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詞典:【染法】染污法之略稱。又作煩惱、隨煩惱。或依所緣之諸法而稱為不善、有覆法。指與無明相應,而能染污善心、淨心之法。諸染污之法,即有罪、有覆之法,故為諸智者所訶。大乘義章謂『染法聚』為諸煩惱、惡業、業果等之統稱,而與淨法聚相對稱。〔俱捨論卷十八、順正理論卷四十四〕(參閱『染淨二法』3841)
法相辭典:【十一種雜染法】p0125瑜伽七十卷十二頁云:復次修法念住者,應正了知十一種雜染法。一、貪,二、瞋,三、癡,四、聚,五、散,六、沉,七、掉,八、隨煩惱相,九、不樂遠離,十、愛味,十一、增上慢。
法相辭典:【三界一切非色染法捨時】p0222俱捨論十五卷十頁云:三界一切非色染法,捨由一緣。謂彼但由對治道起。若此品類能斷道生;當捨此中所有煩惱及彼助伴。非余方便。
法相辭典:【五緣建立染法】p0279瑜伽一百卷十五頁云:由五因緣,建立染法。一者、於三受中,如其所應,為雜染故。二者、能遍攝受諸煩惱品粗重性故。三者、能遍攝受現法當來非愛果故。四者、能遍連結生相續故。五者、能遍障礙一切善法及於所知障智生故。由是因緣,名為染法。
法相辭典:【阿賴耶識與雜染法更互為因】p0784攝論一卷八頁云:復次阿賴耶識與彼雜染諸法同時更互為因。雲何可見?譬如明燈,焰炷生燒,同時更互。又如蘆束,互相依持,同時不倒。應觀此中更互為因,道理亦爾。如阿賴耶識,為雜染諸法因;雜染諸法,亦為阿賴耶識因,唯就如是,安立因緣。所餘因緣,不可得故。
法相辭典:【波羅蜜多間雜染法】p0792瑜伽七十八卷十頁云:世尊!何等名為波羅蜜多間雜染法?善男子!當知略由四種加行。一者、無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謂修行餘波羅蜜多時,於餘波羅蜜多、遠離失壞。
法相辭典:【染不染法】p0877瑜伽一百卷十五頁云:當知此中由五因緣,建立染法。一者、於三受中,如其所應,為雜染故。二者、能遍攝受諸煩惱品粗重性故。三者、能遍攝受現法當來非愛果故。四者、能遍連結生相續故。五者、能遍障礙一切善法、及於所知障智生故。由是因緣,名為染法。與此相違,應當了知不染法相。此不染法、略有二
法相辭典:【善染法生由二種因】p1148瑜伽三卷六頁云:又由二種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謂分別故;又先所引故。意識中所有,由二種因。在五識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何?由染污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間,於眼等識中,染污及善法生。不由分別。彼無分別故。
法相辭典:【雜染法及雜染法因】p1414瑜伽九十四卷十三頁云:雜染法者:謂老死支所攝眾苦,及以生支。雜染法因、復有二種。一、愛所作,二、業所作。愛所作者:謂由緣起逆次道理,有取愛支,若無明觸所生諸受,若無明觸及無明界所隨六處。業所作者:謂由緣起逆次道理,名色、識、行、及即於彼不如實知。如法住智,尚未能了;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