基礎上安立之結果也。大毗婆沙論百二十一曰:『安立果者,謂依風輪安立水輪,復依水輪安立金輪,復依金輪安立大地,復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數。此中後後者,是前前之果。』

安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術語)安置建立之義。無量壽經上曰:『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俱捨論十一曰:『安立器世間。』唯識論八曰:『安立真如。』勝鬘寶窟上末曰:『安立者,始建曰安,終成為立。』

安立諦非安立諦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諦非安立諦】(術語)述記十九曰:『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設義。』

安立三昧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安立三昧】(術語)定之名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者,一切諸功德善法中,安立牢固,如須彌山。』

非安立諦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非安立諦】(術語)一曰非安立真如。諦者,真如之理誠實也。

非安立真如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非安立真如】(術語)唯識論所說,二真如之一。真如有真如如常等種種義理差別之施設,謂為安立真如或安立諦,真如之體性,固離名字之相,離心緣之相,寂滅無為,謂為非安立真如或非安立諦。蓋安立真如為真如之相狀,非安立真如為真如之體性也。起信論稱之為依言真如,離言真如。

非安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非安立】(術語)對於安立之稱。諦理有差別與名義之施設曰安立。無差別無名言曰非安立。真如之諦理。立此二門。唯識述記九末曰:『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設義也。』

三界安立

法相辭典:【三界安立】p0191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三卷十頁云:問:所說三界,雲何安立?為上下重累?為鄰次傍布?若上下者;雲何施設遍離彼染?雲何神通,能遍至彼?若傍布者;陀羅達多所說,當雲何通?如說:下方世界無邊,上方世界無邊。此中有說:上下重累。謂從此界風輪之下,虛空懸遠,有下方色究竟天。彼下展轉,乃至風輪。

三相安立諸識成唯識性

法相辭典:【三相安立諸識成唯識性】p0223攝論二卷四頁云:復次雲何安立如是諸識,成唯識性?略由三相。一、由唯識。無有義故。二、由二性。有相有見,二識別故。三、由種種。種種行相而生起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識,無有義故;得成唯識。有相見故;得成二種。若眼等識,以色等識為相;以眼識識為見,乃至以身識識為見。若意識,

三有為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

法相辭典:【三有為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p0225瑜伽八十八卷十一頁云:復次法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此中有為,是無常性。三有為相,施設可得。一、生。二、滅。三、住異性。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一、依生身展轉流轉。二、依剎那展轉流轉。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眾同分中,初生、名生;終沒、名滅;於二中

五處如應安立

法相辭典:【五處如應安立】p0280瑜伽三十卷五頁云:雲何五處?一、護養定資糧處。二、遠離處。三、心一境性處。四、障清淨處。五、修作意處。如彼卷五頁至三十一卷二十頁廣釋。

四相安立佛地

法相辭典:【四相安立佛地】p0457佛地經論三卷一頁云:略由四相安立佛地。一、由數故。二、由攝故。三、由名故。四、由抉擇差別義故。如彼卷一頁至十三頁廣釋。

四種有情眾中安立雜染

法相辭典:【四種有情眾中安立雜染】p0467瑜伽八十五卷十九頁云:復次有四種有情眾,當知於中,安立雜染。何等為四?一者、外道有情眾。二者、此法異生有情眾。三者、有學有情眾。四者、無學有情眾。外道有情眾中,具有一切。此法異生有情眾中,四種可得;及彼因相,並執著因相一分。然執著不可得。有學有情眾中,計我我所二種,

色蘊安立

法相辭典:【色蘊安立】p0568如瑜伽五十四卷十六頁至十七頁說。

地施設安立

法相辭典:【地施設安立】p0616此有餘依地三相之一。瑜伽五十卷二十一頁云:雲何地施設安立?謂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謂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除一地全。謂無餘依地。所餘諸地,名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安立。二解此無餘依地中第一相。瑜伽五十卷二十三頁云:雲何地施設安立?謂先所除五地一分,當知即此無

安立

法相辭典:【安立】p0625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頁云:安立者:謂次第編列已;略為他說。0625

安立果

法相辭典:【安立果】p0625如九果中說。

安立種子

法相辭典:【安立種子】p0625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頁云:復次我當略說安立種子。雲何略說安立種子?謂於阿賴耶識中,一切諸法遍計自性妄執習氣,是名安立種子。然此習氣,是實物有,是世俗有。望彼諸法,不可定說異不異相。猶如真如。即此亦名遍行麤重。

安立思擇

法相辭典:【安立思擇】p0625無性釋八卷二十一頁云:安立思擇者:謂從此出,如所通達,為他宣說。是故說名安立思擇。

安立所學

法相辭典:【安立所學】p0625瑜伽八十卷一頁云:復次雲何菩薩於正行中安立所學?謂諸菩薩,具足法住,於依世俗諦道理所說不─了─義非─所─依聲─聞─乘─相─應─經─典,已作依持,已作善巧;而復超度。於大乘相應甚深空性相應依世俗勝義諦道理所說了義可依經典,勤修學時;名為如理正勤修學。如是如理勤修學時,名正修行中道

