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艾煎丸
艾煎丸成分組成:
伏道艾(揉去塵土,擇淨枝梗,取葉)5兩(先用大肥淮棗12兩,砂瓶內水煮爛,去核,同艾葉1處搗爛如泥,捻成薄餅子,猛火焙乾,乘熱急碾為末),大漢椒(去目、枝梗併合口者,取淨)5兩(以阿膠2兩,米醋3升,同椒於砂瓶內煮極乾,取出焙燥,碾為細末),當歸(去蘆及須,酒洗)1兩,白芍葯(真白者)1兩,熟干地黃(淨洗,漉去浮者,曬乾,酒浸蒸曬,再入酒浸蒸5-7次,如糖,煎香美方可用)1兩,川芎1兩,白薇1兩,附子(大者,炮,去皮臍)1兩,卷柏(取青葉)1兩,澤蘭(去枝梗,取葉,上8味各焙乾)1兩。
艾煎丸出處:
《百一》卷十八。
艾煎丸主治:
婦人一切虛寒,胎前產後赤白帶下,或成血瘕。
艾煎丸加減:
艾煎丸功效:
艾煎丸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至100丸、200丸、空心、食前艾醋湯送下。
艾煎丸制備方法:
上8味同為細末,與前艾葉、椒末拌勻,米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艾煎丸臨床應用:
產後腹痛,一婦人因產後虛寒,嘔惡不食,腹痛如割,時作寒熱,復出盜汗,瘦瘁骨立,臍腹之左結成硬塊,其大如掌,冰冷,雖盛暑此處獨無汗,每塊微動則痛不可忍,百藥不效。夢中人告以此方,服之數服,噁心、寒熱、盜汗輒止,盡一料遂平復,獨血塊如故。服至5-6料,其塊自融化如魚凍而出。
各家論述:
艾煎丸用藥禁忌:
附註: