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詞典究竟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究竟,佛教詞典究竟詞彙及解釋

佛學知識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色究竟天

佛學大詞典:【色究竟天】色究竟,梵名Akanis!t!ha或Aghanis!t!ha,巴利名Akanit!t!ha,音譯阿迦尼吒、阿迦尼師吒、阿迦膩吒、阿迦抳瑟搋。又作礙究竟天、質閡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天、無結愛天、無小天。乃色界四禪天之最頂位。色界十八天之一,五淨居天之一。此天乃修最上品四禪者所生之處,其果

究竟

佛學大詞典:【究竟】梵語uttara,巴利語同。音譯郁多羅。形容至高無上之境界,或對事物徹底極盡之意。前者如佛示現至高無上之真理,即稱為究竟法身;大般涅槃顯示佛教之最終目的,即稱為究竟涅槃。後者如以不退之願心而成就誓願者,稱為究竟願,此乃讚仰彌陀本願力之語。〔勝鬘經一乘章、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十住毗婆沙論卷三〕

究竟大悲經

佛學大詞典:【究竟大悲經】凡四卷(現存卷二至卷四)。又作究竟大悲哀戀改換經。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本經乃毗盧遮那佛在自然光炎宮中,對無礙菩薩以下之十三位菩薩所說之法。全經共分十六品,內容系統攝眾生身、心之法門,宣說心性之本淨,揭示煩惱即菩提、虛空圓融、萬境不遷、體泯用寂之義趣。又本經屢有儒教色彩之文句,此乃與其

究竟法身

佛學大詞典:【究竟法身】指無上之佛果;此一佛果亦即已證悟法性究竟之佛身。蓋佛所證顯理智不二之真理,橫遍十方,豎窮三世,至高無上,故稱為究竟法身。菩薩則僅證顯一分法身,而不如佛之證顯究竟法身。勝鬘經一乘章(大一二·二二○下):『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

究竟離

佛學大詞典:【究竟離】『對治離』之對稱。謂究竟脫離妄執。如此則無所治之妄執與能治之淨法,歸於絕對平等之理。據大乘起信論謂,染法與淨法皆為相待之法,而無有自相可說,故一切法自本以來即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乃畢竟不可說者。

究竟道

佛學大詞典:【究竟道】梵語para^yan!a。意謂趨向最高目的,或究極之道。又作究竟地、究竟位。此乃大乘五位(五道)之第五位,指菩薩修行最後證得之佛果。亦即修習位所得之二轉依妙果,於無間道金剛喻定後,入於解脫道,乃至盡未來際間之位。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五(大三一·六八五中):『何等究竟道?謂依金剛喻定,一切粗重

究竟即

佛學大詞典:【究竟即】為天台宗圓教修行之位次。乃『六即』中之第六位。即斷除第四十二品之無明,而究竟諸法實相之行位。此階位即是妙覺位,為圓教究竟之極果。究竟,為至極之意;即,為理體不二之意。〔摩訶止觀卷一下、天台四教儀〕(參閱『六即』1275)

究竟覺

佛學大詞典:【究竟覺】究竟之覺證,即指佛果。又作無上覺、正覺、大覺。乃大乘起信論所說『始覺』四覺之一。為始覺中之究竟位。即菩薩覺證妄心之本源,始覺之智與本覺之理相契合之覺悟。蓋證得佛果者,能覺了染心之源,遠離微細之念,故得徹見心性,其心常住,故稱其覺為究竟覺。又以此覺之位乃斷盡無明之惑,通達諸法之實相,至最上至

究竟一乘寶性論

佛學大詞典:【究竟一乘寶性論】梵名Ratnagotra-vibha^go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分別寶性之大乘最勝要義論)。凡四卷。後魏勒那摩提譯。又稱寶性分別一乘增上論。略稱寶性論。本書論述如來藏自性清淨之教義。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共分十一品。一九五○年,喬思敦(H.J

一乘究竟教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一乘究竟教】(術語)一乘之法,為一代教中究意至極之教。即法華經是也。

本末究竟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本末究竟等】(術語)見十如條。

究竟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位】(術語)大乘五位之一。以佛果為究竟至極之位,故謂之究竟位。唯識論九曰:『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述記十末曰:『言究竟者,略有二義:一簡前四位名究竟,二簡二乘名究竟。二乘雖得菩提涅槃,非究竟義,非高勝故。』三藏法數二十一曰:『究竟位,謂妙覺。佛證此果位,最極清淨,更無有上,故名究竟位。』