安立真如

法相辭典:【安立真如】p0625瑜伽七十七卷八頁云:四者,安立真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諦。

安立甚深

法相辭典:【安立甚深】p0626世親釋十卷三頁云:無異亦無量者:顯安立甚深。諸佛法身,無差別故;說名無異。無量依止現等覺故;說名無量。

安立真實

法相辭典:【安立真實】p0626瑜伽六十四卷四頁云:雲何安立真實?謂四聖諦。苦、由苦故,乃至道,由道故。所以者何?以略安立三種世俗。一、世間世俗,二、道理世俗,三、證得世俗。世間世俗者:所謂安立宅舍瓶盆軍林數等;又復安立我有情等。道理世俗者:所謂安立蘊界處等。證得世俗者:所謂安立預流果等,彼所依處。又復安立,

安立真如作意

法相辭典:【安立真如作意】p0626顯揚三卷九頁云:四、安立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染污法體,思惟苦諦。既思惟已;欲令知故,為有情說。

安立諦何緣顯示

法相辭典:【安立諦何緣顯示】p0626瑜伽六十四卷十五頁云:問:若唯由彼非安立諦,於一切縛,解脫清淨;何緣顯示安立諦耶?答:為令資糧及方便道,得清淨故。

非安立真實

法相辭典:【非安立真實】p0715瑜伽六十四卷五頁云:非安立真實者:謂諸法真如。二解瑜伽六十四卷十四頁云:雲何非安立真實?謂諸法真如,圓成實自性。聖智所行,聖智境界,聖智所緣。三解顯揚六卷十頁云:非安立真實者:謂一切法真如實性。

非安立諦何緣顯示

法相辭典:【非安立諦何緣顯示】p0719瑜伽六十四卷十五頁云:問:若安立諦,建立為諦;何因緣故;更復顯示非安立諦?答:若離非安立諦;二種解脫,不應道理。謂於相縛及粗重縛。所以者何?若有行於諸安立諦;彼一切行,皆行有相。行有相故;於諸相縛,不得解脫。於諸相縛不解脫故;於粗重縛,亦不解脫。若有行於非安立諦;不行於

依施設安立

法相辭典:【依施設安立】p0770如八種依中說。此即有餘依地第三相也。

寂滅施設安立

法相辭典:【寂滅施設安立】p1018此無餘依地之第二相。瑜伽五十卷二十三頁云:雲何寂滅施設安立?謂由二種寂滅,施設安立如是無餘依地。一、由寂靜寂滅故,二、由無損惱寂滅故。雲何寂靜寂滅?謂先於有餘依地,獲得觸證四種寂靜。今無餘依涅盤界中,亦有最勝四種寂靜。一、數教寂靜,二、一切依寂靜,三、依依苦寂靜,四、依依苦

寂靜施設安立

法相辭典:【寂靜施設安立】p1018此有餘依地之第二相。瑜伽五十卷二十一頁云:雲何寂靜施設安立?謂由四種寂靜,施設安立有餘依地。一、由苦寂靜故,二、由煩惱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捨寂靜故。雲何苦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所有當來後有眾苦、皆悉永斷,已得遍知。如多羅樹、斷截根頂,不復現前。由得

寂滅異門施設安立

法相辭典:【寂滅異門施設安立】p1019此無餘依地第三相。瑜伽五十卷二十五頁云:雲何寂滅異門施設安立?當知此中寂滅異門、有無量種。謂名為常,亦名為恆,亦名久住,亦名無變,亦名有法,亦名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名所趣,亦名安隱,亦名淡泊,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無轉,亦名無垢,亦名難見,亦名甘露,

種姓安立

法相辭典:【種姓安立】p1260瑜伽二十一卷二頁云:雲何種姓安立?謂應問言:今此種姓、為當言細?為當言粗?應答言細。何以故?由此種子、未能與果,未習成果;故名為細。若已與果,已習成果;爾時種姓、若種若果、俱說名粗。

業雜染論二種安立

法相辭典:【業雜染論二種安立】p1220瑜伽八十九卷十三頁云:復次有二安立業雜染論。一者、邪論,二者、正論。言邪論者:謂如是說:若有故思凡所造作諸不善業;一切決定當受惡趣。此論便謗修行梵行、能證涅盤。何以故?諸有情類、不易可得於現法中,無有故思造不善業;況在餘生。若彼決定感惡趣者;便應無有解脫可得。是故當知此

安立諦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安立諦】安立即施設差別的意思。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反之,無差別、離名言者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的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示。據《唯識二十論述記》捲上,舉出安立四義,即:一、安置,繫於已存在之事理上,建立其存在之依據。二、施設,系廣以道理施設教法之理趣。三、開演,系對於未經闡說之事理加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