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陽和解凝膏
陽和解凝膏成分組成:
鮮大力子(根葉梗)3斤,活白鳳仙(梗)4兩,上2味,入香油10斤煎枯去滓,次日入下藥:川附2兩,桂枝2兩,大黃2兩,當歸2兩,肉桂2兩,官桂2兩,草烏2兩,川烏2兩,地龍2兩,殭蠶2兩,赤芍2兩,白芷2兩,白蘞2兩,白及2兩,川芎4兩,續斷1兩,防風1兩,荊芥1兩,五靈脂1兩,木香1兩,香櫞1兩,陳皮1兩,再煎,藥枯瀝滓,隔宿油冷,見過斤兩。每油1斤,加炒透黃丹7兩攪和,文火漫熬,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為度,即以濕粗紙罨火,以油鍋移放冷灶上。乳香2兩,沒藥(末)2兩,蘇合油4兩,麝香1兩。
陽和解凝膏出處:
《外科全生集》卷四。
陽和解凝膏主治:
陰疽潰爛,瘰疬結核,凍瘡乳瘡,寒濕痺痛,及瘧疾。
陽和解凝膏加減:
陽和解凝膏功效:
溫陽化濕,消腫散結。
陽和解凝膏用法用量:
瘧疾貼背心。
陽和解凝膏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入膏攪和,半月後攤貼。
陽和解凝膏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陽和解凝膏用藥禁忌:
附註:
陽和膏(《經驗方》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