究竟法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法身】(術語)無上之佛果。證悟法性究竟之佛身。

究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術語)梵字Uttara之譯,事理之至極也。三藏法數六曰:『究竟猶至極之義。』

色究竟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色究竟天】(界名)梵名阿迦尼吒天Akani&sdotblw;&tdotblw;ha,色界十八天之一。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見三界條。

究竟一乘法性論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一乘法性論】(書名)四卷,元魏勒那摩提譯。

究竟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佛】(術語)六種佛之第六。至究竟即之位,事理皆圓滿之佛也(前五佛理圓事不圓)。觀經天台疏曰:『究竟佛者,道窮妙覺,位極於荼,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邊際智滿,種覺頓圓,(中略)如十五日月圓滿具足眾星中王,最上最勝,威德特尊,是為究竟佛義。』

究竟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即】(術語)台宗六即位之第六。佛果為究竟之覺悟,故雲究竟,此覺智與初位之凡心理體不二,故雲即。止觀一下曰:『究竟即菩提者,等覺一轉入於妙覺,智光圓滿,不復可增。』四教儀曰:『智斷圓滿,為究竟即。』觀經妙宗鈔上曰:『六種即名,皆是事理,體不二義。』涅槃經曰:『發心究竟二不別。』

究竟涅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涅槃】(術語)與大般涅槃同。

如是本末究竟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如是本末究竟等】(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如是之一。初之如是相為本,終之如是報為末,從本之相,至末之報,究竟平等一如,謂之究竟等。

究竟樂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樂】(術語)涅槃之妙樂也。起信論曰:『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究竟覺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覺】(術語)起信論四覺之一。謂菩薩大行圓滿究竟至極之覺,即成佛之位也。起信論曰:『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三藏法數九曰:『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於本覺故名究竟覺。』

究竟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道】(術語)理之至極也。智度論七十二曰:『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

究竟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願】(術語)願心不退而遂成就也。

究竟一切智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究竟一切智地】(術語)真言宗自初地之淨菩提心已上,至於等覺皆攝於信解地中,唯妙覺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經宗,從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名究竟一切智地。』同二曰:『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如華嚴中,初地菩薩能信如來本行所入。(中略)信成就果,於如是諸事,其心畢竟不可破壞,不復

一乘究竟教

佛學常見辭彙:【一乘究竟教】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圓滿的教法。

二種究竟

法相辭典:【二種究竟】p0025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頁云:復有二種究竟。一者、智究竟,二者、斷究竟。智究竟者:謂盡無生智。自斯已後,為斷煩惱,無復應知。斷究竟者:謂遍究竟諸煩惱斷。由彼斷故,圓滿究竟證心解脫,及慧解脫。

九心見道究竟

法相辭典:【九心見道究竟】p0096瑜伽五十八卷十五頁云:由幾心故,見道究竟。建立見道,由二道理。一、廣佈聖教道理。有戲論建立。二、內證勝義道理。離戲論建立。依初建立增上力故;說法智品,有四種心。種類智品亦有四心。隨爾所時,八種心轉;即爾所時,總說名一無間所入純奢摩他所顯之心。如是總說,有九種心,見道究竟。隨

十不善業道加行及究竟

法相辭典:【十不善業道加行及究竟】p0141雜集論七卷十七頁云:復次殺生業道,貪瞋癡為加行;由瞋究竟。如殺生、粗惡語、瞋恚業道,亦爾。殺生貪為加行者:為皮肉等故。瞋為加行者:為除怨等故。癡為加行者:為祠祀等故。由瞋究竟者:離無慈悲,必不殺害他有情故。粗惡語等,如理應知。不與取業道,貪瞋癡為加行;由貪究竟。如不

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已到究竟補特伽羅】p0230瑜伽二十一卷十九頁云:雲何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謂即如是補特伽羅,為盡諸漏,聽聞正法,獲得無倒教授教誡。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已能獲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所作已辦,究竟獲得第一清涼。如是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上流往色究竟

法相辭典:【上流往色究竟】p0233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四卷六頁云:雲何上流往色究竟?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遍知得世俗四靜慮。將命終時,退上三靜慮,住初靜慮。由即彼愛,及彼地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故;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梵眾天。生已;復能入世俗第

