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積散的作用與功效,五積散正確吃法,五積散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五積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五積散

五積散成分組成:

蒼朮20兩,桔梗20兩,枳殼6兩,陳皮6兩,芍葯3兩,白企3兩,川芎3兩,川歸3兩,甘草3兩,肉桂3兩,茯苓3兩,半夏(湯泡)3兩,厚樸4兩,乾薑4兩,麻黃(去根節)6兩。

五積散出處:

《理傷續斷方》。

五積散主治: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痛,肩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以及腳氣痺痛,瘡瘍癰疽,婦女血氣不和,心腹疼痛,月經不調等屬於寒濕者。陰經傷寒,脾胃不和。太陰傷寒,積聚腹痛。感寒發瘧初作。寒濕傷腎,氣滯腰疼,不可俯仰。產後身痛,兼感寒傷食。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冷秘,寒疝,寒瘧,惡寒無汗。附骨、咬骨二疽,初起不紅不熱,如同傷寒,漸次漫腫無頭,筋骨疼痛,腿不能伸者。

五積散加減:

五積散功效:

發表溫裡,順氣化痰,活血調經。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助氣催產。解表溫中,消痞調經。

五積散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半盞熱服。凡被傷頭痛,傷風發寒,姜煎2錢,仍入蔥白,食後熱服。

五積散制備方法:

上除枳殼、桂2件外,余銼細,用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枳殼、桂令勻。

五積散臨床應用:

1.喘證:一男性農民,年約三十,素體堅強。自某年秋在田間遭受暴風雨之淋襲以後,即常發喘息咳嗽,遇冷即發,時發時愈,已有二、三年。症見咳嗽喘促,痰多泡沫,喉間如水雞聲,胸悶不能平臥,頭痛,肩痛,腰背痛,兩目似突,苦悶欲絕,並見頭上有汗而兩足冰冷,診其脈沉弦而緊,舌苔白膩。予處方五積散,以麻黃、桔梗、陳皮、半夏等為君藥,服藥一劑,喘促大減,續服二劑,病去大半,嗣後,配製丸劑繼續服用,即不聞再發。2.寒性深部膿腫:張某,女,26歲,因右腿疼痛兩天。查右大腿內側上1/3處疼痛,局部腫塊,按之痛劇,皮色不紅。微惡寒。體溫37℃,白細胞13400/立方毫米,嗜中性79%。診斷:寒性深部膿腫。擬予五積散煎劑:麻黃五分,白芷、當歸、白芍、法半夏、陳皮各三錢,蒼朮、川樸、枳殼、桔梗、甘草、川芎、桂枝各錢半,生薑三片,連須蔥頭五個。煎服兩劑而愈。3.產後發熱:郎某。女,26歲。產後36天因感受風寒而發熱,服西藥半月略有好轉,但體溫波動在37.6-38.2℃之間,查血、小便均正常。現頭痛身疼,項背拘急,食納尚好,二便如常,體胖面紅潤,脈弦滑苔薄。為產後外感風寒,氣血瘀阻,營衛失和,投五積散全方四劑低熱即退淨,諸症悉平。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陰陽表裡通用之劑也。麻黃、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葯所以和中止痛;蒼朮、厚樸平胃土而祛濕;陳皮、半夏行逆氣而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濕;枳殼、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熱;茯苓瀉熱利水、寧心益脾。所以為解表溫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也。一方統治多病,惟治法者變而通之。2.《方劑學》:本方為治寒、濕、氣、血、痰五積而設,故名五積散。方中麻黃、白芷發汗解表,乾薑、肉桂溫裡祛寒,為本方的主要部分;配伍蒼朮、厚樸燥濕健脾;陳皮、半夏、茯苓理氣化痰;當歸、川芎、芍葯活血止痛。桔梗與枳殼同用,有升降氣機,加強理氣化痰之效,適宜於痰阻氣滯之證。炙甘草和中健脾,調和諸藥。以上均為本方的輔助部分。由於本方能行氣和血。溫裡祛寒,放對婦女氣血不和,寒凝氣滯的心腹疼痛。月經不調等。亦可加減運用。

五積散用藥禁忌:

附註:

催生湯(《醫方類聚》卷二二九引《簡易方》)、異功五積散(《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管見大全良方》)、熟料五積散(《醫方集解》)、百病無憂散、調中健胃湯(《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本方諸藥生用,名「生料五積散」(見《易簡方》);《得效》本方去麻黃,名「異功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五積散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