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小溫中丸
小溫中丸成分組成:
陳皮1兩,半夏(湯泡,去皮臍)1兩,神曲(炒)1兩,茯苓1兩,白朮2兩,香附子(不要烘曬)1兩半(醋炒紅),針砂1兩半(醋炒紅),苦參(炒)半兩,黃連(炒)半兩,甘草3錢。
小溫中丸出處:
《準繩·類方》卷二引丹溪方。
小溫中丸主治:
脾虛不運,濕熱積滯內蘊,腹部脹滿,大便溏薄,兩足浮腫,或黃胖面腫。
小溫中丸加減:
虛甚,加人參1錢。各用本方去黃連,加厚樸。
小溫中丸功效:
小溫中丸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白朮6錢,陳皮1錢,生薑1片煎湯送下。病輕者服此丸6-7兩,小便長;病甚服1斤,小便始長。
小溫中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醋1盞、水1盞,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小溫中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成方便讀》:白朮補脾燥濕,使運化有權,贊助藥力,自然邪盡化而正不傷;半夏化其濕,茯苓利其水,陳皮理其氣,甘草和其中,且皆可寓宣於補;黃連、苦參清濕中之瘀熱;針砂、神曲化積滯之陳邪。用醋、水為丸者,凡欲散之,必先斂之,不使其邪有散漫之意耳。
小溫中丸用藥禁忌:
附註:
溫中丸(《張氏醫通》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