不住究竟

法相辭典:【不住究竟】p0328無性釋八卷五頁云:若諸菩薩、不住究竟者:不同一向趣寂聲聞,安住究竟無餘涅盤。

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

法相辭典:【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p0346佛地經論二卷四頁云: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者:顯示世尊受用身份殊勝功德。謂受用身、不相間雜。一切如來受用身體,各各別故。如來妙智、能令一切眾生解脫,故名如來解脫妙智。佛於此智、已得究竟;如是即說如來妙智不相間雜,於淨佛土現受用身亦不相雜。大集會中,現種種身,與

內法究竟

法相辭典:【內法究竟】p0366瑜伽九十七卷二頁云:內法究竟者:雲何究竟?謂斷諸取。諸取斷已;當來畢竟無復相續。

方便究竟作意

法相辭典:【方便究竟作意】p0376顯揚七卷十三頁云:方便究竟作意者:謂倍修習上品樂斷樂修故;雙修止觀,數數觀察。如是行者、修習對治,時時觀察斷與未斷,令心遠離欲界煩惱繫縛。此暫時伏離,非是究竟永拔種子。行者爾時,得初靜慮方便道究竟一切煩惱對治作意。是名方便究竟作意。

方便究竟果作意

法相辭典:【方便究竟果作意】p0376顯揚七卷十三頁云:方便究竟果作意者:謂從此後無間,由前因緣故,證入根本初靜慮定。此根本初靜慮俱生作意,是名方便究竟果作意。

四種因緣於法無我能到究竟

法相辭典:【四種因緣於法無我能到究竟】p0470瑜伽九十卷十三頁云:復次由四因緣,於法無我,能到究竟。謂一切法皆無我者:除識自性,識諸因緣,識諸助伴,其餘所有,不可得故。又識自性,是無常故。又此因緣,是無常故。又此助伴,是無常故。

生身究竟

法相辭典:【生身究竟】p0477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八頁云:復言:世尊!若六處滿,生身究竟;何緣復說觸受二種?世尊告曰:若於生身六處已滿;雖是受用所依究竟;而未得名受用究竟。由因及受,方得說名受用究竟。是故應知要須受用所依究竟,及與受用因體究竟,方得說名生身究竟。

犯罪究竟

法相辭典:【犯罪究竟】p0522瑜伽一百卷二頁云:遍知犯罪究竟者:謂於是處、施設方便,即於是處、而得究竟;非於中間、有其退轉。以是緣故,所犯圓滿。諸集粗罪他勝眾余方便中犯隕埠惡作,於彼方便及自聚中而得究竟;於隕填罪諸方便中,亦犯惡作。

加行究竟作意

法相辭典:【加行究竟作意】p0526瑜伽三十三卷六頁云:從此倍更樂斷樂修,修奢摩他、毗缽捨那。鄭重觀察,修習對治。時時觀察先所已斷。由是因緣,從欲界系一切煩惱,心得離系。此由暫時伏斷方便,非是畢竟永害種子。當於爾時,初靜慮地前加行道,已得究竟。一切煩惱對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作意。二解此出世間道所攝七

加行究竟果作意

法相辭典:【加行究竟果作意】p0526瑜伽三十三卷七頁云:從此無間,由是因緣,證入根本初靜慮定。即此根本初靜慮定俱行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二解此出世間道所攝七作意中之最後作意也。瑜伽三十四卷二十六頁云:最上阿羅漢果所攝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

色究竟天

法相辭典:【色究竟天】p0569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六卷二頁云:雲何色究竟天?謂色究竟天一類伴侶,乃至廣說。問:彼天何故名色究竟?答:彼是假名假想,乃至廣說。復次彼天形色,最為勝妙,余不及故;名色究竟。復次彼天審見苦真是苦,乃至道真是道,離諸垢濁;諸餘色天,所不及故;名色究竟。復次彼得上極圓滿品雜修靜慮,余色界

沙門道及究竟唯內法有

法相辭典:【沙門道及究竟唯內法有】p0681瑜伽九十七卷一頁云:依四念住修習增上,由四因緣,應知內法有沙門道、及有究竟;外法決定無沙門道,亦無究竟。當知他論諸沙門道及以究竟,一切皆空。雲何名為四種因緣?一者、依止四處,得四證智故。二者、解脫四種外隨煩惱故。三者、內法弟子與外道弟子、不同品類故。四者、內法大師與

究竟

法相辭典:【究竟】p0701大毗婆沙論三十三卷十六頁云:此中何故名究竟耶?答:世尊或時於道說究竟聲;或時於斷說究竟聲。出世因果、俱究竟故。於道說究竟聲者:如世尊說:一類聰慢者,不能知究竟,彼不證道故;不調伏而死。一類者、謂外道。彼實愚癡,自謂聰慧,而生憍慢;名聰慢者。究竟者、謂勤勇究竟。彼於此究竟,不如實知見

