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巴戟丸
巴戟丸成分組成:
巴戟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石斛1兩(去根,銼),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薯蕷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3分,山茱萸3分,澤瀉3分,遠志3分(去心),熟干地黃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黃耆3分(銼),人參3分(去蘆頭),檳榔3分,木香3分,牡丹3分,仙靈脾3分,蛇床子3分,續斷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3分,覆盆子3分。
巴戟丸出處:
《聖惠》卷九十八。
巴戟丸主治:
丈夫下焦久積風冷,腎臟虛乏,腰膝痠痛,小便數;陽道衰,不能飲食,面無顏色,筋骨痿弱,起坐無力,膀胱虛冷,臍腹脹急。
巴戟丸加減:
巴戟丸功效:
久服駐顏色,養精志。
巴戟丸用法用量:
每日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鹽湯送下;溫酒送下亦得。
巴戟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巴戟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巴戟丸用藥禁忌: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