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相分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相分,佛教詞典相分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相分薰

佛學大詞典:【相分薰】與『見分薰』對稱。唯識家謂七轉識薰習第八識種子時,七轉識之四分中,所緣之相分薰自分之種子及本質之種子,稱為相分薰。(參閱『二種薰習』239)

相分

佛學大詞典:【相分】唯識宗所立四種心法(心之作用)之第一。又作所取分。即外界之事物映現於心之影像。可分四種:(一)實相名相,其體為真如,是真實相之故。(二)境相名相,為能作根心的對境之故。(三)相狀名相,此唯『有為法』有相狀之故。於三類境中,通於獨影境及帶質境,乃由識所變現者。(四)義相名相,指能詮及所詮之義者

教相分

佛學大詞典:【教相分】一部著書中,敘述教義之部分稱為教相分,敘述行法之部分則稱行儀分。如善導大師於淨土宗之五部著述中,講說教義之觀經疏系為教相分;總稱其他四部以宣說實踐方法為主,則為行儀分。

相分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相分】(術語)心法四分之一。心體變為所緣之境相者。在心理學攝所謂一切之客觀。

相分

佛學常見辭彙:【相分】心法四分之一。見四分條。

二相分別法相摩怛理迦

法相辭典:【二相分別法相摩怛理迦】p0046瑜伽一百卷十頁云:略由二相,應知建立分別法相摩怛理迦。一者、先略序事;二者、即依如是所略序事,後當廣辯。

入所知相分

法相辭典:【入所知相分】p0154如攝論二卷十七頁至二十二頁廣說。

六現觀有相無相分別

法相辭典:【六現觀有相無相分別】p0312瑜伽七十一卷四頁云:問:此諸現觀,幾有相?幾無相?答:四、有相。一、無相。一、亦有相,亦無相。

四智心品見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法相辭典:【四智心品見分等定有相分不定】p0471佛地經論三卷九頁云: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為有相分見等分耶?定有見分照所照境。有自證分,通照見分證自證分。證自證分,照自證分,故亦定有。若無如是三分差別;應無所緣。應不名智。相分不定。有義,真實無漏心品,無障礙故;親照前境。無逐心變似前境相。以無漏心,說名

有相分別

法相辭典:【有相分別】p0547瑜伽一卷十一頁云:有相分別者:謂於先所受義,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別。二解如八種分別能生淫貪中說。三解如生欲虛妄分別八種中說。

所知相分

法相辭典:【所知相分】p0740如攝論二卷一頁至十七頁廣說。

相分

法相辭典:【相分】p0834成唯識論二卷十六頁云:似所緣相,說名相分。

無漏心等亦有相分

法相辭典:【無漏心等亦有相分】p1091佛地經論六卷二頁云:此中意說妙觀察智、普能觀察一切境故;遍似一切諸界趣生煩惱業等所感,諸行成熟所攝心心法等因果相現。謂諸如來大圓鏡智增上所生妙觀察智、雖無所取能取執著;遠離一切煩惱所知二垢障故,觀察一切因果等事、及能說故;如淨圓鏡,現眾影像。一切境相、皆現其中。然無鏡智

無相分別

法相辭典:【無相分別】p1064瑜伽一卷十一頁云:無相分別者:謂隨先所引,及嬰兒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別。

緣相分別

法相辭典:【緣相分別】p1301世親釋四卷十七頁云:緣相分別者:謂色等識為所緣相所起分別。無性釋四卷二十四頁云:緣相分別者:謂分別色等,有如是緣相。

顯相分別

法相辭典:【顯相分別】p1467世親釋四卷十七頁云:顯相分別者:謂眼識等、并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境相、所起分別。有所分別,或能分別;故名分別。無性釋四卷二十四頁云:顯相分別者:謂眼識等、并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相故。

相分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相分】心法四分之一,即自心體上變現出為見分所緣的境相。此在唯識學上、攝盡一切所謂客觀的現象。心識是能緣慮之法,心識生起時,識體變現出相、見二分,見分是能緣慮的作用,相分是所緣慮的境相。唯識宗立論,以為宇宙萬法,皆內識之所變現,故所謂相分,是第八識的色法種子——所謂相分色所變現的境相。相分之相與像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