究竟跡

法相辭典:【究竟跡】p0701大毗婆沙論八十一卷十一頁云:有契經中,佛為梵志,說第四靜慮,名究竟跡。問:世尊何故為婆羅門捨前三靜慮,說第四靜慮名究竟跡?答:有婆羅門、聞佛具有一切智見;復聞諸佛無不皆依第四靜慮,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一切施設第四靜慮為究竟跡。彼作是念:若佛施設第四靜慮是究竟跡;決定具有一切智見。作

究竟轉

法相辭典:【究竟轉】p0702顯揚八卷四頁云:究竟轉者:如無盡不可思議,諸佛威德明轉。為諸有情作利益事,流轉不息故。

究竟滅

法相辭典:【究竟滅】p0702顯揚八卷四頁云:究竟滅者:謂一切煩惱、及彼習氣、及所依苦、究竟永盡,應知。

究竟位

法相辭典:【究竟位】p0702成唯識論十卷十二頁云:後究竟位、其相雲何?頌曰: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論曰:前修習位所得轉依,應知即是究竟位相。此、謂此前二轉依果。即是究竟無漏界攝。諸漏永盡,非漏隨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界、是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

究竟道

法相辭典:【究竟道】p0702集論六卷十一頁云:何等究竟道?謂依金剛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斷故;永證一切離系得故;從此次第,無間轉依;證得盡智及無生智,十無學法等。何等為十?謂無學正見,乃至無學正定,無學正解脫,無學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雲何名為一切粗重?略說有二十四種。謂一切遍行戲論粗重,

究竟堅法

法相辭典:【究竟堅法】p0702雜集論九卷四頁云:究竟堅法者:謂諸類智。於諸所知,已究竟故。

究竟最勝

法相辭典:【究竟最勝】p0702辯中邊論下卷四頁云:究竟最勝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薩、如來、因果滿故。

究竟現觀

法相辭典:【究竟現觀】p0702顯揚十七卷三頁云:問:究竟現觀,以何為體?答:以盡智無生智等為體。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體。問:究竟現觀、有何相?答:若有成就究竟現觀者;終不墮於五種犯處;終不故害眾生之命,及不與取,習近淫佚非梵行法,故說妄語,貯積財物,受用諸欲。又終不怖畏不可記論事。終不計執自作苦樂,他作苦樂,

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究竟方便補特伽羅】p0702瑜伽二十一卷十九頁云:雲何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謂已獲得最後有身補特伽羅、為盡諸漏,聽聞正法;或得無倒教授教誡,正修加行;而未能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未到究竟。如是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法相辭典:【究竟清淨方便善巧】p0702瑜伽四十五卷十三頁云:雲何菩薩究竟清淨方便善巧?謂諸菩薩、安住菩薩到究竟地。於菩薩道、已善清淨。先現往生睹史多天眾同分中。無量有情、如是念言:某名菩薩、今已生處睹史多天眾同分中。不久當下生贍部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願令我等,當得值遇;非不值遇。隨是菩薩所生之處,願令我等

所作究竟所知

法相辭典:【所作究竟所知】p0742如五品所知及五種業中說。

到究竟地

法相辭典:【到究竟地】p0826如七地中說。

到究竟見趣行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到究竟見趣行補特伽羅】p0826瑜伽七十卷八頁云:雲何到究竟見趣行補特伽羅?謂於非想非非想處,未得已得。

到究竟見跡行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到究竟見跡行補特伽羅】p0826瑜伽七十卷八頁云:雲何到究竟見跡行補特伽羅?謂於六觸處,無餘永斷;究竟證受。

事究竟作意修

法相辭典:【事究竟作意修】p0801顯揚十六卷一頁云:四、事究竟作意修。謂思惟諸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遠,若近;或復思惟諸法真如,盡諸所有,如諸所有。如是修習,是名事究竟作意修。

真實究竟解脫之方便

法相辭典:【真實究竟解脫之方便】p0920瑜伽八十五卷四頁云:雲何方便?謂於諸行中,依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修無常想。依無常,修苦想。依苦,修空無我想。因此得入諦現觀時,由正觀察所知境故;獲得正見。由此正見為依止故;修道位中,遍於諸行,住厭逆想。彼於住時,雖由彼相應受、憶念思惟不現前境、明瞭現前;而不生喜。由

得究竟法

法相辭典:【得究竟法】p0995如攝聖教義相中說。

真實究竟解脫有二種前行法

法相辭典:【真實究竟解脫有二種前行法】p0921瑜伽八十五卷五頁云:復次即彼解脫,有二種前行法。一者、見前行法,二者、道果前行法。見前行法者:謂由解脫、及彼方便、自內所證增上力故;從他言音;起聞思修所成妙善如理作意。未入正性離生,能入正性離生;得如實見、出世正見。道果前行法者:謂能如是正見已;復起所餘正思惟等

真實究竟解脫

法相辭典:【真實究竟解脫】p0919瑜伽八十五卷四頁云:雲何真實究竟解脫?謂畢竟解脫、及一切解脫。即是見道果、及此後所得世出世修道果。此中見道果、由畢竟故;得名真實,而非究竟。於一切解脫,猶有所應作故。又解脫有三種。一、世間解脫,二、有學解脫,三、無學解脫。世間解脫,非是真實。有退轉故。有學解脫、雖是真實;而

真實究竟解脫有五種漸次

法相辭典:【真實究竟解脫有五種漸次】p0921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頁云:又為得真實究竟解脫,當知略有五種漸次。一者、先集資糧,以為依止。二者、以此為依,修奢摩他、毗缽捨那。三者、以此為依,具諦現觀、涅盤勝解。四者、以此為依,於劣少證,不生喜足;亦不安住於可厭法,深生厭患。五者、以此為依,證得最後金剛喻定相應學心。

無分別智究竟

法相辭典:【無分別智究竟】p1082世親釋八卷十七頁云:無分別智、誰為究竟;而次前說次第獲得?諸菩薩究竟,得清淨三身。是無分別智,得最上自在。得清淨三身者:是得如來淨三身義。言清淨者:謂初地中唯得三身;至第十地、乃善清淨。得最上自在者:無分別智、非唯證得清淨三身以為究竟;而復獲得十種自在。此如後說,應知其相。

智究竟

法相辭典:【智究竟】p1152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頁云:智究竟者:謂盡無生智。自斯已後,為斷煩惱,無復應知。

最極究竟解脫無上住樂

法相辭典:【最極究竟解脫無上住樂】p1157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頁云:最極究竟解脫無上住樂者;謂如前說三最勝樂。非據受樂,說滅盡定以為有樂。然斷受樂、說名為樂。又勝住樂、與樂相似。又即依此,有樂可得;說名為樂。謂如有一、從此定起,有所領受,作如是言:我已多住如是如是色類最勝寂靜樂住。由依此故,說名有樂。

趣究竟圓滿

法相辭典:【趣究竟圓滿】p1327如善學沙門四相中說。

惡業道各由何根究竟

法相辭典:【惡業道各由何根究竟】p1159俱捨論十六卷十頁云:如先所說非諸業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何根究竟?何業道耶?頌曰:殺、粗語、瞋恚、究竟皆由瞋。盜、邪行、及貪、皆由貪究竟。邪見、癡究竟。許所餘、由三。論曰:惡業道中,殺生、粗語、瞋恚業道、由瞋究竟。要無所顧極粗噁心、現在前時、此三成故。諸不與取、欲邪行、

斷究竟

法相辭典:【斷究竟】p1416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頁云:斷究竟者:謂遍究竟諸煩惱斷。由彼斷故;圓滿究竟證心解脫及慧解脫。

證得究竟

法相辭典:【證得究竟】p1438瑜伽八十七卷十八頁云:復次證得如是極究竟者,由五種相,應知究竟。何等為五?謂已證得苦及苦因無餘盡故。堪作他義;一切自義,皆圓滿故。證得畢竟斷及智故。能入究竟涅盤城故。既得入已;於其聖住,能安住故。如彼卷十八頁至十九頁廣釋。

離一切苦依究竟樂

佛學次第統編:【離一切苦依究竟樂】就世間分別比較,善道樂,惡道苦。但如實言之,生死之果報皆苦也。所謂三界火宅,誰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樂。所謂究竟之樂,非一切苦樂比較之樂也。依此究竟之樂,須離一切之苦。

究竟一乘寶性論(五卷)

閱藏知津:【究竟一乘寶性論(五卷)】元魏中天竺沙門勒那摩提譯教化品第一。佛寶品第二。法寶品第三。僧寶品第四。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無量煩惱所纏品第六。為何義說法品第七。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如來功德品第九。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較量信功德品第十一。初一卷,是論本偈經,次四卷,如次論釋。

究竟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究竟】事理之至極也。三藏法數六曰:『究竟猶至極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